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平面设计平面人物与团队 → 正文
“东方设计的诗意探寻”之顾群业专访——我们为什么要谈“新中式”?
作者: 曹汝平(上海)、叶佑天(武汉/北京)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18年9月10日

“东方设计的诗意探寻”理论与创作平台第14期

专访嘉宾:顾群业(济南)
统稿:曹汝平(上海)、叶佑天(武汉/北京)
主持:张通(北京)、曹汝平(上海)

主持人:平台从2016年9月开始,在文艺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已陆续推出了14期“东方设计的诗意探寻”理论与创作专题,试图站在诗意与哲思的整体呈现的维度,寄情于一个全开放式的探寻空间,探寻这“最重要的思想”,更希望专题的观点传播更为互动、形态展现更为创新、信息载体更具价值、内容创造更加共享、文本检索更加便捷。

“东方设计”作为名词,看似不难理解,但其内涵和外延远远大于词语本身。从其承载的“东方精神”的诉求,到新时代跨文化传播的期许,其囊括的方面不仅有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与不同的执行方式,更有现实世界、文化语境、历史资源等不同场域的多维角逐。透过本期特约主持人对顾群业教授的专访,我们期望不仅可管窥到他所理解的“新中式”,更可从“服务”与“引领与创造”等不同设计产业形态的比较中探寻设计的更多可能。


问:您个人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或者说您的设计态度又是怎样的?

答:设计一定要解决问题。这个“问题”虽然很宽泛,但它具体指向我们生活中的所谓“痛点”。我所讲的“生活”,不仅是物质层面的问题,也包括精神层面的问题。这样的提法实质上是扩大了“设计”的内涵与外延,对新时代的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问:您如何看待“新中式”?我们的定义是“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站在您的角度,您认为当下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答:我非常认可“新中式”的提法。所谓“新”,就是区别于“旧”。那么这种新和旧如何划分呢?就在于“当下”。所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不仅是设计师要研究的对象,也是设计师要引领、要创造的对象。当代人对于生活方式的理解与追求实事上已经延伸到了反映精神与趣味的生活美学方面。毕竟,物质消费带给人们的满足是短暂的,而精神维度的拓展却是无穷的。今天的人们开始花更多的精力去追求一种雅致的生活方式,宋人文化趣味在今天的回归就是一个例证。历史上的宋代是一个“讲究”的时代,日常生活有所谓的“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四艺,这样的生活方式指向的是一个精神世界,令很多今人心驰神往。我们的时代也在渐趋形成一些新的生活风尚。比如,聚三五好友品茶聊天,就带来了围绕“茶文化”的一系列设计。时代在变,人们的追求也在变化,设计自然也要做一些因应性的调整。
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设计服务于生活。由此引出第二点,也是我真正想强调的:目前的设计界,我们讲“服务”比较多,服务于生活、服务于行业、服务于产业等等。很少谈及引领和创造。那么怎样的设计才算是“引领和创造”?我举个例子,乔布斯在推出苹果手机时,他的设计部门说,我们要先做几个月的市场调查、用户研究等等,乔布斯说,“用户懂个屁!按我说的做!”大家看,苹果手机这种“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乔布斯创造出来的,因为他知道用户需要什么。这是不是跟我们受到的设计教育不太一样?所以,你问我“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我要说,正等着设计师们去创造呢!

问:很多人说,做“新中式”设计,继承的是“东方精神”,要做看不见中国元素的中式设计。您怎么看?

答:所谓“东方精神”,从技术层面来谈,更像一种竞争策略,是人为的划分。好设计其实不分“东方”“西方”,就像我开头说的那样,设计是解决问题的。如果一定要讲“继承”的“东方精神”,那应该是指“天人合一”的造物精神与创造智慧。我们倡导“新中式”,真正的含义是为“当下”而设计,以及强调一种文化立场和因此而形成的“性格”,这无疑是有意义的。它要表达的意思其实是说,设计不要做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当下发现问题,从而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这才是我们倡导“新中式”“东方精神”的意义所在。

问:一提到“新中式”,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都是“无聊的”,您认为应该如何做“不无聊的新中式”。

答:之所以有人把“新中式”与“无聊”对应起来,是因为简单的拼凑,对中国元素符号的滥用,出现了一些肤浅的设计。我从来都不认为“新中式”是无聊的,就像刚才谈到的,“新中式”的提法有它的积极意义。我想,要做“不无聊的新中式”,就应该沉下心来,发掘当下的精神需求,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同时要研究中国的经典造物,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简单地嫁接符号元素的层面。我们学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一直在倡导“中华传统造物、造型体系”的研究,就是希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梳理,构建中国人自己的设计理论体系。

顾群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HCII-DUXU中国副主席,教育部文科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新媒体艺术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 Admin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