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院校同盟访谈 → 正文
教学实践要“接地气”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专访
作者: 中国美术报 王雯雯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16年10月21日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郭线庐

记者:西安美术学院的发展历程与中国美术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乃至中国美术的未来发展都紧密相联。丰厚的历史积淀为西安美术学院发展带来了哪些优势?当下,“西美人”将如何继续发扬延安传统、鲁艺理念?

郭线庐:从历史渊源上说,西安美术学院具备四个方面的文化资源优势:其一,周秦汉唐深厚的文化底蕴。先后有13个王朝在西安建都,使西安承续了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文化基因;其二,丰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陕西省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经过不同时代的传承、发展和衍变,凝结成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其三,丝绸之路的宝贵文化资源。从汉唐的丝绸之路,到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在整理和发掘与丝绸之路相关的资源,可见其底蕴之深厚、内涵之广博;其四,薪火相传的延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延安传统和“大鲁艺”的教育理念是西安美院的传家宝,至今仍是我们办学的指导思想。在面对“培养什么人”“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帜”“奔向什么目标”等问题时,我作为恢复高考后学校的第六任校长,依然坚持以“大鲁艺”为核心精神的办学理念。正是因为拥有上述四大优势,才使得西美拥有了美术学、设计学和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被评为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兄弟美术学院的办学特色。

近年来,我们以传统文化为基本支撑,在着力加强周秦汉唐文化研究、西部民族民间艺术研究、延安文化研究及先进文化研究的同时,及时调整和组建了当代艺术学科及边缘学科,在学科建设、专业创作、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传统不能成为包袱,学院发展需要积极汲取国外先进文化的养分,走开放包容之路。目前,西安美院已与30余所世界知名艺术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互派教师进修与学习。同时,为支持新兴学科的发展,持续开展多项国际艺术家工作室(坊)活动,聘请多位国外专家教授担任美术与设计类学科的教授,并连续举办了数次颇具规模的艺术学国际交流活动。

记者: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建构“一带一路”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西安美院又将如何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在文化艺术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郭线庐:我们一直提倡重振汉唐雄风,努力将陕西从“文化大省”转变为“文化强省”。“一带一路”战略给西安美院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四个方面的契机。文化建设方面:陕西省、西安市将很多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委托给西美实施完成,这表明我们在“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经济建设方面,西美的优势学科正逐渐渗透到经济建设项目中(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而这也成为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制度建设方面:积极参与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过程中,为相关制度的补充与完善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继去年推出“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海报双年展”之后,今年起我们开始计划将这一活动延伸至中亚五国,通过相关专业的艺术沟通打造国际化的文化交流平台;理论建设方面:借助“一带一路”东风加强理论研究平台建设,“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现已成为西安美院的学科发展主线和教学核心内容,西美的实践和理论专业适时对学科内容进行调整,这不仅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延展,也是对文化的再发掘和再弘扬。

记者:在您看来,地缘优势与地域文化传统对西安美院的教学特色和艺术风貌有着怎样的影响?

郭线庐:西北地区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这种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形成了一个天然的优势平台,带来了艺术风格上的多样化。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但这里的人们能够安贫乐道,潜心从事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反而令劣势成为优势。在革命文化传统的影响下,一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聚集于此,将传统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产生了当代中国画坛著名的长安画派及黄土画派。而黄土画派的主要成员均是西安美院的教师,这也成了我们学院一张重要的名片。

我们的学生在毕业时常说,在西安美院他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之外的东西,他们在学校实实在在地感悟到了一种博大、深厚的文化氛围,给予了他们信念和寄托。之前有人将西安美院称为“农民美术学院”,说我们有乡土气息,对于这种说法我有一半是认可的。在我看来,中国人怎能忘却这种乡土气息?一个民族绝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我们要先弄清自己从哪儿来、自己是谁,进而才能讨论自己将往哪儿去。先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自己的根基,应该传承和弘扬哪些东西,才能够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

记者:近年来,西安美院对国画、油画工作室进行了整合,并加强了对设计学及其新兴方向的教学、科研力度。请您介绍一下学院在改革教学理念、挖掘学科内涵等方面有哪些举措。

郭线庐:众所周知,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龙头,学科建设的高度决定了一个学院的眼光和格局。西安美院拥有以绘画、书法、美术史论、民间美术为核心的“四大基础”教学,在国、油、版、雕四大传统基础上,学科设置走融合众家之长,坚守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的建设之路。我们始终贯彻三条道路:一是在学科建设中牢牢坚守文化传统。比如书法是我们学生的必修课,无论是绘画学科还是设计学科的学生都要求掌握书法的基础知识;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学科,如扩大对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画专业的建设,也注重在设计学的诸多研究方向中开展对陕西民间美术和传统工艺素材和资源的研究;三是开阔的学术视野,对于当代艺术探索,我们持肯定和包容的态度,西安美院是国内第二个开设实验艺术专业的院校。

近年来,我们进一步强化和明确了教学结构、教学理念和主导方针,认识到高等艺术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艺术技能,还应发掘其艺术潜质,这就需要以文化修养作为支撑。在学科结构的调整中,除保持传统的优势学科外,我们还开设了一些边缘学科,比如科学与艺术专业。另外建筑环境艺术系的很多课程已接近建筑学,包含工科和理科的知识,而并非美术学的内容。而在影视动画专业中,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已成为主课。通过交叉学科的设置,学生的专业平台更宽阔,知识体系也更加丰富。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学习不应只停留在课桌上,不能仅仅只画概念图,为此我们建设了几十个专业实践工作室。

此外,我们还改革了招生制度和考核方式,不拘一格吸纳优秀人才。学生的毕业标准也更加严格,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如果有人问西安美院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艺术家,将为艺术和文化事业作出怎样的贡献,只能说,我们培养的是踏踏实实的“西美文化人”。

记者:当下美术教育不乏同质化现象,西安美院将如何充分调动优势、强化自身的教学特色?

郭线庐:学科建设是一个始终不能松懈的工作,虽然国内兄弟美术类院校各有特色,办学理念也不尽相同,但同质化是大家共有的问题,其原因无外乎观念认识、利益驱动等问题,导致了盲目扩招、专业重复等现象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做到“人有我优”,集中优势资源、主抓优势学科,用强项带动弱项。西安美术学院所坚持的是“三足鼎立”的学科建设的基本结构,即传统积淀、优势学科和先进理念三者互为支撑。在学科建设环节,我们尤为提倡“工匠精神”,当下教育者最需要的就是冷静、执著、精益求精地做好一件实事,而不是草率、盲目、大而全地做很多虚事。

记者: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趋势中,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格局下,本土设计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对设计教育而言也是如此。您十分关注设计学科的发展,尤其是设计文化方面,可否就此谈一下您的设想和举措?

郭线庐:近期国家提出了建设和打造“设计强国”的理念,将设计与经济支柱产业挂钩。在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过程中,设计学的作用将逐渐得到显现。相对北上广深,我们在技术上不能落后,观念上不能落伍。而在学科内容的建构上,我们要走自己的路。随着国家对西部经济建设财政投入的增加,西部设计制造业的规模与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许多原本已停滞的设计专业方向又重新迎来了春天,进而带动了学生就业状况的回暖。但是,困难和挑战依然存在。比如设计产业的经费投入和人才发展机遇相较南部的发达城市而言还有较大差距,学生的专业水平也需再上台阶。

西安美术学院目前与陕西省宝鸡、渭南、安康、韩城等地市建立了友好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了“校地合作”。设计专业的对象与目标如果不落到实处、不接地气,就只是一场空谈。我们希望设计专业的良性发展是能够真正地实现服务地方、服务人民,在实打实的项目中,在接地气的实践中既能提高学术水平和设计能力,也能促进教学和学科发展。

(责任编辑: Admin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