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院校同盟院校专题 → 正文
中国设计教育与企业发展高峰论坛对话2:《设计师在企业中应该如何成长》
作者: 曹金花 整理 来源: 视觉同盟专稿 时间: 2009年8月21日


论坛对话:《设计师在企业中应该如何成长》
(从左到右)主持人:宋慰祖  对话嘉宾: 贾伟,蔡年贵,解建军,郭春宁

题目:论坛对话:《设计师在企业中应该如何成长》
时间:2009年7月25日下午
地点:国际文化大厦二层报告厅
对话嘉宾:贾伟、郭春宁、解建军、蔡年贵

    马兴正: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参会的代表,第一个时段我们跟中国有代表性高校的老师第一轮探讨之后,下一轮我们将邀请现在在国内设计产业里边打拼的设计企业的代表跟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经验。那么我们下一节的主题是《设计师在企业中应该如何成长》。
    我们请工作人员放一下投影仪的大屏幕,请大家先观看一下第二节论坛嘉宾的介绍,谢谢!(放视频)
    在我们等候工作人员调整图片的时候,我先来介绍一下第二组嘉宾的简单情况。
    他们分别是:
    洛可可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贾伟先生;
    北京东道形象设计制作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兼设计总监解建军先生;
    北京始创国际企划有限公司总经理、艺术总监,也是2008年国际奥运会会徽原创设计者郭春宁先生;
    四川长虹创新设计中心、工业设计部部长蔡年贵先生;
    我们下一节的嘉宾主持人是中国设计大推手,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秘书长宋慰祖先生。
    现在我们的工作人员也调出来所有嘉宾和主持人的影像资料,请大家观看。下面我们有请第二组嘉宾贾伟先生、解建军先生、郭春宁先生、蔡年贵先生到主席台,同时我们有请第二组的主持人宋慰祖先生,请大家掌声有请以上嘉宾和主持人上台,为大家分享在工业设计领域里边,公司应该如何培养设计师。谢谢!
   
    宋慰祖:尊敬的黄秘书长,各位嘉宾,各位院校的老师和我们企业界的朋友,下面第二节是由我来负责分论坛的主持。那么在第一节的论坛当中,大家已经和我们几位教育界的泰斗进行了交流。就设计教育和我们企业合作的问题做了深入地探讨。
    这一节,我们是请来了几位在设计产业界开展工作的专家,这里面有像我们郭春宁老师,应该说是老师级的设计师了,他做了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应该说在国际上面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也有我们几位设计公司的总监解建军先生、洛可可的贾伟先生,也有我们企业界的设计公司的负责人,我们长虹的蔡年贵的先生,他们应该说在设计界都是从业十年以上了,他们有着他们自己对设计师的一种认知和一种深市。所以我们这一节的题目就叫做“设计师在企业中应该如何成长”。
    大家都知道设计是一个集成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去创造符合需求的商品的一种创新方法。在这样的一种方法当中,我们去培养一个身材,一个是设计师的成长,应该说他是需要一个长期的锤炼的,刚才我们几位专家教授在这些方面已经做了很深刻的论述。那么下边,我们这一节,也就开始我们的分论坛。
    我想这样,郭春宁老师应该说是在我们业界当中从业时间是最长的,首先我们先请郭老师来谈一谈他对一个设计师在企业当中,在设计公司的工作当中是如何来成长的。有请郭老师。
   
    郭春宁:谢谢大家!今天确实很荣幸来参加这个非常有意义的论坛,刚才那一轮嘉宾都是教学界的泰斗,从我来讲也是受益匪浅,因为从院校的培养,作为学生进入社会,进入设计企业,应该说是第二次的学习阶段,然后在企业中设计师才有所成长。
    今天主持人宋老师提的问题,实际上也是作为我在平常工作当中想得非常少的事情,但是回过头来作为企业,作为设计师,设计师在企业的成长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议题。
    就是说设计师在企业中,应该如何地成长?实际上我想在这儿表明一个观点,我认为学习是设计师终身的伴侣。作为设计师,每一件设计成功的背后,就意味着你要从头再学习,取得的成功就意味着成为历史、成为过去,所以学习,我认为作为一个设计师是伴随终身的,不仅仅是学校的学习,社会实践学习,企业工作接触的学习。所以,我的一个观点就是说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作为一个设计师能不能长久,也在于学习。
    还有一个我体会到一个非常深的,要成为设计师,事实上选择的职业也是首先必须要喜爱这个设计,再去从事这种喜爱的职业,喜爱往往是学习的自然无以比拟的一个动力。
    在就业前,设计师通过院校的学习,选择了设计师。刚才各位老师也在谈,设计师成长的历程,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设计师,学校的学习,我认为等于是作为设计师的一个基础教育。一个成熟的设计师,短短几年的学校的学习是不可能成为设计师的。
    怎么说呢?因为这个话题说起来确实是比较大,我也是想在这儿有自己的一些体会,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对于企业来讲,不仅是工作和创造价值的地方,也是更长久的一个学习的课堂。学校里的学生固然重要,但是作为一个完备的成熟的设计师,必须要具备大量的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客观地来讲,这可能就是需要时间来解决的。而且应该是相当长的时间,尤其对我们刚刚走出校门的朋友,我的忠告就是要保持好的心态,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急功近利。以学习的态度进入社会,以学徒的态度进入设计企业,从学习开始,逐步历练成为真正的设计师。也许这是一个比较痛苦,而且是必须经历的一个历程。刚才肖勇老师也在谈,一个设计师出来拿了1500块钱一个月的工资,这也是比较现实的事情,也可能是发生在我们刚果毕业的学生的身上。但是我觉得只要你认定这个职业,去选择努力地成为一个设计师,这只是一个暂短的过程。
    设计师的成长可能需要一年,还是三年,我确实也说不清楚。但我认为,成为一个设计师要出成果,我认为必须要有三个阶段,也就是说必须要有经历学习、积累和创新这三个阶段。
    学习,刚才我也在说,不仅仅是学校学习,社会实践学习,不同阶段的实习是设计师要想在企业中成长必须坚持的。
    积累,我理解积累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经验,才能逐步地有了经验的积累。这也是设计师必须经历的一个漫长的过程。积累可以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不断提高设计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我理解体现的是成熟设计师的实力。作为设计师来讲,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没有创新的设计永远不是好设计,创新是建立在学生和积累之上,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创新。所以设计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循环反复,不断地汲取,才会有更多的成就,才会不断地成长,有长久的艺术生命。
    实际上还有一点,我认为企业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但是学习的方法和常规的学校是不一样的,但在这个企业可以学到很多学校学不到的东西,这也是成为设计师所应该必须掌握的新的学习方法,适应社会。
    最后我想再说一点,我事先接受这次主办方的邀请,针对主办方的论坛主题“人才与未来”题写了一个寄语,就是“有人才、有未来。”我是想说成功的设计企业离不开人才,设计企业也是人才施展才能最好的舞台,设计师在企业中可以彰显人才更大的价值。设计人才与社会企业的稳步合作,才能一定达到双赢。在此,希望有更多的设计师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逐步成为设计人才。有人才的企业,才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宋慰祖:谢谢郭春宁老师刚才做的精彩的介绍和演讲。他谈到了学习是一个设计师源源不断深化的一种过程。刚才我们院校的专家们一直在谈,我们的毕业生就业和我们企业的不对称问题。实际上应该说,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我从事15年设计的工作,我知道其实企业对设计师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实际上市场也非常地大。但是如何能够使一个受设计教育的学生走入企业,成为一个设计师,这几个一直是我们目前没有破戒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因为洛可可是一个迅速成长的设计公司,在这些年里,他们不断地拓展自己,不断地去发展,现在成为国际国内非常著名的工业设计公司。我想请贾伟先生去谈一谈他们对设计师是一个什么样的需求。
   
    贾伟:谢谢!首先我还是先感谢宋主任,我在各种场合都在感谢宋主任,因为宋主任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我们经过几年的时间,宋主任不断地给一些意见和建议,让我们能够快速地成长。
    第二点,也感谢这次论坛的主办方光华基金会和视觉同盟。
    其实我有一个感悟,我先聊一下刚刚郭总的话题,实际上我跟郭总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我在前几年招聘的时候,所有设计师给我的说法都是“我来洛可可是为了学习的,我要像一个海绵一样吸呀……”我开始觉得特别好,这个小伙子不错,这个小姑娘不错。后来我越想越不对,你在学校学了那么多年,你在小学、中学、大学,到我们公司也来学,实际上我是去年感觉不对的,我的感觉一般是有人学习三年、五年,有的是一年就离开了,实际说他抱着一个学习的态度,但是没有抱着一个回报社会,一个责任的态度,我觉得学习是应该的,是你一辈子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而你到了一个企业,到了社会,首先想的是如何回报企业,如何回报社会,如何回报父母。如果你只想学习的话是一直在经营你自己的简历。实际上你不能只经营自己的简历,自己的简历是对社会的回报。你对社会做了哪些贡献,做了哪些好的案子。
    我发现我们现在的学生,现在还是这样,来了之后,我一听这个就觉得学好了就差不多了。他就抱着学习的心态,其实学习没有问题,但是除了学习要更多地去想如何回报。
    第二,我们从去年开始洛可可提出了一个新的体系,我们希望用这个体系建立设计师的成长.我们叫独立设计师体系。什么叫独立设计师体系呢?我们发现中国的设计师,我不知道,反正是我们公司的设计师,当然我们从20、30人的班子,到50、60人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的设计师会什么呢?会打群仗,会群殴,不会什么呢?不会单兵作战,如果打群仗的话,五个设计师一起上,这个案子不错。如果这段时间一紧张,说哪个设计师独立出来,我就发现问题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一、设计师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客户告诉他什么,按照客户的做。
    二、设计师没有独立创作的能力,大家在一起聊啊聊,我不反对团队协作,但是我反对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没有独立的执行能力,甚至说没有独立的项目理解和管理能力。我觉得设计师很缺乏这样的能力。
    我算了一下,当我们公司有几十个设计师的时候,我看了一下能独立作战的设计师就几个,实际上非常可怕的。所以的设计师就像我们小学里学的《滥竽充数》里边的吹萧、吹笛子的只能一起给人做,但是只有那一两个案子是独立的,其它的案子基本上是跟着人的思路走的。实际上中国的设计师要有自信,要逐步地培养独立。我不能说一上来就要独立,但是我觉得要逐步独立。因为设计师是要有成为大师这样的理想的,大师肯定是独立设计,肯定是独立思考。如果这个不具备的话,是非常可怕的。
    我再补充一下,刚刚的独立性是主动性,现在的设计师趋于老板怎么说,创意总监怎么说,客户怎么说,这是很恐怖的,你怎么想很重要。
    第三,我想我们现在国内的设计师对设计的认识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很多设计师把设计认识成一种技术,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可怕的,他们觉得设计师是一种建模技术、渲染技术,甚至是一种轻车熟路的技术。今年我们公司建立了一个新的项目,我们做“创意农业”,就是创意产业和农业结合,我们认为也是工业设计。可是我跟设计师聊,设计师觉得咱们是不是改行了,我觉得工业设计能跟产品结合,能跟医疗、家电结合,为什么不能跟农业结合?你能不能创意一个土豆,创意一个西红柿。实际上创意产业,包括设计产业是一种方法,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我认为不要看实物。这一块是现在我认为设计师在设计公司里边,包括在院校一定要去改善的,不要把它看成是一种技术,简直是太恐怖了,看成一种实物的东西。如果设计一种方法,设计一种模式,可能比设计一个实物的价值更高。
    基于这三点,我希望更多的设计师更具有独立性、主动性,更具备全面思考的能力,谢谢!
   
    宋慰祖:非常感谢贾伟。其实我觉得刚才贾总和郭总他们两个人谈到的问题是一个问题,应该说他们谈到了学习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作为设计师来讲,应该不断去思考、去学习,去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么你提升能力的目的,就是刚才贾伟讲到的,就是你不应该是去不断地增加自己的简历。因为我们一直在搞科技,在科委工作,我们遇到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人在科委申请了大量的课题,拿到了课题以后就是去做成果,做完成果以后去发表论文,然后去评职称,所有这些简历积累起来以后,所有的成果全部封到办公的文件柜里就结束了。那么贾总讲到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的基础上面应该如何去发挥你的能力,真正地去实现你了价值。应该说在这些方面,洛可可积累了很多这方面的经验,也使他们能够有这样一个快速的成长。
    接下来,我想要谈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设计公司去招聘人员,那么我们招聘什么样的设计师?我们希望他们是什么样的一个水平或者他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我想这个问题谈出来以后,可能对我们的教育界也是一个反思的方向,所以在这方面请解建军来谈一谈。
   
    解建军:我今天是来学习的,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我是一个设计师,所以始终要学习。其实我非常感谢组委会,就是光华基金会和视觉同盟邀请我来。这一拨人和上一拨人不一样,设计界的从业者相对来说比较苦,教育界的人很轻松,话题也很轻松,而且也很宏观。其实我本来也是一肚子苦水想倒的,但是刚才王院长代表教育界做了一个自我批评和反思之后,我觉得我好想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可能站在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角度就能够互相地理解了。设计公司确实是不容易,因为它面临的压力很大,来自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包括国家的,就业的,竞争的,甚至是国外设计公司,国内设计公司等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因为我们谁都不能靠,上不能靠天,下不能靠地,还不能靠父母,只能靠我们自己,就靠我们一双勤劳的双手跟我们的智慧。这是有共鸣的,真的是这样。
    刚才说到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其实我们需要的一种相对来说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比较成熟的设计师。我一直很烦恼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毕业的学生非要经过三年、四年的工作才能够进入工作状态。就像我自己本人一样,其实我也是经过三年、四年的时间,才能够去做设计,之前我是懂得了什么是设计,但是真的不会做设计。像刚才有一位老师说的,说是设计教育出来的学生都是只能不能用。像说有一个比赛,百分之多少是自娱自乐的,我觉得其实是有问题的。怎么样能够把实践融入到教育当中是我们设计公司特别希望学校能做到的,刚才经过那一轮讨论之后,我特别能理解这些老师们,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确实就是四年的时间,前两年是基础,后两年有一定的专业能力,教育人,时间很短,你怎么又让一个学生毕业之后就具备公司需要的职能,就是他能够进入到公司里边成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我刚才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后来理解了。
    但是我理解完了之后又一想,还是不对,好像掉到一个套里,为什么国外的院校能够做到毕业的学生基本上能够满足公司的需求呢?当然我没有出去留学过,但是我经常出国考察,考察国外的设计公司之后,他们很多学生确实是刚刚毕业的,但是做的设计还是不错的,这也是一个现实。反思一下我们自己,其实我也有一个毛病,之前我还对媒体说过,我们又不是体制当中的,国家又不给我们拨经费,我们没有义务去培训和教育别人去。但是我现在想想好像也不对,其实我们还是有义务的。我们有义务去做。虽然我一毕业就自己创立了东道设计公司,但是我们在这个国家当中,这么一个好的经济环境,其实国家给予我们的可能不只是直接的经费,它可能在整个社会环境里给你提供了一个好的环境和空间。那么作为设计公司来说,我们自己反思一下,确实是既然享受了,得到了好的环境,自然而然就要去回报,不管是你交税,还是给员工上保险,还是解决就业的问题,还是培养好的员工,培养好的设计师,确实有这方面的义务。我现在反思之后认为我们有这方面的义务。
   
    宋慰祖:谢谢建军。因为建军建立的东道设计公司,他是一毕业就去建公司了,但实际上他原来是肖勇老师的学生,应该说在学校里边在从事实践。因为他们是我们96年北京优秀设计竞赛的获奖者。应该说,的确我们从学生到企业的设计师,他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刚才在座的几位都是北京的设计公司的,刚才几位设计公司的老总谈了他们的一些看法,对于设计师在企业当中发挥的作用的认知。实际上在这个问题当中,交流了多年,所以我们在建北京基地的时候专门建了一个实训基地,刚才大家都谈到了设计公司为什么培养三四年,还要花钱,给他们工资培养人,反之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掏钱学习的模式。这个模式邀请的所有讲师就是在座的设计总监,总经理,让他们从实践的角度去培训学生,所以我们请了一个名字叫“中国设计黄埔军校”,用这样的思想,就是我们想通过一种三位一体的模式去培养学生,从学士后的角度培养他们,真正跨国设计实践的角度。
    接下来,因为蔡年贵总经理是从企业来的,是我们长虹工业设计部的组长,他从他们生产企业的角度,作为生产企业当中的设计机构,他们对设计师又是怎么去认识和有什么样的需求?下面有请!
   
    蔡年贵:
很感谢今天的话题。在设计行业,我们这个企业,包括所有设计公司也好,就人才来说,应该是设计行业主要的因素。所以人才的优越性,我想对我们的企业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到设计公司看一看,除了人之外就是几台电脑,这是普遍的一个现状,这是最简单的创作工具。说到这个地方,也是我们企业考虑的因素。就是通过哪些方式、方法去培养这些优秀的人才,也是我们企业考虑的一点。
    我作为一个设计师,从业也不算太短,也不算太长的时间,我谈一谈我自己的感受,在一个企业里面成长的过程。我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个是思想、一个是思维,还有一个是技能。
    思想这一块,我们刚刚从学校出来以后,在企业来说,它有许多和学校不同的地方,它是需要生产、赶进度、赶时间,这是和学校不一样的,需要有节奏,而且企业不一样的话,节奏也是非常快的。所以我们在企业里边,这些问题跟学校完全是两回事。在企业里边为什么谈思想这一块,企业里边,如果是我们作为学生刚刚进入企业的时候,这个时候你们的思想方面如何转变过来,就是从学生的状态没有转变过来的话,他跟不上公司的发展,跟不上公司的节奏,可能会被企业落到后面去了。
    第二个方面,我们从学校里边学习的过程跟做事的过程应该是区别开。任何一个企业,它有这个企业的优势,也有这个企业的缺点。如果我们的学生看到了这个企业的优点,学习这个过程,我们个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在企业里可能会遇到一些小事,比如说端茶倒水的事,其它一些工作,只是工作的一个环节的时候,这个时候很多刚刚进入企业里边的,包括我也是一样,在前期看不清这些事的优点、缺点,这种小事我们不值得一干,其实这些小事,在企业里边是非常有用的。因为所有产品的开发过程是很多小事积累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在进入企业的时候,不要看企业的一些小事觉得是没有必要,没有价值去做的,我们要认清这个事情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他会提高你的经验,包括操作流程,生产环节,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到了后期,思想是一个什么过程?如果是我们企业,我是这么想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是这样考虑的。刚才贾总说了一个问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我们的企业是有责任感的,我比较认同这个观点。如果说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到一定阶段,把这一条的思想抛弃掉以后,去做任何事情都是没有价值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我们在企业里边,他有一个特点是什么样的?企业用人的时候,绝对是根据思想道德来说的,刚才我跟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提到了一点,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如果我们在这个思想过程中没有社会责任感去做事情的话,有一点,在产品创作、生产过程中,很多环节都是与市场有关系的,如果你这件事情做得不好,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一种思想在这边,产品开发的过程里边有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要么对社会造成威胁,要么对企业造成损失,所以我们应该抱着社会责任感的态度去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另外一个就是思维过程,作为设计师来说,贾伟先生刚刚说到一个思维就是不断进取地思维在里边。作为企业,设计师应该有什么样的思维?我认为设计师应该是有一个不断进取、总结,而且是认清设计过程的一个思维。设计过程,我们简单地来看,它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就是把它看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我们设计的思维,这是我们企业里边相当重要的。
    举一个例子,我们看看张艺谋导演的很多大片也好,导演国家奥运会开幕式也好,他也是一个系统思维的过程。这种思维是我们企业非常需要的,而且是作为设计人才需要培养的一种思维。系统思维的过程,要培养他。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在做设计行业的话,没有这种思维就不会有提高。在企业里边,我总结一点,如果这一点做得不好,在生产过程中,上下环节没有考虑到,会给企业造成影响,这也是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第三,设计师为什么作为一个技能呢?刚才说的一个问题,三维、二维、草图看作一种工具来说,这些工具跟企业是不一样的,流程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在企业的情况看,在这个工作过程当中利用它,比如学校里学的工具、技能,在企业里边有的时候是不会给你提供的。比如说做模型,我们原来在学校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去动手去做的,在我们企业模型是机械加工的形式,完全是用数字化的形式来参加,这种工具是我们现实中没有的,我们自己动手是不可能的,但是你要用企业给你提供的其它工具完成设计,这种工具学校里没有,但是出来以后必须要利用它,所以这三点是非常重要的。谢谢!
   
    宋慰祖:非常感谢年贵,他其实讲到了企业当中对设计师的需求问题。的确刚才我们台上几位在企业当中从事设计,而且是从事设计管理和设计责任的专家,他们谈了他们的一些看法,应该说无论是从社会责任感,对设计的爱好,还是不断地去学习,知识的积累,实现它的独立创新能力,还有就是强调实践的问题。其实这里面,刚才年贵提到了一个对教育的一个希望。就是说我们的设计教育,我们的学校,培养的人,是培养他的方法问题,还是一个技能问题,这可能是一个要去思考的问题。因为了院校非常多,刚才大家讲我们每年有100万人学习设计,如何去培养这些人,培养他们的什么。刚才我们台上的几位嘉宾都做了他们的陈述,对设计师在企业当中如何成长提出了他们的看法。下面是一个互动的时间,交给在座的各位朋友,大家对刚才我们谈的话题有什么问题,希望和我们台上的主讲嘉宾,有什么需要互动交流的,大家可以提出来。
   
    提问1: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洛可可的贾总,我在视觉同盟的网站上曾经看过对贾总的采访,我是西安的学校,我们也有组织了学生个体的设计工作室,后来发觉设计工作室出来的学生还是很难达到企业设计公司的要求。我记得贾总提出洛可可要建成企业性的设计公司,我想问一下企业性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工作室有什么根本的差别?
   
    贾伟:设计工作室主要是以一个带头人为核心,以一个所谓的专家,或者叫大师,或者叫技术的高手为核心。实际上我认为设计师工作室很难突破20人或者30人,有能力的设计大师能突破30人,没有管理能力的大师就在30人以内,因为我们公司也遇到过这样的瓶颈,30人的时候是我一个人管这30个人的设计质量,那个时候我就反思,我们是做一个高水平的设计工作室,还是做一个可以复制的,不依靠于我的企业形式的公司。
    说到企业形式的设计公司,它的区别在于你有没有平台。所谓平台是你有没有相对的软体的管理平台,有没有相应的技术平台,有没有相应的资源平台。实际上这三个平台我再简单解释一下,这三个平台里面最重要的是管理平台。所谓管理平台,就是你对客户有没有系统的项目管理流程。像我们公司现在一个月能并行80个项目,但是设计师的人数和80个项目完全不匹配,设计师是少的,怎么样能把这80个项目统一在一个标准下。包括怎么样让项目经理管理设计师,管理客户的角度,这是管理平台。管理平台有很多很细的东西。麦当劳有一句话,把大厨从厨房赶出去,这句话对于餐饮界非常难听的一句话。实际上大家要这样理解,进入麦当劳的厨师都是大厨,因为它有一套大厨体系,在这套体系下用你的创造、智慧高于这套体系,这也是我们公司做企业化的一个标准,包括你的技术平台,你有没有完整的技术平台,让你的设计师在这套平台里边,要把他自己开发更快、更高效。这就是一个企业性设计公司要做的,包括你的品牌化、市场化、营销策略,包括你后期的服务体系。我认为一家企业级的设计公司,设计只是50%,服务与管理占到另外50%,设计实际上就是一种服务,但是在设计之外还有服务的管理。很多设计公司,设计做得非常、非常好,但是最后还是丢单。做完一个项目之后,客户不找他们了,为什么?他的服务做得太差了。
    举一个例子,我经常买海尔的空调,实际上我每年都修两三次,但是我一打电话,对方的服务完全把我给征服了,过来之后又是赔偿,又是这个、又是那个。所以我这么多年一直买海尔的空调,我认为它的技术不好,但它的服务好。当然我不是说强调技术,设计公司有没有可能设计的不怎么样,但是服务得很好。听懂我的意思了吗?如果你设计得也好,服务得也很好,绝对是一流的设计公司,就是企业化的设计公司。而我们设计师开的公司往往只追求设计,不追求设计之外的公司,这就是企业设计公司和设计工作室最大的区别。
   
    宋慰祖:下面还有哪位提问?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王雪青:我本来不该插话的,刚才解建军讲到为什么国外学生出来以后更容易适应企业。我从我的理解解释一下为什么?因为我经历过这样的一个情况。
    比如说我最早刚到法国的时候,在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我就讲一下这个学校教师的结构你就知道了,我当时跟过一个教授,这个就是设计蓬皮杜艺术中心标志,奥赛博物馆的标志,法兰西博物馆的标志的设计者,他本身就一个设计工作室,所以他有足够的经验在教学当中告诉学生该怎么办。然后能够去他的工作室实习的人,基本上他在课堂当中,觉得这个人不错,我建议你到我那儿去实习一下,都不用你去找,他会来找你,这些教师在岗位上的时候非常清楚,知道该教学生什么,所以为什么我刚才一直强调这个问题。
    再讲一个,皮埃尔•博尔娜也是这个学院的教授,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很多都是他帮助着做的,现在的布维、现在的保尔,这些人很清楚要教什么,很清楚社会需要什么,这是一个。
    另外一方面,一般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这样的,我们没有给他们专门的时间去学习,他们用他们放假的时间,所以法国的假期特别长,夏天有三个月,三个月是打工、赚钱,为了下学期的学费。逼着他们进去的人,就是不得不去找工作,当然找到好的能找到专业实习的工作,找得不好的,说一句难听的话,都有的学生去码头当搬运工,美术学院的。然后问怎么样?没有问题,因为能够赚很多钱,体力活,小伙子很厉害,其实是心态问题。
    我刚才前面讲到的,有多少人能够成为设计师,多少人转行,在国外转行的比例比我们这儿要大得多,这可能是社会自然竞争的现象。其实我刚才谈了很多转行还都不算转行。如果一个搞平面的,最后去一个杂志文编,或者去一个什么地方做一个管理,我觉得都还不完全算转行。因此,因为他们在平时有很多兼职,这个兼职是自己去的,老师要求的,或者是生活逼出来的。那么他经过了这种自我的跌打滚拼以后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在毕业之后自然会适应,我做一个解释不知道对不对。
   
    宋慰祖:王院长讲得非常好,的确一个设计师需要方方面面经验的积累,这种经验并不仅仅是说必须在设计公司趴在那儿做设计才叫学习。我96年刚开始搞工作的时候都是去香港学习,香港培训我们工业设计,所有的老师要求我们晚上下课以后不许回宿舍,全部要到香港的市场上去,就是要去了解这个社会。我可以让你在大陆学,当时香港没有回归,他说你们来学习,就是让你们来感受什么是资本主义,就是让你去了解它。所以这种知识的积累,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刚才王院长讲得非常好,您讲到了一个我们国家的教育机制的问题和体制的改革问题。
    下面还有哪位?
   
    解建军:他们在德国学习的时候,去火腿肠的公司工作了几年的时间,这个可能跟整个国民的心态有关系,他们认为那样的工作是正常的,但是我们的学生毕业之后,他高不成低不就,很浮躁。这跟上学经验有关系,可能跟孩子的整个家庭教育有关系,造成他不能放下姿态去做。我觉得一个孩子如果能去码头搬运东西去,我相信他应该能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他的心态放下来了,所以一定会把事情做好,谢谢!
   
    提问2:
您好,我叫你解老师,在同行里面我对你还是有一些了解的,我想问一句你们公司在招聘的时候从来没有要过应届毕业生吗?
   
    解建军:有,我们现在就有20几个,我们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也招一些毕业生,我刚才说为什么三年以后能够用,就是三年以后才能够进入状态。还是因人而宜,有的学生工作半年左右就行了,有的现在工作两三年我还在用,也没有辞退,但是我就觉得还是不行,这个还是跟人有关系。
   
    提问2:我个人的经验,我觉得有一些设计师在学校里面的时候,如果他的审美,素养,比如说文学等等,我觉得他在设计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比较好的作品。对我们这个社会来说,有一些作品算是中偏上的水平,作为一个专业的角度是合格的。我说这句话的意思,第一是和您探讨经验。第二在培养这些设计师的时候,应该还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来培养,不要让那些孩子全部都是很浮躁的,做一些很粗糙的,天天去找单子来做的,真的是应该沉下心来做一些情感、经验上的积累。我觉得你们作为设计行业有点影响力的话,应该跟政府的相关部门,对我们这个体制做一些挑战,这样对我们整个人的生活素质都会有一些帮助。谢谢!
   
    宋慰祖:非常感谢,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一节的分论坛就要结束了。应该说,我觉得从刚才我们整个的论坛上一节和我们这一节联系得非常密切。从我们刚才几位院长谈到的问题和刚才几位设计公司的老总和企业设计部门的主管谈到的问题,大家其实对中国的设计师究竟是如何来成长的,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一致的。刚才老师们谈到的,实际上是如何去培养学生的问题,应该说大家看到了一个方法和技能之间的问题,刚才王院长讲的,还有我们严老师讲的问题,我们可能从院校的培养角度方面来讲,它培养的是学生创新的方法、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培养他某一种技能。
    刚才年贵也讲了,其实企业里边,每个企业对技能的需求是各不相同的,刚才我们几位都讲到了就是不断地学习问题,他到一个企业去工作的时候,要了解企业的工艺、技术等等,包括设计的操作技法、技能等等。这些问题可能是他今后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培养的人才,可能更多的应该是到企业里去有他自己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能够具有自己独立创新能力的人才。非常感谢我们各位嘉宾,也感谢大家刚才聆听我们的论坛,跟大家进行交流,特别感谢我们王院长刚才讲得非常好,谢谢!
   
    马兴正:谢谢各位嘉宾,也谢谢刚才中国设计大推手宋慰祖秘书长给我们做的精彩的主持。其实在这里,我想多说一句,几乎所有的设计师,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快速地成长,像刚才坐在台上的这几位,我们经常会有很多非常深入地谈话。像在北京的建军和贾伟,我们在谈的过程中,实际上我发现有一点,在他们的身上是共同的优点,建军和贾伟他们两个人非常勤奋,也许你们不知道,当他们坐到台上握手的时候,也许大家不知道他们两个人每天晚上都会工作到午夜以后,经常给他们的设计师去做一些作品的修改。OK,我们第二节的对话已经圆满地结束,而且相信大家也能从中感受到一些更深层的意义。
    在我们进行第三场对话之前,我想来介绍一下,除了今天下午的内容之外,明天上午还有十场精彩的论坛,我们在这儿做了一个短片,让大家提前了解我们明天十场论坛的内容,请工作人员播放视频。
   
    马兴正:
从刚才这个比较短的视频,大家能够了解到明天我们会有精彩的分论坛,那么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天的精彩。
    下面我们开始第三组的嘉宾对话,从设计产业的发展规律来看,人才的培养是不可能离开企业的,人才的成长也主要是在企业工作的过程中进行的。那么企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第三组对话的主题是“企业在培养设计人才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请看本组嘉宾介绍,请工作人员播放视频。

2009年7月25日
·
中国设计教育与企业发展高峰论坛致辞
·对话1:《培养设计人才,院校如何与企业合作》
·对话2:《设计师在企业中应该如何成长》
·对话3:《企业在培养设计人才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

2009年7月26日 活动B
·
主题演讲: 《网页设计行业的人才培养体系》
·主题演讲:《工作室机制与设计教学》
·主题演讲:《设计师的创业之路》
·主题演讲:《深圳设计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
·主题演讲:《技术PK创意:均衡性设计教育的重要性》

2009年7月26日 活动C
·
主题演讲:《培养自主创新人才 推动民族品牌发展》
·主题演讲:《产学研与实践教学在汽车设计后备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主题演讲:《国际设计组织的选才标准》
·主题演讲:《设计师如何在跨国企业中成长》
·主题演讲:《从IDEO看中外设计人才培养的差异性》

更多请见:人才与未来——中国设计教育与企业发展高峰论坛专题报道

 

(责任编辑: yimei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