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对象:DFI-BCUC上海教学总监倪海郡
采访人:廖翔
倪海郡简历: 现任汉堡DFI国际传媒设计学院(上海)教学总监,上海圆周率广告有限公司 PI Branding & Design 执行创意总监。获得多年国际4A公司经验后留学英国,攻读设计硕士学位,毕业后曾在英国WWWDOT Group, Blink Design担任平面与多媒体设计师。先后担任德国汉堡DFI国际传媒设计学院客座讲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传媒学院客座讲师,2006年度国际青年设计企业家大奖中国区20强。
视觉同盟:你能简单说一下你的经历吗? 倪海郡: 我在国内接受了7年的专业教育,从美院附中到美术学院。上个世纪末去英国留学,攻读设计硕士,学习、工作并旅行着。
视觉同盟:你觉得英语对于设计师来说重要吗? 倪海郡: 英语很重要。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语言是你通向国际化的第一步。语言是一种工具,你不会使用这个工具,便不能与世界交流。有些人说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是国际的,但如果没有交流和沟通,这些都是空谈。
视觉同盟:在DFI期间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 倪海郡: 印象深的老师有很多。比如 Philine Hartert,他是一个很专业的出版业老师;还有珠海DFI的马智恒老师,很儒雅的一个导演;还有张宜平,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色。
视觉同盟:国内外设计教育体制有什么不同? 倪海郡: 国外的教育是引导性,我国的教育是指导性,这是最大的不同。在国外一切需要的是你自觉,学校不会说你今天要学哪些东西,你该怎样去学习……一切都要靠自己。而国内传统的教育,让许多学生逐渐养成没有布置作业就不知道如何下手的习惯。
视觉同盟:学生的创意不强是不是和我们从小的教育体制有关系? 倪海郡: 是的,我觉得是和教育的大背景大环境息息相关。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影响太大了。中国学生在国外最大的问题不仅是文化的差异,更多的是不会学习。
视觉同盟:你觉得院校教育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重要吗? 倪海郡: 很重要。设计这个行业的专业性和规范性都很强。我觉得一个设计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学院教育是很遗憾的。当然也不否认有些成功者没有经历过学院教育,但毕竟少数。
视觉同盟:你喜欢哪类学生? 倪海郡: 踏实+灵气+谦虚+勤奋
视觉同盟:你的教学经历对自身的设计经历有何帮助? 倪海郡: 让我有一段时间冷静思考,在教学期间对自己以前的实践工作做一个总结。
视觉同盟:留学和接受西方文化的经历对你有何改变? 倪海郡: 我觉得更多的是观念上的改变。留学并不是在技术上使你有多大的提高,或者说你回国后,就业的机会提高,但是你会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待将来要走的路或者看待这个行业。这是整个意识上的提升。在回国后,我看事物的角度,看问题的方法都改变了,变的更加理性和客观,这就是留学生活对我最大的改变。
视觉同盟:你喜欢哪个留学国家?当时有没有考虑过其它国家呢? 倪海郡: 英国,英国是个空气里都弥漫着文学的地方。
视觉同盟:你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现在呢? 倪海郡: 很多,比如科学家等等。读大学时的想法是做一个动物学家、在野外工作的野生动物专家或国家地理的摄影师。现在就没有什么的梦想了,踏实过好每一天。
视觉同盟:你有和外国朋友合作组建团队的经历吗? 倪海郡: 没有。
视觉同盟:说一件留学期间最痛苦的事。 倪海郡: 写论文是一件很痛苦的事。(那么题目是自订的吗?)对,中国的设计师一般不善表达,注重结果,通常把过程给忽略掉。(那么还是语言上的关系?)中文的论文都已经写的很痛苦,我思考问题的逻辑性不够强,比较跳跃。在英国院校的论文一般采用的体系是哈佛学派的,规定了百分之多少的引用比例、开头、论证部分、结尾是多少。(那就是相当于给你一个框架)对,指定的框架,你不可以随便改变,它是很严格和严谨的。虽然痛苦,但经历过后回想起来还是很享受的。
视觉同盟:你心目中的设计英雄是谁? 倪海郡: 很多人。(那么或者说你喜欢那种风格的设计师?)简约式的,比方说瑞士国际主义的,日本的设计师我也很喜欢如:原研哉,衫浦康平,福田繁雄。
视觉同盟:什么让你获得灵感? 倪海郡: 灵感一方面来源于生活的经历。每天拥有一个好的状态很重要。天天生活在高压状态的人每天面对巨大的压力,通宵达旦的工作,如果你没有热情没有状态是不行的。
视觉同盟:你对未来有何计划? 倪海郡: 我希望PI成为对设计产业有所贡献的一家设计公司;创造一个自己的设计品牌;创建一个非盈利的设计联盟;多抽时间去学校上课……
视觉同盟:给未来DFI学生一句话。 倪海郡: 多多阅读。
倪海郡作品欣赏





更多内容:DFI-BCUC传媒设计留英桥接课程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