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宋立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英国景观设计研究会会员。
《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教学的优秀基因体现在哪个方面?
宋立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教学现状有三个特征,用三个词概括就是:传承、坚持、创新;用三句话总结就是:传承优秀基因;坚持学科交叉;探究创新课程。
今年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建系65周年,1957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室内装饰系,首届招生7位同学,该系是新中国第一个在室内设计、建筑装饰领域,以学科交叉的姿态(美术学、建筑学交叉)建立的教学单位。直至上世纪70年代末的二十年间,全中国只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为国家每年培养15名左右的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1988年室内设计系拓宽知识结构,更名为“环境艺术设计系”,在原有专业方向“室内设计”基础上,增加“景观设计”专业。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目前,环境艺术设计系保持有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家具设计三个专业方向,每年招生二个班,每班18人左右。应该说,这个系是有光荣传统,为国家建设、为环境设计教育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专业系。在教学理念与实践层面,结合国家重大需求,结合重点工程项目一直是在教学实践中传承贯穿的优秀基因之一。在历史上,结合建国后十大工程、中南海、玉泉山重点工程、改革开放后的建设、北京亚运会、奥运会、米兰世博会、APEC会议,到近年的世园会、冬奥会,一直都可以看到这个系师生的身影。今年的本科与硕士生毕业展览上,就有冬奥会、乡村振兴、国家邮轮游艇等紧扣国家重要项目,以实际落地空间设计为导向的选题。这一类以教师承接相关实际项目,学生毕业设计“真题真做”的毕业设计模式,一直是清华美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的传统,也是这个系继承“优秀基因”的重要表征。我本人的经历也是一个佐证,1987年我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学习,毕业设计选择与导师共同完成深圳云南大厦室内设计实际项目的投标制作,我的方案被甲方采纳,我也留校并赴深圳做了二年的现场设计监理,从校园到工地得到难得的实际锻炼。再回到学校课堂后,鲜活的第一手实践经验对教学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说,从实际项目中提炼教学理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直是清华美院的优秀基因,也是我们始终将各类型实际项目放进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重要原因之一。
《设计》:在教学过程和毕业设计中如何体现环境设计教学的复杂性与跨学科特征?
宋立民:1957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装饰系的成立是将美术学与建筑学进行了跨学科交叉,在当时以“专”为本的时期,这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环境艺术设计系是中国最早实践跨学科的专业,在今天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更加开放,在“跨”的基础上“融”。在本科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不断尝试让更多的学科“跨”进来,社会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测绘学、计算机学、心理学、园艺学等多学科内容融进教学与实践中。在清华大学这样一个大型综合类学校,这样的跨学科教学有着“近水楼台“的需求与便利。如我系的《环境物理》课程是三年级的一门基础课,这一课程的设置初衷是使同学们认识到进入高年级的设计课程学习后,要不断考量影响设计的众多因素,从不同学科角度审视环境设计的变量与复杂性。该课程由“室内热工学”“建筑声学”“照明与光学”“色彩科学”“植物生境”等五个课程内容组成,教师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声学实验室、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中心色彩研究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光与照明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专家共同组成授课团队,该课程开设八年来,得到师生的好评。跨学科学习在毕业设计环节得到集中体现,今年的本科生毕业设计选题《情感交互家具设计》《极端条件下的人居环境设计》《零售业态下生活体验店设计》《当代家庭情感变迁的叙事性空间设计》和研究生毕业设计选题《基于数字技术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触觉体验视角的公共空间设计》《景观绩效评价体系下的南湖世园会景观设计》等就是坚持学科交叉教学在毕业设计环节的有效体现。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在教室中对设计草图进行评判
《设计》:清华美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有哪些创新课程?
宋立民:环境设计专业在设计学科中是覆盖空间设计领域的专属专业。以往的空间设计是物理空间的设计,最终设计成果要落实到物理空间设计实体中。而在互联网时代,虚拟空间是一个崭新的空间领域,目前涉及到影视虚拟场景、游戏虚拟场景、AI虚拟场景等。虽然是虚拟,但仍然是空间属性。目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在课程设计中尝试逐渐加入“虚拟空间设计”这一新课程系统,今年年初,我系已经在中国建工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第一本相关教材《虚拟环境艺术设计》。其实,对于虚拟空间,环境设计专业并不陌生,以往物理空间实体设计过程中的“前半场”其实就是虚拟空间设计,用效果图、平立面图搭建起的虚拟物理空间,经过施工工程转译为物理实体空间。如果把虚拟空间设计用计算机编程完成“施工搭建”则就是虚拟空间设计了。由于环境设计专业在学科教育中对其学生在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方面的塑造与强调,也由于减少了在物理空间设计中诸如建筑规范等的束缚,使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与研究者一定能在未来虚拟空间设计领域中有更精彩的出色发挥。
指导教师与学生对设计方案中的平面功能进行反复比较与推敲
《设计》:清华美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有哪些重要节点?
宋立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本科生课表是将毕业设计排在本科四年八个学期的最后一个学期,但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毕业设计的复杂性和高要求,学生很难在一个学期中较充分地完成相关设计。几年前,我们给毕业设计增加了一个“预备期”或称“暖身期”,将毕业设计学生选择导师和开题这一环节提前到上一个学期,也就是秋季学期期末。我们的几个与毕业设计相关时间节点与工作框架大体是:1. 秋季学期11月,预备接收毕业生的指导教师按照自己的研究方向与兴趣点公布毕业设计课题;2. 学生根据公布课题与设计意向选择导师与课题,一般一位导师可以带三名学生,每一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设计;3. 开题:学生经过调研与文献综述,对毕业设计名称和论文名称进行开题,开题一般为学生以PPT形式汇报,教师考核组提问、质疑,学生解释。之后,教师考核组给出该学生的开题成绩,该开题成绩占学生毕业成绩的一部分权重;4. 学生利用春季学期毕业设计前的最后一个寒假做现场踏勘、文献与案例调研等相关工作,师生在寒假中就毕业设计工作保持沟通;5. 春季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进行毕业设计中期检查。中期检查由不同选题导师组共同完成,学生以PPT形式汇报,教师考核组提问、质疑,学生解答。整个春季学期,毕业生集中完成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6. 6月初,毕业设计展览与毕业论文答辩。
疫情期间师生通过线上会议形式进行毕业设计沟通
《设计》:近年的环境设计方向本硕毕业设计的选题有哪些变化?
宋立民:从近年清华美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毕业设计师生选题来看,基本上是围绕前述我系教学理念与传统开展的,也就是围绕“传承、坚持、创新”三条线索选题与完成毕业设计设计实践。
近几年,我系一部分指导教师所带毕业设计选题依然是传承工艺美院带毕业设计方式,选题以实际项目为背景,有政府的街区改造、国家重点工程的场地形象设计等,也有商业项目,房地产楼盘景观设计等项目,这中间有些课题是以甲方任务书作为设计目标,还有一些只是以实际场地为背景,另拟任务书设计。以实际项目为选题的毕业设计,一般较重视形式语言、设计表达、风格创意等方面的呈现。还有一部分导师开始尝试在毕业设计选题中加入跨学科与创新设计元素。可以归纳为“环境设计+”。如环境设计+社会学;环境设计+心理学;环境设计+生态学;环境设计+数字技术等。部分教师直接以国际竞赛为题,选择专业对口、内容、题目与截止时间适合毕业班学生参加的国际竞赛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我本人从2019年到2022年就以国际竞赛为题带了四届毕业设计,参与的12位同学中有一位获得2019年UNI国际竞赛第一名,二位同学分别获得2022年两个国际竞赛第一名。国际竞赛的题目相对单纯,看重创意创新,要求具有国际视野与清晰表现力,与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要达到的目标高度吻合。创新性课题一般要求师生对所做设计的宏观与微观观察、联想、思考与感悟有更深入的探究,重视观念、设计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程序是其特征,而是否具有独树一帜的解决方案是决定该类型毕业设计成功的关键要素。
在清华大学色彩科学研究所对设计专项(色彩)进行深入讨论
《设计》: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师生互动的特征是什么?
宋立民: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教师在毕业设计中师生间的位置是高高在上的指导者、评判人、知识传授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在学习环节或毕业设计中有了越来越多的独立性,具体体现在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独立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这种能力其实正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另外,学生也经常表现出来这一阶段年轻人所特有的品质与缺陷,如顺利时情绪亢奋、不顺时情绪低落甚至抑郁。所以,教师在毕业设计乃至整体教学过程中应学会主动给自己增添新的角色,这一新角色应包括做学生的共同学习者、提醒人、陪伴者,甚至是耐心倾听者、情绪调解人等。做到这一点对教师来讲并不容易。我自己在近年辅导毕业设计过程中,尝试组建辅导团队,将年轻教师或研究生请进团队,他们与学生年龄相仿,沟通顺利,思维活跃,从这几年实际操作来看,辅导团队老中青结合,大家讨论时就问题集思广益,相互启发,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设计》:近年清华美院环艺系在毕业设计环节存在哪些问题?有何对策?
宋立民:我们近年在毕业设计环节碰到的棘手问题有几个,首先是新冠疫情爆发后对正常教学有较大负面冲击,师生们时而线上,时而线下,对教学过程的连续性有所影响。特别是毕业设计环节。学生的场地调研不能顺利开展,代之以文献与桌面调研,失去了学生对场地感知与发现问题的重要方式。还有就是作为社会检验与一定仪式性的线下展览,往往是学生们期待已久并摩拳擦掌,准备一展身手的亮相之时,很多单位企业也在毕业展中物色新人。由于疫情原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2020年和2022年的本科与研究生毕业展都改为线上展。所有事情都要从正反两个角度唯物考量,失去了充满仪式感的线下设计展览,得到的是更具传播力的线上虚拟空间毕业设计展,师生们共同摸索虚拟线上展览的有效方式,使得线上展获得国内外好评,今后可能是常态化实施的一种毕业展览形式。
第二个问题是对毕业设计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存在需要探讨的空间。因为毕业设计的多学科介入与教师队伍的学术背景多样性,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力等原因,使得对毕业设计的评价模糊了标准,有时难以做出较平衡的等级评价。这种评价的复杂性、多元性也被理解是设计学科发展中的正常状态之一。但问题总是要有人关注,有人解决的。
总之,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前对本科四年学习过程的一个总结性的独立大作业,学生在这一重要培养环节中,既要反映出其对学科特性的掌握,又要具备设计思维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综合驾驭能力。毕业设计也是每一教学单位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环节,更是全社会对该教学单位教学体系、教学过程集中检验的一场仪式。据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在“传承、坚持、创新”原则上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将越来越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