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建筑与环境设计师与团队 → 正文
传统与源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崔栋梁装饰艺术专访
作者: 文字整理:杨涓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13年3月11日

传统与源流——崔栋梁、聂跃华装饰艺术访谈录
时间:2012年1月4日
地点:崔栋良老师家
人物介绍:崔栋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曾任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室等首都十大建筑内装饰艺术设计,学院第一批毕业生,从事装饰艺术教学与研究。  

聂跃华(以下简称聂):崔老师,最近您编的有关装饰的教材获奖了,请您简单介绍下?
崔栋梁(以下简称崔):国家图书二等奖和清华大学教材二等奖,一套三本书。这三本书可以说我在工艺美院的教学的一个总结,它是装饰基础和绘画基础的结合,第一本是黑白画,第二本是归纳画。第三本谈设计。如果搞工艺美术专业,首先要学习设计基础的三大块。

聂:您是哪一年进入工艺美院学习的?
崔:我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那时候中国美术学院的工艺美术系,当时叫图案系,那时候雷圭元、庞薰琹也调过来了。庞薰琹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务长兼油画系主任,庞先生当时是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社会活动能力很强,因此在学校里也统筹教学工作。雷圭元先生则可以算得上图案的鼻祖。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校,我们直接转过来进入二年级。我毕业以后一直没离开学校,到今年算起来快60年了。

工艺美院成立一年多,庞先生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他还没有机会去实现他的想法,当了二十多年的右派,结果恢复了五年他就过世了。实际他对中央工艺美院的建校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他把杭州美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图案系的老师调来不少,像柳维和、袁迈、程尚仁等。还有北京这边原先在中央美院图案系的常沙娜、德国人玛丹娜全调过来,成立了工艺美院。张仃那时候还是在国画系,他是先从中央美院国画系调到工艺美术系当主任,然后当了院长。

聂:可以这么说,中央工艺美院的学术基础是装饰基础?
崔:对。工艺美院的装饰基础很厉害,我记得我们到了五年级的时候还在搞图案。那时是五年制,我记得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全有图案。我们那一届的同学有韩美林、朱军山、李琦,江西的陈世国,还有广州的吉及山等。全国各院校的主教图案的都是工艺美院毕业的。卢新华工艺美院毕业后去了西安美院,包括其他人,都应该属于雷圭元、庞薰琹那一学术体系的。现在算起来,从工艺美院建校到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工艺美院的基础还是以设计基础和图案基础为主。我这三本书实际还是按照工艺美院专业设计的课程编写的。

聂:这三本书实际分阶段地概括了装饰基础的整个过程吗?
崔:对。第一个阶段训练造型能力,就像学绘画要先上素描一样,做图案的人先得把这黑白的东西形成了。第二本书就是归纳,解决色彩和造型的归纳问题。黑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归纳是在装饰的基础上。第三本根据专业结构的要求,分装潢、室内设计、染织、服装不同专业的设计。这本书跟专业设计的结合更紧密了,适用性范围比较大。

绘画有绘画的技巧,装饰图案有装饰的技巧,搞绘画人是玩儿不转装饰技巧的,而搞图案的人倒要掌握一些绘画的技巧,这个道理,相辅相成。就是在我的专业的基础上去发挥去发展,一直到设计。

聂:我记得您自己还画过花卉的归纳写生?
崔:我有一本书叫《装饰基础》,专门讲花的装饰技巧。实际上我的封面就比较明确,写生,概括,黑白,归纳,各种表现方法,这就是我的装饰基础中最基本的花的装饰技巧。实际风景、人物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我是学染织专业,所以研究花卉的表现比较多。

这本书讲得比较全面,从各种植物的基本造型开始,从局部的机构到整体环境的营造和设计。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陈若菊和李有行老师,他们教课的时候就说,你自己没事刷颜色纸去,把画完画剩下的颜色刷一张纸,刷完纸你去写生的时候根据需要选择调子。另外那个时候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又发展了,画32开纸的小色调,色彩完成再把形象放上去,这都是色调训练。这样的训练能够丰富画面的表现力。

聂:您写生完成之后,就马上把它变成装饰图案吗?
崔:是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装饰的,一部分是写实的。因为咱们写生跟绘画写生又不一样,是为专业设计服务的。我觉得《装饰基础》这本书写的还是不错的,染织专业那本,各方面都包括了,包括如何解决造型的问题,后边我也讲了传统的图案比如牡丹花的叶子、花都是怎么变的。

回想起来,我写这本书是受了外交部的一个礼宾司司长的影响。1959年时候把我调到钓鱼台国宾馆做室内陈设,室内陈设最主要的东西是染织品,纺织品。 我负责整个国宾馆的纺织品部分,那时候我大学四年级,还没毕业。当时我当组长,我手下的人有温练昌、黄永玉、韩美林、朱军山、李琦、陈世伯,我们班级的人几乎全部在那里,那时候我当班长,所以就当了设计组的组长。那个专员叫翟印堂,是福建人,当时任国际俱乐部的经理。他对我说,我不懂工艺美术,但是我给你出个主意,你们搞设计以前先收集资料,从天安门的金水桥开始一直从神武门收集所有的图案,另外到绘画馆、瓷器馆,看到图案就临摹下来。我们就按照他的意思,我们同学组天天早晨出门临摹,那时候我们出门都是有车接送,还特别给我们一层楼住,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好的条件了。

聂:您刚才说的装饰实际上可以理解成是两条线,一条线从生活当中来,从自然当中去吸收形象,搜集素材,吸收养料,另外一方面从传统的和已有的历代的建筑绘画装饰中汲取营养。您当时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写生的这种方法,因为过去不是太重视写生,以临摹为主。但是这种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光看到表面现象,他不知道当时的就是古代的工匠他怎么会将云变成这样的一个云纹,比如说一朵牡丹花怎么变成宝相花的。我觉得咱们学校最大的优点就是把它作为一种学术研究来做的,无论是从生活当中搜集素材,还是从传统当中去,不是光让学生简单的去临摹一个图案或者出一个图案。是去分析这个图案怎么去形成的,有多少种的表现方法,以前还有一个课程,就是临摹完了以后再根据自己对临摹的图案的感受创作一张自己的作品,作为自己的变体画,所以这些课程实际上用不同的方法,从传统当中,从自然当中去吸收营养,形成咱们学校非常深厚的装饰基础。
崔:是这样的,不是模拟。我认为我在工艺美院学习五年,尤其在外交部搞设计那一年收获很大。我现在一看到大会堂的大沙发,大花的章绒章缎我特别高兴,因为那时候都是我们当学生的时候跟韩美林他们一起设计的,一个大沙发就是一个大图案,特别漂亮。什么叫章绒章缎?两面是绸子、缎子,中间有花,等做完了用刀把中间打开,就是那绒的大花,出来的效果真漂亮。像大会堂现在所有屋里的的地毯、窗帘全是我们设计的。

聂:建国初期的十大建筑咱们学校都参与了,请您介绍下?
崔:十大建筑我就是从头到尾一直参与的,当时我正在历史博物馆,后来又调到国宾馆负责染织品的设计。工艺美院那个时候社会任务多,我记得后来就搞北京城市的绿化,那时候有很多是标语牌,大壁画都是工艺美院负责完成的。

那时候对青年学生是一个在实践当中的锻炼机会,我们这帮人包括韩美林就是那时候锻炼出来的,也就是1958年到1959年,回来到1960年就到学校做毕业设计,那时候人民大会堂的任务也都完成了。

聂:之后您一直在染织系教装饰图案吗?
崔:我开始在陶瓷系呆了一年多,当时陶瓷系就陈若菊老师在教图案,所以把我调到陶瓷系,把韩美林教授调到装潢系,那时候装璜系的系主任是袁迈教授。还有陈胜国教授,是现在南昌工艺美术研究所的所长,当时调到环艺系教图案。 

聂:工艺美院一方面强调写生,另一方面广泛吸收中国传统和国外的优秀艺术,这两条线作为图案的源与流,最后都支撑了最终的运用。
崔:人物,器皿,无论什么东西,要写实,但又不是单纯的写生。你要把照片和资料变成一个设计的创作过程,画面的整体感觉实际上是有选择的,要提炼和概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想象并且把对象变得好看和有个性,从而产生美感。

聂:学生在学习装饰的过程中,实际培养了他的审美能力,他将来就会自由地选择表现的形式?
崔:对。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强调图案基础课的重要性,这是做设计基础中的基础,能培养设计者的基本素养。实际上就是三步走:造型;色彩;构图。当时叫做图案的造型,图案的色彩,图案的构图。把这个掌握了,再做设计就容易了。

聂:现在学校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叫视觉语言,是袁佐教授从美国回来后开设的课程,视觉语言也分为一二三,这和原来的三大构成有相似的地方,一是平面构成,二是色彩构成,三是立体造型。
崔:三大构成的教学体系是从香港带来的,那时候他们接受了美国教学的方法,实际上构成是从德国来的。过去我们上学的时候没学过。咱们上面讲的造型、归纳、构图这三个基础是传统图案的方法,而且在中央工艺美院最正宗,构成的方法当时则是外国的新方法。三大构成有它的优势,但是如果要涉及到形象的话,没有图案造型,图案色彩,图案构图的基础,是做不好的。图案注重形象性,是自然形象逻辑,三大构成是几何逻辑,做设计这两部分都不能缺少。

聂:它们应该是互为补充的关系。不过就图案基础来说,中央工艺美院做了极广度与深度的研究,同时也在社会服务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崔:它之所以能形成这样的传统,因为最早有雷圭元、庞薰琹这些老先生,他们都做过非常深入的研究,传统的经验积累到这儿了。雷先生去世后,我整理他的稿件,做了两部分工作,一是把他教的图案的基础的东西整理一部分,一是把他自己的文章整理出了一部分。后来工艺美院给雷先生出了一本图案的书,本来还应该有一本雷先生的理论文集,我把他在解放后的文章归纳了四十多万字,相当不错。不幸被出版社的编辑弄丢了,让我非常痛心。
现在回想起工艺美院建院时候的情况,我认为贡献最大的是庞薰琹、雷圭元和张仃。1956年,中央工艺美院刚成立,由轻工业部副部长邓洁兼任院长, 后来张仃调来接任,实际成为了工艺美院的第一任院长。

聂:谢谢崔老师,今天又带我们重新温故了工艺美院的历史。

(责任编辑: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