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UI设计UI人物与团队 → 正文
User Friendly 2012嘉宾蔡文强访谈
作者: UPA中国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12年12月5日

蔡文强:UF2012工作坊主讲人,学生设计大赛评审,UX Consulting创始人及首席咨询师,新加坡电信有限公司首席设计顾问, 从业逾12年,曾参与过一百多个项目,是新加坡用户体验行业的代表性人物。
Raven(蔡文强)在中国和新加坡的行业状况比较、用户体验咨询从业心得方面向我们畅谈了他的看法,并向我们简单介绍了他的工作坊的特别之处。

Raven(蔡文强)正在采访中

记者:去年您在接受大会采访时说过,今年您还会来参加UPA大会,现在您如期而至,和去年感受有何不同?
蔡文强:有三点比较深刻的感受。第一,通过这两天和一些同行交谈,我发现更多的人愿意在基础上下功夫,这是个很好的转变;就像是美国、欧洲或者新加坡,一个设计师从事这个专业十年的时间,还保持着那种积极学习的态度,而不是急功近利,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想在短时间内得到很高的职位,而忽略了基础的积累。第二,我发现今年的参会者比去年要更多元化,去年大陆、台湾同行比较多,今年我就看到比较多外国的朋友,而且他们的好奇心也很强,他们想要了解中国大陆的行业、市场是怎么样的,水平如何,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好的现象。第三,今年我担任了学生设计大赛的评审,发现作品水平比以往有明显的提高,当然评审老师的要求也更高,帮助学生们现在打好基础,将来才能成为比较好的专业人员。

记者:近几年和大陆同行有哪些接触,有没有一些特别的感受和我们分享?
蔡文强:近两年我在和黄峰、Daniel Szuc等一起尝试筹备组建UPA 亚洲,联合亚洲各个国家的同行力量,加强合作和相互交流;因为亚洲和美国、欧洲是很不同的,不能用同一模式来组织这个UX活动。另外我这边也和大陆同行合作做过跨国、跨文化的用户体验调研项目。我和黄峰主席交流比较多,我们有个共识就是,大陆的同行虽然像今年行业调查报告里介绍的那样普遍资历不深,但都在非常努力地向上提升。这一年我在中国大陆也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改变了我之前的一些固有看法;比如我之前觉得中国市场可能需要很多复杂的关系,存在一些我无法在短期内了解的习俗,但是通过接触我发现UX这个行业的人做事都比较光明磊落和坦率,容易沟通合作;所以我的观念发生了积极的改变,尽管现在还不会有来中国大陆创业的计划。

记者:在与中国同行的接触及合作中,您觉得中国的用户体验行业与新加坡有哪些不同之处?
蔡文强:这是个好问题,其实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中国人才众多,竞争激烈,大家都在很努力地向前冲,想要在行业里做到比较突出;我认为虽然现在中国用户体验行业队伍还比较年轻,但接下来的五年我们会看到有一些坚持下来的人成为真正的行业精英。而08年我在新加坡初创公司的时候,几乎整个新加坡只有我一个人在谈用户体验这个领域,那时也是很艰难的;但新加坡的不同之处是注重引进外来人才──新加坡外来人口的比重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新加坡就引进了很多有经验的用户体验从业者,有些资历比我还要更深,从韩国、英国这些大老远的国家来到新加坡打工、创业,从业人数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有一个大的增长,突然之间从几个人、几十个人,到现在这两年可以找到一两千个人是从事用户体验的,而且是相当有经验的。但是这样也有个缺点是在于,太多的有经验者是从外国来的,没有人培育本地人才;而中国大陆有这样的优点,本土人才多,注重培育本地人才,长久来讲,行业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潜力。
记者:我们知道您在新加坡有一个自己的咨询公司UX consulting,能不能谈谈您公司的近况? 是否与中国的企业有合作,为其提供咨询服务?
蔡文强:我的公司是小公司。我喜欢经营小公司,比较灵活,没有大的经济负担,我喜欢这样的模式,可能它会慢慢地增长。在08、09年的时候,我们面向的市场还会把UI和UX混为一谈,那时的项目是比较缺乏挑战性的;但近两年就有很大的不同,市场更成熟,我们的项目也是更加全方位地考虑,为移动网络、零售等多个行业提供专业的设计解决方案。同时我们有更多的项目是关注于如何用“精炼”的方法来开发产品;因为很多公司──不仅是小公司,也有大公司会问我们,该怎么用最少的资源,来发掘一个新的产品概念和定位。本届大会我的工作坊就是关于精炼用户体验这个主题。我接触了解中国大陆公司都是规模比较大的,因为它们往往是浮在水面的;另一方面我也非常想了解中国大陆的中小企业。我认识一些在台湾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用户体验咨询服务的同行,他们的困境也是中小企业在用户体验方面投入相对较少,或者缺乏支持。我想这需要时间。我建议中国大陆比较大的咨询公司可以不仅关注大企业市场,而且也更多地尝试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因为本土的咨询公司更熟悉本土文化,而大企业的话,经营方式、思维方式一般来说比较国际化,和外来咨询公司沟通上相对容易。

记者:能否“剧透”一下您的工作坊?有什么有意思的部分?
蔡文强:这个工作坊我的设计是很紧凑的,沿用了去年工作坊比较成功的模式,就是过程中一定要有“投标”的阶段,就好像是一个起步公司一样去找VC投钱,你要在五分钟之内去介绍和游说,也要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用简单的、看上去“不太正常”的用户体验方法,去开发一个产品的概念,论证产品的定位。我会扮演VC,选出哪一个团队最终可以拿到继续开发产品的资金。这种比较游戏化的方式也可以激励他们做很多有创意的尝试。当然我也会分享两个有关精炼用户体验的成功案例,以此来启发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和角度来研发产品。

 

(责任编辑: 彭文娇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5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5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