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平面设计平面人物与团队 → 正文
人性本善的管理 陈绍华设计总经理于磊奇专访
作者: 樊鹏 沈扬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09年3月30日

因本文涉及版权事宜,如需转载请按如下要求进行:
1、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视觉同盟专稿”;
2、转载请全文转载,不得修改文章内容;
3、转载请保留文章内所有链接;
4、转载禁止盗链文章内图片。
谢谢合作!

专题链接请点击:《2009中国设计企业蓝皮书》

采访对象:陈绍华设计公司 于磊奇

记者:樊鹏 沈扬

精彩语录: 从管理上来讲,我们崇尚的是“人性本善”的假设,而有的公司则是选择 “人性本恶”的假设。我们觉得人心是本善的,其实只要给大家一个好奔头,好理想,大家都会朝着这个理想走。


深圳陈绍华设计总经理于磊奇

视觉同盟:请介绍一下公司的经营发展方向?
于磊奇:我们公司实际上是依靠陈绍华老师的个人品牌逐步发展起来的。当然,陈老师的个人品牌不是凭空而来,品牌背后是他这么多年的审美素养作为基础,他的实力也被业界所公认。当然我们不希望吃老本,也应该有所突破。

世界上著名的知识类公司,其实都是合伙人制公司,也是都以创始人的名字命名的,包括像麦肯锡或者李奥贝纳这样的著名公司,都是以某个大师开始逐步成长起来,我想这是国际通行的一个思路。我们当然也不能免俗,也想这样做,并且想做得更长久一些。

陈绍华设计公司已经做了接近20年了,而且做得越来越好。我一直在思考某种方法,能够使公司在大师的光环之后又能培养出一批新的大师,这样才会有群体的力量。这样的话,公司就能够延续下去。我们比很多广告公司发展的速度要慢,但是一直很稳定。也许每一年只是小小的进步,但是每一年都在进步,没有什么波动。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成长过程。

其实设计公司也是一个专门的公司形态,不是所谓的个人作坊。所有一般公司里面遇到的大小问题,设计公司都会挨个遇到,只是遇到的方式、时间、顺序不太一样而已。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际上最终依靠的是团队。

我觉得人是最核心的一个环节。要想保持公司出品的品质不下降,要想在业内保持一定的影响力,除了陈老师的品牌影响力不断上升以外,更重要的是支撑他的这个团队平台一定要强大。陈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任何个人设计师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那么在有限的时间里,怎么能让公司业务做的更大,是我们一直都在解决的问题。坦率的说我们一直没有解决好,所以公司一直长不大。现在慢慢的规模起来一点,就是我们逐步在解决这个问题。我让陈老师的时间能够更科学地分配,让他的思想和艺术能够传承下来,这就是我们公司正在做的一个事情。

与这个相对应的,就是我们公司的整个人才架构体系正在逐步建,这就是我正在做的主要的事情。对公司的管理方面,我最强调的就是公司实际上是在为设计师服务。我们公司有一个非常自由的公司文化,管理非常宽松。但是我也要求,设计师拿出来的东西要漂亮,要经得起客户的检验,经得起市场的评论。如果做不到,可能他就没有办法在我这里留下来。

为人才做服务,是对于创新性人才集中的公司,或者说完全靠智慧去创造价值的公司,非常适用的方式。行业内很多公司会潮起潮落,就是因为他解决不了,或者很难解决好员工发展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公司内部有比较完善的个人收益和企业项目挂钩的绩效,每个人对此都是非常清晰的。比如说现在经济环境差一点,可能我们短时期会受到一点影响,但是对员工的收益分配一定要透明,很多公司管理过程中,对于这个部分是不透明的。

从管理上来讲,我们崇尚的是“人性本善”的假设,而有的公司则是选择 “人性本恶”的假设。我们觉得人心是本善的,其实只要给大家一个好奔头,好理想,大家都会朝着这个理想走。


合影:陈绍华(左)与于磊奇(右)
   
视觉同盟:公司长期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于磊奇:我们也琢磨着扩大一点公司规模,因为在现有环境太久了。其实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在这儿待太久了,大家会形成了一种潜意识里的思维禁锢。我现在希望公司慢慢变大一点,除了实体上的面积变大,更重要的是我们服务的方向扩张。

我们原来是一个很单纯的设计公司,但是客户对我们的认同度非常高,他们也会提出来希望要更深的服务,这就涉及到了设计管理和设计延伸的东西。这一块现在是国内业界都非常欠缺的,我们希望能够逐步地延伸开来。

我们现在在传统VI设计系统里面,对建筑方向上有一定的延伸,就是空间导示系统。这一块我们花了很大的心血在做,取得的效果还可以,做了一些比较好的案例。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在企业的整体战略思考方面也在努力。因为很多企业找到我们做VI的时候,并不是特别理解VI系统。按照理论来讲,客户应该先有一个企业的基本战略,然后才通过图形表达其内涵,这是VI的思想基础。但是很多客户在决定做VI的时候都没有做这方面的工作。实际上很多企业也希望由我们协助他,共同去寻找企业的理念和定位,这就有点像建设企业战略的工作。我们觉得和企业去整理品牌战略是比较好的一个方向。这是一个环环相扣,逻辑性非常强的问题,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

我们的目标倾向于最终做朗涛这样的公司,定位非常清晰、能够很专业地为你寻找品牌的价值所在,然后表现出来。表现出来以后,有能力将这个表现延伸到实际应用中去,并且伴随企业走这样的一个过程。这是我们的目标。

如何达到这个目标?我想还是人才的问题,怎么样找到合适的人,愿意一起合作,并且合作以后还会继续长期合作?将这几个问题解决好,是我未来一两年特别期望达到的目标。
   
视觉同盟:请介绍一下在客户方面的经验?

于磊奇:有几个观点是我一直很坚持的。

第一,我得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准备做什么样的客户,这个要实事求是的评价。国内的设计行业的现状就是这样,我心里必须特别清楚,到底做哪一个层面的公司,我的客户是什么样的。这个我叫知己知彼,是最基础的东西,如果这个搞错了,就很费劲。如果这个搞对了,才能算是进了第二步。

第二步很大在于沟通能力和对客户的理解力。中国有一句话古话叫做“功夫在诗外”,设计公司和客户沟通,当然设计非常重要,得有很好的设计去服人,但是有时候客户跟你不是一条心,这个时候,我觉得设计之外的知识能力非常重要。这个能力是来自于审美之外的,要讲出道理让别人能够服气。

我个人觉得现在国内的专业教育体系有点偏颇。在国内选择设计专业的学生,很多是因为知识课成绩不是特别好的时候才会去学。所以学生在毕业出来以后,视觉之外的知识体系非常贫乏。一个只能够说艺术的人跟一个企业家去打交道,就很容易变成专家对专家,互相打空炮了。客户大多数情况下对于设计和审美之内的事情不会说很多,我们当然也不能强求他要懂设计。设计师总是要不停地遇到客户,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知识外延扩大。当然你的内涵很深更好,但是你得知道你专业之外的东西。

在具体项目过程中,我们经常是花了很多心思为客户去考虑的,但是客户未必能理解,这就需要你认真地把背后的故事和逻辑讲出来。讲好这个背后故事需要很大的辅助知识,你可能需要了解当今的形势,行业的经营特点,这些底层的东西都要知道一些。如果你能够把一个设计问题从商业逻辑上一环一环讲透,企业就不仅仅对你的专业素养非常认可,而且对你整个外围的知识,都会有信任感,也更容易使你的设计作品被他所接受。 

视觉同盟:在设计企业的管理中,您最大的感想是什么?

于磊奇:我觉得两大块沟通很重要,一个是你自己本身在干嘛,另一个就是你让客户做的是什么事。这个说起来简单,但是细化下来有很多内容。例如第一个是要有自知之明,这个就包括了清晰自己的制度,人才,团队,内部流程等等,第二个是要让客户知道你想做什么,这个涉及到知识储备,业务能力,设计提案等等。对这种人才密集的设计公司管理,我个人最大的感想就是——沟通。 

视觉同盟:作为设计企业的经营者,希望从国家得到哪些扶持?

于磊奇:陈老师有篇文章叫做《我的大设计观》,其中有一个提高全民的审美能力的概念。社会审美能力跟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所以我觉得需要时间。随着经济的发展,慢慢大家会走向陈老师所倡导的这个全民审美的阶段。现在我们国家的艺术专业类大面积的扩招,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坏事是让大家就业竞争压力太大,很难找到很好的工作;好事是多多少少提高了全民的审美能力。
   
现在国家提倡产业升级,也非常重视设计等创意产业的发展。我想政府如果愿意在政策上做的话,可以考虑这么几点:

第一,是要树立一些很强的榜样性的企业。一个行业你想扶起来,不可能是每个人都给钱就能扶起来的。国家有一些很好的大型项目,希望要倾心于本土的设计师或者本土的设计公司。通过政策倾斜,扶植一些非常强的,明星式的企业。这样的话,才能有带动效应。

第二,要改变国内的一些迷信国外的状况。平面设计领域稍微好一点,如果是在建筑设计领域,很多时候大家本能就想着外国人做的好。甚至很多业主单位指明就是要国外的来参与,根本不考虑国内公司。当然国外的设计行业发展早,不管是从公关能力,还是从过去的案例积累,确实眼界要开阔一些。但是永远用国外的,本土设计师就永远没有机会。如果现在回过头来看,国外的是不是真的很好?我觉得要打个问号。有一些设计惊世骇俗,确实不错,但有一些确实水平也是一般。不要崇洋媚外,这是我们整个民族心态调整的问题。
   
视觉同盟:设计行业应该如何面对金融危机?

于磊奇:我是对中国经济前景有信心的。目前的金融危机,主因不在国内而是在外国。所以问题不在我们身上,跟我们的经济关系没那么紧。中国这几十年的经济体制是比较好的,国家的经济刺激计划也很得力,所以我抱有对后期相对乐观的态度,觉得这是暂时性的。反而外面的情况能够为我们国家的产业升级、技术获取提供机会。相对来讲,既然全世界有这么一个往下沉的过程,对中国经济来讲,就应该是一个往上冲的机会。

对于设计公司来讲,就看能不能熬得过去这个黎明前的黑暗。我记得以前马云说过一段话,大概的意思是:“人人都知道黎明前的黑暗是很好的,撑过去就能见到太阳。问题是80%的人都死在黎明前的黑暗里面,他撑不过去。因为黎明确实很黑、很冷。”我们这个行业,如果对一般的设计公司来讲,我觉得现在首先是要在能活下来的前提下去想问题,别死在半道上。不管是短期的降低经营费用也好,或者是短期的裁减成本也好,总而言之要撑过去。我想慢慢的都会好起来,这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如果去年冬天兜里还有钱的公司,我想不妨趁着成本低的时候,进行一下扩张性的准备。因为我觉得马上会是一个很好的春天,而且并不太远。尤其是一些大公司,可能最先闻到春天的味道,所以一定要把机会抓住。

更多文章请点击:《2009中国设计企业蓝皮书》专题

相关访谈:
设计师应关注生活品质 沈浩鹏专访
感性与理性交错的设计管理 浩汉设计总裁陈文龙专访
人性本善的管理 陈绍华设计总经理于磊奇专访
如何调动设计师的能力和热情 - 紫阳·伙伴设计王紫阳专访
独立设计师的梦想 深圳平面设计协会的秘书长孔森专访
解建军:我的东道我的团
我们的理念就是提升设计的价值 张达利专访
设计公司如何目标管理 朗图创作总监冯志锋专访
创造品牌 早晨设计创始人魏来专访
正邦品牌董事长陈丹谈设计企业管理
变革中的设计企业 洛可可总经理贾伟专访
物质和精神并重的人才战略 深圳浪尖设计总经理罗成专访

探索设计公司盈利模式 嘉兰图王永才专访
用体验的方式做设计 澳深设计李耀华专访
创意加规范 深圳蓝格创意总经理尧铭侃专访

(责任编辑: vincent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