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建筑与环境建筑理论资料 → 正文
豪宅化生存 作为双重生存方式的豪宅
作者: 中国别墅网 来源: 中国别墅网 时间: 2007年1月24日

亚洲在几乎前所未有的尺度上,位于建筑的无情的发展的中央。现代化的巨大漩涡摧毁了所有亚洲的现状并且创造了新的城市物质。--雷姆·库哈斯 

清晨,悦耳的鸟鸣将你在150平方米的卧室中唤醒,管家此时已殷勤地备好一切。阳光和煦,端坐在花园葡萄架下斑驳阳光里享受早点。其后在花园的池塘里撒下些鱼食笑看簇拥的锦鲤,在潺潺流水四季花草盛开的庭院里一边散步一边思忖着这一天的安排。最后来到停车库,那儿足有10米长,可以停放任何房车…… 

这是三年前我没有接触房地产行业时,对所谓豪宅与豪宅生活的美好想象。这也许也是这个欲望年代每个中国人都会做的豪宅梦,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这也只能是一个梦。对动辄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的豪宅的向往不但不能满足我们的虚荣,却只能让我们徒增落魄之感。 

但突然有一天,广播里、电视上、报刊中,几乎所有的房地产广告都以"尊贵品质、富豪居所"为口号,都在吹嘘自己是"豪宅典范"。我们竟然发现我们身边处处是豪宅,无"豪"不宅,是宅必豪,好象除了"豪宅",中国人似乎已经无"宅"可住了……这时候,我们除了从感情上开始怀疑之前自己对于生存环境的态度是否过于悲观之外,都会理性地产生以下一系列的疑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豪宅"?真的都是豪宅吗?假如不是,为什么大家都宣称自己的房子是豪宅?我们需不需要豪宅?到底谁会买豪宅?是豪宅就好卖吗?…… 

豪宅=中产梦宅 

在寻找这一系列疑问的答案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澄清至少是大致澄清一个前提性的问题--什么是豪宅? 

国外有一种对"豪宅"的定义是:一个社会的少数富裕阶层通过市场方式过度占有社会稀缺资源的一种居住状态。即豪宅是为满足社会富裕阶层对稀缺资源较多占有的一种欲望而定制的,一般被分为城市豪华公寓和郊外花园别墅两种物业类型。 

虽然这个定义没有为我们提供所谓豪宅的一板一眼的数字化标准,这未免显得过于含糊,但至少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一点:豪宅是一种稀缺资源。之后,我们不妨借由这个基础认识的延伸来进一步寻找"豪宅"的更为确切的定义。 

在众多住宅中,豪宅之所以是稀缺的,首先表现在土地的稀缺,房子是可复制可再造的,而土地却是唯一的。稀少的土地大致有这么两个类型:都市文化中心和拥有独特自然资源的郊区。 

此外,在我们讨论"稀缺"的同时,别把"稀缺"之前的定语--"过度占有"给忘了,豪宅在稀缺资源的占有上必定是奢侈的、浪费的,因此豪宅在稀少的同时,永远站在"密度"的最底端。除此之外,著名建筑师王受之还给豪宅圈定了另外两个条件:高品位高文化含量的建筑设计、足够的社区成熟度。
 
因此,有必要奉劝那些看了"豪宅"广告而买了"豪宅"的中产们,千万别自我感觉良好地以为你已经住上豪宅。套用王受之的一句话:豪宅=中产梦宅。那是你做梦时住的地方,所以我敢打赌你现在住的这个"豪宅"肯定不是那个豪宅。 

豪宅化生存的双重解读 

梦想中国,梦想中国,现代中国是一个充满乌托邦梦想的国度。谁满足或者虚拟地满足了中国人的梦想,谁就把握了时代的脉搏,谁就发达了。超级女声满足至少是虚拟地满足了很大一部分中国人的梦想,所以超级女声发达了;"神五"满足至少是虚拟地满足了中国人的梦想,所以"神五"发达了……换言之,谁不满足中国人的梦想,谁就无法生存,谁就该死。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房地产开发商也一样,宣称自己造的房子是豪宅,也是一种生存之道。正在经济快速成长中的国民最希望向上层阶级看齐,也最容易追求"豪","豪宅"是梦想中国的国民在居住领域的梦想。甭管你造的是好房子还是差房子,只要能贴上"豪宅"的标签,房子就肯定不愁没人买了。不同的只是,他买的是贵一点的"豪宅",你买的是便宜一点的"豪宅"而已。至少大家心里都是暖洋洋的,至少我们的梦想被满足了,至少是虚拟地被满足了。 

实际上,从现实角度讲,豪宅也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如果所有人都处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就不存在竞争,就不会有梦想。因此,差异是梦想存在的现实基础,差异越大梦想越大,而社会梦想越大,社会动力就越大。因此,豪宅作为加剧居住差异化的上限,是房地产市场的一部分动力所在。
 
对世界建筑思潮产生广泛影响的荷兰建筑思想家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在走访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几大城市以后写下了著名的建筑思想论著《大跃进》,里边提到一个"加剧差异的城市"的概念,他是这么阐述的:"与传统城市所追求一种平衡、和谐与等同的环境不同的是,加剧差异的城市建筑于它的各部分的最大可能的差异之上--各部分间互补或者竞争。" 

在社会购买力允许的限度内,社会住宅系统内部的差异越大,市场购买欲望就越大,人们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就越强烈。而在社会整体经济条件普遍向上的前提下,社会住宅系统的下限是不可能下调的,即房子是不可能往差里造的,因此提高上限(即造豪宅)是加剧社会住宅系统差异的惟一途径。造豪宅,实际上就是房地产业的造梦运动,有梦才有动力。 

为了加剧差异、为了造梦而开始造豪宅,为了避免差异过大、为了满足梦想而继续造豪宅或者宣称自己是豪宅,当差异过小而不足以产生梦想产生动力的时候,就要造更"豪"的豪宅,周而复始。这就是豪宅的辩证法。而所谓豪宅化生存的双重解读,最终其实只是单一解读。 

豪宅生存的盛世危言 

实际上,中国豪宅的存在还有它特定的政策背景。比如对别墅用地的停止审批,虽然一方面卡断了豪宅的供应,但换言之,实际上这增加了现有豪宅的稀缺性,为其增值潜力增添了不少砝码。这种一分为二的双向逻辑同时还适用于2005年5月出台的房产新政,对高档住宅的种种限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豪宅的交易增加了不少难度,但同时正是这种难度更加凸显了豪宅的尊贵。但对于另一个政策的解读却不能同时套用这样的逻辑,就是中国的土地政策。
 
在香港,浅水湾、太平山顶富人区内的豪宅每一户都要上亿的总价,买主心态一般都是要将这座豪宅当作传家之宝,一代一代传下去。需要知道的是,在香港,富豪们之所以愿意不惜巨资修建豪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拥有对土地的最终所有权。而中国国内开发商的资质再怎么雄厚,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从文化意义上讲,似乎我们的豪宅也碰到了问题。库哈斯在《大跃进》里对"画境"一词的解释似乎也说明一些问题:"画境:反空想主义的复仇。它是中国16世纪的造园家所发明的创造与感受空间的模型。坚持物体之间的并置与联系而非彼此的独立存在。"而现代意义上的豪宅是讲求私人空间和独立存在的,这似乎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相去甚远,我们的豪宅是否真的会遭受"反空想主义的复仇"。 

    回到现实层面。王受之认为,"在一个处于快速上升阶段的房地产市场,其房地产开发的目的还停留在能够涵盖尽可能多的消费者,从而尽可能尽快地把房子卖出去,在这个出发点之下,是不可能有真正的豪宅的。"基于这个认识,我们不免再次产生疑虑:杭州处在房地产市场的什么阶段?杭州有绝对意义上的真正的豪宅的存在吗? 

另外,政策层面上的限制,尤其是在缩小贫富差距的宏观舆论压力下,豪宅在生产环节上容易出现难产。尤其像杭州这样可能还没有真正的豪宅但确实需要真正的豪宅的城市,豪宅之路在哪?
 
虽然上海、北京之类确实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豪宅,但就如"上海紫园"的开发商、立誓要打造"中国首个世界级富人区"的嘉城兆业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高家仁所说,上海这样的城市要吸引全世界的投资,就必须有像美国长岛那样的豪华居住区,只有向外来投资者提供好的生活品质,上海才更有吸引力。但被称为上海后花园的杭州呢?浙江虽然有足够的民间资本,但这其中有多少是真正意义上的富豪?即使有,杭州足够留得住这些富豪吗?难道杭州的豪宅只能做富人第二居所?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在全球,没有一个富人区是规划的结果,也没有一个政府或开发商有本事将富豪们聚拢在一个硬性规定的区域。真正的"富人区"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其背后有很多综合的因素。想必中国也不会例外,杭州更是如此……

(责任编辑: 马骐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