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规模最大、辐射面最广的环境艺术设计学院竞赛,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自2003年举办以来,由于一开始就倡导和确定的公益和公平、公开和公正的交流平台,得到了全国众多建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综合类高等院校的参与和支持。每年的学年奖的竞赛和各地的专业论坛,已经成为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高校进行国际合作和国内交流的的平台。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各个设计高校互相学习和借鉴,进行专业建设的专业渠道。通过大范围的资讯收集和对比,各校找到各自的优势和定位,环境艺术学年奖也成为一个各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有力的参考坐标。
六年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并认真听取国外同行和国内各知名院校和设计机构专家的建议,学年奖每年一步一个脚印走来。 2007年的评委会扩大会议上,我们经过充分考虑各方面意见,应广大参与高校的要求,决定通过成立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专家库方案,为进一步充实学年奖专家资源,除建筑和美院传统的设计院校外,也适当增加综合类有专业实力的高校的专家教授加入到评审专家库,并为了提高评审效率和效果,确定了景观、室内分开评审的原则,每年从专家库中分别抽取景观、室内部分的评委各10名,进行年度的评审工作。最大程度地优化评委资源配置,以保证评选过程的公平性和专业性。
评审委员会专家主要是参照各个申请专家所在的设计高校的专业发展水平和专家自身条件,也参照了6年以来该校参加学年奖活动所取得的成绩等,我们组建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新的评委专家委员会。以后每年的专家委员会都会根据实际运营情况进行适当的变动和增加,也请有条件的教授把您的申请发送给组委会备案确定。
经由组委会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郑曙旸副院长组织抽签决定,2008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执行评委已在专家库中产生。为进一步保证评选的公正、公正,具体名单将在终评结束后予以公布。在此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现将专家库名单公布如下: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评审专家委员会 评委会主席 郑曙旸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第一常务副院长 教授 博导
景观设计部分23人(排名不分先后): 孔繁强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副教授 赵慧宁 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副教授 博士 陈 易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 博士 陈六汀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教授 博士 杨茂川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教授 韩 巍 南京艺术学院环境艺术系 教授 赵 军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赵万民 重庆大学建筑成规学院 教授 博导 张 鹏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教授 吴 昊 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 教授 闫英林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教授 杨豪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教授 董 雅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博导 吕勤智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副教授 邵 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王 铁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教授 周长积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教授 陈顺安 湖北美术学院环艺系主任 教授 赵 健 广州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 赵红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 马克辛 鲁迅美术学院环艺系 教授 蔡 强 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教授 王国梁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教授 室内设计部分21人(排名不分先后): 陈静勇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院 教授 董 赤 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教授 许 亮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教授 吴晓淇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设计学院 教授 陈华新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教授 齐伟民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戴向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艺设计学院 教授 朱广宇 温州大学艺术设计系 副教授 黎志伟 广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教授 周 越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 副教授 谷彦彬 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 教授 冯 阳 南京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副教授 郭承波 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系 教授 冼 宁 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副教授 王铁军 东北师范美术学院 教授 李炳训 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教授 杨晓翔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副教授 张书鸿 东北大学艺术设计系 教授 李 沙 北方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副教授 唐 建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教授 陈新生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