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UI设计UI人物与团队 → 正文
UserFriendly2010——创新工场的用户体验设计和管理
作者: yimei 屈晓梦 来源: 视觉同盟专稿 时间: 2010年12月2日


创新工场用户体验总监吴卓浩

视觉同盟:您对迅速发展中的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体验怎么看?
吴卓浩:
首先移动互联网本身是互联网的延伸,同时又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一定是和手提设备联系在一起的,手提设备所带来的独特机遇和挑战在于天然的具有时间和地点的属性,任何时候在移动设备上做任何事情,不管是内容还是应用,甚至是与交友圈子发生互动的时候,这就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环境。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这个运动变化的环境,这就决定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行为与他所期待的是不一样的。
从用户的层面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一次让大家真正公平地享受到互联网的资源。使用移动互联网的很多人是没有个人电脑的,中国手机用户接近6亿,其中有近3亿人用手机上网,当然这个数据并不是完全准确的,但是毕竟反映了现在大趋势正在扭转,而且这种趋势不只是发生在中国,同样也发生在印度、非洲,因此也对移动互联网行业带来很大的挑战。比如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群体中间会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不具备电子设备的操作能力的,没有或有较少的互联网使用经验,如何让这类用户真正地享用互联网资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视觉同盟:请介绍一下您在担任创新工场用户体验总监的工作?
吴卓浩: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能够清晰、深刻地认识到用户体验的重要性,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一直特别强调正确发挥用户体验的价值:用户体验不会帮助缩短开发的时间,用户体验无法在产品研发的最后阶段扭转体验质量,但是用户体验能够在研发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研发的早期快速形成原形、快速检验,从全局上提高研发效率、提升体验质量。
创新工场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投资创业公司,所以创新工场首先是确立一种正确的公司文化——创新的文化,真正尊重用户体验的文化,然后才是做事的方法,这样下来做出好的产品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同时我们也具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优势,这些创业公司还处在创始的阶段,我们有机会共同把这种正确的、创新的用户体验至上的文化植入到他们最核心的公司文化当中去。如果说我们投资的这些创业公司今后能够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了不起的公司的话,我们共同培养起来的用户体验至上的文化,就会成为整个业界非常宝贵的财富。
第二个层面,就是在创新工厂这个独特的环境中真正建立起用户体验的工作能力。绝大部分创新工场用户体验的人员都会选择加入我们投资孵化的创业公司,或者本来就是那些创业公司带来的。我们在公司内部也有定期和不定期的交流分享会、设计评审会,还会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名人来做讲座,这些对于我们的用户体验人员来说都是非常难得的学习经历。  
用户体验人员如果想提高个人的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协作中锻炼,参与到别人的工作中,或者把自己的工作变成别人可以参与的。从别人身上一定能学到东西,而且一个大脑想七天的效果通常不如七个大脑想一天。
  
视觉同盟:谈一下您的关于用户体验设计团队合作方面的经验。
吴卓浩:
因为我本人是设计师,我深深地理解一个设计师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障碍。开复对用户体验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充分地信任我,我们就尝试在创新工场搭建一个利于用户体验的个人和团队成长的环境。
这些设计师一方面是我们所投资孵化的创业公司非常重要的宝贵资源,他们加入以后都会作为创始人或者核心成员,或者以后自己也会去创业,或者是再进入一些大公司,不论怎样都会对整个业界是一个非常好的推动。我希望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十年以后可以看到中国甚至是世界上最好的一些公司里有用户体验背景的人做创始人、总裁、副总裁,这是我特别大的一个愿望,只有到那一天才能够真正说用户体验的价值已经被整个业界认可了。
在我加入创新工场之前我的一个理念是,用户体验是帮助别人成功的、不能独自成功。但是加入创新工场以后,我的观念有所改变了,用户体验人员可以进一步完善他的知识结构,完善他的能力,变成是一个广义上的用户体验,作为一个用户体验人员,他有用户体验方面这种独特的优势,一旦他在研发、产品管理、运营等方面具有综合能力之后,他就会如同那些做研发出身的人一样具有成为CEO的能力,同时又具有做研发出身的人所不具有的用户体验方面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用户体验可以不只是帮助别人成功,也可以是带领别人成功的。
  
视觉同盟:用户体验最需要什么样的设计人才?
吴卓浩:
我们最欢迎T形人才,T字的一竖代表深度,就是在某一领域中知识、设计和思维能力的深入程度;一横代表在不同领域的积累。
一个设计师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和分析能力之后,一定要尽可能地去拓宽自己的视野,尽量多接触不同产品领域,这些经历会帮助你了解到真正的用户情况,不同类型的产品所需要的产品特质,产品领域的知识,所以在创新工场我特别鼓励设计人员尝试不同的产品方向,多做跨领域的学习和思考。
          
视觉同盟:在产品开发中,用户体验团队不同职位之间是如何配合的?
吴卓浩:
业界关于用户体验职业划分的各种各样的叫法很多,在创新工场我们从中取了四种:第一种是用户体验设计师。我们对用户体验设计师的要求在于综合能力,侧重于交互设计和产品设计,同时希望兼具一定的视觉、前端和用户研究能力;第二种是视觉设计师,侧重于视觉设计,同时希望兼具一定交互设计和用研的能力,当然如果对前端有所了解会更好;第三种是界面工程师,侧重于前端编程、界面实现,同时希望能够兼备一定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的能力;第四种是用户体验研究员,侧重用户研究、体验评估等,同时希望兼备一定交互设计的能力。
各个不同的产品实际上是有不同的需要和情况。在一个产品最前期的时候,当这个产品概念还没有形成的时候,用户体验研究员和用户体验设计师、产品经理是主导,要做各种各样的分析,比如说用户分析、市场分析、竞争产品分析等,通过这些分析得到一些产品概念,做成初步的原型,经过讨论、分析和用户反馈明确一个或者几个产品概念,再来做成细化一些的产品原型,请用户来测试。这样不断的改进、反馈、再改进、再反馈。通过这个阶段,能够从原型设计得到比较确定的产品方向和产品结构。这时候就可以进入到研发阶段,主要是以工程师为主,用户体验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和他们一起完善这个设计,不断地调整改进,界面工程师和工程师一起来完善实现方式,最终做成一个可以发布的产品。在研发工程当中不断地进行测试,发布之后也是不断收集数据和用户反馈进行分析,持续地改进。
  
视觉同盟:用户体验设计师进入行业后如何划分级别?
吴卓浩:
比较武断地来分一下,可以把刚毕业和毕业以后大概一年左右的属于刚刚起步;工作三年左右的,比较努力的可以成为一个成熟的设计师;到五年左右就可以变成是一个比较资深的设计师,这时候有一部分人选择在专业线上继续深入,也有一些人可能会换不同的产品领域,还有一些综合能力比较好的会转去做产品管理或者去做用户体验的管理。
但是我希望消除大家一个误区,用户体验和其他技术行业一样、不是专业线做到一定程度就只能转做管理,做专业线可以做到很资深,不见比做管理级别低。专业能力很强、又愿意在专业方向上发展的人可以有一种持续的发展道路;综合能力很强,愿意做管理工作的人就可以选择去做管理。经理只是一种工作职能的名称,不代表级别。做什么,重要的是明白你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真正能够给你带来快乐。

(责任编辑: yimei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5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5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