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CG·动画人物与团队 → 正文
水墨插画大师——翁子扬访谈
作者: yimei 来源: 视觉同盟专稿 时间: 2008年5月23日

    采访人:曹金花
    采访时间:2008年5月15日

翁子扬,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数字媒体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version复原计划发起人,COREL中国区专家。
个人作品:
《月色.魅影-数字插画集》
《塞外洛珈》系列
《长恨歌》复制影像集
《锦刹梵音》
《蒙古八杰》系列
《粉墨》系列
《星宿传》数字插画系列
《璃玻璃琉-数字艺术作品选集》
《继色红楼》系列

    视觉同盟:您的水墨插画风格是读者喜欢的亮点,特别是把中国风表现的很到位,现代水墨风格——很多读者痴迷,您是如何表现的?
    翁子扬:这是一个表达方式,但它又不只是一个表达方式,我认为它不只是一张画,插画需要和文字结合,现在我把它定义为一种创作,创作的方法主要是能把自己要说的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现在的插画风格很多类似西方的或者像日本的,总是用人家语言去表达、去说话。
    我们现在要寻找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个阶段需要探索,前段时间基于图片,用很多网络素材进行再加工、再创作,都只是一个创作方式;过段时间会有比较正式的风格展现,展览应该在明年4月份与大家见面。

    视觉同盟:中国插画现在没有一个代表性的中国语言的表达风格,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艺术大环境还没有形成,不是仿欧洲就是仿日式风格,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翁子扬:是研究问题,到了一定年纪,传统说三十而立或者是一种心理状态吧,随着年龄的增张,你的阅读的习惯会引导你的绘画状态,现在的年轻人更多的是看网络小说,我现在花大量时间在传统文字上比如一些古籍的整理,自己跟以前就会大不一样,到了一定年纪自己也会转型。

    视觉同盟:给大家介绍一下,您的插画创作的历程?
    翁子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如果他想尝试传统题材,那他的阅读范围就得改变为传统文学题材,花时间沉淀几年,再浮起来可能就有很多变化。
    我不喜欢快速成象的数字图形,我希望跟软件离的远一点,彻底回到纸本上,这样我可能会更好的够释放一些自己的能力。有段时间我认为插画是为出版、影视、游戏服务的行业,后来发现不对,这些都不存在的话,插画也存在,这是创作,就象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它是我的作品。

    视觉同盟:作为老师,您是如何教学的?
    翁子扬:好的学生自己会冒出来,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引导,做引导要恰当,自己的年龄阶层和他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可以适当的把绘画技巧教给他们;现在的观念变化很快,还要靠他们自己去尝试。

    视觉同盟:您对当下的教育怎么看?
    翁子扬:设计教育倒还算正常,但动画教育明显发展过快了一点,大概还需要几年时间的发展才能形成完善的体系,生长速度太快就会有点缺钙。需要大家几年的沉积,这个阶段做老师会面对两种压力:一是学校没经费,二自己没项目,还有一种情况是技术无处可使,处在夹缝中间,如果自己不能提升自己,就会被淘汰。

    视觉同盟:有一些您的读者开始学习插画会模仿您的风格,您可以给他们介绍一下学习方法吗?
    翁子扬:临摹是学习的一种,但是自己要努力,大家都得往前走。

    视觉同盟:请您对视觉同盟的用户说几句。
    翁子扬:视觉同盟有很好的人气,我也希望通过视觉同盟能有更多人能够把我现在做的事情再继续下去。


红楼四幅

(责任编辑: yimei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5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5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