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竞赛主题: 
随遇而生、因时而变——绿色建筑的时空应变性策略 
学术指导: 
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学术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承办单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筑技艺》杂志社 
一、竞赛背景和要旨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万物循环永续的根本在于适应和因变。绿色建筑以能源节约与环境和谐为宗旨,其根本指向在于人、自然、建筑和谐关系的重塑。“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并非割裂独行,而是彼此交织、相互成全。 
建筑因人的空间需求而生,建筑又总是存在于某种自然或人为的境遇之中。空间与时间是“建筑—环境—人”相互作用的两个基本维度。建筑是生活的容器,也是环境的调节器。朝辞暮归,秋往春回,风无定势,水无常形。建筑只有随境遇而生发,因时序而应变,才能保持健康的机体与活力,从而成就可持续的美好宜居场所。这一认识既见证于传统建筑文脉曾展现出的多样智慧,也期待于未来建筑设计的创新性探索。 
本次设计竞赛突出强调建筑师主导的建筑形态设计的绿色内涵和设计创意。通过对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地貌、生态要素等)和城乡建成环境的利用和调节,在创造适宜的行为活动场所的同时,控制耗能空间、缩短耗能时间,从而达成良好的建筑空间性能与低能耗代价的双重目标。 
设计的理念、方法与技术,应着力体现对不同地域气候、场地微气候的利用和调节策略;着力体现对因为季节、昼夜、朝暮等时间维度的变化所产生的特定问题的应变策略;着力体现对因为使用行为和方式的时空变化所产生的节能潜力的发掘策略;着力体现对特定功能及空间类型所产生的突出问题的针对性策略。各参赛项目或选择上述某个要旨做出有侧重的回应,或进行更为综合的回应,也可在符合竞赛主题的前提下,展开独特的探索。 
二、参赛选手及选题 
本次绿色建筑设计大赛面向全国建筑设计单位和独立建筑师、全国建筑类专业的大学生(含硕士、博士研究生及2020年毕业的学生)。可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参赛,每组成员不超过5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名。参赛者围绕竞赛主题,自选气候区划类型,自选场地,自行策划并自拟项目任务书,也可结合既有工程项目(必须是处于设计阶段的未建成项目)展开设计探索。建筑功能类型和规模不限。 
三、竞赛评选委员会(按姓氏拼音排序) 
评委会主任: 崔  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 
评委会副主任:孟建民、王建国、庄惟敏,中国工程院院士 
评委会委员: 韩冬青、雷振东、刘东卫、梅洪元、倪  阳、钱  方、沈  迪、宋晔皓、叶  青、张  颀、张  悦 
四、奖项及奖励 
1、奖项数量 
学生组和职业组总计66名。 
2、奖励设置 
获奖者获得由主办方颁发的竞赛获奖证书; 
学生组奖金:第一名2万元(1名),第二名1万元(3名),第三名0.5万元(9名),第四名仅颁发证书(20名)。获奖学生可获得竞赛评选委员会推荐赴知名设计企业实习的机会; 
职业组奖金:第一名5万元(1名)、第二名2万元(3名)、第三名1万元(9名),第四名仅颁发证书(20名); 
注: 
1)以上奖金数额均为税前; 
2)组委会有权根据最终设计成果提交情况和评审结果,调整项数量。 
五、提交成果 
1、图纸规格 
841mm x594mm图纸版面(横向排版),每项作品须包含三幅图纸,要求分辨率不低于240dpi,每幅图纸大小不超过30M,以jpg或pdf格式提交。每幅作品以项目名称和序列号命名,三幅图纸名称分别为:XXX-1,XXX-2,XXX-3。 
2、图纸内容 
能充分表达作品创作意图的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比例不限),透视图(剖切透视、轴侧等表现形式不限); 
反映设计主题的分析图示及绿色性能论证材料等; 
设计者认为能有助于反映设计内涵的其他图件(构造大样、模型照片等); 
不超过500字的设计说明(组合于图面之中); 
作品名称及序列号在图中醒目呈现,三幅图纸分别为:XXX-1,XXX-2,XXX-3。 
六、参赛规则 
1、竞赛官方语言为中文; 
2、电子图纸中不得出现任何有关作者姓名和所在院校的文字或图案,不符合规定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3、凡入围机构及个人的参赛作品除作者署名权以外,其全部著作权归竞赛 
主办方所有; 
4、参加过其他竞赛的作品,或使用他人曾经在公开场合发表过的创意的作品不允许参加竞赛; 
5、每位参赛者限报名一个参赛小组,不能报名多组参赛; 
6、各小组提交一组参赛作品,严禁重复提交。若发现同一作品出现重复提交情况,组委会有权选择其中一组作为参赛作品进行评审; 
7、竞赛组委会对竞赛规则拥有最终解释权。 
七、竞赛官网及预报名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官网/官微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官网/官微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官网/官微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官网/官微 
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官网/官微 
建筑技艺官网/官微 
预报名网址:http://www.ytsjk.cn/Article/3/S-6513 
八、重要时间节点 
预报名截止时间:2020年6月15日; 
提交参赛作品截止时间:2020年08月30日(提交网站8月1日开通)。 
九、咨询及答疑 
电话:杨老师 13920230283  
邮箱:hongwei_yang@tj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