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郑州2019国际设计学术会议在郑州轻工业大学东风校区隆重举办。本届学术会议以“设计创新原动力”为主题,河南省工业与信息化厅产业政策处处长李建华,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校长方少明教授,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管委会主任王爱辉,日本国立千叶大学工业意匠学科、设计文化研究室,博士生导师植田宪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设计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陈汗青教授;上海市工业设计协会理事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生导师殷正声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余隋怀教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中国智造大奖组委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昀教授;同济大学设计学学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同济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范圣玺教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詹秦川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韩国国民大学设计科学学院,张完硕副教授;墨谷整合设计(武汉)有限公司设计总监Marcantonio D’Antoni(Italy)先生;以及来自省内外高校、企业的260多位嘉宾出席开幕式。 本次学术会议由河南省工业与信息化厅指导,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河南省工业设计协会主办。  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校长方少明
 副校长方少明教授首先致欢迎辞,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出席本次会议;接着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特别是在打破学科壁垒,开展集成创新,振兴地域文化,服务地方产业方面的探索与贡献。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信息产业处处长李建华
 李建华处长在致辞中指出:2019是《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开局之年,是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大力提升设计能力是推动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我省高校要勇担培养人才、发展学科、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重任,继续为我省设计基础研究能力和设计服务水平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会主席: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阳
 大会主席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阳教授在阐述大会主题时指出:以数字技术、量子科技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人类科技领域的新突破,使得与之密切相关的设计活动的轨迹发生重大改变。那么,未来的设计是什么样的?它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思考,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行动?这个问题既促人深思,又引人遐想。我们相信,关于设计未来的探讨,不仅本身十分有趣,也将对已经展开的学科融合的创新实践产生现实的影响。 在认识技术革命对设计创新产生前所未有推动力的同时,我们也关心文化资产能否在未来继续成为设计创新的资源;或者反向看,在新技术条件下,本身具有文化包含的设计活动,能否找到更多方式鼓励文化多样性发展。 针对这些议题,来自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学者齐聚郑州轻工业大学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启发我们的思考。 
 
 上午学术会议主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殷正声教授; 下午学术会议主持: 第一阶段:郑州大学美术学院王晓予教授; 第二阶段: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陈涛教授;  植田宪∣基于文化资源数字化的地域活性化设计
 日本国立千叶大学工业意匠学科 设计文化研究室  陈汗青∣设计。未来。梦想
 中国十佳工业设计教育工作者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副校长  余隋怀∣设计中的文化传承
 博士生导师 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 西北工业大工业设计研究所所长  王昀∣为真实的世界与可能的未来—设计创新思维
 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 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组委会秘书长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  殷正声∣设计历史新解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 日本设计学会正会员  MarcantonioD’Antoni(Italy)∣从工业设计到整合设计
 Mogu Integrated Design 墨谷整合设计(武汉)有限公司 design director 设计总监  范圣玺∣设计的可能与可能的设计
 设计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设计学学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席 同济大学工业设计工程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  詹秦川∣IP时代下皮影艺术的创新性转化
 教授、博士生导师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教育分会副理事长 陕西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 西安市工业设计协会会长  张完硕(韩国)∣设计思考、用户体验与融合教育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韩国国民大学设计科学学院 副教授  任建军∣设计思维与集成创新
 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河南省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 参会的省内外设计同行和设计专业师生热情高涨,整个报告厅座无虚席。相信此次会议将为我们理清设计研究与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寻求设计创新在未来产业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新方式提供新的思考和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