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品牌专区品牌资讯 → 正文
人文美学课现场速递 | 2天9位师者8个主题1场对谈:关于人文艺术他们说了什么
作者: ADCC生活艺术学院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19年8月26日


8月20日-21日 人文美学课师者合集

艺术让人成为人
这里的“艺术”即为“人文”
2天时间,9位师者,8个主题,1场对话
从中国美术史、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机构、诗歌、音乐
到以唐代文化与审美为主的专题研修课
及当代艺术观察、对话现场
不同领域与维度
互文、参照与对照
开启有关头脑的风暴,有关精神的思辨

2019年8月20日-21日
北京人文美学课
课程现场回顾


8月20日·九期 | 课堂回顾

2019年8月20日,上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邵彦以《清代的人物画和春宫画》为题,为我们讲述了清代人物画在对比以前的时代,有哪些方面的进步与创新,如肖像画、行乐图,就吸收了外来技巧和趣味。现在存世的手绘春宫画几乎全为清初以后的作品,而春宫画在清代的兴盛,也折射出当时特殊的社会氛围、思想观念,以及人物画的生产机制。

下午,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则从《美术馆运营与展览策划》开始,以UCCA正在展出的“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为例,展开关于美术馆运营以及涉及到的有关当代艺术的话题。思考在关注中国艺术展览或者中国艺术界发生哪些变化的同时,国际上又呈现怎样的大趋势。

课程方向:中国美术史
主题:《清代的人物画和春宫画》
地点:佳作书局798店
师者:邵彦(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师者语录:

“ 说到人物画的功能。以宫廷绘画为例,即使是在绘画创新的兴趣已经不在人物画领域了,还是要画那么多人物画,可以看出人物画多方面的功能。首先人物画反映人本身,人类社会的面貌,反映运作制度,反映人本身的绘画题材。作为人物画当时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而最直接的功能,是为政治服务、为信仰服务。在清代又增加了新的功能,为社交服务,为娱乐服务,以文人画,或以文人题材的人物画进行社会活动。宋人做得很好,但清人把它推到登峰造极的高度。”

——邵彦

课程方向:当代艺术机构
主题:《美术馆运营与展览策划》
地点:佳作书局798店
师者:田霏宇 (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兼CEO)

师者语录:

“观众对毕加索展览的接受度,证明了这样水平的展览对很多人来说,有巨大吸引力,学术领域的进步速度也很快,我们肯定会以现行方式向前探索,不想重复过去的工作。中国从来没有策过这样比较全面,又比较清晰的外国艺术家的展览,特别是对这些有文化诉求的,以前没有机会跟得上的人群来说,这样的展览很难得。

中国当代艺术可以说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对每一个阶段中国实际情况的再现和反映,同时也与全球上艺术潮流、哲学潮流有连接;如果把它当做一个艺术运动,那么它称得上是世界遗产级的运动。”

——田霏宇

8月20日·十期 | 课堂回顾

同时,在第十期人文美学课现场,作为ADCC生活艺术学院的学术主持,北京大学教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朱青生以《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与特殊问题》为题,讲述了中国当代艺术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既有历史问题在当下的延续和演变,也有随着社会变革产生的新问题。或许任何试图直接定义“当代艺术”的尝试都是冒险的,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几个关键问题的梳理,来锚定当代艺术的现状。

下午,诗人、批评家欧阳江河以《当代诗歌写作中的反词问题》为题,讲述了关于诗歌写作中的“反词”关系——反词,不是反义词,也不是反对的意思,是一个形态,是词与物关系的重新确立。

课程方向:当代艺术
主题:《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与特殊问题》
地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师者:朱青生(北京大学教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

师者语录:

“人类精神整体的解放并不仅仅依赖于思想的解放,还要依赖于对思想这件事情本身的解脱和解放。这样一来,当代艺术就变得重要了,重要性在于不仅让我们能够在思想解放运动中打破过去的思想对我们的束缚,还要试图反省人的知识和思想对我们的束缚。”

朱青生老师还提到:“在书法之中,包含着另一套艺术的原则,这就是艺术品不需要衡量世界,不需要建造一种比例和精神,甚至不需要人和世界之间构成任何关系,书法的本质就是一个人如何把人格放到一条线里去,而这条线要尽可能地超越现实,从而达到一种与生活无关的境界——到了这个境界,人才会从普通的人变成永恒的人。”

——朱青生

课程方向:当代诗歌
主题:《当代诗歌写作中的反词问题》
地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师者:欧阳江河(诗人、批评家)

师者语录:

“当代艺术更多的是处理悠长的东西、残忍的东西、冷酷的东西;处理政治,处理不艺术的东西。越不艺术的东西越有可能成为当代艺术感兴趣地手段、语言、材料和对象。但这件事不是说孤零零的发生在艺术身上,也发生在诗歌身上。诗歌是一种写作的可能,尤其你把‘反词’这个概念放进来以后,你看到的东西就会完全不一样。

诗歌写作,在表达之中又包含不表达。当我把语言作为不表达的时候,它有可能被赋予表达日常观念和基本意思,赋予它一个更厉害的性质,更冲击的表达欲,这不就是诗歌吗?诗歌的表达就只能这样表达,被诗歌表达过的东西再用其它的东西表达就不可能了,因为诗歌本身包含了‘不可能’和‘不表达’。所以,从根本定义上来讲,当代诗歌就是一个反词现象,它表达里包含了不表达,包含了一些不可能,一些无法言说,但是‘我’偏要说。”

——欧阳江河

8月20日 九、十期 | 课堂回顾

课程方向:古典音乐
主题:《巴赫——每天的祈祷》
地点:莱蒎黑胶唱片
师者:朱亦兵(大提琴艺术家、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特邀首席)

音乐面前,人人平等。在西方,音乐会不是只供贵族享用,也不必非去大剧院,普通大众在各种家庭聚会中就可以享受到音乐会;那么,在中国,我为何不可以带着我的学生们走进学校、工厂、田野为大家演奏,让更多的人来感受音乐的能量?

在一天里最美的黄昏时候,我们邀请到大提琴艺术家朱亦兵老师,为我们带来关于巴赫的音乐分享,在快节奏的当下向古典致敬。

师者语录:

“我个人认为巴赫的音乐就像中国书法,只不过是会出声的。刚才所演奏的六段,一晃而过,中间没有休息,也没有让大家休息,更没有给大家鼓掌的机会,就是一个思路,一支笔划下来的,这是其他西洋音乐里没有的东西。在西洋人音乐创作设计里,巴赫的音乐就有东方色彩,虽然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东方色彩。

艺术创意在落笔生成的那一刹那就是终极,这也是要向艺术靠拢的原因。包括科学家、哲学家、金融家等等,不向往艺术就说明我们的思维还不知道什么是终极,还总以为能演变,能进化。只有知道终极是怎么回事,我们才知道方向是什么。”

——朱亦兵

8月21日 九、十期 | 课堂回顾

8月20日,我们分别从中国美术史、当代艺术机构、当代艺术、诗歌、音乐开启了一天的人文课堂,8月21日则正式进入以唐代文化与审美为主的专题研修课及当代艺术观察、对话现场。上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郑岩老师以《另眼看文物》为题,从他与女儿共同创作的书籍《年方六千》说起,如同书里的一句话“6000年前还算年轻,在爸爸的文字中,在女儿的画笔下,文物继续生长”,继续生长的意思是我们不把文物看成历史上一个大戏演完以后扔在舞台上的道具,不把历史看成死亡的东西,不把文物看成死亡遗体的残骸,我们觉得文化仍然在生长,我们都可以和它产生关系,产生关系就变得年轻了

课程方向:文物考古与美术史
主题:《另眼看文物——从“年方六千”说起》
地点:三里屯CHAO
师者:郑岩(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师者语录:

“今天谈古籍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跟前沿的、高端的学术研究关系非常密切的。有人会把它看成一个对立的东西,或者是完全不相干,还有的学者做专业研究就不愿意做古籍,其实我个人觉得古籍更难,当一个东西要写得人家愿意看,就不能浅入浅出,必须深入浅出,只有到一定积累以后,还要在学术研究过程当中,你个人的想象力,你的诗性,你其他的光环没有完全被磨掉的前提下才能做古籍的研究,这是完全不容易的。

最朴素的问题也是最深刻的。所以什么叫前沿?一个学术研究走到最前沿的时候,对真理追求往往是最朴素的东西。比如说小孩突然问为什么商代的青铜器是方的?本来是喝酒的杯子为什么是方形的?我们没有研究过,我们可能注意过商代方的比较多,西周圆的比较多,他说方的东西怎么喝水?我们没有考虑过,如果你写一篇文章回答为什么商代那么多方的器物,这一定是最前沿的一篇研究。当我用一种朴素的语言,用一种通俗的语言把问题说出来的时候,我也许触及了一个在学术当中根本没有触及过的东西。”

——郑岩

通过“细读”一件件中国古代文物,体验中国历史的艺术形状。并将自身家庭三代与为文化传承有机的结合,郑岩老师让我们知道文物从始至终都有其生命与生长。接下来的电影美术指导陆苇老师,继续带我们卧游盛唐,以《妖猫传》为线索,为我们讲述从电影美术到视觉空间艺术的演变:一个时代过去以后,它一定会跟我们产生一种距离感,而因为这种距离感,当我们要真正去体验它或者是要对它进行“审美”的时候,其实是有障碍的,因为有很多东西其实并不符合我们现代人的审美。所以说我们去理解一个时代或者说是理解一个时代的风格,我们是要找到哪些东西是可以启发到我们?哪些东西是可以引导我们对于美、对于艺术有更深入的认知。

课程方向:电影美术与视觉空间艺术
主题:《盛唐演绎:从电影美术到视觉空间艺术》
地点:三里屯CHAO
师者:陆苇 (艺术家、电影美术指导)

师者语录:

“一部作品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环境,因为当你有大概历史认知以后,对那个时代有了一定的把握,才可能在这个基础上理解一个故事。我们创造一个环境,也是为了理解那个时代。我们构建这个视觉空间,不是单纯的环境或景,而是呈现一个时代视觉的景是什么样的。我们这个时代从盛唐到中唐,怎么样在虚拟环境里创造一个时代的视觉环境。

通过剧本,把握熟悉又陌生的文化,最终还要回归‘美’本身。永远是一种既在对抗又在糅合中建立多元。历史的多样让我们不可能有一个标准对它进行复原,于是一定要把标准拉得更远一些。在电影创作时既要找一些共识性的东西,又要突破共识性的东西,从而才具有表现性。”

——陆苇

历数东西方著名艺术流派,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在横向与纵向的艺术对比中,既向前辈借鉴,又生长自己的独特性。每个时代都有它所谓的风尚,存在它的前因后果,这与我们上午分享的文物考古美术史、电影艺术,异曲同工,艺术形式之间并非是孤独存在的个体,而是彼此间具有极强关联性。

下午,艺评家、策展人陆蓉之老师从东西方美学比较,在东西方文明的坐标系,以绘画为线索,对比同时期文明的原点,与东西方理念的异同,如时空折叠一样更新我们对当代艺术的认知,以及艺术与时代的关系。

课程方向:当代艺术观察
主题:《当东方遇见西方》
地点:三里屯CHAO
师者:陆蓉之(艺评家、策展人 )

师者语录:

“虽然在当下,东西方的边界在消失,但我们仍旧需要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有所认知。以便于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里面,可以悠然自在地穿梭就已足够,不需要执着,只需要快乐在里面当一个游客,在任何的时间点可以驻留,可以玩耍。中国文化跟全世界的文化相比有一点特色是无法被替代的。因为文字是象形的,只要会中文的人都是有图象记忆的人,我们用图象认知,学会知识。在这种图象基因的训练上,其实我们是具备了巨大创意可能的民族。如果熟悉中国艺术史,会发现中国艺术史的主流好像是以山水为脉络的,中国文人的艺术不曾作为对具体东西描述的锻炼,中国文人艺术始终在物象之内注以精神性的高度,来表达一个人境界的高下,所以中国的审美观,是抽象的,整体一体的,从文字、文学、美术、音乐到戏曲等等。而整个西方世界艺术则是逐渐走向抽象画的过程。

随着时间流程的推进,我们觉得一切艺术的发生非常自然,其实跟整个时代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所谓的时代性是一定存在的,每个时代都有它所谓的风尚,也存在着一种前因后果。所有艺术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艺术本来就有关联性,艺术不是孤岛,不是固定存在的个体。”

——陆蓉之

课程方向:当代艺术的对谈
主题:关于展览《观看之道》
地点:三里屯CHAO
师者:陆蓉之(艺评家、策展人 )、乔纳森·斯坦普Jonas Stampe(艺术史学家、评论家、策展人)

对谈:

“我对这个《观看之道》这个展览有基本的认识,这个展览就是从我年轻时代走过的,艺术家也是我比较熟悉的,我认为这个展览很棒的原因是在于展览有一点像文献展的性质,有比较多记录那个时代的痕迹,而且选的艺术家不是一个时代的代表,而是有一点时间落差的,存在一种承继关系。好的艺术是永恒的,它的时间不是按照艺术家生死断定的,不是靠艺术家生平断定时间性的。做一个展览更重要的是对展览的命题,选艺术家能不能切合命题,而不是选择一个时代的代表性。

艺术品诠释完全是在观者的眼光。艺术有意思的地方是,同样一件作品经过不同时代、不同人、不同批评家、不同策展人,永远可以找到一个新的说法,尤其在未来。所以才让我们这样的人有饭吃,有生存的空间,让艺术这么有趣,艺术那么有趣不只是有一种定义,而是因人而异,我们可以一直不断重新发明。”

——陆蓉之

现在社交媒体使得很多东西发生的都非常快,我们活在非常短暂的时间性里面,如果我们看艺术史的话,在艺术史中,5年、10年、20年根本不算什么。今天在展馆看到的作品,其实都是这些艺术家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比较重要。我的选择是按照艺术表现的层次。诚实地说我还没有看到年轻艺术家可以做出来跟他们等量齐观的作品,这是我个人相对的一个选择,我目前还没有看到,但我希望会看到。”

——乔纳森·斯坦普Jonas Stampe

两天时间,不断建构、打破,再重建,最后带来“我们”是谁?我们自己观念的形成,我们的主观意愿,我们与人文艺术的对话才是最重要的。没有“自己”的存在,没有自己的观念的存在,一切就都不存在。这是人文美学课一直的秉持。同时在人文美学课上所吸收体会到的所有知识,也都是可以被批判和允许批判的,所有老师的观点也都可以被存疑,但前提是我们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堂之上
是观点和观点的碰撞与生发
课堂之下
则需要我们不断的自我学习与更新
艺术让人成为人的道路是漫长的
因其漫长,人才得以不断的自我革命
以当代精神保持自我的完整
因此,人文美学课永远都是我们的下一堂课


第十一期人文美学课报名通道
正式开启

报名方式

扫描图中二维码,获取报名详情
具体咨询课程秘书进入报名通道
或者拨打电话进行课程咨询
课程秘书:15711261598、13811401357

(责任编辑: Admin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