行业关键字
院校同盟院校专题 → 正文
人才与未来—中国设计教育与企业发展高峰论坛主题演讲:《深圳设计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
作者: 曹金花 整理 来源: 视觉同盟专稿 时间: 2009年9月21日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副主席 冯志锋

    主持人:感谢魏来先生精彩的演讲!下面是有请深圳市平面设计师协会副主席、朗图设计董事长冯志锋先生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深圳设计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请大家欢迎!

  冯志锋:大家都说北京人能侃,我也认识魏来已经有两年了,今天算是见识了,他在讲之前我跟他聊了一会儿天,他说他没有PPT,我吓了一跳,没有PPT怎么讲。在我的概念里头,就是我从来没有试过广东话叫“加一套”,因为广东人都是实干,不能说。所以我每次做演讲对我来讲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
    我在大概一个月前跟王序老师在深圳那个酒吧喝酒的时候,当然他也是广东人,今年香港09年的设计奖项让他做评委和演讲嘉宾,他提前半个月就感觉到很大的压力了,王序是老师,我一向认为他很善于在讲台上演讲的。对他来讲,他说每一次演讲对他来讲都是巨大的挑战。其实对于这次来讲,我心里没有底,如果讲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包涵。
    还好我准备了很丰富的内容,实在讲得不好,我就不吭声地给大家看PPT,就可以了。
    我今天的讲题,我用了三个英文单词来概括,就是我们简称叫“Next”。为什么有这样一个话题呢?实际上今年是我们朗图成立十周年,这十周年里头,我们一直在想,因为我们通常一到十,大家都要庆祝一番,或者借这个机会去宣扬一番,所以大家都说我们做一个十周年这样一个大型的纪念活动。在想主题的时候,我们想的更多是总结十年的过去,我觉得我们的十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如果一定要总结,我觉得总结的目的和动机还是为了展望我们的下一个十年。
    通常这个总结要传达给外界,不是我们以前的十年做得有多么辉煌,而是未来十年应该怎么思考。从1999年-2009年,朗图从当初的四个人,发展到今天大概一百个人的规模。其实一定程度是见证了深圳设计行业的发展,比较直观地体现在我们公司的身上。所以我们下一个十年“Next”提出来,就是说怎么办,该怎么发展?我们如何通过过去,以往经验的力量,在未来探视前面的方向,这是我们提出“Next”的前提。这个Next同时反应了深圳设计产业的过去,我们通过总结过去来看我们的未来。
   因为我们朗图是平面设计领域里头成长出来的,尽管今天我们的业务范围不再是一个很单纯的平面设计可以概括得了的,但我们依然还是,或者同行或者我们自己,都无法跟这个行业割裂,所以我们的总结,可以看到以往深圳平面设计行业的一些特点,包括我们所取得的一点成绩。包括去年深圳拿到了“设计之都”这样的一个头衔。具体的申报60%、70%的内容依然也是平面设计的内容。
    总结过去三十年,实际上深圳是经历了从设计产品基本的装潢、包装功能的实践阶段,现在进一步深化到商业、功能美学上挖掘。一个就是在过往的三十年,我们完成了一些什么工作,界定设计的定义,它依然只是在商业功能和美学的层次上解决的问题。那么未来十年,设计的行为带来哪些新的使命?这是我们通过总结以往对未来的一个思考。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受平面设计协会委托,要做一本会员年鉴,深圳平面设计协会大概有一百多个会员,来自全国各地。这个年鉴是每年都要做的工作,今年到我们这个手上,我们不想让这本书再变成一个简单的设计师的作品归纳和收集、整理。我们今年搬出一个新的话题,就是说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于平面设计师的何去、何从,就是身份和角色,因为平面设计在这几年以来,特别是在年轻一代设计师的心目中,其实私底下会把过去的十年叫“深圳平面设计师失去的十年”。这十年里头,深圳平面实设计师并没有得到一个更好的发展,或者是更深层次的发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一种情况呢?所以这本书,我们通过采访了一批跟平面设计产业相关的行业专家或者是前辈,也对深圳平面设计协会一百多位会员进行了一个深度的,平面设计师的角色、身份、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自发性的反思行为。
    其实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一个行为会引起起码是深圳平面设计师和设计界比较大的反响。那么这本书,我们说内在的一个驱动力,之所以能出版印书,因为设计已经慢慢被固化认识为艺术或者是商业的行为了,我认为在今天我们谈设计的时候,仅仅是用艺术或商业行为能概括设计的所有本质吗?我认为是不够的。
    那么设计师的社会地位不高,其实这两天我们听的主题演讲,很多人都提到了这个问题。如果说一定划一个生态链,设计师作为一个创造者,创意者,他应该是在一个比较高端的位置才对。但实际上,既然处于一个生态链的高端,应该有更多的话语权,在客户面前有更多的主动权。那么你对社会有更广泛的影响力,或者是拿到更高一点点的薪水,但我不能要求说是最高。能不能是超越平均线的一种薪酬回报,对于这个职业来讲。
    事与愿违,昨天说到1500的工资,是肖老师说的。实际上不光1500,在深圳最低保障工资是一样的收入水平,都有。我们家保姆是1800,还包吃包住,当然我所了解的市场上的很多设计师,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是非常难以自信的,完全无法生存。在深圳必须要拿到2500这样的收入,才能保证生活底线,生存底线。当然这是这个市场中生存很困难的公司所给出的条件。我觉得在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市场里头,居然有这样一种现状存在,必须要引起我们的思考。
    我们谈到设计师的角色是要变的,我们觉得是“因时而变”的。建筑学里头有一个词,叫因地制宜,就是一个好的建筑,必须要因为这个地方的环境、气候、人文、历史、艺术而诞生出来的一个建筑物。实际上,我觉得这个“时”我们理解为时事,一个时间、历史,我们在时间和历史的通道上看我们角色的时候,平面设计师我们一讲起来,传统的平面设计的认知都是停留在这里的。今天我们谈平面更多的谈是的沟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实际上我们今天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沟通的媒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播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么这个角色是依附全来手工艺为基础的工作特性,变成了一种全新的一种模式。所以要解读“平面设计在深圳失去的十年”,我认为这十年是没有跟进,没有因时而变,没有因为这个时代,因为科技的变化,沟通、传达、传播、交互的变化而作出积极的改变导致的这种“失去”。
    应该说是去年开始引发了金融危机,让我们深切地感受了设计,起码在我们珠三角地区重新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我们的公司或者我们所有的公司,绝大部分的公司,我所了解到的,当然也有一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绝大的公司突然之间多了很多国内的制造型的企业,特别是时装行业,家居行业和小家电行业,这种公司原来只做出口市场,他们现在因为出口市场,比如说广东的出口下跌超过30%以上,他们就面临着生存压力必须要转型。在转型的过程当中,无论是产品的设计,品牌的包装,广告的工作,突然间他们都要开始面向市场了。我觉得这种产业革命的转型,给我们整个设计产业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机遇,它的重要和作用就慢慢地显露出来。
    我们在探讨设计师角色的时候,或者可以回头来看看很多案例,这些案例或许对我们今天在中国的设计师,为我们下一阶段设计师的角色,我们的定位可以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通常在亚洲谈设计,言必日本。为什么?你会发现我们所认知的亚洲的设计大师、设计师、时装品牌、工业产品、汽车,甚至到文化、动漫等等,我们受日本的影响,日本设计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你就知道日本设计的分量了。
    当然我们所认知的这种设计,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今天日本失去了十年,实际上它的GDP在不断增长的十年里头,我看到的十年前、十年后,这十年以来,我都每隔两三年的时间去一趟日本。我所看到的情况,就是说尽管他们在经济层面上没有得到迅猛的发展,但是它的生活素质,整个设计产业的发展,发展的速度甚至比中国还要快。所以我们感觉永远只能看到它的背影。
    这里举一些案例,包括日本是如何通过设计的手段改造一个城市,重新让东京焕发魅力,因为东京、纽约、巴黎一直是活跃在全球第一线的都市,日本设计师像一个群体,如果利用一个整合设计的力量和能力,让东京重新焕发国际都市魅力的?
    我讲一个案例,就是六本木山,六本木山这样一个综合体的项目。这个项目在深圳也建造了,这个公司同时也建造了上海的金融中心。这个公司的老板是一个狂热的收藏者,他收藏了全球最多的客户CI的绘画作品和建筑草图。他很推崇垂直都市的概念,所以他开发日本六本木山的时候,他用了十七年的时间,对全日本今天的设计师打造这样一个集合了商业、居住、城市、文化、艺术、设计、创意一体化的项目。这种项目的建造,重新让东京回归到最具魅力的世界都市版图里头。
    紧接着在日本木旁边开了一个新的地方Midtown,Midtown也是一个新都市计划,这个新都市计划,也汇聚了像安藤忠雄、青木淳包括刚才讲的SOM,我们通常会说是SOM,就是全球做高层建筑最著名的一个设计机构。所打造的应该是东京新城建造计划里头,充分反应了东京未来都市,就是下一个世纪生活标板的都市景象在这里头得到一个最综合的展示和体现。这就是Make在里头的服装店的一个形象。包括像三宅一生和佐藤卓,他们联合策划的二十一世纪设计博物馆,如何透过设计来看多世界的场所,用设计博物馆的方式来影响整个社会,无论是在设计文化、审美,通过一种博物馆的方式影响更多的日本民众。包括21-21视觉馆和日本国立新美术馆,这都是日本通过集合平面、建筑、时装、工业设计最精锐、最优秀的国内设计师而建造的东京未来的城区,展示一种未来的生活模式,来影响到整个国民。这个行为已经成为全球未来新都市建造的一个样板工程。
    其实我们看到日本对于设计立国这一战略忠实地执行和经过大概三、四、五十年的发展,到了今天以后,日本设计实际上未来对整个亚洲的影响力,应该说是越来越显著的。所以我们认为,其实设计可以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对我们的文化、生活,应该是建立一个更高的认知。
    我们回来再看看韩国的案子,现在看起来韩国的汽车产品、电子产品对我们的影响会更明显、更集中一些。韩国在设定扭转经济危机,1998年他们的总统金大中和英国布莱尔首相发表的《二十一世纪设计时代宣言》开始的。97年爆发金融危机的时候,因为韩国,包括以三星电子为首的,通过设计战略,是最快摆脱经济危机的国家之一。这个后面展示的是韩国国家设计政策扶持的框架表。
    如果大家需要了解这个,我就不细说这个结果的问题了,如果需要可以拷回去看。
    我要说的就是我们发现设计如何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帮助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或者一个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实际上我们看看泰国,因为这几年大家所知道的都是它的政治动乱或者是反政府示威等等,实际上不知不觉的泰国对我们生活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包括泰式的建筑,泰式的园林,泰式风格的家居,甚至是泰式旅游度假的酒店的概念,甚至是我们向SPA这些风格来源都是来自泰国,实际上不知不觉当中已经影响了亚洲的很多国家,成为亚洲很多,包括很多人生活时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
    我们举泰国的例子,泰国作为亚洲四小龙,它跟中国有一个很大类似的地方,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之前,整个东南亚地区都是世界生产的主要国家。中国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我们代替了东南亚成为世界制造工厂以后,到了今天,当我们的资源、环境,我们的公司,我们的成本,都不具有竞争力的时候,意味着我们产业转型,那产业转型的话,泰国是我很好的一个学习的对象,在这个层面竞争,它失去了世界制造的地位以后,它是如何通过设计,从一个代工者变成一个创造者的,这里面有无数的故事。我觉得这个应该作为珠三角或者长三角未来的转型或者是一部分转型的一个参考标准。
    综上所述,设计产业社会责任和价值,我们认为在和谐和合作型的社会模式日渐被人们所接受的趋势下,设计在商业之外,将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促使其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我们可以再来看一些案例,这些案例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我们讲到芝加哥的千禧公园,芝加哥,大家都知道是一个重工业城市。在重工业城市,它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整个城市污染,或者是经济转型都会带来很大的挑战和问题。它是如何通过设计这样的行为来改变,让它变成一个旅游的目的地的话呢?比如说它有一个千禧公园的计划。就是由市长直接发起,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设计师卡着尔、哈迪德等等,这些建筑师和艺术家共同所打造的项目。这种通过设计和文化改造计划带来的旅游,现在的游客增长到每年已经上千万人了,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让整个芝加哥从第二产业成为第三产业的计划,通过设计整合的方式来带动的。
    另外一个案子,比如直岛,原来也是一个工业废弃的老区,通过安藤忠雄、草间弥生,包括中国的蔡国强等等一批建筑师、艺术家,就是从一个工业废弃的岛屿,重新活化成了一个艺术、旅游、休闲的区域。这个对我们中国很多工业城市,比如我们的大庆油田,我们的山西煤矿产业等等,因为过度的工业开发、资源开发而产生的后遗症,如何通过设计,通过创意的整合来活化该地区,让它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更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对我们中国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参考。
    大家看到我们今天举的很多例子,实际上举的都是建筑设计和产品设计,或者是混合的设计。刚才谈的很多项目,实际上都是由平面设计师、建筑师、时装设计师、工业设计师混合起来的,共同参与的项目。所以回到我们的话题,实际上设计师在今天,他的身份、角色、知识背景应该是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模糊的一个过程。
    比如这个设计计划,它的主旨是用设计来提高、鼓舞和改善生活的。我们看到其中的一个重点,他们是与全球优秀设计师合作,通过非营利组织寻找合适的工匠共同完成一系列的“良心设计”用设计来提高、鼓舞和改善生活,这就是它的主旨。那么它的范围不光是设计成品,还关注设计概念的产生到完成的整个过程。它倡导的不仅仅是独一无二的产品更重要的是手工艺和可持续设计的价值,所以我们看到我们的设计。
    记得在两天前,我和一位来自成都的老师,还在交流他们的毕业设计,作品展示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先进的展示方式,或者很新奇的展示方式,这十年以来,从我毕业到今年是十年,每一年我都关注不同院校的毕业设计展,俗话说,我们在整个十年以来,在表达,在包装,在视觉的方案上面有一个非常大的改变。但是我们在观念,我们在设计的哲学,在设计的整个流程里有没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和提升,实际上,我们的毕业设计展或者我们出版作品集,能不能摆脱只有一个作品的名称题目,而没有整个创作过程的理解和设计要达到的目的和使命,作为设计教育,我觉得可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但往往是为了追求更完美的结果,我认为过程才是属于教育,动机和目的才是设计的根本,不一定是形式的本身。
    说到这里,我们讲的“无止桥”,这个项目是香港吴恩融教授,应该是香港大学建筑系,忘了具体哪个院校的教授,在中国西北很落后的一个村落,所做的一个计划叫“无止桥计划”,目前这个计划也叫“无止桥资金”,通过人力为主,就地取材的建筑理念,来挖掘民间智慧,融汇先进技术的原则,同心协力修建桥梁的一种计划。他在资源中国西北贫困地区,资源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试图通过拿出一大批资金帮他修一条很现代化,很具有形式感的桥,他考虑的更多是这种恰的低成本,可参与和就地取材性,其实非常符合今天所说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可复制性。这是原来旧桥的模式,一个经受不了大自然摧毁,很容易摧毁的一条桥,通过他的课题,带来香港大学生和本地的村民,共同协力所打造的一个全新的,主要材料来源于本土搭建的。这个项目得到了全球,应该说大量媒体的报道,也拿了很多的奖项。这就说明,我觉得设计绝对不仅仅是我们日常所认知的一个形式跟表现。它涵盖了社会、文化、环保、可持续等等,包括经济等等一个综合的东西。可以把设计的行为看得更广、更远大。
    “无止桥基金”已经在陕西、四川、甘肃、贵阳、云南、安徽等等开展了十三个无止桥的项目。我认为设计师在思考自己的社会和历史使命的时候,也是可以成为我们设计师身份的一种新的认知。
    我们也可以看到深圳的设计师,他们是如何来自发为社会公益做的一些工作。其中有一个地方叫“土木再生”,就是为了汶川地震以后,也是一个资源,由建筑师发起,涵盖了产品设计师、平面设计师的组织,帮助汶川地震重建计划的一个设计组织。
    其中有一个很重点就是“新校园计划”,它的理念就是开放的合作理念,集合认同新校园理想的慈善机构,募捐方和设计机构及整合震区校园设计与建设力量,从而产生横向联合的规模效益。目前来讲,因为四川太多机构了,我们选来选去,我们公司也是“土木再生计划”其中的一个支持、协力者之一。后来他们主要以被大家忽略的甘肃灾区作为重点重建计划的所在地。这些就是通过征集作品一些方案的展示。
    有没有看到我们这种社会的活动意义在哪里?我们联合了深港台三地为主的全国各地的专业人士,以及其他社会服务的志愿者,共同打造服务灾区的一个平台。为灾区家园重建贡献科学的理念和专业知识。搭建专业人士和灾区沟通的援助平台,首先是这个平台的概念。
    刚才我们讲到其实设计师可以担当更多,比如在城市层面,经济转型层面,在可持续发展传统文化价值挖掘层面所作出的一些可能和贡献。其实设计师在科技引领设计革新方面依然有很多可为之处。
    比如我们看到这个案子,讲的就是新加坡的一个项目,当然还没有建成,因为我们也在和他们有一个前期的接触。这个项目是由新加坡新鸿基地产,实际上就是香港新鸿基地产在新加坡的全球公司,它是一个新的购物中心的项目。这个叫“综合体”。这个综合体最大的特点,它把表演视觉艺术,各种各样的专业艺术、听觉艺术、文学艺术汇集在这里面表演,同时用新媒体结合公共空间,创造一种活的建筑,就是新的设计和新的科技结合设计带给消费者和整个购物过程的一种全新体验,新媒体带来一种新的消费体验的新场所。
1.     我们也可以看看,比如一种新材料,新的材料应用的时候,是如何通过设计来传达新材料的功能、特性和整个的应用?我觉得设计师设计这个行为也是催生新科技、新材料应用最理想和最好的手段。这个“东京纤维展”,就是原研哉所发起的一个一种新的纤维材料而做的一个全球性的展览,主要是在东京和米兰。这种新材料通过设计的手段,让这种新材料得到更好、更快捷的应用和更快捷的推广的手段,这是里面的一个作品,把水和这种材料的关系,通过设计的手段表达出来,激发大家对新材料的一种想象。包括建筑师
参与的如何利用新材料所塑造的空间,产生这种新材料的可能。也可以看到作为设计跟未来互动,新时代的一个实验者,设计如何担当一个新的角色。这个设计师就是研究用程序来生产设计的一个探索者。这套系统,目前在中国也有企业在购买,比如说深圳的招商银行目前也在购买这套系统。
    回到这里来,设计师的角色,伦斯把设计师定位一个社会工作者。村上隆说:“设计师其实是可以影响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引导社会价值观,趋向和推动科技发展的。”单纯地市场效应已经不能够反应设计的全部价值或者是真实价值。事实上,设计师与社会的发展是共呼吸同命运的。因此,设计师需要具备对人类、对社会、对环境的关怀和承担,所以我觉得设计教育里头,如何建立这样的一个价值观,比教导一个具体的技术,我认为来得更重。因为只有设立一个坚定的使命感和信念,才有可能在这个行业走得更远。我觉得指导我们,如果说我们掌握基本技能仅仅是为了谋生的话,很容易就会改变他的专业轨迹。所以我认为一个设计师支撑他的一定不仅是经济能力,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商业行为,首先是一个使命感。我觉得他对专业的热爱,对这个专业的追寻,也是基于更宏大的精神使命作为推动力的。所以设计师应该具备对人类、社会、环境的关怀和承担。才能更好地推动产业的发展和实现设计的价值。我认为这就是我们所认知的下一个设计师的角色和定位的问题。
    我们说到一个更混合多元的世界。实际上我们今天的设计师,因为在电脑或者是互联网等等新技术,设计师很容易被捆绑在手工艺的位置上。比如说十五年前我们做平面设计全是手工做的,最大量的工作可能不是在思考,不是在资源整合的层面,而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他更带有非常强烈的手工艺人的印象和痕迹在里头。当电脑把我们解放出来的时候,设计师一定要承担更多。就是说,我认为电脑普及,或者是交互方式的改变,包括互联网,包括新媒体的方式,包括设计师双手解放出来以后,这个时间段也仅仅在这十五年时间的范围,这个解放其实很吻合了我们所说的平面设计师失去十年的这个时间段。利用这十年的思考,设计师应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当我们解放,或者是有更多时间的时候,设计师实际上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设计师了。设计师,他是一个语言,他变成一种资源整合的方式了,技能只是他其中的一部分,也不仅仅以创作为核心的了。这些人才应该是更多元,更混合的。比如像王受之说的,他在多种场合都强调的“知识是不能固化”的。所以设计专业的边界,原来我们在学校设计是一个边缘学科,它的边界很模糊,今天它应该变得更模糊了。
    这里也引用了一些我们在做平面设计在中国年鉴的时候,所采访的一些设计师的观点,来进一步说明,作为一个设计师很重要的一个构成,就是混合、多元的知识结构或者是能力的构成。
    像库哈斯直接就提出,它是一种令人讨厌的混合物,既无所不能同时也无所能,这就是他对设计师的看法。当然像库哈斯,大家也知道他是一个记者出身,他今天成了一个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他的身份是记者,城市理论家,建筑师和建筑公司的合伙人,当然我认为他也是一个生意人,公关高手。所以,就连一个成功的设计师,我们今天来界定一个成功的设计师,一定不是说他在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个层面上能够很强,他必须有非常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他既是一个外交家,又是一个公关高手,又是一个传媒人,又是一个演讲者,又是一个交流者,又是一个资源整合者,同时又是一个设计专业里头的具有非常强的专业能力的人。所以对于高端设计师的定义越来越吻合。
    比如我们看原研哉他的身份,他的身份从平面、产品、广告到一个品牌总监,到教授,到设计中心代表,从设计的政策制订、执行、创立,包括设计文化的创立者。这是他对设计教育的一个观点。
    这个都是我们前段时间在做这本书的时候,顺便为他们所做的一些访问。我们看,你看安藤忠雄他是一个拳击手出身,建筑师、文化报道者,同时他也是一个策展人,同时他依然有很多绘画的作品。
    像包益民,他的身份也是创意总监,在广告公司里头的,又是企业家,又是出版人,又是品牌创办人,又是博物馆营运者。所以他对平面设计,对我们今天影响非常大的一句话。他说平面设计是什么?平面设计师只是一种语言,他是一个基础,用这个技能去做什么比怎么用更重要得多,这句话很重要。就是说你设计的动机和目的比设计本身要重要得多。所以我觉得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方面要掌握技能,另外一方面用技能去干什么,这个比技能本身要重要得多。这个专业未来的发展,就取决于设计能否创造对大众更多、更有影响力的项目。
    我们看到比如黄炳培,你看他的身份也是广告人、导演、摄影师、装置艺术家、室内设计市、家具设计师。室内设计是这两三年开始做的。他提出的设计师的身份,他觉得设计师不应该只是关注商业创作了,他要有自己的理想和社会责任。
    欧宁同样也是一堆的身份。他举过例子,去年很轰动的奥巴马一个案子,平面设计在政治领域,实际上奥巴马在竞选当中,当然我们不能说整个平面设计对他竞选成功产生了多大的作用,但起码奥巴马的干练形象是整个VI当中做得相当成功的,包括他的口号,包括他的口号在推进过程中以蓝色为主体的主体形象。
    同时刚刚开完的G8峰会,在欧洲开的八国峰会,每年都成为欧洲和全世界设计师展示自己的政治诉求,通过设计来展示政治诉求一个很好的场所,所以如果大家有机会也可以去看看针对这种政治或者是社会做的一些设计,正在积极地影响到每一个人。
    那么王序说跨学科,跨学界、多学科、多媒体的设计路,或者是深圳之都的未来特色。大家越来越意识到,今年我们在定义平面设计的时候,跟十年前或者是以往的平面设计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说我们要更多的面对未来,不能停留在过去,在过去的认知领域里头。
    我们小小地总结一下这个话题,就是全球经济化、一体化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新的现实。它带来了全球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这个日益被图像、声音、文本和符号冲击的世界,文化产品制造,消费和教育的整体模式,正在被重塑。这就需要我们更好地掌握经济、文化、技术与社会之间复杂的相互推动,因为它主导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人。这段话我比较喜欢。我觉得它非常宏观地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未来之路。
    总结一点,专业和身份不再是局限设计师发展的一个绳索,设计师的工作内容、思考变得更多元,时代要求超越经济发展的范畴,寻求一种更能全面发展,肩负不同文化的认同,经济问题,社会参与的方法,面对多元价值的进程,我们已不可能以单一的角度、单一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今天我们对设计师提出了一些新的意义。设计人才的培养方法也应该重新思考。
    最后一个话题就是设计师如何实质到这个时代所赋予他的角色,而且适合一个公司或者是适合他自身,或者适合一个企业的需要。
    我们从育才、得才的策略,需要不断地完善,因地制宜来思考设计人才的问题。我会想深圳设计企业育人和留人的策略,我更多的是结合我们公司来进行的。虽然我们在深圳有一定的普遍性,代表了一个普遍性,但是更负责任的一面,我还是从我们公司引发的一些思考来说这个话题。
    既然我们说到我们培育的人才要为这个企业、这个社会,这个市场。很显然,我们要知道,我们要适合他,你必须要了解他。我觉得我们公司在深圳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可以回来看看我们公司的结构。
    我们培育人才结构之下,应该符合他的哪一种特点,他在里头应该有怎样的身份和位置。目前我们公司有四大块业务,第一是我们的品牌整合。第二是我们传媒部门。第三是我们的朗图里产。第四个是朗图联盟。朗图联盟是从事品牌、环境、规划跟室内、建筑设计的。地产这边是做地产广告的。传媒是做品牌杂志的策划和公关活动的。那么品牌是综合自己的品牌整合服务的。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事业部,设计师都是它的主体,至少都占30%、40%以上的比例。在这个比例里头,我们每一个业务块里头,需要的设计师的特点也是不大一样的。
    实际上大概在十年前,如果说我们招人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要全能的,多面手,什么都能干,从出概念,为客户,卖稿到创意出想法,到设计的执行,甚至到后期的制作,甚至把印刷品送到客户手上,把钱收回来,因为单位人少,人人都是多面手。实际上今天绝大部分深圳的机构,都越来越倾向于有一个完整的架构。不再像以前只是一个工作室,四个人、五个人,全是设计师,要解决从商务谈判,甚至到创意、设计、制作、送货、收钱,什么事都干的,这种角色现在已经变成了架构的工作。设计师在不同的环节上要承担不同的角色。当然设计师最终的发展,有两条线路:第一,往专业型人才发展。第二,往管理型人才发展。所以我们目前跟设计直接关联的,比如在设计战略层面,设计管理层面,在设计创意层面,在设计的市场层面和设计执行层面,我们都是要设计背景的设计师来担当。
    比如在制定设计战略的时候,他必须要很熟悉设计的一些方法、规律和作用。他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客户,设计知识作为他的一个基础,只是一个基础的部分。那么设计管理更多强调的是如何让一个团队开展工作,开展系统的工作和高效的工作。目前设计创意,很多人可能参与很广阔的视野,有很好的创意能力,但是设计的执行基本上是每一个设计师一定要掌握的技能,当然设计师也有水平高低之分,你低水平没有关系,只要你的Idea,你的想法,有很多的想法,OK,你可以不去做设计执行的工作,当然每一个设计师基本上都是从执行出身的,有一些思维特别活跃的人,对生活感悟特别强的人,可能就转到设计创意领域里了,特别善于交际和交流的,可能会在市场,在设计跟进的服务里面,担当跟客户对接的一个角色。
    我们现在目前来讲,主要一个选择人才的途径和机制,第一步还是公开的媒体招聘,包括平面的,报纸、杂志或者是网站。那么网站现在成为一个主流了。当然我们现在目前跟全国十几二十所高校,每年定期都会向我们推荐他们的优秀毕业生。包括实习生聘用计划,我们一直都有。实习上聘用计划里头,我们每年都会选1-2位,甚至3位、4位都有,有可能是比较优秀的设计师,毕业以后就直接可以来工作了。包括我们的人才推荐计划,我们在对内和对外都有一个人才推荐计划,这个推荐计划鼓励我们内部的员工,通过他们的推荐优秀的人才进入公司,向我们推荐的都是有奖励的,作为他的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视为对公司作出重大贡献的一个考核。
    在培育方面,我们有一个叫“师傅计划”,为什么叫“师傅计划”?一个听起来很传统的名字。实际上因为很多新入职公司的员工里头,他从学生到职业人转变的过程当中,其实很多是茫然,不知所措的。那么一个公司,名以上我们有人力资源部,有行政部,有什么部,实际上他更需要的是一个在他旁边为他解答很多问题的师傅,我们强调师傅,强调这种很传播的人情味在里头,希望老的员工能起到真正的不光是在专业上,包括在公司内部的管理、流程,公司的历史、文化,我们很强调所谓的朗图DNA,就是说他必须吸收到朗图这样的企业文化,比如这种开放性的思维,愉悦工作氛围的维持,包括共同成长和分享的理念。这些都是通过师傅来言传身教影响到新入职3-6个月的培训期。这个师傅可能会是跟他在同一个工作组里的设计指导或者是策划指导,或者是创作指导的一种身份。
    同时我们也建立和鼓励内部分享,共同成长,我们每个礼拜都有分享机制,每个礼拜六的上午,这个分享就是我们要求必须是和专业有关联的分享。这种关联性可以大到是一种观念的分享。
    昨天也讲到了,我们在人员培训方面,我们更强调个人在工作当中学习,如何在工作当中,因为我们每天都有晨会,每个工作开始之前都有会议,我们在洞察阶段,因为在前期的资料收集和洞察阶段有无数个会议,通过这样会议的沟通,就形成了在工作中学习的一种模式。
    我们要有一个愿景和企业规划,我们会有一个专业的课程,包括“我是谁?我是从何处来?我要往哪里去?”每一个新来的设计师都有这样一个交流的时间,明确他发展的愿景和目标,来找出他的优势和不足。包括我们绩效评估机制和月度、年度的个人考核机制。因为时间有点超了,我快速过一过。
    在留人方面,包括在公司愿景和发展方面的深度沟通,我们的人力资源部目前来讲是深圳设计企业里头比较强大的人力资源部,比较注重人力资源。包括人才的发展战略,有足够的上升层级和内部员工横向流动,有点像大学的学分制,你可以选你的工作岗位,如果觉得这个工作我做腻了,我可以换,你可以向公司申请,我要换部门,换岗位。OK,可以的,就是说我们跟大学里头选专业一样,当然我们有一个奖惩机制,也是成为我们很重要的一个留才机制,包括合伙人机制。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冯志锋先生的精彩演讲。大家估计只能休息两分钟时间,两分钟以后我们正式开始下一个演讲。

2009年7月25日
·
中国设计教育与企业发展高峰论坛致辞
·对话1:《培养设计人才,院校如何与企业合作》
·对话2:《设计师在企业中应该如何成长》
·对话3:《企业在培养设计人才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

2009年7月26日 活动B
·
主题演讲: 《网页设计行业的人才培养体系》
·主题演讲:《工作室机制与设计教学》
·主题演讲:《设计师的创业之路》
·主题演讲:《深圳设计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
·主题演讲:《技术PK创意:均衡性设计教育的重要性》

2009年7月26日 活动C
·
主题演讲:《培养自主创新人才 推动民族品牌发展》
·主题演讲:《产学研与实践教学在汽车设计后备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主题演讲:《国际设计组织的选才标准》
·主题演讲:《设计师如何在跨国企业中成长》
·主题演讲:《从IDEO看中外设计人才培养的差异性》

更多请见:人才与未来——中国设计教育与企业发展高峰论坛专题报道

 

(责任编辑: yimei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