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说明:论坛现场举办的世界城市更新优秀案例展,展示了19个国内外优秀的城市更新案例。
5月15日,以“文创赋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19上海国际创意城市设计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
论坛邀请到国际知名学者、创新创意领域专家、建筑设计大师等将文化创意放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视野下,探讨文化创意在城市的街区更新改造、功能升级和园区管理优化等领域的突出作用与未来价值。
我国的城市发展已迈入存量更新时代,土地资源短缺,盘活存量资源成为如今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新命题。上海的城市建设经历了“见缝插楼”、“拆改留”和“留改拆”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了工业化、城镇化、城市更新三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近年来,上海正在经历从“拆改留”到“留改拆”的改变,显示出上海城市建设的重要进步,对深化城市有机更新、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上海“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城区文化活力的有效抓手。上海的文创园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经历了近15年的发展,承载着上海文创产业发展的历史,也成为上海城市更新中的重要力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埃内斯托·奥托内·拉米雷斯(Ernesto Ottone R.)在论坛致辞时表示,上海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极具活力的设计之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携手上海,与各方共同努力,通过运用技术、创意和想象力来建设未来城市,改变世界。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内容,未来社会将立足于可持续城市化和以人为核心的发展道路。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合作关系管理部主任拉尔斯·翁萨格·斯托达(Lars Onsager Stordal)在演讲中指出,城市更新不仅包含空间的更新,同时也涵盖经济、社会、环境的更新,并且与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秉承着包容、创新、整合这三大原则理念,未来将实现社会包容、城市繁荣、环境可持续、空间发展、治理结构。
照片说明:论坛邀请了上海、北京、深圳、武汉、杭州等国内创意城市的政府、行业协会代表与建筑设计领域专家展开对话。
每座城市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历经时代变迁,成为这座城市所特有的文脉印记。国家勘察设计大师,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总建筑师汪孝安通过精彩的案例分享,阐述了文化创意对于城市功能定位的重塑,以及将创意元素融入街区尺度的重新界定,他说,“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空间环境,我们应当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生态观来认真呵护我们的城市历史文脉,并不断地激发我们城市的活力。”
城市的美学特征源于城市空间与视觉效果、人文景观的融合协调。英国拉夫堡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赛斯·邦特(Cees de BONT)对运用视觉设计营造更美好的城市环境,提出需要从区位特征、城市标识、历史印记等城市设计中的多个维度,通过不断提升市民在城市环境中的参与体验感,成为凸显城市文化意义的独特烙印。
城市更新项目在进行商业化改造的同时,更应关注人文世界的再造。上海创邑实业有限公司总裁方文在论坛上指出,上海文创园区的发展经历了前期的“筑巢引凤”,再到如今的“内涵发展”,不断探索和升级发展,已逐渐形成了园区、社区、街区有机融合的新模式,在改造中平衡人文情怀与产业生态,营造出一种“创意式生活”的人性化氛围。她说,“我们希望能打造一个有内容、有温度、有未来,更重要的是有趣味的城市更新街区。”
在威尼斯,由于遗址的高历史价值,人们对于建筑的翻新非常保守,改造更新中会大量保留建筑物本身的特征。意大利KOKAISTUDIOS设计事务所创始人菲利普·加比亚尼(Filippo Gabbiani)基于上海的国际性和文化性,分享了这种意式更新理念在如今上海建筑保护与改造实践中的推广与应用。注重和开发城市所遗留的历史文化遗产,更能挖掘出城市所蕴藏的巨大再生能力。
近几年,中国城市更新实践的兴起,也吸引了国际资本的广泛关注。资本在城市更新中的运作,为政府、资本方、产权方、运营方和企业用户创造了一个多元共赢的新格局,从资本的角度来看,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吴凯盈指出,当前我国城市更新仍存在规模效益难形成、政策审批受限、退出渠道不畅等瓶颈问题。
论坛还邀请到上海、北京、深圳、武汉、杭州等国内创意城市的政府、行业协会代表与建筑设计领域专家展开对话,共同探讨文化创意、创新在激发城市活力,重塑城市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对话嘉宾一致认为,我国当前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应因地制宜,鼓励创新,探索不同的保留和保护改造方式。城市的开发建设不应以破坏城市肌理、城市尺度和都市文脉为代价,城市街区历史和建筑的文化价值应获得更多的关注。
论坛现场还举办了世界城市更新优秀案例展,展示了19个国内外优秀的城市更新案例,涵盖旧工业区复兴、城市设施再利用、街区街坊微更新、老旧厂房改建、特色小镇新建等,代表了城市更新改造中所呈现出的多元化载体形态与产业业态,展现世界都市在城市转型发展、存量资产盘活、建筑文脉承载的有益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