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1日,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暨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第八届学院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颁奖典礼共颁发本届学院奖共颁出最佳短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最佳技术应用奖、最佳新人奖、实验影像奖、评委会特别奖、持永只仁奖、阿达奖、ASIFA中国奖等奖项。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大四同学彭擎政的《诺言》摘得最佳短片奖、最佳导演奖、ASIFA中国最佳动画短片奖。我感叹他获得各项大奖的同时,我们也沉浸在他的作品梦幻的氛围中。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彭擎政
视觉同盟:请您自我介绍一下? 彭擎政:我叫彭擎政,1986出生于福建,浙江杭州中国美院附中2001级毕业生,2005年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动画艺术本科,现在已经大四了。 曾获福建省十佳少先队员称号;1998年出版个人绘画作品专辑《彭擎政绘画作品选》;2005年获得北京电影学院动漫节三等奖;是兼职插画师、自由平面设计师和海报设计师,担任艺术短片的美术指导。
视觉同盟:请您介绍一下在学院奖中获得的奖项? 彭擎政:我的动画短片《诺言》获得了第三届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学院奖”的最佳短片奖、最佳导演奖和ASIFA中国最佳动画短片奖。

 《诺言》剧照
视觉同盟:请谈一下您的获奖作品? 彭擎政:动画短片《诺言》的创作历程比较漫长而且复杂多变。如奥运封校,《诺言》根据地转移杭州等。 这个片子融合了一些中国元素,利用一部分较商业的表现形式,讲述了一个关于承诺和兑现的故事.我想表现承诺的三种结果——1、承诺了,但没有兑现;2、承诺且兑现了;3、承诺了,兑现了;但这个兑现已经没有意义了,或者说太迟了。 我觉得一个优秀的片子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支持,组员都非常非常优秀,而且各有所长;同样更需要一个优秀的后台----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我特别感谢孙立军院长、陈廖宇老师、何澄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没有这么多优秀的朋友,就没有今天的《诺言》。 片子虽然在大伙的努力下已经成功走出了第一步,但是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虽然时间和精力影响了一部分镜头的表现力,但是影片的整体还是把持住了,希望自己的下一部片子能够更加成熟更加精彩。
 《诺言》剧照
视觉同盟:请您介绍一下作品的创作? 彭擎政:剧本:从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开始着手构思剧本,断断续续修改了十来个版本,在大三的上学期期末的联合作业开始时才最终敲定剧本,但是在影片开始创作的过程中也做了一些小的改动,主要是在影片节奏上的调整。
分镜头设计:《诺言》的分镜头设计进行过两稿,第一版进行到五分之一的时候因为剧本构架的问题被迫终止,第二版(也就是最终版)是在剧本最终敲定了以后进行的,利用了2个月的时间完成。因为《诺言》的剧情比较简单通俗,所以在分镜头的创作中比较复杂,想用镜头弥补剧本上的一些不足,比如情绪上,诺言还是保持一种淡淡的情感,如果在20分钟的篇幅里总是这样的情绪,观众可能只能坚持7到8分钟,所以我需要在每隔2到3分钟抖一个包袱,然后在中间设立一个高潮点(比如战争戏,主要是视觉上的震撼),来唤醒观众,然后在片尾也设立一个高潮点(主要是情感的宣泄上)来再次满足观众和结束影片,虽然不知道是否表现到位~ 分镜头我画得很仔细,我希望能够单独出版,最初设计了340个镜头左右,第一次改动后剩了300个左右,最终大概是270个。因为分镜头设计的比较细致,所以这个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我基本省略了设计稿的制作,目的为了压缩制作时间。
人设:人物造型我运用了几何化的方式,还设计了一对瓢虫展开另一条线索,间接传达主人公之间的情感。人物的绘制主要还是手绘描线,扫描进电脑后,在Animo里面上色和调整时间表,然后输出。
场景:场景的设计比较简约抽象,就是一草原,一房子,一山丘,一桔子树,纯手绘水彩绘制,然后在photoshop里进行一些加工。原来担心水彩的场景和电脑上色的人设会有风格不融的问题,后来在After Effect里面进行了一些调整,解决了这个问题。
后期合成:后期我们主要应用了After Effect进行编辑,包括特效和合成,此片的风格比较抒情,所以不适合做太多的特效,基本是建立在写实基础上的特效,除了两场小孩的幻想戏和战争的场面需要复杂绚烂的特效,其它的还是比较简单的。
剪辑:因为动画片对剪辑的要求并不高,这些都是要求在前期都设计周密的,所以,在剪辑的时候还是比较省事,基本每个镜头都能用,只是一开始用的是Promire进行剪辑编辑,最后输出影片的时候才发现这个软件的一些输出问题,所以最后改成输出Tiff格式,然后再到mac的Finalcut上编辑输出影片。
音乐:请的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朋友创作的,音乐对于这个片子非常关键,我觉得作曲人完全抓住了这个片子的情感线索,音乐我很满意,而且原创音乐对于接下来这个片子在国外的展映也是非常关键的。
艺术:艺术风格上要说的挺多的。首先,身为一个中国动画学子,我也像很多同行一样,希望能作出中国自己风格的动画片。也雄心勃勃,以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这些经典片子为自己的“图腾”。但太遥远了!反思一下,其实我觉得很多中国动画人就陷进了这样的怪圈,包括我自己刚开始做设计的时候,”痛恨”日本人剥夺了本最适合中国风格的动画形式,剥夺了东方人形象的专利权,以至于让我们在做人设和场景的时候会特别刻意地远远避开那些所谓的“哈日”派,寻求另一条未被开发的光明大道!后来,我渐渐觉得太刻意!太逃避!反而适得其反。所以,想来想去,我最终还是放平心态,按着自己的感觉设计本片的风格,希望不仅能带着淡淡的中国的风味(因为中国化太强,一是不容易把握;二是容易不被大众接受,毕竟观众是上帝;第三是风格的太过独特,会在表演上跟不上时代,即僵化也难控制),又有商业的气息(毕竟艺术是需要推广和被大众接受,能雅俗共赏的艺术才是好艺术,而且中国的艺术家不能再这样贫穷下去了!)所以,我在场景上运用了水彩的技法,这样比较接近水墨的感觉,但又不会太写意,太脱离现实;而在角色的设计上也运用了一些写意的手法,比如几何形态,但在大架构上还是偏写实,所以,影片能融合得比较舒服。接下来我也会补补课,强化一下在中国艺术方面的知识,毕竟这门学科太强大太精彩太深奥了~


 《诺言》剧照
视觉同盟:请您谈一下自己学习动画的经历与感受。 彭擎政:做为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这个中国动画学府中的一员,自己感到非常自豪!这有最优秀的老师,最优秀的同学,还有最优秀的场所,这是地利和人和! 现在唯独缺的是天时。大家都知道现在中国的动画泡沫很多,其实并不景气,中国的动画人都在摸爬滚打,没有完善的体系,所以没有更完美地融入到市场经济体系里去,所以中国的动画人大部分都是两袖清风,这和早年上海美术电影厂时期的中国动画大不相同的。没有那么大力且实质上的支持,现在大家都忙着为生活而奔波,温饱都没解决,怎么谈艺术?所以我自己觉得中国动画如果要发展,一定要从两方面进行:一个是体制上的,一味地限制优秀的作品进口,其实是一种逃避,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内动画的实力;还有要从审片制度上改革,别一味只支持儿童动画和红色动画,动画是不分年龄的,这在中国是一种变态的发展,况且儿童动画在中国往往是以低级趣味来哗众取宠,实在有点太小看现在的少年儿童了,好的少儿动画真是很少。第二是在艺术家本身的艺术修养提高上,我们一定要学习,要进步进步再进步!而且,我觉得在这个发展的时代,我们这些势单力薄的动画人一定要团结,一定要努力,优秀的艺术家真的非常多,包括这次学院奖,自己压力真的非常大,优秀的片子太多了!所以,中国的艺术家能源储备非常丰富,就差一台强劲的发动机来燃烧了。如果这两点具备了,相信动画的天空一定是广阔而且蔚蓝的! 我觉得学院奖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开始,踏踏实实地踩出第一步是这次获奖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没有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就肯定没有这一天,优秀的团队是成功的最强保障!所以我还要继续努力,积极投入到下一步影片的筹备中去,也希望能有更多更好的机会能提供给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动画学生!相信我们,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才最清楚青少年想要看到什么样的动画!相信我们,也就是相信中国动画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