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工业设计工业设计资讯 → 正文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25年3D打印创新创意大赛作品征集
作者: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25年10月10日

为激发全民创新活力,推动3D打印发展与应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拟举办“2025年3D打印创新创意大赛(邀请赛)”。大赛鼓励参赛者突破传统思维,发掘“0到1”的原始创新,探索3D打印在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国民经济主战场、人民生命健康等领域的无限可能。通过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将创新创意与3D打印深度融合,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推动3D打印成为新质生产力核心力量支撑我国新型工业化。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分会、北京理工大学
协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燕山大学、太原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浙江海洋大学、中国激光制造技术与产业创新联盟(筹)
特别鸣谢: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新技术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二、赛题介绍

首届邀请赛以“创新引领—AI赋能—科产融合”为主题,鼓励原始创新与实物参赛,开放自主命题,包含但不局限于工艺创新、材料创新、结构创新等。围绕3D打印,参赛者可结合自身专业背景,自由发挥创意,探索3D打印在各领域的应用潜力,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打造具有颠覆性、前瞻性的创新方案。
(1)工艺创新:太空3D打印、极限尺度3D打印、AI+3D打印、多材料3D打印、4D打印、面/体打印等。
(2)材料创新:极端环境材料、极限性能材料、极限功能材料、AI+材料设计等。
(3)结构创新:极轻量化结构、整体化结构、多功能结构、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AI+结构设计等。

三、参赛对象

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含专科、本科生及研究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均可参赛,不包括中小学生。参赛形式可以个人或团队(团队成员不超过5人,指导老师不超过2人)。鼓励跨学科、跨单位参赛。

四、赛事流程

比赛分为(线上)初赛和(线下)决赛
大赛报名:2025年10月10日-2025年11月10日
线上评审:2025年11月11日-2025年11月17日
线下决赛及颁奖:2025年11月29日-2025年11月30日

五、评审与奖励

(1)奖项设置

大赛设立金奖、银奖、铜奖及优秀奖。

(2)评选标准

初赛阶段,组委会邀请3D打印领域专家并成立评审专家组,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准则及实际情况进行打分,根据评审结果确定决赛入围作品。

决赛阶段,参赛选手结合入围作品、PPT等文件展示作品构思、设计、3D打印工艺、作品功能、创新性等,并回答评委的提问。决赛成绩由专家根据实物展示和现场答辩表现综合打分决定。

(3)颁奖

获奖作品将受邀参加激光制造与增材制造创新展会,颁奖典礼将届时举行。

六、作品提交

各参赛队伍须在2025年10月30日前完成线上报名登记(https://www.wjx.top/vm/eDhYtTU.aspx),并于2025年11月10日12:00报名截止前提交参赛压缩文件至3dprinting@lmam.org.cn邮箱,文件夹命名格式为“赛题类型+作品名称+团队负责人姓名”,逾期不再接收。参赛文件应包含但不限于如下文件:

内容 要求
报名表 《附件1:报名表》需提交电子文档(Word版)和签字扫描版PDF文件。
知识产权保护承诺书 《附件2:原创承诺书》需提交签字扫描版PDF文件。
参赛作品说明书 Word版本无固定模板,内容一般应包括项目创意、原理说明,项目设计思路、3D打印的实现过程、项目创新点与技术难点介绍等,文件大小不超100M。
视频演示 MP4或rmvb格式,内容需包含设计过程、打印过程及实物展示,时长不超过3分钟。
3D模型文件 STL格式,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
作品照片 JPG或PNG格式,实物和模型照片3-5幅,单个照片文件大小不超10M。
答辩PPT 答辩PPT无模板要求,全面展示作品即可,文件尽量在100M以内,答辩汇报时长不超过10分钟、质询回答时长不超过10分钟(仅决赛需要)。
实物 在激光制造与增材制造创新展会现场,展示创新性作品实物(仅决赛需要)。

七、其他情况说明

(一)本届大赛不收取报名费,参赛团队现场参赛所产生的交通、食宿等有关费用自理。
(二)参赛作品必须是参赛团队原创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签写原创承诺书。一旦发现抄袭他人作品,将取消参赛资格,参赛选手及指导教师将被加入黑名单,禁止参加下一年度本赛事。
(三)参赛团队或个人承诺提交的所有文件均不退还,请自行备份留底,参赛作品实物由参赛队自行处置。
(四)提交的参赛材料除了报名表、知识产权保护承诺书外,其他素材中(参赛作品说明书、视频演示、3D模型文件、作品照片)均不能出现单位名称、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的任何信息。
(五)本届大赛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属大赛组委会所有。

八、联系方式

1.赛事联系人:

郭老师 15601068062
石老师 18368064840

2. 参赛选手交流咨询群

QQ群:1037945611

3.赛事官网:http://www.lmam.org.cn/news.asp?id=200

附件1:参赛报名表

/admin/bianjiqi/attached/file/20251009/2025100915450126126.docx

附件2:参赛作品原创承诺书

/admin/bianjiqi/attached/file/20251009/2025100915260114114.docx

附件3:大赛公告通知

/admin/bianjiqi/attached/file/20251009/20251009141299759975.pdf

(责任编辑: Admin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5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5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