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品牌专区品牌资讯 → 正文
任宝华解读“从包豪斯到苏荷到创意产业”
作者: CCII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13年8月20日

微信公众号:国际设计

国际设计微信公众号 功能介绍:提供国内外最优秀的创意设计作品讯息、顶尖创意设计思维培训资讯;组织国内顶尖创意设计、文化交流(论坛、沙龙、赏评会等)活动、展览展示活动、公共服务;提供及组织作品征集讯息;创意为公、设计立国、推陈出新!


国际设计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微信公众号 功能介绍:发展、研究及传播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中国产业研究与实践第一平台;园区策划、品牌推广及宣传;第一时间与您分享国际间创意产业最新资讯.创意为公、设计为民!


创意产业 二维码

欢迎搜索微信公众号国际设计、创意产业或扫描以上二维码,欢迎各种交流!关注后可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获取更多资讯。

知识经济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渐普及,创意产业作为新型产业结构开始越发受到关注和重视,可谓“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标志性产业”。其公认的定义是“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透过智慧财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在此定义之下,英国的创意产业原本包含了十三个项目:广告、建筑、艺术及古董市场、工艺、设计、流行设计与时尚、电影与录像带、休闲软件游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电视与广播。随着创意产业不断发展,其界定的范围更加宽泛,将涉及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和丰富创新度的任何产业。

创意产业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国家发展更为成熟,经历了从包豪斯到苏荷再到创意经济的三次思想解放,才发展成现在的成熟态势。回顾创意产业的发展史,体现的是创意产业与思想革命的关系,对科学、艺术不同时期的不同解读。

包豪斯产生的背景是在大工业革命时代,资本主义新兴中产阶级已经形成,为创意阶层的诞生提供了成熟的条件。包豪斯的教学理念是在实践中为中产阶级服务,让每个人都享受到工业革命的成果、享受到更好的工业产品。在教学中,其对前人的工艺美术进行了结构重塑,使得设计和工艺美术在概念上彻底地分离,产生了一个以设计为生的行业,开始为主体人群服务,同时也诞生了现代设计理念,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种意义是深远的,其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对世界的影响日益广泛。这就是第一次思想解放。


任宝华

第二次思想解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苏荷艺术。刚开始只是纽约的流浪者与艺术家利用废弃的工厂、仓库群聚,将之建为一个充满个性、极其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区域,逐渐地成为开放的艺术中心,也成了自由、艺术、前卫的代名词。艺术家们的共同参与,打破了艺术门类的藩篱,将艺术与生活重新整合,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并以批判的态度形成对社会的反向推动力,引导人们重新审视艺术与生活本身,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到了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英国政府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宣告创意经济正式揭开神秘的面纱,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开始广为流传并得到认可。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认识到了创意产业的存在。

这三次思想解放都贯穿一个重要理念及核心思想,那就是“创意为公”。我们倡导的“创意为公”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倡议各级政府、各类机构能给当代创意人搭建一个发展的平台,我们CCII国际设计中心十余年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也呼吁创意产业同仁一起为创意人才的培养作出努力;第二,创意要实现就业,发展成熟且有底蕴的产业。并让民众体会到创意的存在,能享受创意产品。CCII这一主张是建立在中国当代大背景环境:中国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创意人并未积极参与到创意产业中来,甚至,真正的创意有生力量正在被边缘化。那么,设计立国这一理念也远没有得到国人共识,这需要深刻反思创意经济的驱动力量究竟是什么。创意人和普通民众如何认识当下的中国特色的创意产业。我们的目的是为创意人争取福祉,并希望给普通民众、给国家带来长远利益。回顾历史,大家看到创意产业为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英国,2000年创意产业增加值已超过500亿英镑,提供岗位115万个,占总就业人数的4.1%。2001年,根据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发表的《创意产业专题报告》,当年英国创意产业的产值约为1125亿英镑,占GDP的5%,已超过任何制造业对GDP的贡献;2002年,英国创意产业增加值达809亿英镑。而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特别需要创意阶层的共同努力,以及国家的大力支持。

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是处在西方创意产业发展的成熟阶段,但是仍不可超脱思想启蒙这一过程,世界是这么发展过来的,中国也不例外。目前中国虽然看到了创意产业存在和发展,却没有看到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历程,只看到结果。创意经济已经经历了近百年艰难探索的历程,三次思想解放促进了其发展,终在第三次思想解放时得到世界广泛的认同。因此思想启蒙是根本的,是创意产业发展不可缺失的一环。只是由于国外已经发展成熟,所以中国的发展周期缩短了。中国已经发展了四五年,但是对于创意阶层,特别是对年轻的创意人,思想启蒙还不到位,我们应该在这个方面加大力度,给设计新锐灌输正确的理念,才能更好的发展国家的创意产业。

如前所述,西方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发展成熟,其对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是政府扮演的角色,可成为中国政府效仿的楷模,比如英国,英国经济不再是制造型,而是创意服务型,政府以服务意识来推导创意产业的发展,扮演的是服务的角色。中国政府也应当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是服务角色,所以在搭建实践和发展平台时要有真正的服务意识,才有益于创意产业的发展。另外,由于资产主义对金钱和利益的过度追求,我们在开放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招来苍蝇——过多的金钱欲的影响,操作了泡沫经济,大部分的创意人和民众并不受益。比如一幅画,原本价值是几万人民币,几经炒作价格飙升到百万,受益的是炒作人和拍卖商,而不是创作者和普通民众,这就跟炒股只有少数人受益、炒房导致老百姓买不起房一样的道理。

在漫长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给我们创意产业储备了丰富的要素和资源,都能够在创意产业中发挥关键作用。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传统哲学、传统代表纹样、传统工艺、传说故事等等,具有鲜明的整体性,而且各种文化形式之间相互贯通,相互影响。但是,传统文化只是一个可供开发的资源,还需要创意阶层去发现去发掘并善用之,将时代因素注入传统文化,才能让传统文化真正得到运用、升华和再生。举个成功的例子,比如用嫦娥命名登月计划。将嫦娥运用到登月计划上,让其更富有新生命力,让人们更乐于接受——嫦娥的故事赋予了登月计划更多中国特色的内涵,而登月计划给嫦娥的故事增添了时代感。这就是一个发现发掘的过程,外国也不乏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创意因素的例子,比如日本鸟山明的《七龙珠》作品,成功将孙悟空以日本漫画的方式阐述,而卡通电影《花木兰》则表现了美国人对花木兰的理解。这都是成功的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继承,又是一种创意的发挥,给人耳目一新的认识。这才是真正原创的过程,首先发掘发现传统文化创意元素,再将旧元素与新时代相结合,没有时代性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某些作品是基于陈旧的思想和观念去发现的,所以作品没有得到新生,缺乏对当代元素的审美,缺乏长远的眼光,导致作品不能反映时代特色,更让人忧心的是,这在中国还是大量存在的。

中国创意产业的现状,可以借用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的话来描述:“美国、日本、欧洲国家的创意文化特点,我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但对中国却始终无法归纳,因为目前的中国创意产业还缺乏个性,让我无法总结。”

确实,表象是中国的创意产业正迅猛发展,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所称:“用不了太久,西方就会成为中国创意的净进口国。”,但是中国却没有很好的表现出特有的文化内涵,缺乏文化个性,还处于初期萌芽阶段,亟待获得更好的发展。欣喜的是,在这方面,近一时期政府正做出正确的引导,出台了相关政策(如北京的《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建立“创意产业园区”(尤其体现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台湾等创意城市),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局部集群和区域经济战略优势,以带动产业的快速发展。例如,北京大山子艺术区,海上海创意园都是典型案例。CCII处在艺术区中,为其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推动着上海和北京的创意产业规划设计工作。我们的“创意中国”行活动曾深入到近百个创意城市、创意大学及创意型企业集团。期间,我们还为奥林匹克美术大会提供了整体品牌设计服务、参与了上海电视台、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品牌构建、深圳大运会品牌设计、海上海品牌项目建设等等。

当前政府的大力支持至关重要,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生产力”“文化软实力”等关键词,这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创意人才的培养确是任重而道远,也应当尽早列入改革日程。纵观现代中国创意产业教育,畸形的教育方式占据着主导地位:低端的只是教软件,以为学电脑技术就可以会设计,美其名曰电脑美术、电脑设计,只看到表象,没有认识到思想和理念,会导致设计缺乏原创的灵魂;而较为高端的,教的也只是概念,只是脱离实践的概念。我们认为,要有新的观念和思维来培养新人,要进行教育体系改革。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中,对工科的学生讲设计理论,帮助其理解“合理性”的问题,而对普通文科的也讲设计理论,体现的是灵感、创意的挖掘。新创意人可以来源于其他各种专业,并不一定是相关设计的,而有可能是学外贸的、学会计的,学工程的,关键在于树立大设计的理念和时代共识,关键在于思想启蒙,也就是说,观念的教育是重中之重,这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应当坚持的。目前,CCII创建的全蛋式创意理论,为探索中国创意产业人才发展建立了全新的创意设计教育体系,旨在推动新思维创意学习运动,通过褒奖、培训、认证挖掘新一代设计师,以便长期为创意产业输送精英人才。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方向,是由中国创意阶层中的精英驱动的。这些人应具有国际的思维观念,同时注重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并为新锐的创意人多搭建平台,探索研究中国式的创意产业课题。将中国文化的精华运用于当今的世界,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责任编辑: 徐大维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