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工业设计工业设计资讯 → 正文
“复制的力量”2010·当代国际艺术学院设计展举行
作者: 雅昌艺术网 来源: 雅昌艺术网 时间: 2010年5月20日

2010年5月14日下午,由徐州艺术馆主办,英国曼彻斯特都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荷兰利特维尔学院桑德伯格研究生院、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瑞士巴塞尔时装设计学院、德国慕尼黑艺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徐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中国欧洲艺术中心12所国内外知名艺术院校协办的“复制的力量——2010当代国际艺术学院设计展”在徐州艺术馆开幕。

来自徐州市政府、瑞士驻上海总领馆、徐州报业集团、徐州艺术馆、各参展院校的嘉宾和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逾三百人共同参加了展览的开幕式。此次展览的总策展人秦俭、策展团队成员之一来自德国慕尼黑艺术学院的奥图·昆斯利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奥图·昆斯利教授在致辞中对主办方将展览机会提供给年轻艺术家的做法倍加赞赏。

本次设计展是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国际性艺术展,是徐州艺术馆继“徐州百年百家中国画展”和“央视寻宝——走进徐州”活动之后的又一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此次展览,是各艺术学院之间的一次国际性较量,也是国际设计艺术教育界“用作品说话、用作品交流”的一个全新平台。展览汇集了国内外多家知名艺术院校的设计作品,由朱天杰担任艺术总监,秦俭担任总策展人,整个策展团队包括了来自中国、荷兰、美国、德国、英国和瑞士的11位专家、学者。展览作品包括摄影、绘画、建筑、雕塑、服装、空间设计、造型设计等方面共400余件,充分表现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艺术元素,和东西方文化对“复制”这一主题的理解。

展览总策展人秦俭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我邀请这些院校策展人时,告诉他们展览将以“复制的力量”为题,他们都非常兴奋,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恰到好处的时刻,因为谁都不敢说复制定义在哪里,它的定义是多重性的有技术层面的、有传统和历史根源层面的、也有不同文化背景碰撞层面的,非常复杂,涉及到政治、经济、技术方方面面。而对于此次展览以艺术院校为主而不是邀请知名的设计师来参展的问题,秦俭教授认为,知名设计师的作品、知名度都不是问题,潜在的问题是就是他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当下的一些现状,因为这个艺术家可能是代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时间理念,但却不能将“复制的力量”这个主题揭示出来。因此,他决定邀请国内外的艺术学院参展,第一是因为他们非常有活力;第二,他们可能还不够成熟,但是他们能够告诉你当下、此时此刻设计是一个什么状态。

2010年5月15日,“复制的力量——2010当代国际艺术学院设计展”展览学术论坛在徐州艺术馆举行。总策展人秦俭、德国慕尼黑艺术学院奥图·昆斯利、美国Ringling艺术学院布鲁莫、荷兰利特维尔学院桑德伯格研究生院安德鲁·克莱、瑞士巴塞尔时装设计学院Battina Kohler、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许芳慈、英国曼彻斯特都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周彤宇分别发言就与复制相关的模仿、临摹、拷贝、抄袭、版权、传统等相关问题进行发言讨论。

据悉,展览将从2010年5月14日持续至2010年7月14日,为时两个月。

展览主题概念

在当代视觉设计艺术领域中,复制已经成为表达文化认同与记忆的普遍语境之一。就像同一个词被放入不同内容的句子中可以呈现出多义性一样,在不同层面中,复制的含义不仅在延伸和扩展,而且由于多义性中存在多种相似和差异,显现出这一概念所包含的一些矛盾和冲突。矛盾和冲突——概括地说——一方面来自文化背景的差异,另一方面则来自实践目的不同。

复制的当代概念涉及到如下方式或行为:学习,记忆,模仿,生产,置换,传承,抄袭和创作……等。所有这些方式和行为都与一个国家的传统和当下生存状况有着深层的联系。

作为当代视觉文化最为普遍的现象之一,复制——从以电子技术为主导的媒介发展上——不仅意味着改进和提高视觉信息的传播功能,而且还是——从产品制作技术上——现代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尽管如此,在复制概念中自然呈现的地域文化特征并没有因以上两点的作用而消失。

涉及到当代视觉设计的一些创作理念,复制显然不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学习,再现,模仿和传承的概念。对现有的形式进行重新解读取代了以形式为主导的原创性。,所谓解读,即是在解构和重构固有的事物关系,文化形态以及固有的形式中建立起某种新的联系。

这是一个来自7个国家的13所艺术学院参加的展览。因此,展览的背景自然要涉及到当代视觉设计的艺术教育与教学。复制是一种学习或模仿的方式?还是一种重新解读和创作的方式?在不同国家里的教育或教学领域中,其差异十分明显,而教育和教学模式的差异是和一个国家的悠长的传统思维方式密切相连的。因此,当人们意识到要改变一种教育模式的时候,实际上就意味着要改变一个国家在几个世纪甚至上千年来积淀的知识价值的认可标准。从这个意思上说,在当代视觉艺术教育的领域中,复制的话题显然涉及到在文化认同上的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责任编辑: vincent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