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平面设计平面人物与团队 → 正文
潘云鹤:发展创新设计 引领新产业革命——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理事长潘云鹤
作者: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杜芳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16年1月29日

  当前,我国正进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创新设计,对于全面提升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设计?设计将如何推动创新、品牌乃至产业的发展?我国应该如何提升创新设计能力?日前,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理事长潘云鹤。

  记者:什么是真正的“设计”?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创新设计?

  潘云鹤:设计是人类对创新活动的计划和策划,是将知识、技术、文化和创意转化为产品、工程、经营和服务的先导和转变,决定着制造和服务的品质和价值。设计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必定随之而进化。面向知识网络时代,传统的工业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新需求,它必须进化为创新设计。创新设计以网络智能、共创分享、绿色低碳为特征,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服务模式创新于一体,以产业和社会为主要服务对象,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

  重视设计是发达国家的重要特点。德国早在1907年就确立了“设计定标准、设计定质量”的战略,从而铸就了奔驰、大众、西门子等百年品牌。日本1969年先后成立“设计行政室”和“日本产业设计振兴会”,并设立“日本好设计奖”,推动设计产业蓬勃发展,使日本品牌迅速占领全球市场。1998年韩国发表《21世纪设计时代宣言》,宣告以3个“五年计划”实施设计立国,推动了三星、现代、LG、大宇等企业创新,造就了韩国工业强国地位。

  当前,欧美各国大力发展创新设计引领新产业革命。美国为了巩固全球创新优势地位,2013年投资3.2亿美元成立“数字制造和创新设计研究院”。2011年欧盟成立设计领导力委员会,制定了面向创新设计的联合计划,并颁布了《为发展和繁荣而设计》纲要。

  记者:创新设计如何影响企业发展?当前我国创新设计有何发展机遇?

  潘云鹤:创新设计决定着企业的兴衰。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手机企业,因产品设计未能抓住网络智能的特征而导致衰落。我国汽车产业因长期缺乏自主设计、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外资以40%的资本,占据我国50%的市场份额,攫取70%的利润。而Apple、Google、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依靠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设计,汇聚了全球各种资源,引领了全球产业发展大潮流。

  当前,以信息、能源、材料、生物等技术为主导的技术创新,和以互联网、智能化为特征的产业创新、社会创新,将成为推动新一轮全球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引擎和动力,而创新设计正是将引擎和动力装入列车的关键环节。我国要大力促进创新设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柔性制造、物联网、智能城市、云计算等新技术,催生出创客、众包、众筹及个性化定制、网络设计制造等新业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发展。

  记者:我国应如何推动创新设计发展?

  潘云鹤:我国发展创新设计势在必行,因为创新设计是实现从跟踪模仿到引领跨越的突破口,也是产业和产品创新链的起点、价值链的源头。对于提升创新设计能力,我有几点建议:

  首先,建议将发展创新设计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内容,把创新设计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新设计的发展进行规划和部际协调,通过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提升我国的创新设计能力,强化创新设计在创新链中关键环节的作用,提升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制定“中国创新设计十年行动纲要”,力争到2025年实现我国创新设计竞争力进入世界设计强国之列,有力支撑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竞争力提升。

  其次,建设国家和区域创新设计公共服务平台。选择重点,推动产学政合作、建立创新设计工程研究中心,开展创新设计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推动创新设计成果产业化。

  此外,加强创新设计的科研与教育。加大创新设计研究经费投入,在国家相关专项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中增加创新设计内容;改革创新设计教育,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生创意创造和设计创新的能力。

(责任编辑: art2000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