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工业设计工业设计作品 → 正文
常滑烧横手“急须”
作者: 清庭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13年7月5日

历史

〝常滑烧〞陶器产于日本爱知县常滑市,是日本六大古窑之一,起源于平安时代末期(约公元11-12世纪),已有一千年左右的历史,自古以烧制大型陶缸、陶瓮和陶制下水道涵管而闻名。长时间以来,常滑的陶制品一直以粗壮、敦实的品貌示人,直到十九世纪江户时代后半叶,才逐渐转产艺术性和实用性兼备的“茶陶”。

1600年至1867年,中国宜兴的紫砂陶壶输入日本。我国制壶名家惠孟臣、陈鸣远的作品备受青睐。日本学者、壶痴奥兰田特地为此出了专著,赞誉其“温润如君子,豪迈似丈夫;风流赛骚客,娴雅比佳丽;恬静是隐士,潇洒平少年。精细不让珠 玉,朴纳可见仁人;飘逸宛若仙子,脱俗恰为高僧……”

出身贵族的常滑医师平野忠司(1818—1900)酷爱紫砂壶,于1861至1864年组织当地陶工就地取材,利用含铁量高的常滑山泥仿制宜兴风格的紫砂陶,取名“朱泥烧”,制成的茶壶被称为“常滑朱泥急须”。

“急须”在日语中虽泛指茶壶,但狭义是指壶把与壶嘴呈直角形的侧把手茶壶,日文写成“横手急须”,与中国民间煎药罐相似。中国福建一带称侧把手的煎药罐为“急烧”,闽南话“烧”与“须”的发音近似,据说就这样以讹传讹到日本变成 “急须” 了。

让日本人真正领略宜兴紫陶制作真谛的应首推清朝文人、制陶名家金士恒。在长崎美术商人佐野瑞嵓的鼓动下,金士恒于清光绪三年(1877)秋东渡日本。制陶世家鲤江方寿和鲤江高司父子于1878年盛情邀请金士恒和苏州陶工吴阿根来到常滑,传授宜兴窑紫陶茶器的制作方法。

与日本的拉伸法不同,金士恒是先用粘土片制成茶壶的基本形状,然后再根据不同器型选用适当大小的木片或竹片拍打成形。这种方法后来被常滑人形象地称为“噼啪制陶法”。与此同时还传授了在干燥的壶坯上进行绘画、雕刻等装饰技艺,把常滑的制壶水平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日本传统工艺品〞与〝人间国宝〞殊荣

昭和51年(1976年) 6月2日,〝常滑烧〞正式成为由日本国家评定的〝日本传统工艺品〞。一代代的〝常滑烧〞名匠不断探索创作,能人辈出。1998年,日本手工艺界的无上荣耀〝人间国宝〞授予了〝常滑烧〞大家三代山田常山先生。

常滑横手急须特点

1. 既薄又轻,要求使用者文雅、谨慎地使用。

2. 功能强大、完备、明确。以陶制〝茶漉〞(壶嘴内部的滤茶网)为例,网眼如同芝麻大小、细密有序,可以滤掉极细茶渣,这在中国传统工法中非常少见(日本和中国饮茶时,茶叶的粗细程度有别,导致此一差异)。

3. 具备高度美感及艺术性:工艺家透过不同的烧制方式表现艺术性,并以高度美感巧妙遮掩最健全的功能。

4. 使用的是含有丰富酸化铁的泥土,所以能中和茶中的丹宁成分,吸收不必要的涩味,泡出的茶保持了原有的色、香、味,喝起来清香回味,甜润可口。

(责任编辑: 徐大维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