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首页
CG资讯
作品欣赏
原创榜
动画理论
人物与团队
专题
行业关键字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艺术
-
影视
-
游戏
-
软件
-
广告
-
公益
-
动漫
-
其他
说明
CG·动画
→
动画产业
→ 正文
MC新材料图书馆创始人George M. Beylerian专访
作者:
MC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11年10月10日
George M. Beylerian简介
George M. Beylerian先生是全球著名材料科学家,1997年,在他62岁时,他一手创办了MC 新材料图书馆,致力于为业界提供最新和最环保的材料信息和材料解决方案,从而促进设计产业的升级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四十年间,在美国的设计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生于埃及,最初在德国服务于建筑设计业,之后赴美在纽约大学完成学位。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既是材料科学家,也是实业家。他先后创办了在曼哈顿名盛一时,以“前沿和创新”为宗旨的高端家居店——Scarabaeus,以及汇聚众多设计师品牌和艺术家作品、以“鲜活色彩和奢侈”定位的家居品牌-Beylerian Collections, 这一品牌的诞生,使得意大利的设计风靡美国,引领风尚。在此之后,Beylerian 先生又以他惊人的鉴赏力和商业头脑于1970 年于美国最著名百货Bloomingdale's 开设了第一家标榜“生活方式”的高端设计店铺——“The Casa Idea Shop ", 这一前瞻性"shop in shop"的概念也被后来者所推崇。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北京建立MC新材料图书馆?
George:
首先北京是一个中国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它是我们MC的第一步,这是肯定的。但是我们是在一步一步推进MC在中国的发展进程。我们在上海也会有MC馆,包括以后在香港也会陆续开馆,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北京作为商业中心,是我们选择的主要原因。
关于MC最重要的一点是创新的理念跟思想,是它的新思维。我们MC是把中国视为全球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MC拥有6500种世界上最新的材料。我们带着认知跟我们最新的科技来到中国,希望可以在中国带动整个创意产业的行业升级。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MC,可能大家看材料还不是特别多,在未来的这些日子里,MC实体材料库会不断丰富、增加。其实MC面对所有人都有不一样的地方,如果你是做时尚杂志的可能主要是娱乐,如果你是设计师更重要的是这个材料的性能,你知道它是怎么样形成的、怎么样去感受它、了解它,它运用在你的哪个设计领域,这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意义。
记者:怎么样引导中国设计师来认识到这些材料,并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George:
事实上我们提到的材料横跨十个产业,我们去见不一样的设计师,每一个产业都不一样。比如说艺术家,拥有丰富想象力,我们对他们来说,可能给他介绍的材料、给他推的理念是更加创新的,可以是天马行空的,他会有任何的想象。但是我们面对的群体如果是建筑设计师的话,因为他们是非常不一样的群体,建筑设计师要求的可能是安全、稳定,因为这个是最实用的基本。对他们来说,材料本身跟信息相对需要的是更加稳定、安全的信息,你推广的方式、面对不同的群体,包括所谓的设计行业的细分,每个群体都不一样,因为需求不一样,整个市场发展的轨迹不一样。
面对所有设计产业,因为他们的需求不一样,所以我们在针对他们进行传播的时候,我们会格外地小心,因为市场的需求走向不一样,每个群体的具体的要求不一样,创新是需要的,这是一个大发展,大家都需要创新,但是我们所说的新材料并不是说一种非常危险的材料。创新是有一个广义的创新,也有一个相对来说是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进行创新。
事实上整个宇宙里面如果是按自然物种的话,其实只有130种材料,但是经过科技的不断发展跟人类的不断进步,现在在我们的材料图书馆里有几千种通过科技、通过各个手段来塑造的新的材料。我们其实这个材料库里面刚刚说了有七千种材料,每个月会有四十到五十种更新,但是更新是一个有逻辑性的更新。我们在纽约有一个评审团,这个评审团是由材料科学家、环保科学家这样的五到六个人团队组成的,他们会根据材料的性能来评定它是否是环保的、是否是创新的,我们评判的标准不仅仅是光鲜亮丽好看,更应该是创新的、环保的,对人类生存是安全的一个材料,这是我们的一个评判标准。创新跟美丽这两个词之间差别很大,我们需要的是安全跟环保的材料。
MC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一直在提倡一个跨界的概念,这种概念是非常不一样的。因为一般意义来说,每个领域的建筑师或者某个领域的设计师会局限在某个领域,不会想到其他的材料。比如说建筑设计师只知道建筑方面的材料,但是当他来到MC的时候,他会发现,原来汽车的材料也可以运用到建筑里面。这种跨界的思想是我们一直很推崇的,也是我们创新的结合点。我们希望把各种各样,每个产业里面最核心的东西作为一个呈现点结合在大熔炉里面,我们就是一个大熔炉,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材料、有各种各样的思维,这就是我们MC推崇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闪光点。
我们最重视的两点:一个是我们产品的质量,包括在科技方面,还有它本身的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材质。另外一点就是环保,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的材料会尽量要求它可以循环使用。
记者:新材料如何进行推广,让客户和设计师来选用这些材料?
George:
举一个例子,有一种材质叫空气凝胶,这种材质是世界上最轻的材质,它十年以前价格非常昂贵,它的组成大概90%是空气,另外10%可能根据你的需求,它的具体的成分是不一样的。十年之前,制造商可能仅会给我们非常小的一些材质让我们去展示,因为它价格非常高。但是现在这种材质你可以看到很多像户外运动穿的那种夹克的材质里面会找到,他们都用空气凝胶。因为它非常轻,而且穿着很方便,它还可以防风,还可以抗低温,是非常好的适合做夹克的材质。但是十年之前,只有一些飞机制造产业才会用,因为它的价格很高。现在为什么在普通夹克上使用这个材质?是因为它的价格降下来。为什么?因为在十年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把这种材质展示出来,然后客户会发现这种材质可能不仅仅适合于飞机制造,它也可以适合于大规模的生产,像夹克这种普通的产品,需求量就会变大,所以生产商就可以改善它的工艺,降低它的价格,所以才会现在大部分地被应用,这是一个例子。所以我们首先是一个媒介,把这种新材质展示出来,我们相信它会有更大的用途,相当于这十年之间的一个变化,这是我们的一个例子。
我们带着一种全新的概念,我们对环境、对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我们对教育,我们觉得有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在纽约的图书馆每年都会有很多的美国学生。
在美国甚至很多大学都要跟我们合作,我们在大学里也开设了一些图书馆。密歇根大学就有我们的一个图书馆,我们每年会给他们发新的材料,然后不断地扩充这个展示。现在密歇根大学不仅仅希望我们只在大学内部开设这个图书馆,甚至希望我们把这个图书馆面向公众,或者说开一个全新的面向社会的一个博物馆,大学其实现在已经成为我们一个合作伙伴,已经不仅仅是我们之间有一个协议,然后我们给他们展示一些新的材质,已经成为我们把新材料带给公众的一个伙伴。
这个问题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到了,因为我们的材料有60%以上都是持续发展的材料,这是我们的一个选择标准。这种东西,我们都会认为它首先是很贵,很贵怎么应用在当下?就像你刚才这个问题。他刚才讲的很重要,就是实际上材料扮演的角色有两个,一个是为现在的设计师和企业提供新材料,是真正可以使用的新材料,这是一个。还有一个其实是一种观念上的启发和推进,为什么那么多的大学生对这个材料感兴趣?我在纽约的博物馆看到了很多各个高校的学生,他们在材料图书馆架子面前寻找,他们需要很多关于未来材料的一些灵感、一些思考,可以用来做什么东西、他可以进行什么样新的尝试等等,他在寻找这样的东西,这是对未来的教育的贡献。还有一个是对企业,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其实就是他刚才说到的,一个企业真正要有竞争力必须得有一种远见,就是他要看到未来,比如说轻质材料的例子,十年前和十年后,十年前它是新材料,而且很贵,但是十年后仍然是新材料,但是它已经可以被公众所使用。所以企业之间要想有持续竞争力的话一定是有持续的远见,就是可以看到未来,在我们的材料图书馆里获得这样的一个资讯。
记者:George 之前的职业经历对MC的创立有什么影响?
George:
我愿意把它说成是自己的发明和创造,这个东西是唯一的,是史无前例的。我首先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差劲的科学家,如果我不喜欢一个东西绝对不会沾边,我也是性情中人。在要创业的时候一定要做成,刚才我也说了,MC的创意是很好的、是独一无二的,这个创意虽然好,但是怎么实现它?怎么把它进行商业运作?怎么做成它?除了好的概念以外,另外要想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伴我走了14年。MC是突发的灵感,我当时想这个东西有没有超过别人,都没有,我怎么把一无所有的一个企业变成今天在全球拥有14年历史和丰富经验的这样一个格局,MC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我在以前的事业里面可能也是有帮助的,因为我以前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所以我把它看作是我自己的一个发明。
其实这个事情最难的点就是商业模式,当初我开始建立这个图书馆的时候,很多人开始质疑,你这个东西怎么去挣钱,这也是非常困扰我的问题,因为激情跟事业是两回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往往会付出比较惨痛的代价,但是我认为如果我坚持做一个我喜欢做的事情,我做到成功的,我做好了,钱自然会来。
记者:到中国会跟一些研究机构合作吗?因为中国有很多有特色的植物或者是一些材料这种元素在,会不会加入到我们这个图书馆里?
George:
实际上MC进入中国也肩负着把中国的新的材料、新的元素推广到全世界的这样的重要任务。首先我们是一个全球性的平台,中国这种材料可能以后会通过我们MC新材料图书馆推广到美国、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向世界各地推广,我们作为一个渠道。就像我们在国外,像我们下个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有一个开幕,这也是一样的,我们希望把各个地方最核心、最新的材料通过我们这个渠道推广到全世界,我们是一个世界性的平台。
我们开始说这个合作其实是一个双向的合作,首先我们第一肯定是面对中国以及各地开放的,首先第一是会极大地丰富我们材料资源,因为只有每个分割点,比如说美国、比如说曼谷大家一起来集思广益来做这件事情,才能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另外这是一个打通的平台,我们也希望在中国找到创新的东西,将它推向全世界,将中国的东西推广到全世界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任务。
刚刚看到这个材料很有意思,这个材料的作者是我的朋友,这个女士是我认识四十年了,当时知道她的时候,她是一个小女孩,现在她也有很多自己的设计。这款材料在菲律宾是非常有名的,这个材料在中国也有,可以用于地板,这些材料非常薄,质量也非常好。这个可能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种非常炫,概念上非常创新的东西,但是确实我们也有这种非常漂亮,又实用,相对来说比较新的材料。我们的材料永远是充满激情的,这是时装的材料。我通常不会告诉你这个材料用于哪个方面,设计师来了以后可以通过这个材料天马行空地想象,比如说做时装都会非常不错,我们来看,外行看起来它就是一块布,还挺漂亮的,但是它到底能做成什么,这是设计师来到这个地方真正来体验,发挥他的想象把它变成产品这样的一个过程。
中国的下一阶段高速增长肯定不是靠生产制造。一定是靠所谓的创新,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背后就是人才,就是设计人才,最后实现一个增长。这个东西将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通过设计师、通过制造商最后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这才是关键。所以做这件事情有两个意义,第一个是推动和促进中国的更好的设计诞生。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它真的是能够让我们,这种材料本身不会对社会、对环境、对人类、对未来有什么负面的影响,长远的角度来说,通过设计来改变我们的生活。
(责任编辑:
徐大维
)
相关文章
·
用户访谈时,为什么不能问建议
·
用户访谈的常见误区,如何避免
·
如何在访谈中提升用户投入度
·
艺术家董昊天: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
用户访谈中的操作法则
·
B端产品用户访谈指南
·
创新的第一个里程碑:访谈结果分析及…
·
用户访谈中如何做好需求挖掘?
·
用户访谈生存指南
设计竞赛
2025 INNODESIGN PRIZE全球创新设计大赛
2025中国设计智造大奖
2025年K-Design设计奖
2025年台湾国际学生设计竞赛(TISDC)
2026德国IF设计奖
2025日本G-Mark优良设计奖
作品欣赏
海报
LOGO
汽车
酷站
手机
家具
别墅
游戏
精彩推荐
不忘初心——北京科技大学覃京燕教授专访
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教授、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博导、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台湾华梵大学客座教授… [
详细
]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陈炯教授专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付志勇教授专访
四川美术学院谢亚平教授专访
北京邮电大学侯文军教授专访
华中科技大学黄朝晖教授专访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顾群业教授专访
天津美术学院薛明教授专访
湖北美术学院凃志初教授专访
北京城市学院任丽凤教授专访
中央美术学院陈慰平老师专访
北京印刷学院许力老师专访
天津美术学院刘晓初老师专访
天津外国语大学王济军教授专访
北京交通大学张野副教授专访
中国传媒大学黄石副教授专访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5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5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
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