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工业设计工业设计访谈 → 正文
“为坐而设计”评委采访: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陈宝光
作者: fape 来源: 视觉同盟专稿 时间: 2007年11月29日


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 陈宝光

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第九工作室承办的第三届“为坐而设计”大奖赛近期举行颁奖仪式,视觉同盟网站采访了评委之一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陈宝光。

视觉同盟:请您对这届作品做一个总体的评价。
陈宝光:“为坐而设计”展览到这届已经是第三届了,我觉得从设计产品上来看,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特点,不是说他们的问题,是整个中国家具界在参加设计展拿出的产品已经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了,跟我们一开始的情况不同了。前两届有的作品在概念上不错,但是制造上的表达不是很好,而现在的进步有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学校里面本身所具备的制造能力比原来要强,有很多学校内的加工车间中的设备都相当不错,另一个是我们的工厂中有条件参与的人多了,这就比过去的表达要成熟了。从设计概念上看,这次绿色环保的概念是蛮好的,不是说家具的东西一定要以低档或高档来谈,但是在生活里面,在我们目前这种大趋势里,有节约、环保的概念,我还是欣赏这个概念的,有这样的一种方向倡导是很好的。我看到作品里面藤的材料使用比较多,我们这个国家里用藤家具的人比较多,当然随着现在藤资源的减少,这种藤家具相对也少了一点,包括在北方的使用也有一些问题——当然这是科技方面的问题了,但是总的来说这些东西都很环保,它们是自然生长出来的,它们不含甲醛,没有其它的挥发物,甚至连油漆都可以不用,或者是用一些水性油漆,就满足了人们生活对安全的要求,这也是一次展览的一个特点。

视觉同盟:请您对比一下学生作品和成熟设计师的作品?
陈宝光:学生作品的优点在于敢想,没有什么拘束,没有什么框子,这也是青年学生最可贵的地方,但是他们的弱点是他们对于结构、材料还不那么熟悉,特别是我们“为坐而设计”这个主题里,艺术院校里的学生比较多一些,总的来说学生对于材料的性能、对于制造的结构,对于特别是能够付诸生产这方面的内容不太懂,这是他们的缺点,但是这个缺点对于学生这个阶段来说不要紧,他们还是要充分发挥他们没有约束的想象力,不管是什么材料,只要他们能想到,就去做。

视觉同盟:中国设计专业的学生对参加比赛的热情很高,您对这些想参加比赛的学生们有什么样的建议?
陈宝光:现在中国家具设计方面的比赛相当多,这一年来,由我们中国家具协会组织的及下属机构组织的比赛很多,我担任评委或去看他们的作品也比较多,我觉得参赛是有技巧的,你想要获奖和你真正地有些其他方面不太一样,比如说参赛作品不宜多,不是说热情特别高,拿出10个作品来投稿,而你自己很可能就把自己的票拉少了,比如有人投稿一组——三个里有的评委觉得某一个好,另外的评委觉得某另外一个好,这样自己的三个就把票拉匀了,而你如果把三个的票集中在一个上,那你很可能会得金奖了,结果自己把自己拉平了,就没能得奖,这是属于技巧方面的。参赛者一定要对主题有一个充分的认识,然后思考,找到一点,上去十指不如取一指,干脆在一个点上拿到高票数就好了,这是一个技巧,其实诸如此类的技巧有很多。另外,你的作品表达一定要清晰,我们学名讲叫诉求点,或者是你的表达点,要传达给评委和受体,其实你不用完善,因为你不是生产出来的一个成熟的家具,卖到市场上要受到消费者的检验,不是这样的,但只要在设计上你有一个亮点,你能够在这个亮点上说得非常清楚,让任何人通过形象、通过你的表达一下就能很清楚,这就有获奖的机会。如果任何方面都很平均,说得又含含混混,表达得是一个中档水平,最后也只能得到中等的票数,这也属于技巧方面的。

视觉同盟:关于如何学好设计,您能给出什么样的建议?
陈宝光:设计——不仅是家具设计,所有的设计都是一样的,过去我们画画的时候,功夫在画外,其实设计也是这样,功夫不是反映在作品里,实际上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这里面要多看书、多走路,多去民间,能够吸收东西,不是说去国外吸收,现在有很多国外设计大师的样品或者设计大赛获奖的作品,你就踏踏实实去民间,比方说去山西的大宅院、大宅门里去转一转,去体会体会,不仅是它的家具、它的建筑、它整个的风格、它的民族氛围你从这里就可以吸收营养,作为设计的学生来说,一定要考虑这种功夫在设计之外的元素。

评委简介:

陈宝光
1981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兼任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家具协会实木家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中国家具协会设计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家具协会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秘书长,近年一直主持上海、广州等九个家具展设计奖的评选。

相关网址:
中国家具协会  http://cnfa.com.cn/
中国家具blog  http://www.cnfblog.com/

点击浏览第三届“为坐而设计”大赛专题报道

(责任编辑: carcy1983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5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5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