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UI设计UI理论和资料 → 正文
用户画像案例解析:如何用科学方法精准定位用户需求?
作者: ISAR界面设计团队睿卿、筱沄 来源: 用户体验大学堂 时间: 2025年7月24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想要精准触达目标用户,仅靠“猜”或“经验”远远不够。用户画像作为一种科学的用户研究方法,能帮助企业将抽象的用户需求转化为具体的人物形象和场景,从而指导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

为什么要做用户画像?——从问题出发

某品牌手机品牌在冲击高端市场时发现:

·核心用户以品牌老粉(男性为主)为主,女性用户占比偏低,导致主打“专业影像”的相机功能难以破圈。
·即使忠实用户,对相机的使用率也不高,许多高级功能未被充分探索。

核心挑战

1.拉新能力不足:如何吸引更广泛的女性用户,尤其是对拍照有高需求的宝妈、年轻女性等群体?
2.留存用户激活不足:如何让现有用户更深度地使用相机功能,提升产品价值?

要解决这些问题,品牌必须回答:

·目标用户是谁?
·他们的拍摄习惯、审美偏好、使用痛点是什么?
·如何针对不同人群优化功能和营销策略?

这正是用户画像的核心价值所在——让模糊的“用户群体”变成清晰的“人物角色”,使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更具针对性。

用户画像如何构建?——五步科学方法论

该研究采用“定量+定性”结合的方式,通过五个关键步骤完成用户画像的构建。

1. 初步调研:行业趋势、竞品分析与用户行为大数据

在正式设计问卷或访谈前,研究团队首先对行业、竞品和用户行为进行全景扫描,确保画像基于真实市场环境。

(1)技术趋势分析

·AI影像技术:如智能场景识别、人像美化、夜景算法等,已成为高端手机的核心卖点。
·AR/VR应用:如虚拟背景、3D建模拍摄等,在社交、电商领域逐渐普及。

研究发现,用户对“专业级拍摄体验”的需求正在升级,但不同人群的诉求差异明显:

– 普通用户:更关注“一键美化”“智能修图”。

– 摄影爱好者:追求RAW格式、手动调参等专业功能。

(2)竞品功能拆解

对比苹果、三星、华为等品牌的相机功能,发现:

·高端机型普遍强化“计算摄影”(如AI降噪、多帧合成)。
·第三方修图APP(如VSCO、Snapseed)更受年轻用户青睐,因其提供丰富的滤镜和编辑工具。

(3)用户行为大数据分析

·电商数据(京东、天猫评论):35%的用户在购买高端手机时重点考虑“拍照效果”。
·社交平台(小红书、B站):女性用户更关注“自拍美颜”“亲子摄影”,男性用户则偏好“风景摄影”“专业模式”。

用户对手机相机的需求呈现“去性别化”“场景精细化”趋势,不能再用“男性=专业,女性=美颜”的简单标签划分。

2. 问卷调研:量化用户行为,初步分类

在初步了解行业和用户后,研究团队设计了一份涵盖以下维度的问卷:

·人口统计学(年龄、性别、收入等)
·拍摄习惯(频率、常用功能、修图工具)
·消费心理(品牌偏好、购买决策因素)

样本量:全国范围回收300份有效问卷。

关键发现:四类用户聚类

通过数据分析(聚类分析、差异检验),用户被划分为四类:

模仿者(宝妈群体)和创造者(年轻潮流用户)是潜力最大的目标人群。艺术家(专业用户)虽然小众,但能影响高端市场口碑。

复刻者(直男用户)对相机要求低,暂非核心目标。

3. 深度访谈:让数据“有血有肉”

问卷数据提供了用户分类,但缺乏细节和故事。因此,研究团队对20名典型用户进行深度访谈,补充真实场景和情感需求。

(1)模仿者:33岁宝妈,想拍好娃但不会调参数

“每次给孩子拍照,要么脸太黑,要么背景过曝,只能靠美图秀秀补救,但效果还是不自然。” ——上海,行政职员,家庭年收入20万

关键洞察:

·痛点:缺乏摄影知识,依赖“傻瓜式”操作。
·需求:希望手机能自动识别儿童表情、优化肤色。

(2)创造者:25岁摄影爱好者,追求独特风格

“现有滤镜太模板化了,我想要能自己调色温、颗粒感的工具。” ——南京,自由职业者,年收入15万以下

关键洞察:

·痛点:默认滤镜无法满足个性化创作。
·需求:开放RAW格式、自定义滤镜参数。

(3)艺术家:34岁专业摄影师,追求真实画质

“手机只是备用工具,但如果能接近单反的画质,我会更愿意用。” ——广州,项目经理,家庭年收入30-50万

关键洞察:

·痛点:手机算法过度美化,失去真实感。
·需求:提供专业模式,减少AI干预。

4. 焦点小组:碰撞出隐藏需求

为进一步挖掘潜在需求,研究团队组织了7场焦点小组讨论(共36人),发现:

·模仿者希望有“亲子摄影智能引导”(如自动捕捉孩子笑脸)。
·创造者提出“运动场景高速连拍”需求(如宠物、滑板拍摄)。

这些需求在问卷和访谈中未被充分提及,但通过群体讨论被激发出来,说明用户画像需要动态更新。

5. 共创工作坊:从画像到落地策略

最后,研究团队与品牌方共同举办工作坊,完成两大任务:

(1)功能优先级排序

基于用户痛点与技术可行性,筛选出TOP10机会点:

·AI人像优化(模仿者)
·自定义滤镜(创造者)
·专业RAW模式(艺术家)

(2)精准营销策略

·模仿者:在小红书推广“一键拍娃神器”教程。
·创造者:在B站发起“摄影师联名滤镜挑战赛”。
·艺术家:与专业摄影社区(如500px)合作评测。

用户画像的应用成果

1. 产品优化:从“功能堆砌”到“场景化解决方案”

·模仿者:新增“智能亲子模式”,自动优化儿童肤色和背景。
·创造者:开放滤镜参数自定义,满足个性化创作。
·艺术家:提供“专业模式”,减少AI过度干预。

2. 营销策略:精准触达不同人群

·模仿者:通过母婴KOL推广,强调“轻松拍出艺术感”。
·创造者:与VSCO合作,推出联名滤镜。
·艺术家:邀请专业摄影师测评,提升高端口碑。

3. 商业价值:用户增长与品牌升级

·女性用户占比提升12%。
·相机功能使用率提高25%。

用户画像的核心价值

·统一团队认知:避免各部门对“目标用户”理解偏差。
·精准决策:资源聚焦高价值人群,减少试错成本。
·增强共情:通过故事化画像,让团队更理解用户真实需求。

最后:用户画像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用户画像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制作精美的PPT,而在于持续迭代和实际应用。在这个案例中,品牌通过科学的用户研究,不仅找到了增长突破口,还让高端手机相机从“参数竞争”转向“体验竞争”。

关键启示:

·步骤:调研→定量分类→定性深挖→验证落地。
·核心:永远追问“用户是谁”“他们为什么需要”。

希望这个案例能帮助大家理解:用户画像不是“贴标签”,而是用科学方法,让产品真正服务于人。

(责任编辑: Admin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5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5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