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院校同盟访谈 → 正文
一分为二看中德设计教育 2009北京世界设计大会演讲嘉宾何见平专访
作者: 曹金花 江欣 来源: 视觉同盟专稿 时间: 2009年11月7日


何见平

何见平简介
   1973年出生于中国,现居柏林。平面设计师、教授和自由出版人。曾就读中国美术学院、柏林艺术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任教柏林艺术大学,受聘香港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外聘教授和研究生导师。曾担任巴黎ESAG设计学院硕士专业考核委员会成员。设计作品曾获纽约ADC银奖、华沙海报双年展银奖、芬兰Lahti海报双年展第一名、香港海报三年展银奖、俄罗斯金蜜蜂奖、纽约TDC优秀奖和东京TDC等奖项。2006荣获德国Ruettenscheid年度海报成就奖。曾担任德语百佳海报、波兰Rzeszów国际戏剧海报双年展、波兰华沙海报双年展和宁波海报双年展等活动国际评委工作,AGI会员。

    视觉同盟:您作为演讲嘉宾,谈一下参加此次设计大会的感受?
    何见平:
对学生来说这个活动比较有意思,办到美院里比在外边更有意思一点。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提升中国的设计还是蛮好的方法,确实也做到了,很多政治家也好,相关行业的业主也好,能够起到一定的社会作用,把设计的知名度推广得更高一点,我还是觉得光靠这个可能还不够,还是需要有一些实质的设计师,他们是默默的,他们是埋头苦干的,或者说他们是一些做实际工作的人,设计本身通过这个活动提高设计地位的话,还是需要有一些实体支持。从这一点上来讲,要一分为二来看这个问题。
   
    视觉同盟:请您对比一下德国和中国的教育情况?   
    何见平:
德国的教育,一方面提高了教育者的身份、地位和他的工资待遇,另一方面对学生是全部免费的方式,这一点上它可能跟别的国家不一样。
    作为借鉴,还是把要学的内容学术化或者是严肃化,这一点上可以借鉴,作学问必须得艰苦或者是默默无闻,这样的人更多一点,并不是说设计了就可以马上很容易进入社会工作,赚钱,跟学术还是有点区别的,大学应该是提倡学术的,就业问题也是一个问题,但是这个职业当内部修炼到一定境界以后,可能对他的发展会更方便,这是我的感触。
    我从来没有在德国的大学看到如何让你进入社会进行实践等等,这个比较少,当然也有去实习的要求,但是没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学毕业之后怎么办,这可能是中国不一样的地方,因为突然之间扩招,突然之间设计的学生也好,社会上的设计师比例忽然之间增多,僧多粥少,这可能是两个国家不一样的地方。 要一分为二地看,两个国家没有什么可比性,借鉴、有感悟是有的。

    视觉同盟:现在怎么寻求更好的发展,因为中国人好像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本身就落后?   
    何见平:
提升设计的问题,我觉得提升只是整体的概念,大家的意识高了。一方面,我觉得设计不应该是贵族化的,不应该是奢侈品,它可能是平民化,社会需求往前走。另一方面,设计应该是有一个学术化在后面做支持,一部分人还必须是做理论,做研究的,做设计探索、实验的。

更多请见:2009北京世界设计大会专题

(责任编辑: yimei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