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0日,中国青年创意·设计节在青岛举行,法国米罗设计公司创始人米歇尔·米罗做了主题演讲,视觉同盟和米罗先生做了简短的交流。

米歇尔·米罗,前法国巴黎乔治·蓬皮杜设计中心主任,法国米罗设计公司创始人,毕业于德国著名的乌尔姆(la 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 Ulm)设计学院。曾任职:法国使用与设计科学院(l’ISUC, Institut des Sciences del’Usage et de la Conception)院长;巴黎国家高等装潢学院(l’ENSAD, 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Arts Décoratifs de Paris)设计系主任。 米罗先生认为工业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改善产品的使用质量和美学外观实现创新,同时遵守工业生产的技术要求,特别是生产成本以及商品化销售的要求。他的专长在于把使用方法与设计研究和美学(外观设计)结合起来。他拥有教授和设计师的双重身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起设计师、技术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之间切实有效的合作。米罗先生参与设计了逾1700多种产品,产品行业跨度极大。他曾获得三十多项设计大奖,为欧洲、加拿大、韩国和中国培养了九百多名设计师。
采访:樊鹏 视觉同盟
视觉同盟:如何通过使用性研究评价一个产品设计? 米罗:首先,产品没有好的产品和坏的产品之分,而只有说这个产品适不适合用户,通过使用性研究发现,不同的情况允许你开发新的产品,使产品价值价格更高。就像我们做过一款吸尘器(如下图),当时使用分析的结果就是客户有的时候地面有一部分是光滑的,比如说地砖或者是木地板是光滑的,但另一部分的地面可能是厚的地毯,所以我们就设计了这款吸尘器,就是比如吸地毯的时候,你可以用它现在的这个状态,这时它的轮子很大;可是当你吸光地的时候,可以把它90度的角转一个角度,前面就有一个小小弧可以使之在地面上拖动。
 吸尘器
那我们设计一个产品,都通过哪些信息进行设计呢?就是从一些使用性的研究里获得。这个方法就是要进行一整系列的使用测试,可以说我们在真实得“把玩”这些产品,模拟最真实的使用情况。我今天早上在论坛中看到一位女士在展示了一款瑞典的设计,它是一个全自动的、可以自己行走的一台吸尘器,从技术层面来讲,这是一个高科技的产品,它有它的销售价值,可是从使用者的角度,从使用性的研究来讲,它的问题在哪里呢?那就是它不能去打扫台阶,它也没办法清扫家具。我觉得其实这个产品是用来做广告宣传用的,因为事实上它对于家居里面的清洁卫生来说,意义真的是不大。所以我们要进行真实使用的分析,因为这些信息不是现实存在的,所以它的得来完全是依靠于对使用测试所进行的分析,而这些信息是是不可能通过调查来获得的,调查在这种使用性研究中是行不通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它自己不同的个案的情况,他有权说喜不喜欢。
视觉同盟:我们知道目前为止您参与设计了上千件产品,您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米罗:首先很幸运的就是我本人做了1700多种产品的设计,几乎什么都做过,事实上我们的能力是对产品的理解。另外一点,其实我们从一个产品身上获得了很多的知识,恰好可以把它运用到其它的产品身上去。就像设计一个灶台的设计师,如果他对家具本身也有很多的了解的话,那么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强项。
视觉同盟:面对如此众多的客户,您在与客户沟通上有什么技巧吗? 米罗:我觉得您的这个问题应该分成两个问题,一方面是顾客这个企业想要的东西,另外一方面是市场上想要的东西,这是两个不同的需求,第二个方面也就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这就只能通过使用测试的方法来得知了。就拿那上面有一款儿童马桶来说(如下图),我们都是做了一些模拟粪便,然后去做了很多的测试,就是看看它的倾倒是否容易,它的刷洗是否容易,然后再测量了小朋友的屁股,这样才得来的。除了使用者需要的产品以外,还有企业销售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这个时候往往就会跟营销人员有一定的矛盾产生,但这也是正常的。实际上从使用者,就是从小朋友的角度来说,当时我们是建议企业生产三个尺寸的儿童马桶的,因为一方面小朋友成长很快,另外一方面就是有时候会去郊外旅行、会去亲戚家,都要随身给他们带一个马桶,那么需要做一个相对小一点的,可以放在汽车上便于携带的,可是营销部门就说不,我们不需要,因为三个做出来卖不动,所以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设计的工作其实是一个团队的工作,不单只是设计师,还有跟市场营销人员,还有技术人员一起做的,比如说在有一些矛盾的时候,要找出一个达成共识的地方。
 儿童坐便器
另外我认为沟通对工业设计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国内很多企业都存在的一个(缺少沟通)问题,而事实上这个问题的解决还涉及到整个包括从工业设计的教学开始的一整套系统流程。就拿这上面我们给海尔设计的一款酒柜(如下图)来说,如果说我们对于家居产品不是很了解的话,很可能就把它设计成一个像冰箱一样的东西了,可是正是由于我们对家居比较了解,所以我们把它设计成一个跟家庭的大环境比较适应的一个家居产品。再比如说我们对产品在手上的握手的舒适性和使用性上面非常了解,所以就允许我们设计出握手感觉非常好的淋浴喷头,还有就是非常适用于人手劳动的钳子。同时跨行业还给很多工厂带来的好处就是,因为很多时候工厂专注于某个产品,它就不了解其它行业里的一些新的技术,比如说一个工厂只是知道铸塑技术的话,那么它可能其它的生产技术不是那么了解,而这个时候我们工业设计师可以给它提供一些其它的建议。
 海尔酒柜
视觉同盟:法国高等设计院校很多,米罗先生认为这些学校在工业设计教育方面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米罗:我的回答是哪儿的都不够好,但是这是简而言之的喽,因为整个工业教育体系都是附庸于艺术院校,就好像我儿子一样,他画画很棒,那么他就成为了一个设计师,可是很多时候是把艺术家和设计师混为一谈,这是不好的一个现象,而且很多时候设计院校选人才的时候,也是看你画图的水平高不高,我觉得用这个作为门槛也是很不好的,但遗憾的是,不单只是中国的院校这样的,法国的院校也是这样的。因为我教书教了34年,除了在法国之外,还在加拿大、德国、葡萄牙、波兰、俄国都教过书,大部分国家都存在这个问题。
视觉同盟:那么您认为比较理想的工业设计教育模式应该大概是什么样的? 米罗:理想状态,第一点首先它是一个独立的专业,它不要从属于艺术系,也不要从属于技术工程系,这点比它从属于艺术系更糟糕,也不要从属于市场营销系,我所毕业的院校就是德国的乌尔姆学院,非常幸运,它是一个非常独立的院校。可是另一个问题又来了,就是找不到好的教师,因为所有的教师都不合适,虽然这有点夸张,可是事实上因为缺少这样一些人才——他除了对设计比较了解,同时又了解技术和营销方面。因为工业设计这门学科不是其它学科的分支,而应该是一个一整套的科学体系,应该是从自身成长出来的,比如说如果把它从属于人体工程学的话,那也不对,因为工业设计所需要的人体工程学只是使用上的人体工程学,所以整个体系的开始首先就是要培训一些教师,让他们知道如何去获得工业设计这一整套的科学,然后还应该有一个这样的课程,就是允许市场部门和技术部门和工业设计师在一起学会他们如何地成为一个共同的团队来工作,到企业里面,参与到真正的产品的研究中,这样他们是作为一个团队在一起工作的,起码在现在这个阶段,在全球来看,还没有任何一个学校或者任何一个专业可以做到。
视觉同盟:米罗公司在中国也有设计服务,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做设计的体会如何? 米罗:应该说我们跟国内企业的合作是相当愉快的,特别是我们现在在广州最大的客户——汉威泰公司,每一年我们都共同开发50款的小家电项目。就算在欧洲,在我的整个设计生涯里面,也没有碰到这么好的一个客户,他如此地聪明,又如此地能够理解工业设计,当然这也是个很例外的情况。
 合影(左到右):视觉同盟副主编樊鹏、米罗设计公司经理黎美思、米罗设计公司创始人米歇尔·米罗、《产品》设计杂志编辑朱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