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平面设计平面资讯 → 正文
2025“振兴中国美好本土”新媒体品牌与设计学术论坛举行
作者: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25年7月1日

2025年6月28日,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统战部、人艺数法学院和致公党杭电支部主办的2025“‘振兴中国,美好本土’新媒体品牌传播与设计学术论坛”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开幕。来自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新媒体品牌传播与设计的前沿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本土品牌在数字时代的传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解析。论坛开幕式由致公党杭电支部主委游彬主持。

浙江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致公党浙江省委专职副主委金爱武致辞,他充分肯定了致公党杭电支部的工作,他指出全省高校民主党派人才智力荟萃,专业特色鲜明,是各民主党派省委会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本次活动的开展,是高校统战部门、民主党派和地方统战系统协同联动、拓展参政议政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质量、不断丰富统战工作的新实践。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钱波介绍了学校情况及统战整体工作,她指出,新媒体品牌传播是链接国家形象与个体认同的桥梁,唯有品牌传播与本土文化共鸣,中国故事才能动人心弦。学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积极推进多党合作,发挥党外人士作用。学校将继续支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共促学校高质量发展。

钱塘区政协副主席、致公党钱塘区支部主委杨帆介绍了致公党钱塘区支部,她指出,自2022年以来,围绕区委统战部深化校地合作的发展要求,钱塘支部与杭电支部围绕民主党派Talks、专项民主监督等工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共同助推钱塘在产业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法学院党委书记冯瑛介绍了学院的情况与理念,她表示品牌不仅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更是文化自信的载体;设计不仅是美学的表达,更是解决问题、连接情感的智慧。学院将持续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文化传播创新与数字设计等领域的专业优势,凝聚共识、汇聚合力,为服务学校发展战略画出最大同心圆。

开幕式后,致公党杭电支部副主委王松主持主题演讲环节,4位国内外知名传播学者、设计专家围绕“新媒体品牌传播与设计”、“新媒体设计创新与技术应用”、“本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等主题进行演讲,探讨如何通过新媒体品牌传播与设计推动“振兴中国,美好本土”。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省传播学会会长吴飞做《从情理融通到共鸣重构:“共情”观念的媒介构建》主题报告,围绕“共情”观念展开,重点阐述如何从情理相互融通的状态,逐步实现共鸣的重构,探究媒介在这一观念演变与塑造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教授于炜以《中国式文旅品牌IP化探索—以人祖山为例》为主题,引用人祖山的具体案例,聚焦中国式文旅品牌的发展,深入探索文旅品牌IP化的有效路径与方法。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杨超做《品牌形象设计的国际融民族性表达》主题报告,着重探讨在国际视野下,如何将民族性元素巧妙融入设计之中,实现民族性表达与国际风格的有机融合,让品牌形象既具本土特色又能适应国际传播。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李新祥做《基于直播短视频的品牌传播若干策略探讨》主题演讲,针对当下流行的直播和短视频形式,深入分析其在品牌传播中的应用,探讨基于这些媒介形态的品牌传播策略,为品牌借助直播短视频提升传播效果提供具体的方向和建议。

会议分论坛于6月28日下午举行,三个分论坛聚焦不同主题深入探讨新媒体品牌传播与设计领域的前沿话题。分论坛一以“新媒体设计创新与技术应用”为主题,浙江师范大学学科带头人陈涤尘带来《破界共生:艺术设计跨学科融合的进化之路》报告,探讨艺术设计在跨学科融合过程中的进化路径与发展方向;浙江师范大学教师、博士周逸煊发表《未来设计:融合数字与智能技术的体验创新》主题报告,阐述如何将数字与智能技术融入设计以实现体验创新。分论坛二围绕“本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展开,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李志明分享《设计思维与现代设计转译》,解析设计思维如何在现代设计中进行有效转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匡振中带来《新媒体设计创新与技术应用》报告,探讨新媒体设计领域的创新及技术应用要点。分论坛三聚焦“新媒体品牌传播策略与效果”,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博士卢西发表《公共空间品牌的在地设计》主题报告,阐释公共空间品牌如何结合当地特色进行设计;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赵磊带来《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出版品牌建设与传播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报告,分析我国出版品牌建设与传播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本次论坛通过多场深度分享与交流,不仅集中展现了新媒体品牌传播与设计领域的前沿成果,更搭建起学界与业界碰撞思想、凝聚共识的桥梁,为激发新媒体设计潜能、推动“振兴中国,美好本土”目标的实现注入了新动力,也为新媒体品牌传播与设计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责任编辑: Admin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5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5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