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平面设计平面专题 → 正文
这个人比你想象的还要固执——设计师福斯•黑格曼
作者: 中国传媒大学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15年11月2日

  福斯•黑格曼(Fons Hickmann),德国当代著名设计师,也是一位大学教授。或许是当老师的缘故,这个看起来的平易近人的中年男人的话语中总带有一点点“教条”——

  ——喜欢用肯定的语气,从不说“我觉得”。

↑↑↑↑↑↑他长这样(帅)

  他固执,但是也个性;他教条,却也可爱。或许正是他这一点,让很多学生对他是又爱又恨。从自己工作室的命名,到教学的原则,都是一板一眼,一旦认准了就不改了。可他的作品风格却是多变的,然而他将这种多变性称之为是“福斯•黑格曼的设计”。

我只要“M23”

  福斯•黑格曼生活在柏林和维也纳。他的视觉工作室目前有只有7个职员,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室叫做“福斯•黑格曼M23”。

  在2001年,工作室建立之初,福斯是想在多个地点同时工作的。他尝试在5个地方同时拥有“工作站点”(station),他们通过网络达成工作交换,就像一个“云工作室”。(是不是听起来超级酷!)

  第一个站点是在哈姆,福斯父母现在生活的地方,第二个在杜塞尔多夫,第三个在多特蒙德,第四个是在柏林,第五个在维也纳。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5个站点同时工作。每个站点都有一个名字,就是站点坐落的街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加上门牌号码。比如,在杜塞尔多夫的站点,职员们称之为P14,在维也纳的站点叫H45, 在柏林的站点叫M23。

  但是后来之后福斯觉得分开在5个地方,不能集中自己所有的精力。

  “我不能分成5个我,似乎有点力不从心,5个站点几乎把我撕碎:每次我在一个城市,我就会变成这个城市。在维也纳的我和在柏林的我是不一样的。”

  最终,柏林这座城市作为唯一保留下来的站点,M23也成为福斯的标志。

▲M23工作室内景

  不大的屋子,却五脏俱全。每个小细节都精心设计。

  如果按照站点命名的原则,那工作室想要搬家就要换名字,然而,福斯的态度却是——

  “我们绝不搬家!”

  “这个柏林的M23 ,我们已经在这里10年了。”福斯说,“万一真有什么意外需要搬家,我也一定要在柏林找到另外一条以M开头的街道,租下他们的23号。 哈哈!我不会改名字的。我也不会离开柏林。柏林是现在世界上最有意思的城市,我觉得。我爱柏林,我不会离开这个城市的。”

  就这样,这个固执的男人将M23变成自己 “宁死不换”的品牌。

  但,这只是他固执的开始……

▲作品为教堂义卖所作,一个网友理解为:有人急需穿上衣服;而有人愿意捐献一切

 

我只用心做设计

  在M23工作室的网站上能看到这样一段话:“Aestheticsare regarded in a philosophical sense, communications in a social context anddesign in an experimental manner.”

  大概意思就是说:美学被认为是哲学性的感知,沟通被认为是社会性的环境,设计是实验性的方式……

  这句话听起来不明觉厉的呵呵,讲的大致就是设计与哲学的关系。福斯觉得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思考,通过哲学,设计师可以经常反思,反问自己“为什么”,这样才能不断产出更好的作品。(有点类似咱们中国的“一日三省吾身”哦……看来全天下的老师都喜欢这个)

▲2010年福斯•黑格曼在TypoBerlin conference上做演讲

  福斯很提倡“用心,用脑,用自己的感悟做设计”,感觉是个老师都会这么说。

  但是当他来到中国,看到好很多学生的作品,他觉得中国的学生总是缺少自己独特的东西。

  “我去中国,看见学生们的作品,我就知道赛恩(Cyan 赛恩工作室)来过了,尼古拉斯•卓斯乐(Niklaus Troxler)来过了,乌韦•勒斯(Uwe Loesch)来过了……甚至给人感觉,那些作品是他们自己做的。”

▲他将网站里的海报做成了动态效果

  就在2010年,赛恩工作室、尼古拉斯•卓斯乐和乌韦•勒斯的作品出现在了“纸上的舞台──第一届表演艺术海报设计国际邀请展”中,此后中国各大设计院校的学生开始相继模仿。

  “我不否认我受到乌韦•勒斯(福斯•黑格曼跟随他学过设计)的影响,但是我从来不模仿他。”

  福斯表示,假如乌韦•勒斯一味模仿他的老师,就不会有乌韦•勒斯;假如他一味模仿乌韦•勒斯,也不会有现在的福斯•黑格曼。

  “不过,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也看到很多中国设计师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他们利用书法和国画的特色,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作品。现在中国发展的很快,我相信一味模仿的时代即将过去,中国设计师也将慢慢“用心”创造属于他们自己东西。中国的平面设计很有发展前途,而且空间很大。”

  他在柏林大学教授期间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自由的创作。

  他会让同学们用很长的时间进行讨论,然后再决定哪些表现方式可以利用。但是一切都取决于“想法”(Idea),他认为只有创意是最重要的,永远在第一位。至于用什么表现方式,无论是做书、电影、动画还是网页,只能根据创意德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表现方式。

只有福斯•黑格曼的设计,才是我的设计

  在设计风格全球化的影响下,福斯的作品风格也非常多变。

  “可能有时候我的作品看上去很中国,有时候很阿拉伯,有时候又很日本……这对我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对我来说,只有福斯•黑格曼的设计,才是我的设计。”

  纵观福斯的大部分作品,还可以看到一些很明显的“极简主义”的身影。

  “有一段时间我总是在尝试用最简单的表现方式,只有黑白,并且形态从简。甚至,我追求那种极简的效果到极至,最后作品上只留下很少的东西,只剩下黑色的点或者一些黑线。”

  他说这些作品是受着名传播学哲学家Vilém Flusser的哲学理论影响下创作出来的。

  只要是好的设计,用心的设计都值得推崇。福斯不认为多变的就是混乱的。

  “设计是活的,不是死的。就像人生一样,可以犯错,今天这样,明天那样,说不定明天又会回到以前的某种状态。”

  “就像我前面说过的,虽然‘极简主义’对我一直有影响,但我用我自己的心和脑袋,以及感悟做设计,做出属于我自己的东西。”

 

  11月初“纸上的舞台──第二届表演艺术海报设计国际邀请展”将在国家大剧院开展,这个固执的男人福斯•黑格曼也会出现在中国观众的面前,为设计爱好者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讲座,敬请期待。

  德国设计师福斯•黑格曼(Fons Hickmann)是柏林艺术大学的一名教授,在2001和2006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教学。2001年他在柏林开设M23工作室,专注于视觉传达系统的设计。同时他也是AGI(国际平面设计协会)会员。

  福斯•黑格曼在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学习过设计和摄影,获得许多国际设计奖项。专长是形象设计、书籍、杂志招贴设计和数字媒介。他的作品注重概念和分析,充满情趣。他是TDC 字体指导俱乐部和 ADC 艺术指导家俱乐部成员。他强调具有哲理的美学,社会性和具有实验特征的传达设计。

  本文编辑:齐文艺

 

重磅消息!

中国设计师和设计类学生的“大事件”即将到来

— 大师系列讲座 —

  11月8日-11月29日的每个周末晚上的18:30-21:00,“纸上的舞台”组委会已确定邀请冈特•兰堡(Gunter Rambow)、费恩•尼雅德(Finn Nygaard)、福斯•黑格曼(Fons Hickmann)、伯纳德•斯丁(Bernard Stein)、埃里克•伯莱克布(Erich Brechbühl)、弗莱德里克•特施纳(Frederic Teschner)、盖尔•萨奇(Guy Saggee)七位国际顶尖设计师来到国家大剧院进行七场讲座!设计大师们将会用自己最新的作品、最深刻的见解、最先进的设计思维来与中国设计师们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中国史上最高规格的设计交流盛会将在国家大剧院启动!

  预订座席及阅读设计大师简介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StageOnPaper,每场讲座仅限200个席位,机会难得,预订从速。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座席预订

— 精美展览画册 —

  组委会推出“纸上的舞台”系列画册,专为广大艺术设计类学生、设计师精心定制,亦适用于艺术爱好者个人收藏。本书精选进口特种纸,并使用最高端的印刷技术,真实再现原作色彩。画册现有两种,收录了“纸上的舞台——第一届表演艺术海报设计国际邀请展”和即将开幕的“纸上的舞台——第二届表演艺术海报设计国际邀请展”所有设计大师的参展作品。现在购买画册可享受优惠,并赠送“纸上的舞台”展览海报一张!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画册预订

  展览参观咨询:

  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号StageOnPaper并留言

(责任编辑: Mellisa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