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院校同盟访谈 → 正文
天津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副主任王洪阁专访
作者: 沈扬 陈星 来源: 视觉同盟专稿 时间: 2009年6月14日


天津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副主任 王洪阁

采访对象:天津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  王洪阁
记者:沈扬  黄敬伟

视觉同盟:请介绍一下天津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的情况?
王洪阁:
天津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是天津市重点建设专业,实力也是比较强的。我们专业现在最大的特色就是两个专业方向:产品设计和玩具设计。玩具设计是第一批开办的本科,在国内属于办得最早的,其他很多高校的师资也是从我们这儿出去的,这是比较有优势的地方。尤其是现在经济危机发生之后,很多企业要自主开发产品,所以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比较大,我们学生现在没毕业基本上就被定出去了。老师这块,工业设计系相对来说比较强,高级职称的老师比较多,一共是14个。
   
视觉同盟:请介绍一下教学中的特色?
王洪阁:
我们教学当中的特色就是强调产品,其实我们从90年代末期开始就调整专业理念这块,以前产品最早是强调注重外形,尤其是艺术院校。我们从90年代就开始调整培养计划,培养学生系统的理念和思维,每个课程里面的课题都是培养学生系统的思路,我们的课程注重系统的训练。
再一个,我们强调设计的实践能力。我们有工作室,把一些实际项目引进来,让学生在课程当中做。工作室的项目作为学生的辅助,毕竟学习的时候,理论、素质方面也是比较关键的。
   
视觉同盟:在教学里面跟企业是怎么交流的?
王洪阁:
我们跟企业交流有两方面:第一,我们跟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有一些固定的,每年都会派学生到那儿去实习一段时间,有一些实习基地是参观性质的,比如了解一些生产的工艺和流程。还有一类就是企业拿一些设计项目来做,有这么三种情况跟企业进行交流。第二,我们现在也想让企业的人过来给学生做一些讲座,这样可以把企业的经验带到课堂上来,形成一种互动。
  
视觉同盟:您认为企业应该怎么主动与学校交流?
王洪阁:
我觉得企业和学校交流的时候,最关键的是不能够把它的利益看得特别重,就是追求利润不能看眼前的。现在我们也跟一些企业合作,比如低年级的学生进入企业了解相关产品的知识、生产工艺,他的设计能力可能暂时不具备,将来他学了设计之后,能很快地入手。其实企业纳入学校培养的一部分,在培养的时候,老师带队过去,企业只是承担一些时间精力介绍一下,这样的成本是最合算的,一个是长期合作起来了,再一个其实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成本也降低很多。只有从低年级,或者从基础知识就开始,才能是双方互赢的结果。
   
视觉同盟:您再介绍一下这几年的学生就业情况?
王洪阁:
就业情况还是不错的,但是这两年就业压力比较大,学生找工作还是挺费劲的。总的就是有一些做平面、做环艺、做产品的也有,还有一部分转行,还有自己做工作室,所以也看不到他们为找工作焦虑的现象。

视觉同盟:在帮助学生就业方面有哪些举措?
王洪阁:
首先入校专业介绍的时候就明确地告诉学生,比如作为工业设计师将来要想从事这个行业,必须具备哪些技能。但是那个时候,学生毕竟还比较茫然。在毕业实习阶段,老师就会推荐到相关的企业去实习,这种实习也是带有推荐就业的性质。学校整体无非就是一些就业方面的指导和教育,因为具体的就业学校也不可能推荐很多单位,只能靠自己去找。我们还有相关的讲座和课程,尤其到大四,我们有“毕业前教育”,现在还设了一个选修课,就是“职业生涯规划”。

视觉同盟:请谈一下您对社会职业教育培训的看法?
王洪阁:
学校的课程体系不可能给软件课开很长时间,让学生各个软件都精通。比如工业设计涉及的软件比较多,作为学校的培养可能就注重几个主要的,或者是学校认为跟自己定位相符的软件会讲一些。这个时候外面有培训班,我觉得学生要想往哪里发展,有自己的选择,这种班多也是一个好事,社会上的教育跟学校能够更好地补充在一起。我比较支持现在社会上办班。
   
视觉同盟:您对大学教育职业化怎么看?
王洪阁:
教育思路上前两年还在大谈基础教育,就是基础素质,认为大学四年只是具备一些素质,更精进的应该是在研究生。现在之所以出现这种职业化的教育倾向,我感觉是由于目前社会的环境所影响的。教育不应该随着社会变得那么快,因为教育毕竟是长远的问题,如果因为社会上一些短期的经济波动,教育就进行调整,影响的范围是很广的。大学四年学的不光是艺术方面的造型能力,还有一些科学技术思维在里面,工程技术知识也在里面,如果过于强调技能化,学生是很浮浅的偏美工效果,并不符合工业设计目前发展的积极方向,所以这个倾向我不太赞同。随着社会变化,毕竟教育还是要超前一点,要考虑四年之后学生就业的状态。

(责任编辑: linzhuyun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5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5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