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平面设计平面人物与团队 → 正文
好设计如何才能成为好生活、好生意?—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副主任曾辉专访
作者: 花瓣网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13年12月19日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副主任曾辉

“慢城”圣彼得堡,所谓用心做就是要用时间去做
北京国际设计周,好设计=好生活=好生意
中国设计市场缺乏的是“设计买手”和“设计经纪人”

采访人:花瓣设计

对话

一、“慢城”圣彼得堡,所谓用心做就是要用时间去做


(圣彼得堡_图片来源网络)

记者:您好,曾老师,听说您刚从圣彼得堡回来,是参加中俄文化论坛吗?
曾辉:
是的,中俄文化论坛是作为中俄两国间的文化交流项目,有来自不同文化研究领域的学者参加,我在这次交流会上做了一个演讲叫《北京国际设计周与中国创意设计业》,通过北京国际设计周来解析中国创意设计业的发展路径。
记者:圣彼得堡是个怎样的城市,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
曾辉:
我有一个特别深刻的感觉:圣彼得堡其实是一个“慢城”,是一个慢生活方式的城市,你能普遍感觉到当地人的心态是比较轻松的。夜间以后,几乎所有的咖啡馆都是满的,大家都坐在咖啡馆里,喝咖啡,聊天,似乎他们没有要急于去发展什么。城市性格的平和,所以能做出需要耐心、用心去做的事情,包括一些手工设计,尽管也有部分旅游纪念品不是特别好比较粗糙,但稍微高端点的,做得都非常到位,就是那种将手工融入进去的品质,一看就是用心去做,所谓用心去做就是要用时间去做,不是以金钱为衡量标准。怎么挣钱快就怎么做,如果是那样的话,是做不出什么好东西的。
记者:结束这次交流,对俄罗斯的设计行业现状有没有一些想法?
曾辉:
今年的北京国际设计周,莫斯科设计博物馆在大栅栏有个展览,把两国在设计文化方面做了一个比较研究的展览。现在俄罗斯在设计领域的发展迅速,加上他们的文化基础比较好、国民艺术素质普遍较高,对现代设计的接受度和理解度也是比较高的。俄罗斯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圣彼得堡,地理上靠近北欧,又受到简约风格的影响,所以整体上是个极具多样性文化的区域:既有简约的当代设计,也有融入俄罗斯传统文化的设计。圣彼得堡的建筑是古老的,但在古老的建筑里面能够有一些现代、当代的东西。可见那儿的人并不保守,有一定的文化包容度,不是一味地固守传统形态,而是做到既尊重传统,又不妨碍创新。
记者:这次中俄文化交流活动结束后,会有哪些后续合作吗?
曾辉:
我们联系上了一些当地的机构和院校,包括冬宫的埃尔塔米什博物馆和艾拉尔塔当代艺术博物馆,后者虽然是一个私立的博物馆,但是其策展意识、把当代艺术和设计有机结合的意识、这种互动都做得非常好。这次出访只是初步的接触和了解,应该说他们对中国设计也是比较陌生的,借此次文化论坛的机会进行初步的沟通,未来有可能邀请莫斯科或圣彼得堡成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主宾城市。

二、北京国际设计周,好设计=好生活=好生意


(北京国际设计周_图片来源网络)

记者: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主要负责人,能不能和我们介绍一下本届设计周的一些亮点?
曾辉:
今年设计周的目标已经开始转向培育北京设计市场(BDM),要把北京国际设计周做成一个常态化、可持续的设计交易服务平台。也就是说,设计周不仅仅是一年一度、为期一周的大型国际设计文化活动,更多地要起到促进中国设计产业转化的职能。比如今年首次推出了“设计消费”的概念,就是希望能够从消费的终端来推动前端设计的研发、交易和采购,这样才能够让设计成为我们产业发展的一个核心价值,而不仅仅是产品附加值。设计周为培育设计市场,推出设计消费活动,这应该是今年设计周的一个突出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设计周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国际上很多媒体都评价“设计北京”已经成为北京一个文化名片,认为北京不仅仅是中国的政治首都、文化首都,现在也开始成为设计首都。北京本是国家的文化中心,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设计周为提升北京的国际影响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变。包括今年设计周引入主宾城市赠礼的大黄鸭项目,使大黄鸭在北京巡展成为一个公众事件、时尚事件,所以媒体关注和人们的认知度在某种意义上讲比设计周其它的相关活动公众影响力还要大。


(北京国际设计周_大黄鸭)

记者:能谈谈今年设计周中大黄鸭的引入吗,现在大黄鸭是在做拍卖?
曾辉:
北京国际设计周对大黄鸭从展览权和衍生品销售权是有期限的,也就说是在北京近40多天的巡展期内可以做销售。大黄鸭巡展结束后,后续的中国巡展活动还在跟艺术家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进一步沟通。从设计周的角度讲,并不是把大黄鸭简单地当作一个娱乐项目,我们更希望把大黄鸭巡展做成一个推动大众尊重原创、认知设计版权的传播事件。
记者:除了推动大众意识,设计周在促进设计交易方面的效果如何?
曾辉: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三个方面,设计周在促进设计交易方面也有了一个比较大的提升。2013设计周的设计交易额达到了65.8亿,除了部分是意向签约的交易成交额,也开始呈现一些实质性的设计交易,很多设计展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概念展、学术展,而是开始转变成一个交易展的形式。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首推设计消费季板块项目。其中大黄鸭带动了设计消费及相关旅游与零售,拉动消费达2个多亿,它的衍生品消费额就将近700万,这都是设计消费与设计交易的结果。
记者:可以给我们举个例子吗?
曾辉:
比如2013设计周的北京国际建筑装饰设计双年展是在农展馆举办,实际上就有很强的交易展性质。在国外,像米兰设计周、米兰家居展都是设计版权的交易展,这对未来我们要如何往这个方向转变也是一个很好的探索。设计要想成为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驱动力,就必须培育形成设计要素市场。
记者:如何能促使设计行业向产业化发展,这一过程有哪些困难或短板,能具体谈谈吗?
曾辉:
设计产业化发展的核心是要建立设计的经纪服务体系。因为我们也知道现在从设计版权的认证与保护、设计金融服务、设计担保服务、设计进出口保税服务、设计的营销与推广服务在内的30多项设计服务市场要素都属于短板、甚至是缺环的状态。打个比喻,整个设计产业的发展如同木桶,这些短板导致整体水平的提升受到很大的制约。别看设计产业规模有了,木桶看似挺大,但深度还不够。所以设计周不仅是推高几片较高木板的高度,而是重点要提升那些短板的高度,这是我们最该认真思考和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北京国际设计周_智慧城市)

记者:今年设计周的主题是“设计之都,智慧城市”,2014年设计周主题和方向大概会是什么?
曾辉:
方向肯定还是培育北京设计市场,至于具体的主题可能会有所不同。智慧城市本身是个大设计的载体,不只是一个信息可视化的技术性内容,现在的城市化建设更需要大设计的介入。具体来说,要倡导一种城市生活的设计品质,因为我们强调设计为民生,所以如何让公众能够真正理解好的设计就是好的生活,进而好的设计也就能成为好的生意。让这样一个“好设计=好生活=好生意”的观念能够被公众理解、被产业理解,就能够促使我们的产业更多地关注设计、采购设计、交易设计,让设计成为产业转型和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记者:公众对设计品有距离感的部分原因可能在于设计产品的价格超出他们的接受能力,那您如何看待现在国内设计品的定价?
曾辉:
设计周在推一些设计消费品,包括我们自己开发的一些设计衍生品,价位还是很高的,一把尺子卖900多元,尽管设计得很好,但一般人是消费不起的。但我认为让人买不起的设计不是好的设计,让人买得起的设计才是真正的好设计。
我认为这里有个关键性的误读,一方面,许久以来设计是以工艺美术来作为发展导向,所以从手工转到设计发展过程中,人们更愿意把设计提升到艺术层面。我不否认提升到艺术层面是一种更高端的文化层次,但另一方面,我们的设计师更愿意把自己当作艺术家,把自己的设计作品当作艺术品,而不是真正满足我们日常生活的消费品需求。所以,这就造成了一种误解,凡是好的设计就一定是贵的,因为是按照艺术品价值来卖的。如何把设计消费的导向和设计的价值取向引导到真正设计带来的“物美”,不是因为昂贵的材料或者其它的因素。
记者:说到底设计和生活是分不开的。
曾辉:
没错,一直都在说设计无处不在,生活离不开设计,但是实际没有落实到生活中,在现在的生活环境里举目一望,从家庭、社区、工作环境、到整个城市,真正赏心悦目有设计感的有多少?难怪人们总感觉生活品质不佳,眼睛不舒服,到哪儿都不方便,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设计不到位。比如,去医院看个病,导视设计系统不健全等设计问题,导致大家认为医疗的服务效率不高;城市交通也是设计问题,不是因为我们的路窄,我们的路比欧美的路宽多了,车辆也不比人家多多少,但是城市交通细节缺乏设计的投入,起码是城市道路经常堵塞的原因之一。小到一个物品,大到城市和社会服务体系,都需要设计的介入。
记者:北京国际设计周未来在这方面会有一些什么样的动作吗?
曾辉:
明年或者未来的设计周,我们在考虑是不是需要做一个国际城市公共设计展。从城市家具和公共环境设计入手,小到垃圾桶、座椅,大到公厕等各个方面,如果形成城市公共设计产品交易市场,就如同我们的家具市场一样,城市就可以来挑选设计、采购设计。这样采购过来的好设计就可以很好地为城市所用。一方面,政府鼓励采购公共服务,而城市公共设计产品是政府采购的重要选择。另一方面,这样采购操作也更加透明化。城市设计是大设计系统、通过各方面的引导,本身也是全民的设计普及教育。
记者:所以明年的设计周会有城市公共设计这方面的选题?
曾辉:
已经作为选题之一了,而且也跟许多家国际设计机构沟通,包括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我们的城市需要更多的城市公共设计服务,并且要让它们产品化,形成城市公共设计的市场。这次在设计周设计之旅的核心区大栅栏,就有法国设计师设计的胡同公厕,审美性、功能性都很强,设计得很好,像这样的城市设计产品不能只做一个样品,应该摆到城市公共设计展上被各城市所采购。批量制作也能降低成本,那么这个设计就变成可以消费的设计了。


(设计周项目_胡同公厕_Michael Young)

三、中国设计市场缺乏的是“设计买手”和“设计经纪人”

记者:您现在从事设计管理层面的工作之前,教过书也开过设计事务所,从设计理论到实践到管理,其中是否有一些想法跟价值观的转变?
曾辉:
我个人的设计生涯,可以说是中国当代很多设计师的一个缩影,或者说是中国近二三十年设计发展变迁的缩影之一。我最早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从事设计理论和设计史学的研究,那时候更多给我提供了设计的思想素养。之所以离开学校,是因为我觉得设计应该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和学术层面,而是将设计转化为市场所需,当时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离开,开了自己的设计公司。
记者:那时候是几几年,设计公司主要承接什么样的项目?为什么后来转向设计管理与设计运行?
曾辉:
在90年代初,公司叫辉视企业形象设计中心,算是北京最早一批的设计公司。当时主要以企业品牌形象为主(VI设计),像中国一汽、中信公司、还有伊利都是我们的客户。后来我开始转入设计管理,是因为当时正好到北京奥组委工作,负责奥运会形象景观的规划设计与实施。国际奥委会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形象景观技术手册,体系非常规范,按照国际奥运会的设计管理运作模式,根据这套模式,首先制定了奥运会形象景观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把原有一些不在一个体系上的视觉元素尽可能融合为一体,这是设计管理介入的世界上最大型项目应用示范。通过那次的经验,我也汲取了很多的设计管理与设计运营经验。
记者:所以您刚刚也说到了好设计、好生活、好生意,您觉得要让这三者产生联动,设计管理与设计经纪人才就变成很重要的一环?
曾辉:
现在中国不缺乏优秀的设计师,缺乏优秀的设计管理者,也缺乏优秀的设计经纪人,也就是说,如何让好的设计变成好的产品、好的商品,从而被消费者接受,这个转化环节是设计经纪人需要去做的事。这与艺术家有画廊经纪支撑,有拍卖的二级市场推动是一样的,因为有这样艺术经纪环节的存在,当代艺术,从绘画到雕塑等才能得到市场的购买。设计本质就是市场,但现在却距离设计市场还较远,这是不正常的。原因就在于缺乏设计经纪服务的体系,没有设计经纪人把好的设计转变成好的商品。这就是为什么未来要把设计经纪作为我们推动设计市场的重要切入点。
记者:怎么样算是一个好的“设计经纪”呢?
曾辉:
设计经纪是个综合化的、多层面的服务系统。把一个好的设计从图纸转变成商品不是那么容易的,从谁为他做设计版权认证,谁为他进行担保,谁为他进行产品中试(从设计到商品需要很多技术的介入,很多中试环节的,包括制造工艺的方式),这些都是促成设计到产品需要顾及的因素,否则好的设计永远停留在图纸上,就变成单件艺术品了,所以很多设计展览我们看得很好,但我们消费不到。包括现在的商业体系,也缺乏“设计买手”体系。
记者:设计买手?可以具体谈谈什么是设计买手么?


(“买手”百货_高岛屋_图片来源网络)

曾辉:国际上一些大的百货和商业机构都拥着一批设计买手,到世界各地采购设计,这样才能保证他的产品能达到一个顶级的设计水准。在欧美,每一个店卖的设计商品都是不一样,同样的设计品牌也有对不同国家、不同区域定制的产品,所以你在那买到的东西自然就是有独特的品质要求和文化品位,这就是设计的价值体现。
为什么有人说一些百货商场已经快变成为网购的“试衣间”呢?因为无论服装也好、百货也好,产品没有设计价值,没有原创的设计品牌介入,没有设计经纪的介入,你卖的,淘宝上也有,而且淘宝的商业模式能给我一个最佳的优惠,购买渠道又那么畅通,那为什么我要买你商场里的?所以要转换传统商业的观念,必须引入原创设计品牌,要引入设计买手的体系。
记者:如何培养“设计买手”或“设计经纪人”?
曾辉:
设计经纪人可能不见得是学设计的,原来可能是学经济管理的、学国际贸易或者其他领域的,但是由于他有这些方面的专业能力,他进入到设计市场,不需要培养他如何做设计,他需要的是如何判断一个设计能不能转化成商品的能力。这样一批跨界人才,我认为是企业未来更为需要的,企业也更需要总设计师CDO(首席设计执行官),苹果其实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乔布斯实际上就是最优秀的设计管理者和设计经纪人,他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设计师,但是他能够判断未来设计的导向。
记者:所以您说的设计管理人才的定位还是比较跨界的,需要很强的综合性考虑资源的能力?
曾辉:
设计管理需要有跨领域的视野,跨越性的思维和整合能力。他能够用最佳的设计资源配置达到效益的最大化,这就是我给设计管理的定义。也就是说让设计把最佳的资源、不管是制造也好,创意也好,还是其它的各个方面,起到一个最佳配置关系,然后使其变成最好的设计品销售。这样形成的利润价值就是设计带来的,设计才能成为核心价值。
记者:也期待2014年的北京国际设计周!
曾辉:
未来的北京国际设计周就是未来的北京设计市场。谢谢!

(责任编辑: 叶素雅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