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UI设计UI人物与团队 → 正文
UserFriendly2011年会嘉宾采访——CSDN主编刘江
作者: UserFriendly2011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11年11月29日
被访嘉宾介绍:

CSDN是全球最大中文IT社区网站,《程序员》杂志中国最具影响力的IT专业技术期刊。刘江还是IT技术出版领导品牌“图灵教育”联合创始人和前总编,曾任华章公司副总编、著名软件开发技术杂志Dr.Dobb´s Journal中文版《软件研发》主编。有十多年技术媒体出版经验,长期关注软件研发技术趋势。

记者:您第几次参加UserFriendly年会。

刘江:我是第一次参加,其实我一直很想参加,因为两年前我跟UPA中国在杂志上合作做过用户体验的专题,很早之前我就关注UPA中国组织的会议。每年的主要演讲嘉宾确实也都是各行业专家中的翘首。有很多是我非常仰慕的。

记者:为什么会关注UPA或者是参与到用户体验领域里面。

刘江:这也跟我自己的背景有关系,虽然我现在是CSDN和《程序员》杂志总编,确实我们CSDN是比较纯技术人员的社区,它名字就是程序研究,针对技术人员,我本人的背景一直在出书,我其实做了十几年,从96、97年就一直在出计算机比较专业的图书,当然我主要的关注点是在编程这一点,因为计算机方面的书比较多,但是相关领域我也一直很关注,而且我自己也有一个观点,就是人来说,特别是现在,这些年以后慢慢的有这么一个趋势,以前实际上软件,一个比较大的软件和比较大的互联网站,他是有这种感觉,就是像工业界,分得很细,好像每个人负责具体的行业,大家分工很明确,这个当然也用好处,也有问题,他互相起来沟通就有问题,现在其实有这个问题,有一种趋势,这几年有叫精益,就是小,瘦,就是团队更紧,他实际上也是从工业界来的,最早的就是丰田的汽车,他是一个全功能团队,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干很多职位的事情。

记者:在目前用户体验比较窄的定义里面,像视觉交互、研究这些角色都是要做的,现在的公司里面可能分的更细,可能把角色全部都分开了,您认为哪种方式是比较合适的。

刘江:我觉得整个趋势是往小里做。包括现在的产品研发,其实很多实际上是一个核心团队,并不是需要很多人,可能你到了某个阶段可能要很多人去做,但实际上最核心的那个产品做决策的策划的,其实是一个很核心的团队,包括现在你说做移动的应用,很多实际上最核心的东西是从小的东西长起来的。

即便大的产品做出来,每个环节都要做得很细的时候,每一点又要有几个人去做,他实际上是这么一个感觉,但是你具体到哪一个特性又是什么,又是一个小分类。

记者: UPA这边没有一个专职的,您如何评价这种平台,或者是这样的一个组织。

刘江:我觉得这个很难得,虽然跟黄峰很早认识,但是我们确实还没有特别了解UPA整个运行方式,来这个大会组织各方面还是不错的,其实没有多少专职人员,就像你过来采访,也都是志愿者,这个是个很好的模式,可能下一步我们CSDN再去学可能也需要,因为我们本身是个社区,但是我们好多时间,因为是公司化运作了以后,显得又专业又死了一点,其实没有更多的用社区的资源,因为像你们这种模式,大家给贡献,大家都有自己的一线来的经验,像我是专职的,其实就是做总编,那实际上我没有太多的意见经验,我只能到处去跟别人了解。

记者:会不会觉得UPA这种模式,有点像社区的线下应用,我们都是参与者。

刘江:我觉得是很好的,大家为了理想,用相同的价值观,我觉得这个是很好的。

记者:你也参加过很多大会了,除了您刚刚谈到的对于这种组织的值观觉得比较好之外,跟其他行业大会相比有没有其他不一样的感受?

刘江:我觉得这种社区性的,大家互相支持会显得气氛更加的融洽,因为会还没有真正参与,我自己感觉它会有更多的东西能出来,因为其实很多行业大会是有点模式化的,就是很典型的请几个大佬,尤其是国内的,大佬说的也是他能说的话,而且行业有很多当领导的人,他不见得有很多是在一线还是在干嘛,国内行业活动可能很多,往往有这样的毛病,你去的话,好像都是一些挺有名的人,但是未必收获很大,这是我们想办会避免的事情。CSDN它有好处就是说,跟其他主流媒体不一样,我们就是针对一线的技术研发人员,我们会更多的考虑他们的需要,我们也会要记得你是讲的太虚什么,就会被人骂。

记者:一线大家都在努力的来推动用户体验行业发展,你也出版过很多相关的一些书籍,你觉得还应该在哪些方面做这样的一些努力,我们路上也探讨了,现在用户体验所发展的领域还比较受限的。

刘江:我觉得用户体验首先这个领域还是很年轻的,尤其在中国,虽然国外做这些方面应该也有很多年了,所以我觉得其实是非常年轻的,甚至你说什么叫用户体验,用户体验的人员应该说什么东西,其实体系还是相对比较少的,因为我们做专题就跟大家讨论说,他是一个没有特别定型的东西,首先第一方面,在一些稍微技术性的东西,你现在可能有很多一线,实际上是干中学的,我觉得这个首先可以去努力下,因为在学校有一些交流也挺多的,我们也许可以推动一下,这个是我们中国整个的问题,不仅仅用户体验,你看现在的,我们一线研发企业最需要的岗位,很多像前端工程师,用户体验的产品经理,还有很多这种职位,实际上都没有在学校里对应的这些。跟教育系统脱节很厉害,这是第一点,也许从教育这一块,中国因为体制的原因,他可能改进没那么快了,也许我们可以多做一些入门性的总结的东西,也许在出版上也可以做一些,虽然这方面的书很多,很多还是从国外来的,然后国外他可能有相关的专业和教育,中国没有,我觉得也许在出版里头做一些,首先是对大众来讲能更多了解这个领域,然后也能吸引大众里头对这个领域有兴趣,投身过来的年轻人,然后减少他的阻力,这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自己以前一直说用户体验,人人都要去考虑用户体验,因为所有人做的工作很少是不被别人用的,基本上我们做的工作都是为了别人,你以前出书一直有这种感觉,很多人就是我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更多是在想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把这个东西做出来,而很少去考虑,我做出来以后,这个东西再用户用的时候他好不好用,或者是因为角度不一样,或者我做一个东西,我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把这个事情搞定,回过来我用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很多毛病,如果你自己变成用户的时候,你会发现我怎么会这么蠢,这么傻,怎么会设计成这个样子,用户体验有很多的理念和思想,是可以推广到更多的角色,如果我们缩小一点,在研发里头,其实包括程序员,包括其他的岗位,其实他也能够更多的了解用户体验一些思路,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记者:技术开发与用户体验之间,他们是一个融合体,但是他又是矛盾的,因为一些开发时间的有限,他可能会牺牲掉很多用户体验想要实现的一些东西,那你这种东西怎么去平衡会比较好。

刘江:因为你要完成的任务目标可能不完全一样,可能目标应该是一样的,用户体验也是研发团队的一部分,就最后我们是想做出一个更优秀的产品,这个目标其实一致,但是由于你在实现目标中你承担的责任不同,所以你肯定之间是有矛盾的,我刚才讲的,技术人员要更多的有这种意识,就是用户体验的意识。而且要认识到,双方其实目标是一致的,可能有时候用户体验他在做的时候,他在技术上有难度,如果他能理解到这个东西对这个产品的成败,或者在这个竞争中是否能立足,其实是只要的话,我相信技术人员还是愿意配合的,即使工作量会大一些,因为总比你这边多费点劲,总比你大家忙活了一团最后是个失败的产品要强得多。

记者:我们现在谈的是在意识上的提高,那如果是说我们用比较行政的手段,因为你很难去控制所有的技术人员都有这样的一个意识,并且愿意做这样的牺牲,你的KPI考核是不是一个好的手段。

刘江:其实KPI是无可奈何的,我现在也很头疼,比如说我们编辑,我们产品研发也一样,包括我们在写文章,我们做报道就是,他其实是一个智力的产品,他希望你自己由衷喜欢这个,他是这样的模式,不是说像工业化的东西,好像你只要投入足够多的资源就能够做到,他更多的需要人的创造力,所以CKUI其实跟那个有毛病,当然现在没办法,你完全不做的话,好像我们的人又不太可能说没有约束他就能做了,这是一个矛盾。我觉得意识还是更重要的,从思想上来讲,大家要有这个意识,像我们本来做的是需要创造力的活,不应该有太多的限制、约束什么的,但是现在你要变成我非要去压住你怎么怎么的,他这个事就不太容易能做得多好。就像你要画一幅画,其实你是逼着没办法在那儿画,你能画的很好吗?

记者:你看好用户体验哪一个领域的发展?

刘江:其实他本身就是我刚才讲的,在各个领域大实际上都很重要。现在很典型的,像移动产品就是很典型,因为移动产品他开发团队都很小,尤其是移动应用的,其实很著名的Ins glam(音)上次来,他不是说他们现在也就才6个人,都是很小的。有一个inset palter(音),实际上是存链接的,你看哪个链接好可以存下来,他是跨平台的,他只有一个人,这说明什么呢?就是你一个团队很小的时候,就说明你每个人其实对技能要求得更综合,你不能说我只会干这个事,或者说实质你们就几个人至今还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肯定不行,移动是一个很典型的,而且移动反过来,他对用户体验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我们在PC时代,我们都习惯了PC,就像WORD,像Windows上很多,其实用户体验很多的东西,包括QQ,我很多年没有用QQ,我最近又开始用了,发现QQ是一个很难用的产品,最简单的,安装以后我要加人,他这有一个查找的按纽,没有加人的按纽,加人的时候你必须去点查找按纽,搜索这个人在不在,有没有,其实对新用户,我现在是QQ的新用户,他的用户体验好不好,很明显,实际上是很难用,甚至包括你像WORD,大家都很习惯,以后被原来的模式给他扭曲了,其实他很难用,但是大家都习惯了。

记者:用户体验在在移动领域如何发展?

刘江:苹果起来也是因为移动的其他,大家为什么都在学苹果,会发现苹果用户体验做得这么好,很多方面很值得学习,但以前大家都不知道,他移动起来,一个成果就是他打破了原来的格局,把一些显得比较边缘化的东西,实际上用户体验比主流东西更好的,展现在更多的人,这是他的一个贡献,这是移动带来的,另外一个,移动主要是外部设计,也有交互设计,他有一个移动优先,他什么意思,我在《程序员》杂志也写过,他主张产品研发首先为移动社区去思考。这样的话,因为移动设备他屏幕体验很小,他有很多限制,把你的欲望限制住了,就产品研发很重要的一点你要先简化,突出你的本质,你到底最想干的那个事情是什么,实际上移动设备开发以后,他会发现,他把这个东西搞出来了,以前用PC好像能力是无限的,因为硬盘大的要命,反正屏幕、电池这都不是问题,他可以搞得很复杂,其实把最核心的问题反而弱化了。用户体验现在很强调,而且他的主要性也在移动产品里头是提高到很高的地位,他反过来,移动里头的用户体验又能带,移动优先他意思就是说,你先给移动设备做了以后,然后同样的东西再移植到其他,比如说PC更大的屏幕上,你看Windows,像Mark操作系统,现在都是这样,现在手机上实现的东西现在都移到PC上,发现这个比原来PC好用多了。

记者:除了移动领域,你用户体验还会在什么领域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

刘江:要我讲,在整个工作环境里头,也有很多环节可以把用户体验的思路(放进去),因为用户体验最根本的就是你要为他人着想,就是你为服务对象着想,你要去换位思考,要站他角度反过来看。这个东西能提高很多事情,你比如我们很日常的一些东西 比如一个人他负责一个什么事情,但是他会定义一系列的规则,让用的人,包括我怎么样会议室,实际上是那个人定的,那个人可能从来不是他的用户,他不知道人家用的时候怎么用,所以他定了很多规则,其实你要泛化的话,其实政府整个社会组织有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因为定规则的人他不一定是用户。可能他不用,就像那个产品,我们以前研发产品本身不是这个用户,我只是把这个东西做出来,他定规则的时候就是自己瞎想,就定了这几条,这几条搞得用的人很被动,很狼狈。我们在生活处处都能遇到这种情况,当时觉得这个怎么会这样设计。 用户体验领域最著名的之一就是《点石成金》,这是我当时引进,但是那个出版社我已经走了,这句话如果大家去琢磨的话,就你即使不看这本书就看这个名字就有很多的启发,如果你的服务对象,你的产品的用户,你不要去想,就任何事情你做的更好一点的话,能省很多成本,因为很多规则,你做的很多事情可能要有很多人用,或者用很多遍的事情,如果你当时定的时候,你反过来站在他的角度去想,你把他说的很清楚很明确,你包括我们交通,北京那个路牌就是,指示牌有很多不清楚的,你像千千万万个人每天在路上走,如果他这个牌子能够设在用户体验的角度,就是用户角度去想的话,他设的很清楚的话,这个东西能节省巨大的社会成本,对公司来讲也是这样的。

记者:您的网站上或者期刊上面主要是内容优先,那您在内容的一些可用性方面做过哪些努力,可不可以分享一下?

刘江:我可以分别说,其实CSDN这个网站,现在用户体验其实比较差,实话实说是这样子的,因为CSDN就是技术人员自己做的,我们也没有什么用户体验的人,最近有一些设计师,甚至没有特别严格的产品,现在有一些产品经理职位,但是总体来讲以前是不太重视,因为最早他是很草根的,就是技术人员互相交流的,样子也很原始,而且技术人员他对用户体验本身天生容错性比较高,你差一点没关系,他也知道那个东西到底怎么做。

刘江:虽然我们这个网站做了十年以上,现在用户体验还是不是特别理想,但是这几年我们还是一直在改善,我们CSDN有很多频道,包括大家用的很多下载频道,博客,还有BBS都有,最近我们都在改进。

记者:能不能谈一下您为CSDN做了哪些方面的一些改进?

刘江:这个不是我负责,我只能简单地说一下,像博客我们是做了改版,更多的还是把它简化,CSDN所有网站的功能,因为它很多年了以后,有不同几代的研发人员负责,以前CSDN的习惯,喜欢网上做加法,好像觉得谁谁谁又提一个什么需求,我们就往里加了一家,实际上把这个产品搞得非常负责,就很难用,也很慢,所以像博客,后来也不稳定,我们后来整个改的方案,就是把它简化,做减法。突出它的核心功能,包括从界面各方面把它清楚,中国所有网站的毛病是花花绿绿的很多东西,我们现在还是把它净化,说实话,从内容的角度来讲,大家需要看的就是这个东西。

我们可以讲讲杂志,杂志那一块我们也做的一些改版,当然也很原始很简单,你比如说杂志经常会有一些链接文章里头,那个链接非常长,如果读者再按这个敲一遍,其实比较烦,我去了以后提过这样一个,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把杂志里头只要是链接的,我会在我们网站上有一个,就是我出了杂志以后,我会在网上贴出来,这样的话,我可以到那个网站里头去点,直接去点就可以。因为智能手机多了以后,我们开始提供二维码,就是直接把链接信息变成二维码。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

记者:有没有比较大的动作?

刘江:其实CSDN对内容网频道这一块,我去的时候CSDN频道很多,有十几个,互相之间其实也有交叉,当时我们去负责编辑没那么多,我去了以后做的一个工作,就是把这个频道全部整合成四个大方向,就是云计算、移动、还有传统的研发、编程技术这一类,还有一类是资讯,偏产品的,实际上就把它整合成四个大方向,把人员也相应的给它整合,也还是做简化的工作,还是做减法。另外我也要求,因为原来的模式以转帖为主,而且他也是中国所有网站的老毛病,他不给出处,不说这个东西从哪儿来,也不给链接,我来了以后我就要求很严,这一块我是一直盯着他们,就是文章必须找到他的原始出处,他最开始是从哪儿来的,你要表明出处是谁。实际说也有用户体验的问题,这个链接,中国传统说,包括很多门户网站,最大的门户网站他不写出处是什么道理呢?有什么问题,他都会说,据国外媒体报告,然后翻一大通,但是他里头可能好多东西是错的,就是翻译可能是错的。如果有出处你看不懂的地方,或者是有毛病,有点疑问我可以去看原文,这个虽然比较小,但是我觉得还挺重要。

还有一个,国内网站都求多,好像我每天更新好多好多条,从各地发了很多的帖,给他对流量,其实是这种想法,后来我去观察了一下,因为地最后推到首页,推到最明显的入口那个位置,文章是有限的,而且读者不会挑很多文章去看,我就说你一天就发五篇,但是这五篇是有质量的,因为国内的聚合性的好像都有一个毛病,好像喜欢很多,实际上对读者有用的,实际上是你这个文章确实有用,他一天没有那么多时间看那么多。

记者:明年大会会是在北京,CSDN和UPA会开展什么样的合作?

刘江:CSDN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一方面像我们网站整个的覆盖,网站和杂志的覆盖,以前就是纯技术,就是技术实现,就是编码层面、代码层面、架构层面这些东西,这些东西虽然还是我们的特色,还是我们的重点,我们也考虑到我们作为一个研发人员网站,就是一线的研发人员(网站),现在我们覆盖面已经往外扩了,包括产品,包括用户体验,我们也都在做,前端公司也有很多是相关的,包括设计、色彩包括我们的专题,每期的杂志主题有做过产品经理,做过用户体验的,而且每年现在基本上是周期性做,每期都有一些专栏,像吴卓浩,像黄峰,很多产品用户体验这方面,都在跟我们长期写专栏,所以这是我们的一个想法。

另外我们在线下活动里头,我们提了一个叫TUP,T就是技术,U(音),P就是Product,产品,本身活动我们是想把研发整个的流程全都包含进来,就除了进一步实现,包括产品的策划、运营、营销、推广,包括跟用户的交流、反馈这些东西,其实都把它纳进来,我们叫做分享产品研发背后的技术与用户体验的故事。因为那个活动我每次去主持我会这么讲,最终其实我们是要一个整体的研发团队,甚至把产品推广、营销都纳入进来,一个产品要取得成功,是很多环节组成的,哪个环节如果掉链子或者有问题的话,其实这个产品就失败了,产品失败就导致你公司和个人的损失。

明年UPA在北京的话,可以跟UPA有更多合作,我觉得还是一个两边,用户体验、研发团队其实不同角色之间更多的交流。国外也是在讲敏捷,敏捷也是纯粹从程序员群体出来的一个理念,当然他吸收了很多思想,现在用户体验的人也发现这个东西很重要,这个话题也有很多,敏捷这个思想不需要你讨论很长时间。从策划上,我们可能专门的开一个论坛,或者具体的讲师怎么交流,我觉得这是可以一起来定一些事情,当然大会宣传各方面,我觉得都可以配合。
(责任编辑: 徐大维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