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共进行三次评审分别是:初审、复审、终审。入围奖以复审入围为界,终审将评选出金银铜奖。本次为终审暨获奖名单公布,评选方式以评审格式与展板结合,统一匿名网络打分,本次终审由庄惟敏教授主持,17位评审老师共同打分,核算出最高分数,由高到低排列名次。确定金、银、铜、入围。报名情况:2018年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共收到1715组作品,400余所院校参赛,城市设计共收到175组作品,建筑设计共收到218组作品,景观设计共收到608组作品,室内设计共收到714组作品,最终入围168组作品,参加展览160组作品。
2018年第四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教育年会暨获奖作品展今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举行,耗时两天,主要活动包括专家评审评奖、展览开幕仪式、高峰圆桌会议、学年奖开幕式、专家老师主题演讲、参赛院校面对面交流、颁奖以及交旗仪式等环节。
一、评审标准
1 应体现对社会、文化、历史及环境的关注,有正确的价值导向;
2 有明确的设计目标和问题意识;
3 清晰地表达设计分析思路和设计思考过程;
4 设计的调研和分析,也即其设计思维和设计逻辑应该是设计的一部分要特别体现出来, 倡导创新性和独特性的符合设计目标逻辑的设计成果;
5 包含符合国家相关专业规范要求的完整的设计图纸内容;
6 通过效果图、实体模型照片等方式客观真实地表达设计效果与设计意图;
7 关注结构、材料构造、及设备技术条件等工程技术可行性问题;
8 版面要求图文并茂、内容完整、表达清晰。
二、终审评委名单
庄惟敏 毛其智 方晓风 杨豪中 吴卫光 龙灏 张悦 过伟敏 孙世界 邵健 赵军 董雅 孙彤宇 张书鸿 李朝阳 梁雯 丁圆
三、终审现场、入围作品展览开幕、圆桌会议
(本次终审由现场与网络结合打分)
(匿名评审现场:屏幕展示手机打分)
(匿名评审现场:清华大学方晓风教授)
(匿名评审现场:清华大学毛其智教授)
(清华大学李朝阳教授、天津大学董雅教授、广州美院吴卫光教授)
(匿名评审现场:江南大学过伟敏教授)
(匿名评审现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杨豪中教授)
(中国美院邵健教授、清华大学庄惟敏教授)
(匿名评审现场:重庆大学龙灏教授)
(匿名评审现场:中央美院丁圆教授)
(匿名评审现场:东南大学孙世界教授)
(杨书记、孙世界、孙彤宇、邵健、张书鸿、过伟敏、龙灏、庄惟敏、方晓风、杨豪中、毛其智、丁圆、董雅、赵军、吴卫光、王旭东、梁雯、张悦、李朝阳)
评审完毕后于当天下午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举行2018第四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获奖作品展开幕式,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组委会顾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毛其智教授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蔺宝钢发表致辞,表达对该活动顺利进行的祝贺、对其未来的希望以及对所有参与活动师生的感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葆华老师主持)
(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组委会顾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毛其智教授致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蔺宝钢发表致辞)
在2018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教育年会暨获奖作品展高峰圆桌会议环节,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教授主持,从学年奖的影响度、架构等方面入手,表达了学年奖存在的意义,并且就明年竞赛的主题以及后年主办方的选定等方面展开讨论。并由学年奖组委会秘书处秘书长方晓风老师总结和概括各届学年奖的主题以及特色。
在场的专家也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就宣传、组织、展览、参加的作品类别以及活动签章等方面建言献策,对人居环境学年奖将来的方向深入探讨,希望未来的人居环境学年奖能把科学、文化、艺术综合的包容在一起,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并且不断的成长。
本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终审由庄惟敏教授主持,集合国内四个一级学科17位专家教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严格按照评审标准,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最终选出金奖13名,银奖27名,铜奖49名,入围奖79名。
第一类专业奖项
A 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城市设计:金奖3名 银奖6名 铜奖9名 入围奖8名
建筑设计:金奖3名 银奖6名 铜奖9名 入围奖12名
景观设计:金奖4名 银奖6名 铜奖11名 入围奖20名
室内设计:金奖3名 银奖6名 铜奖13名 入围奖24名
B 高等职业学校专科组
室内设计:金奖空缺 银奖2名 铜奖4名 入围奖8名
景观设计:金奖空缺 银奖1名 铜奖3名 入围奖7名
第二类 优秀组织奖
获奖院校:60所
四、获奖名单
城市设计获奖名单
金奖3名、银奖6名、铜奖9名、入围8名
获奖名单
注:铜奖以上指导教师均有优秀指导老师证书,邮寄方式请关注下方信息。
建筑设计获奖名单
金奖3名、银奖6名、铜奖9名、入围12名
获奖名单
注:铜奖以上指导教师均有优秀指导老师证书,邮寄方式请关注下方信息。
景观设计获奖名单
本科:金奖4名、银奖6名、铜奖11名、入围20名
专科:银奖1名、铜奖3名,入围7名
获奖名单
注:铜奖以上指导教师均有优秀指导老师证书,邮寄方式请关注下方信息。
室内设计获奖名单
本科:金奖3名、银奖6名、铜奖13名、入围24名
专科:银奖2名、铜奖4名、入围8名
获奖名单
优秀组织奖
五、论坛与颁奖典礼
12月23日,会议第二天,2018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教育年会暨获奖作品展开幕式以及颁奖仪式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艺术学院进行。
活动由艺术学院院长蔺宝刚教授主持,活动伊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树声教授作为东道主代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向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与此同时向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领导汇报相关的工作进度。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教授在致辞中,阐述人居环境学年奖的发展历程,并提出对人居环境学年奖新的希望。
随后,论坛进入到各院校嘉宾分享和兄弟院校交流环节,该两环节交叉进行,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方晓风教授主持,以城市、建筑、室内、景观四个单元为主题,由各校领域学者发表独具特色的主旨演讲,各交流院校代表教师分享自身的教学经历,从学科现状及其发展的方向出发,传递最新的教学理念,展现更好的教学模式。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何崴教授以《多功能乡村——以上坪古村为例》为例,立足当前发展形势,以城市和乡村的联动为切入点,从上坪古村实际案例来分析多功能乡村改造的整个过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吕小辉教授作为参赛院校代表,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题,着重介绍教学方法的改进,教育模式的变更以及院校特色的展现。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宋晔皓教授以自己所著建筑为主,多方位思考交流设计心得严格按照建筑工程要给大家带来了一堂求风趣幽默的建筑课,告诉大家不同的方案需要不同的考量目标。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梁雯老师以《始于破坏》为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着重探讨环境设计专业边界的变化,以及如何应对和思考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下午的会议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王葆华教授担任主持,论坛由室内部分的主题演讲,演讲嘉宾为同济大学建筑学院的陈易教授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赵伟教授,从各自教学经历以及对室内设计思考入手,讲解其发展现状以及分析未来的整体态势。
最后,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蔺宝钢教授以景观部分为主,进行演讲。蔺院长和大家共同探讨了公共艺术创作的观念,并从文化主题表现、艺术与设计的区别与联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方面,要求学生应重视创新性思维、艺术创造及表达的能力,指出文化环境建设也是人居环境建设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也是今天重要的议题和年会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接下来的院校交流环节中,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姚翔翔老师分享了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特色、方法及训练等特色,教学新颖,富有创新。
随后进行的是院校面对面交流活动。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张蔚萍副教授担任主持,邀请各个学校的专家教授代表进行学习交流,分享精彩观点。
主持,张蔚萍,副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助理。
李琰君,教授,博导,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分享了自己这些年的教学经验,并期待后期能够继续参与其中
张希晨副教授,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 环境与建筑设计系主任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也对下一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的成功举办有了很大的期望
(从左到右分别是)赵伟: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环境设计系副系主任。方松林:副教授,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张希晨:副教授,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 环境与建筑设计系主任。姚翔翔:副教授,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室内设计系主任。龙国跃:教授,四川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方晓风: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组委会副主任委员。周维娜: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主任。陈易:教授,博导,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院。李琰君:教授,博导,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吕小辉: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各位老师都积极分享各自在教育途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交流环节结束后,举行了本年度竞赛的获奖颁奖仪式。组委会王旭东老师首先汇报了2018年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的筹备和初评、复评、终评的基本情况,并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助理张蔚萍副教授一起宣读年度获奖名单,并邀请嘉宾颁奖并与获奖同学合影留念。
组委会副秘书长王旭东老师
主持,张蔚萍,副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助理。
(毛其智教授、方晓峰教授给获奖者颁奖)
随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蔺宝钢与江南大学的张希晨老师举行了会议承办的交旗仪式,将第五届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的承办单位转交至江南大学。
会议最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方晓风教授总结指出,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实际上是一个以学年为单位专注于教学的奖项,也是促进师生间交流的良好机会,方教授对学年奖品牌的未来发展提出希冀,并对2018年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教育年会的承办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其他兄弟院校的支持再次表达了感谢,对本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教育年会暨获奖作品展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六、证书邮寄
本次未到场的获奖者的获奖证书与奖杯将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全部邮寄,请关注自己的邮箱和手机
2018年12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