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院校同盟访谈 → 正文
设计让生活充满艺术——天津美术学院薛明教授专访
作者: 百度教育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17年6月1日

个人简介

薛明,1963年生于天津现为天津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教授硕士生导师、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天津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包协设计委会员、天津美协会员。多年从事平面设计、广告设计水墨创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设计完成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设计作品和学术论文被《装饰》《北方美术》《包装工程》等专业及核心期刊发表。设计作品入选天津美展、国家级美展、亚州超越设计展并获奖,曾组织编写由“国家教委艺教司”策划的《设计与工艺》教材,编写《标志设计》教材,出版专著《道设计》。多次参加国内外水墨艺术展览。

 

记者:薛老师,您从教多长时间了?

薛老师:教龄31年。

 

记者:薛老师,您在水墨艺术设计方面颇有研究,请谈谈您对这一创新设计的见解和看法?

薛老师:从现在的教学和学习来讲,我们的授课内容和学生追求的价值观还是会受名、利等社会因素的干扰。 我对于自己的学生,一直强调知识分“有用”和“无用”,同时特别强调“无用”才是真正的大用,“有用”的知识是属于技术层面的,是相对短暂的;而“无用”的知识,可能是决定一个人的品格、修养、智慧、精神和设计的厚度。视觉专业的学生不能只局限于学习包装、广告和字体这些基本的专业设计课程,设计与绘画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我们要依托大美术的概念来学习设计。对于某一个专业来讲,其它专业表面上看似与己无关,其实对于自己的专业发展都有助推的作用, 所以在我的设计作品中都直接或间接受水墨或其它艺术门类的影响。还有的作品有笔墨语言的体现,这这些都得益于上学期间学习过书法、中国画等相邻专业知识有关。

 

记者:作为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院长,请您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天美在设计教育方面的特色和理念是什么?

薛老师:本院学生培养目标及特色是立足培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国际文化视野、符合新经济时代需求、有社会责任感的创造性艺术设计人才。本着为艺术而设计的理念进行课程设计和改革,有效的利用好美术学院的资源优势(大美术)、打破学科界限、优势互补,使得现在的人才培养不过于急功近利重技术轻艺术。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增设新媒体等课程方向。



 

记者:面对未来,您认为本科教育如何定位,如何规划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对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薛老师:从设计教育和人才培养角度讲,我建议同学们在上学期间把握好这两点:第一要打开视野,第二要打好基础。这里的“基础”一方面指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指人文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设计专业领域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精英人才显得格外重要。

现在有一个误区,人们普遍认为社会所需要的设计人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过多地强调实用课程的学习而忽略了作为人的全面素质的培养。

与此同时,我还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将主要精力放在社会实践上,因此忽略了专业课上的创造力的训练学习。从学生的长远发展上看,完全的校企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至于实践能力的锻炼,是进入社会自然锻炼的结果,它是依托于你的专业基础的,比如灵活的创意思维和很强的艺术表现力等等这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电脑操控能力……这些积淀能使你迅速适应社会并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

在学习设计专业课程中,一定要了解三个环节,首先要了解这门课程发展前沿的信息,它会给你提供一个努力的方向;其次要了解这门课程的流程,比如设计专业第一步要做市场调研,第二步要分析客户,第三步要做头脑风暴,然后再进行整合创意,第四步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等等,这个流程非常重要,通晓整个流程是一个好的设计师所必备的素质;最后要掌握这门课程需要的软件技术,所有的设计类课程都离不开这三点。



 

记者:您对中国设计教育现状是如何看待的?

薛老师:中国当代设计教育在课程建设方面已完全和国际接轨,但在学生的知识结构方面还有欠缺,如艺术史、哲学、社会学等。教师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还参差不齐,还应加强与国际间的课程交流与合作。在本科教学阶段,不应强调过多的实践类课程,此阶段教学主要是开发、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设计相关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记者:贵院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参加了《启程-全国设计院校毕业设计作品联展》,对于本次联展及参加联展的学生,您有什么话想说吗?

薛老师:参加“启程联展”对于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他便于展示和推广自己,与社会沟通相互学习,在比较中可以长见识,促成长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信息化大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利用这个媒体平台,还可以看到最新的设计动态和最鲜活的同龄人的所思所想,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记者:感谢薛老师您接受采访,谢谢!

老师:没事,不客气~

(责任编辑: Admin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