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时尚·艺术时尚•艺术资讯 → 正文
《色彩的低语》展在北京·融创美学艺术中心隆重启幕
作者: 视觉同盟 来源: 视觉同盟专稿 时间: 2025年7月31日


《色彩的低语》展览开幕现场

2025年7月29日下午,在北京·融创壹号院美学艺术中心,午后的阳光穿过庭院间层层绿意,花园中的香草气息混合着初夏午后的微热,在展厅与走廊之间静静流淌。冰镇香槟轻声作响,人们在轻语与琴音间缓步而行,于艺术与生活的缝隙中穿梭,与色彩不期而遇。

在这温柔而克制的氛围中,由頌艺术中心与融创壹号院联合主办的展览《色彩的低语》正式拉开帷幕。耿端、姜淼、严一能、韦宗尧,四位当代艺术家以绘画为载体,以色彩为语言,在这片都市静谧之境中共同发出一场“低语”。

四位艺术家的创作路径各异,却都将色彩作为连接内外、感知与存在的媒介。他们的作品不是为了装饰视觉,而是唤醒记忆的气味、存在的痕迹与未被命名的情绪。当观众缓步步入展厅,进入这片由低饱和与强感知交织而成的精神地带,或许会发现,我们并不是在“看”展,而是在“聆听”那些色彩背后的呼吸、层叠、流动与静止。


《色彩的低语》展览开幕现场

色彩,
是绕过语言的通道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语言饱和的时代,我们的感知力正在迅速退化。一切都需要被快速定义、准确表达,而那些更微妙、更私密、更复杂的内心状态,反而被逐渐屏蔽。展览《色彩的低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它不试图提供确定的答案,而是邀请观众在“观看”中重新找回对感受力的信任。

本次展览由頌艺术中心馆长苏芒担纲策划,以“低语”作为关键词,将“色彩”还原为一种原始而深刻的精神通道。她所关注的,并非“色彩”作为视觉表象的形式主义,而是它如何作为“精神能量的显现”,成为与个体经验、情绪结构、时代心理之间对话的引子。

在心理学与视觉研究中,色彩被证明可直接影响情绪与生理状态。20世纪初德国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Kurt Goldstein(库尔特·戈尔茨坦)在1940年提出,红、黄等长波色能激活个体的生理反应,而蓝绿等短波色则具镇静作用。


《色彩的低语》展览开幕现场

本次展览的核心概念“低语”,不仅是一种语义策略,更是借助色彩对心理状态的“非言语触达”。它不靠声音的强度取胜,而通过视觉节奏、色域氛围、肌理层次,以及艺术家们对材料与情绪的深入调度,建构出一个“能量场”。这个场域,不追求对社会议题的外在回应,而是更为内省,更指向人类普遍经验中被忽视的部分:内在秩序、精神疲惫、存在的晦暗感、以及个体在变动世界中对稳定的渴望。

艺术与视觉感知理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姆 Rudolf Arnheim曾指出,“观看本身就是一种‘感知思维’的行为,艺术作品即为非语言的认知过程:我们的眼睛在感知的同时,也在‘思考’色彩、构型、重心与肌理的意义。”在本次展览构建的空间中,色彩成为一种“身体感知的声音”,它“可被听见”,但并不依赖耳朵;它无须解释,却直击内心。这种由视觉语言转化而来的“听觉体验”,为观众打开了一条跨越语言与理性的感性之路,也构成了本次展览最重要的文化价值:回归感受力,重建精神性。

以色彩为语言,
绘制精神的情绪地形


《色彩的低语》展览开幕现场

步入展厅,首先经过一道紫色方形拱门,形成很强的视觉空间延展性。穿越拱门,观者进入一个由姜淼作品构成的独立空间,这是展览的第一个“情绪核心”。她以紫色系为主的异形画作,形成展览初入即见的主视觉焦点。


《色彩的低语》展览开幕现场

出于早期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扎实训练,姜淼早年作品强调黑白结构的生命对抗性,如今转向色彩层叠与结构共生的抽象秩序。她认为“色彩即能量”,以超二十层的叠涂与刀刻技法构建画面肌理,将色彩视为时间与经验的沉积物。“每一刀,都是对时间的穿刺”。画面中的螺旋结构、漩涡、天眼等意象,回应着个体与宇宙的循环哲思。她强调开放的观看路径,拒绝情绪的预设,作品成为一种可供冥想的视觉通道。


《色彩的低语》展览开幕现场

穿过拱门,主通道两端是严一能的两幅大尺幅作品:《2017.12》和《2015-2017》。远观如火山石剖面或晶体切割,构图理性克制,色彩却冲突鲜明。严一能以刮刀破坏笔触肌理,以高饱和度色块制造对峙张力,将“情绪状态”作为绘画的结构动力。他不再依赖图像,而是将厚涂颜料本身视为情绪沉淀与物质见证,使作品在抽象形态中嵌入真实的精神负荷。


《色彩的低语》展览开幕现场

展厅右侧长廊,则呈现出韦宗尧风格迥异的节奏。他的作品采用低饱和色域和粗犷线条,模糊的图形如花、如蝶,既具象又抽象。他注重颜料的物理性处理,强调创作过程中的“行动性”——干湿交替、层次堆叠、结构对抗,使画面成为一幅情绪的密度地图。视觉元素如裂痕、光斑、花瓣,不再叙事,而是成为反复出现的“情绪记号”。在他看来,材料与色彩并非修饰,而是揭示潜意识情绪结构的语言。


《色彩的低语》展览开幕现场

走入左侧长廊,耿端的大尺幅绘画将氛围进一步引向沉静与辽远。远观如星图弥散,色彩重叠出宇宙微光般的感受;近看则笔触微如发丝,呈现极度细腻的手工密度。耿端因高度近视,常贴近画布作画,其创作逻辑也如同显微镜般审视世界。他将焦虑与躁郁转译为色彩能量的缓慢积累,使绘画成为一种疗愈性的精神修复仪式。

长廊中央,一张旧木长椅成为唯一的装置作品。椅面布满与画面同频的星点图案,四周由一组静谧而精微的花艺包围——如同现实与梦境之间的接口,引导观众以“停留”的姿态,进入他构建的精神空间。耿端的作品不在于视觉刺激,而在于将情绪、记忆与精神张力潜入画布,再从中浮现。色彩如地层般沉积,逐层释放,让观者在静观中感受到宏观宇宙与个体经验的隐秘共鸣。


艺术家姜淼
在《色彩的低语》展览现场


艺术家严一能
在《色彩的低语》展览现场


艺术家耿端
在《色彩的低语》展览现场

四位艺术家以色彩为语言,共同构建了展览的“情绪地形图”,向内挖掘精神深层的存在状态,向外映射个人与世界的哲学对话。在流动的观展动线中,抽象不再是拒人千里的距离感,而成为情绪与意识流动的可感载体,亦是一次关于观看、感知与精神疗愈的集体实验。

当艺术融入生活,
色彩回归精神原乡

在信息极度密集、审美被算法驯化的时代,我们越来越容易看到“图像”,却越来越难真正“观看”。我们习惯了滑动、点开、快速浏览,却遗忘了感知、停留、沉思。《色彩的低语》通过色彩唤起感官的记忆,通过绘画重新打开与精神世界的通道,让艺术回归到“人的存在经验”之中。既是文化的自我修复,也是对生命节奏的重新校准。


頌艺术中心馆长、《色彩的低语》策展人苏芒在开幕式现场致辞

本次展览策展人、頌艺术中心馆长苏芒在开幕致辞中强调:“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创作。艺术,只是提醒我们别忘了这一点。”她表示,《色彩的低语》不是一场让人仰望的展览,而是一次邀约,让我们从自己的节奏中沉静下来,聆听来自内心深处的精神低语。

苏芒进而提出,此次展览《色彩的低语》试图打破艺术与生活之间的隔膜。当我们在此刻被耿端的蓝调吸引、与严一能的灰调共振,会发现艺术并不遥远,它是日常的维度,是情绪的影子,是精神的温度计。色彩之于艺术,不是装饰,而是存在的象征;色彩之于人,不是审美,而是我们身体与心灵尚未被语言驯化的部分。

融创北京区域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楼艳青女士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艺术不应停驻于展厅的光洁白墙或遥远的审美想象,它真正的生命力,藏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处肌理中。”她强调,融创壹号院始终秉持“让艺术真正成为居住空间一部分”的理念,通过将艺术与建筑、园林、公共空间深度融合,让艺术的气息萦绕于人们日常的呼吸与生活节奏。她进而表示,融创在打造“可居住的艺术品”时,并非满足于城市中审美形象的堆砌,而是希望“艺术的温度能渗入生活结构,让人在每日进出间,不经意地与艺术产生连结。”


中国歌剧舞剧院次女高音歌唱家
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周原 在开幕式现场献唱

展览开幕正当时,中国歌剧舞剧院次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周原女士倾情演绎法国歌剧《桑松与达莉拉》中达莉拉的咏叹调《我心花怒放》。当旋律缓缓流淌在展厅之间,原本静默于墙面的色彩仿佛有了回响。高音如光线穿透玻璃,低音则在身体内腔引发共振,与画作中肌理的明暗起伏形成跨媒介的隐秘合奏。演出让空间从视觉结构跃迁为感官结构,也使“色彩的低语”在此真正具象为一次声音可听、气氛可触的精神体验。

在展览开幕的最后,没有喧哗的讨论,也没有纷乱的离场。有人站在姜淼的画前,久久未动,轻声对同行者说:“我说不上来为什么喜欢,但它让我不想走。”一对母子在耿端的作品前低语:“你看,这像不像梦里的湖?”

此刻,色彩不再只是颜料,它成为了时间与心灵的容器;艺术也不再是审美的对象,而是精神得以喘息与生长的场所。在这个由色彩编织出的当代精神场域中,我们或许并没有找到答案,但我们重新学会了提问。

精彩现场

朝阳公园上的壹號院
诠释艺术栖居新意境

艺术与建筑,自然与生活的通融,构成了艺术栖居的美学源头。立于朝阳公园上的融创壹號院,本身就是一件世界前沿的空间艺术品。不仅注重外在的“自然栖居”滋养,更将“隐奢艺术”美学与生活深层融汇。艺术栖居,在此并非附加标签,而是融入建筑肌理、空间韵律与生活日常的永恒存在。

亦如主张将“诗意自然”的延伸至室内的玻璃幕墙窗,超大玻璃幕墙窗设计,光与流动的风景构成的生活空间。漫步其间,光影流淌、风景变幻,自然隐逸的艺术氛围,自然而然融入生活场景当中,为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宁静、诗意的艺术生活体验。

以及此次实楼开放的艺术焕新空间,演绎大地艺术美学的建面约215㎡诗意空间,将大地的色彩与纹理巧妙融入空间设计,让每一寸空间都散发着温暖而质朴的高级感;以宁静的奢华为设计语言的建面约252㎡奢雅空间,绿、金与米白交织,奢石、皮革与金属碰撞,生活的层次感油然而生;现代法白设计的建面约261㎡空间,直线的秩序美感,法式雕塑元素,复古典雅;乃至车库及公区,融创壹號院都大量应用格扇美学与对称美学,让归家的每一步都是艺术的巡礼与交响。


融创壹号院艺术样板间

从建筑本身的艺术美学表达,到自然艺术延伸的园林,再到艺术焕新的空间与公共,融创壹號院的栖居艺术无处不在。它不再是殿堂内遥不可及的珍藏,而是触手可及的诗意片段,是生活场景中自然流淌的审美体验,让每一天都浸润在艺术底蕴之中。

《色彩的低语》艺术展,是融创壹号院艺术大宅理念的一次深层回响,更是一场关于精神感知的静谧邀约。它邀请那些在喧嚣世界中仍愿停下脚步、重新感受内在节奏的人们,于此走入一场低声的对话。于朝阳公园的绿意深处,在这座被称为“可居住的艺术品”的空间中,我们不只是凝望艺术,更是在艺术中重新安放自己。色彩不再是视觉的装饰,而成为情绪的肌理、生活的气息——它提醒我们:真正丰盛的生活,不喧哗、不张扬,而是如光如影,在呼吸之间回归本真。

(责任编辑: Admin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5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5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