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工业设计工业设计访谈 → 正文
诺基亚设计总裁揭密手机本地化设计流程
作者: 小米 来源: PConline 时间: 2007年8月14日

  依靠向中国、巴西和印度等发展中市场扩充,诺基亚公司希望在本世纪第一个10年里增加20亿新用户。为此,诺基亚在这些目标国家设立了九个卫星设计工作室,目的是为当地市场特别定制产品,将宏观潮流与微观领悟结合。

  诺基亚公司计划在九月末发布七款专为这些新兴市场设计的手机,在此之前,该公司的设计总裁Antti Kujala接受了美国《商业周刊》杂志的采访,解释了该公司面对不同国家市场时设计上的差别以及未来的手机设计潮流。下面是双方谈话的精选:

  问:人种学在诺基亚全球各地的设计策略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答:我们的设计流程第一步工作是从设计团队中的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的。他们会花时间研究全球各种人类,了解他们的行为和沟通模式,这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及早发现能在移动通讯中利用的新的行为模式。我们的设计者经常去实地了解他们针对的世界,所有这些观察所得都将引入设计流程以激发设计意念。

  我们有这样一支高级设计团队,他们会展望未来5-15年的趋势,研究和预测社会的宏观潮流,以发人深思的手机设计意念来影响和顺应潮流。

  在诺基亚的设计部门,还有一支很大的研究团队,他们不单会观察长期的、宏观的社会潮流,还会留意包括颜色、时装潮流和布料等短期的潮流情况。我们找出某个国家的本地潮流,也会找出各个国家之间在生活方式上的相似之处以及全球性的趋势。这些付诸实践之后,就成为了各种本地化的色彩、外观材质以及包括壁纸、服务或者铃声这些用户界面内容。

  在我们针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研究中,一个关键的发现是每个人都希望能有多种选择。

  问:具体来说,中国和印度的品位差别在哪里?
  答:在印度,购机的渴求非常大,关心的是外观、款式和显示正确的图像。手机不仅是印度人身份的象征,还是人们前进的工具。

  而在中国,购买一台手机首先要是笔划算的交易,所以落到某个合适价格点上是必须的。非洲的情况也很类似。下一步的重要工作是如何更好地理解这些全球不同特点并将之融入产品的功能和用途的设计中去。

  问:针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客户,你们在设计上做了哪些调整?
  答:以入门级手机诺基亚2630为例:我们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以款式和时尚为主的手机,所以采用了与其他产品类似的圆滑设计,同时保持价格适中。我们希望避免外观与市场上其他一些同档次产品相近。这类产品往往看起来都很“脆弱”,让人一见就产生“低档”的感觉。

  我们为此采用了边角圆滑的有机形状以及弧形的背壳,这让它很适合人手把握。我们还使用了特别的打磨技术和颜色对比以创造一种光滑闪亮的观感。同时,这款手机的尺寸也起到了很重要作用。它是我们最浅薄的产品之一。

  问:在诺基亚的新兴市场研究中,有什么惊人发现?
  答:过去几年里,我们的人类学家都在研究农村地区的人们如何克服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通讯障碍。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成本,这意味着手机在农村家庭中很多时候是被共享使用的。

  问:这些发现对你们的手机设计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首先,它对一个一般人都会有的基本假设提出了挑战——手机是个人物品。基于这个发现,我们设计了诺基亚1200和1208,它们的优先考虑点就是共享使用。它们很耐用,能适应不同类型的人使用。同时,我们增加了一个共享地址薄以便家庭中或者村里的每个成员都能保存自己的联络人和号码而不相互干扰。另外还有个电话跟踪功能,方便人们设定每次通话的时间或者费用限制。

  除此之外,两款手机还有很多专为用户创制的贴心功能特性,例如用于应付停电时的一按式电筒、本地化的语言、方便从没或者极少用过手机的用户迅速掌握手机功能的演示模式等。

  问:你们刚刚宣布将在班加罗尔设立一个新的卫星设计工作室,你们会和本地设计者合作吗?
  答:班加罗尔设计工作室位于当地设计学校的校园,我们希望能和当地的年轻设计人员合作,也会从学校招聘毕业生。

  我们在全球有九个这样的设计工作室,他们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国的文化,这些经验会在我们的全球设计人员中共享以生产产品。但我们的工作室并不是单纯设计那么简单,他们还会收集当地的文化和市场知识以及消费者的反应。

(责任编辑: art2000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5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5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