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在谈“文化zAaz破圈”(文化元素或作品突破原有圈层),但它真的破了吗?而最近刷屏由甘孜州德格县人民政府和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政府重点推动的“印象德格国际设计大赛”,似乎给出了一个答案。
10月13日,通过举办并开启精彩纷呈的线上PK赛,直播吸引设计爱好者1500余人观赛。工作坊特别邀请徐玮、张卫民、赵宗强三位资深教师担任指导,赛事凭借丰富经验与专业学识为参与设计师提供精准指引;同时邀请业界专家徐凯、旦曲、董建华组成点评团,以专业视角为作品优化赋能,助力提升设计成果质量。
9月22日至10月13日期间,赛事吸引了港澳与内地多地,共汇聚28位优秀设计师参与PK赛。参赛群体构成多元,从高校教师、硕博学生到行业大咖,他们用各自的设计语言以多元文化视角和创新设计语言,共同探索德格文化的当代表达,重塑了“噶乌盒”、“经幡”、“格萨尔王”等藏文化符号,为这场跨越地域与文化的设计共创注入活力。
杭州市富阳人民政府与德格县人民政府以跨区域协作为核心,共同为“印象德格国际设计大赛”构建起“文化转译-传播破圈-价值转化”的完整链路;双方联合推动藏文化符号现代设计转化,共同搭建线上线下传播矩阵扩大赛事影响,实现德格藏文化破圈与地方发展的双向赋能。
赛事开始前,策展人杨超教授介绍活动策划背景,强调设计的桥梁作用,通过全球百位设计师邀请展、国际海报与文创设计大赛挖掘传播德格文化;多位领导莅临直播现场,其中德格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代表扎西三郎致辞,感谢对活动成功举办做出贡献的工作人员,肯定设计师对德格文化的诠释,期待更多设计力量关注德格。
据悉,此次“印象德格国际设计大赛”工作坊成果亮眼,多维价值助力文化传播与地域发展。不妨看看“印象德格”设计PK赛的作品,或许你会被其中的创意所震撼。
·设计理念
以 “格萨尔王藏戏” 为核,用现代设计解构经典舞姿。圆形基底传递藏文化循环守护意涵,几何切割舞者造型呼应节奏,红黄绿蓝白五色象征活力、丰收等精神内涵。取材 “金刚舞步” 等舞姿重组,以国际主义理性风格,呈现德格地域文化记忆。
——刘心雨《德格身韵》



·设计理念
系列海报以德格印经院为灵感,融合藏族舞蹈的三个经典动作,以几何切割塑造结构美。人物纹样取自传统服饰,彰显民族温度;蓝、红棕、紫三色象征天空、经卷与器物的精神意象。整体在几何、纹样与舞动的交融中,展现德格文化的厚重传承与当代活力。
——《魂刻舞印》 徐国庆



·设计理念
海报以“德格映像”为主题,凝炼藏地文化的神秘与信仰之美。以格萨尔王、四臂观音、白哈尔王三大神圣形象为剪影主体,配以佛教光晕与藏汉双语文字。红黑、蓝黑、绿黑三组色调象征炽诚、永恒与灵性,构筑庄严而深邃的精神意象,展现德格的文化信仰与艺术力量。
——《德格印象》 陶洁威



·设计理念
以雕版为核心,融朱砂墨、藏文符号、神山圣湖、五色经幡,传播涉藏地区文明。取藏红、靛蓝、金黄等服饰色,摹雕版肌理,拉近非遗与大众距离,让德格非遗文化成“活态传承”,唤醒对非遗的关注。
——《心雕藏韵》 蔡恩慈


·设计理念
以印经院建筑为主体,借几何化手法将建筑抽象为现代艺术风格。色彩提取自藏族传统服饰,自带民族特质;辅以渐变手法,既保留地域文化内核,又注入现代审美气息,让传统建筑以当代艺术语言呈现。
——《印象德格》 周博宇



设计不仅是视觉表达,更是文化桥梁。“印象德格”设计PK赛为我们展现了赋能地方文化传播的多重可能。它让德格这一高原小城的深厚文化,以现代设计语言为媒介,走入大众视野。更重要的是,它为未来的文化IP开发提供了灵感:如何通过设计让文化“活起来”,成为地域发展的长效动力。
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以上作品将德格非遗、自然人文符号等传统元素转化为年轻化、国际化表达,助力文化“破圈”,为德格文化IP长效开发奠定基础,将助力实现“古老文化现代表达”的可持续发展。文化自信与国际传播层面,“印象德格”已不在局限于地域文化实践范畴。该IP有望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鲜活载体,这种“以小切口窥见大主题”模式,更为社会各界活化相关工作提供借鉴,助力社会各界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