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青年“视觉诗人”叶佑天先生获GDC动画类最高奖后,计划在12月10日下午14:00去采访他。然而直到15:00记者并未见其身影,情急之下,经过许多周折,几次试拨电话终于联系上他,电话中能明显感觉得到他的疲惫与逃避。当问到他还能否达到论坛现场与大家时,他果断地说:“不去了,路还是慢慢走吧”。最后在记者反复要求见个面时,他才答应50分钟后深圳火车站简单见个面。
叶佑天接受GDC17颁发最高奖并致获奖感言
在指定地方见到朴素得淡如清水的叶佑天时,多少有些欣慰。只是记者蓦然发现头顶诸多光环的青年“视觉诗人”,在昨天GDC颁奖舞台与现实中毫无差异,一身运动装,轻轻松松还稍显羞涩。与叶佑天的聊天十分直接,他谈到:“如果是商业宣传或者推广就免了,这些天自己在浮华之中待得太久,希望静一静,需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内心的灵魂”。这让还没开启的访谈变得十分尴尬,记者只得一再声明本次访谈绝不是推广也不是推介,只是对获奖的三部作品本身充满兴趣,只是想了解了解而已。他终于开口谈到:我的作品没有太多浮华的内容,只是将自己的故事做进了作品中而已。
母爱彰显•诗性精神
在记者反复耐心的询问下,叶佑天首先讲起了其中的第一部片子《伤逝》,该片是他2017年清明节为纪念伯母的一部至亲至情、对逝去亲人的一种遥远思念,寄托哀思之作。叶佑天满含深情地讲到“自己小时候是跟随二伯母在江汉平原的农村长大,2017年恰逢其二伯母去世10周年,我将积蓄了10年的思念做进了片子。这部片子从我的家乡、悠悠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展开时,片子中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画面一定是充满乡土气息的丘陵地貌,因为在我儿时记忆中生活环境就是这样的。”《伤逝》是叶佑天的艺术动画《情感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全片将那种淡淡忧伤式的思念与乡愁完美结合起来,呈现给观者、让观者读懂的就是人生的真谛,母爱的伟大。
获奖艺术短片《伤逝》-截图1
叶佑天称道:自己的家乡在他小时候眼里就是诗性的代名词,在这部作品中我们时时可以见到俯瞰的丘山上枯树几丛、大小两雁从空中悠然掠过、山峦间潺潺流水的湖面,周围鸟语花香,以及贯穿全片的譬如残荷、长河、灯笼、飞鱼等,都是自己生活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真实物象写照,都是自己同伯母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原始生活场景。事实上,在《伤逝》之所以认能够唤起观众对于母子情感无限记忆,正是有大家对于这个时代真实生活再现的人生信仰和精神寄托。在当下看似“另类”的物象,绝不是很多作品在现在为了套上诗意的外壳,通过这些特定“物象”的激发出对往日假象的记忆,而是真实的原始物象,将母爱的伟大力量与乡愁感的涩涩真实呈现出来,让我们每个人体验到自身的存在。他说,片子中自己采用了大量的丘山荒原,凄迷野树,营造了诸多唯美又凄清的意境,这些只是为了构筑当时人们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当然也折射出在经济不发达的年代,物质虽匮乏但诗意永存的常识。
叶佑天还说,他的家乡是一个风景如画山村,那里鸟语花香,时间缓缓流动,江汉平原多水,所以他小时候是在船与水面上长大的。而短片的整个内容都是自己和伯母真实故事,在他的记忆中,一次自己因为调皮,私自驾小舟在湖中游荡,落入湍急的水中,湖水将自己冲到5里开外的芦苇地,当自己涉险深夜归来,才知道伯母动用了全村人为寻找落水的自己。当天色已晚全村人觉得无望归来后,伯母带着孱弱的病体独自寻找,直到第二天天明才返回家里,这一切都是他永远无法忘怀的。他说,每每忆起曾经和伯母在荷塘边嬉戏的一暮暮,都会潸然泪下。自大学毕业后,一直很少回到故里,直到伯母去世自己也未曾让他进城享福一天。说到这里,叶佑天已经是泪流满面,多次哽咽。他说,今天我之所以没有去获奖者论坛现场,主要是怕自己无法抑制内心的思念影响到大家的情绪。
获奖艺术短片《伤逝》-截图2
他同时说,自己作为一个活在当下的青年艺术家,经常也会受到诸多烦躁世事的打扰,曾经甚至也有很多时候为了生活自己完成过一些“非心”之作,一场大病和几位亲人的离去让自己懂得了亲情的珍贵。自己很多年前也从事商业创作,但自笃信佛道思想以来,生活的悠然与自我的坚持,让他沉浸在家乡往日的物象诸如灯笼、寒鸦、游鱼、原野之中,甚至不能自拔。是的,记者明显感觉到,昨天在GDC颁奖舞台上一身朴素、语言朴实的叶佑天,原本就是质朴的、诗意的、恬淡的、平平淡淡的、一切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田园诗者.....
雪国独奏•孤寂单飞
讲完自己的第一部作品《伤逝》,由于沉浸太深,足足5分钟叶佑天一言不发,头仰望着天花板,这一刻记者在想:一定而且不应该去打断他的思绪,只因人性的本原在那一刻显现出最温情动人的一面。
谈到第二部获奖短片《寂雪孤飞》,叶佑天说这是他创作的《孤独三部曲》中的第三部,自己之所以会创作这个系列作品,完全是出于自身孤寂的心理。他讲到,2012年由于身体等原因,关闭掉蒸蒸日上的设计公司后,自己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曾经驰骋商场、人生得意日子在那年的3月20日重归于零。他无法适应缺少前呼后拥的感受,也无法适应缺少推杯换盏、恭迎奉送的场面,及至患上轻度抑郁症。当年9月份更是无法面对曾经对自己阿谀逢迎的“朋友”们,他选择了逃避,严重时甚至都不敢回单位上班。10月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受到名士教点,领悟到“万尘一念间,何事惹烦忧”的真意,从此以悠然入世,这一切才真正开始奠定了他诗化人生过程。
获奖艺术短片《寂雪孤飞》-截图1
叶佑天讲到,《孤独三部曲》是由《荒原之舞》、《梦在飞翔》、《寂雪孤飞》三部片子组成,这三部之间事实上是有逻辑关系的,讲《寂雪孤飞》必须有前两部作为铺设。他说《荒原之舞》就是在GDC15获得评审大奖的作品。到现在他都无法忘记曾军老师在颁奖词中的阐述:“当我被导演带入到他所营造的氛围,细腻而忧伤,在与现实对抗中无法自拔时,最终选择纵身一跃,我泪流满面.....。”他说,2015年我在GDC的颁奖台上获得的不仅是奖项本身,更多是人的尊严得到理解,那部片子正是我身患轻度忧郁症之作,没有人理解,没有人能够抚慰自己受伤心灵之作,常常夜不能寐,彻夜苦叹的哀叹之作。他说,在那心灵的苦难岁月里,自己也悲愤、也呐喊、也对世界充满绝望,但GDC和曾军老师读懂了他。他认为自己是幸运的。2013年4月走出心灵磨难后,叶佑天思虑很久,看到曾经驰骋商场的朋友一个个离去,自己也决定从头开始--追求艺术上的升华。那年他带着梦想、带着对理想的渴望,在家人的支持下决意以艺疗伤,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北漂之旅”。他选择远离尘世开始梦想之路,随后在北京电影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着力深造,这就有了《梦在飞翔》创作的雏形。“是的,我需要飞,我的梦就是飞翔,我不能再沉沦,我需要找回一个真实的自己”,他恬淡地说。那一年叶佑天36岁,他选择了另外一个活法,选择重新启程再次飞翔.....
谈到这里,叶佑天说到,《寂雪孤飞》之所以最终能够取得诸多成绩,与前面两片有直接关系。2013年他选择“北漂之旅”,除了家人的支持没有任何人鼓励过,曾经的商友、酒友一个个离去。他说:“2013年的12月,北京漂起了大雪, 我孤身住在地下室里,常常无法入眠,只能夜半起床奋力创作,不为别的,只为梦想.....”从《寂雪孤飞》片名事实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在寂静的下着寒雪的夜晚,竭力想着独自飞翔之往事吧。
获奖艺术短片《寂雪孤飞》-截图2
叶佑天说: 和我有过深刻交往的人,都感觉我似乎很喜欢热闹。其实,我是一个不太擅长用语言表达情感的人,或者说,我是个典型的孤独工作者,多年来,我一直在试图通过自己享受孤独的感受创作出更多的作品。《寂雪孤飞》是我人生孤独三部曲中的一个作品。在这部中,都是我对生命的内思考,与内心对话的写照.....我在短片中采用了象征性、当代艺术的手法,我从“荒雪”着手,将世人所遭遇的社会制度喻为“枯藤”,以“寒鸦”喻我。为了摆脱原始腐堪的生存环境,我在经历了一次次“断琴”之诱、“温笼”等物质之惑时。奋力摆脱物质的侵蚀、极力逃脱五色、无音、五味......在不断挑战自我心灵之余,“寒鸦”之我在孤寂的环境下终作出艰难的抉择,离群而孤寂远飞,为实现梦想的内心独白而已”。
他说:我在《寂雪孤飞》中就是希望构筑出的一片宁静的清寒境界。宁静本身就是道和一,就是将个人对于绝对宁静的追求置入血液之中。烟林寒树,枯木老泉,雪夜独奏。我不希望看到我曾经的烦躁的世界中再有鼓荡与躁野,再激烈冲突。那怕寒江静横,雪空绵延,嫩寒之意顿生,我都觉得是幸福。
获奖艺术短片《寂雪孤飞》-截图3
是的,在《寂雪孤飞》整部作品中,可以看出叶佑天营造的那种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枯藤老鸦,似乱云暗渡,于荒寒中多了一份箫森之感。在雪意阑珊中,艺术家的叶佑天却浑然忘我的独奏,将天地置于不屑之中,这无外乎是其追求不落凡尘的精神境界。在烦躁的当下,叶佑天在《寂雪孤飞》中几乎是在用一种自我陶醉的心态,试图道出对时流文化的无意识鄙夷。当他所谓的往日朋友们都在忙着追热流图享受之时,他却忘乎所以,在孤林中以冷峻的方式妙奏人生。在叶佑天看来,众人的归属是一个虚假的归属,他们是荒天中的真正游魂,他们在屈服些许利诱后却丢失了自我。在他的世界,没有了哀伤、没有了悲愁,叶佑天在孤寂中追求适意,享受孤独,吟味孤独......
意境之美•禅意回归
谈到获奖的第三部片子《悠玄之境》时,叶佑天的脸上明显少了谈《伤逝》的忧伤与《寂雪孤飞》荒凉,更多是释然与悠畅。他说,经历了四年的人生起起伏伏,看淡了世事纷扰与功名利禄,他只是不想自己被打扰被吵醒,虽很难做到但在创作《悠玄之境》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的上半年之间,自己做到了。他叹了口气,脸色茫然,似乎对自己现实的境况多少有些不满。
获奖艺术短片《悠玄之境》-截图1
叶佑天说:《悠玄之境》是自己心理状态达到悠然之处的高峰之作,当自己从抑郁症轻度患者到《寂雪孤飞》的整个过程,无论怎么表白与心灵辩解,多少来说都会受到外界评述与节制。2016年7月,我心理变得极度细腻而且有些厌弃世俗。为了逃离繁华、烦躁的城市现状,我选择了选择了昼伏夜出的创作与生活习惯,我不想受到任何人的节制与摆控,自己沉迷于佛道的无限感悟,常常希望自己与片子塑造的角色一样,成为一名行走在山间的道者。悠然出世,无所谓得失,希望只有孤鱼飞伴、忠犬依偎,不希望任何政事干扰。
获奖艺术短片《悠玄之境》-截图2
叶佑天称,在那个整整一年的时间里,除了回到学校上点课,他不想接触任何跟艺术创作无关的人,特别是在此期间,他和一批职业艺术家长期在一起,多了更多逃避尘世的理想。很多时候,在朋友与领导的无法理解下,他的思想充满了迷惘与矛盾,及至被干扰下导致他充满了悲愤。他说自己不想去辩解也不希望用言语去表达,那怕着沿着险世(45度陡峭的山路)行走,周围(环境)雾气腾腾,依旧全然不顾,只有忠犬(禅意)的跟随,就可以让自己永恒与回归。叶佑天说:当我悠然南山之巅时,猛然发现雾气(环境)愈浓,氛围却陡添了莫名的伤感。烟雾缭绕的山巅,并没有绝对的安详,各种杂虫野兽(险世之物)此起彼伏争相表演,我只想悠然无视左右,仙境皆如此险恶,人世亦然,我们生活在当世又何曾不是呢。
获奖艺术短片《悠玄之境》-截图3
他说:当我拖着长长的身影在崖壁上行走,孤独之感,尽在言外。当我以坚韧的决心走下崖壁向着广阔的海域走去,在人潮中很多人认为我是那个我行我素的独立叛逆行者,格格不入但倔强前行之人。而“心”不断,“行”未尽,我不死,意永在,这些只是表达了我执意远行的内心世界。在片子中,我虽未直言,只是想表达:在浮华干扰生活的情况下仍寄希望于坚持与梦想之念,以静静的决心大隐隐于市的感悟,既深感抱负难以实现,又执着的追求的矛盾和苦闷。
获奖艺术短片《悠玄之境》-截图4
叶佑天最后说,我在《悠玄之境》中之所以要建立“逃避城市繁华、悠然行走山峰、看破山巅尘世、决断孤走崖壁、人海执意独我、怅然扁舟野渡”诗意叙事之念,就是传达我本人迷惘、悲哀、伤感、虚幻的情绪体验。不想也不希望自己被世事所敷,在那2016年8月--2017年8月里,我是伟大的,我敢于抵御来自世间的权政、琐事的干扰。但是,我无法预知未来会怎么样,或许,我并不纯粹,这个世界是多么的难以纯粹啊。《悠玄之境》中我营造了含蓄蕴藉,幽深细美,凄迷浑融风格的诗美,但目的是要制一心归己的愿望.......
相关链接: 叶佑天(尘一),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艺术学博士。
北京电影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交流学者,独立艺术动画导演、视觉艺术家,学术+实践型设计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平面设计联合会(ICO-D)会员,Hiiibrand国际设计联盟会员、世界动漫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现为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广电局动漫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级藏羌彝非遗设计开发团队特聘设计师顾问,文化部财政部文创专题创作小组组长、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中国动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部文化产业双创优秀扶持人才,中国美协动漫艺委会重点扶持人才,首批湖北省百名重点美术培养人才工程入选艺术家,湖北省政府科技与艺术融合特聘专家,湖北省高校双料带头人、湖北省中青年艺术人才库成员、湖北省文化厅艺术品鉴评专家、武汉市宣传部动画项目评审专家、湖北省文化厅动漫项目评审专家,中文核心《电影评介》《电影文学》专题栏目主持,雅昌艺术网(中国文艺网)专题组稿人,现工作于武汉、北京, 其艺术作品5次入选全国美展。
『创作获奖』
■动漫作品刚荣获殿堂级赛事GDC2017动画类最佳奖(专业组最高奖),并曾荣获首届中国动漫美术大展入会奖(最高奖)、澳门国际双年展金奖铜奖两项、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金奖、韩国国际艺术节影像类全场最受欢迎大奖、全国环保(艺术动漫)创意大展金\银奖、全球环保基金组织漫画插画大展银奖、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奖铜奖(A组最高奖)、中国大师奖铜奖(A组最高奖)、北京设计周水墨中国动画类铜奖(A组最高奖)、深圳插画艺术双年展评审奖,入选栗宪庭电影基金北京独立影像节、历届动画学院奖、历届中国国际动漫星光奖、历届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两度入选全国美展动漫类等50余项创作大奖;
■设计作品曾荣获GDC2015、2017大展3次评审奖、国际米兰周学院奖(最高奖)、德国莱比锡国际海报节优秀奖、历届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澳门设计双年展评审奖、乌克兰COW设计展第三名、中意设计周年度展佳作奖、韩国设计双年展银奖、北京设计周铜奖(A组最高奖)、国际米兰周学院奖(最高奖)、深圳国际海报双年展优秀奖、全国平面设计大展银奖,应邀参加设计厦门海报作品邀请展、美国芝加哥全球新锐平面设计师三年展、捷克Armaturka文化艺术节、中波视觉设计展、意大利Cheap Street海报艺术节、中国设计大展、爱和平韩国海报设计展、中美设计周、玻利维亚设计双年展、乌克兰环保设计展、台湾设计展、丝路精神首届西部国际设计双年展,并两度入选全国美展设计类等近200余项国内外艺术创作大奖;
■绘画作品曾世界华人插画展金奖、全球插画大奖铜奖、国际环保漫画插画大赛银奖(A组最高奖)、 深圳插画艺术双年展评审,入选全国青年美术展、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全国插画艺术展、杭州国际插画大展等多次艺术展览,入选首届全国电子读物插图展等50余项奖项 ;艺术作品刊登于亚太设计《APD9、10、11、12、13》、《艺术百家》、《国际版画年鉴》等多家权威及国家核心刊物;艺术作品多次随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出国交流,三次入选文化部创业创意优秀人才库名单,并受到上述部门的表彰。
┄┈┄┈┄┈┄┈┄┈┄┈┄┈┄┈┄┈┄┈┄
『科研教学』
一直以来,专注于影视动漫与视觉艺术的教育、传播与创作工作,致力于现代动漫与视觉语言的不断探索与创新。艺术作品多次随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出国交流,3次入选文化部创业创意优秀人才库名单,并受到上述部门的表彰。同时主持过13项省部厅及校级纵向课题(含教育部重大项目子课题创作项目1项、省重点项目3项)及多项横向课题。独立主讲的课程《动画的另类审美:艺术动画导论与赏析》为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同时,曾公开发表50余篇艺术理论文章(含中文核心8篇EI 3篇)与多篇艺术评论(含中国教育报、中国美术报、中国经济报等),部分作品由台湾国立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包豪斯美术馆、宁波美术馆等收藏。曾担任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金拴马桩影像大赛等多项国际国内专业大赛评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