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UI设计UI人物与团队 → 正文
UPA中国新任副主席-刘怡君访谈
作者: UPA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12年11月30日

刘怡君:UPA中国副主席,负责本次大会赞助/论坛工作。目前任大众点评网用户体验总监 。

 
UPA中国副主席-刘怡君

记者:您作为新任的UPA China的副主席,请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一下今年大会的特点?
刘怡君:今年我正式加入UPA组委会,主要负责大会的赞助、展会以及大会的海外宣传。我觉得国际化应该是今年大会的一大特点。首先,大会的嘉宾队伍越来越国际化。今年有有1/3的主题演讲嘉宾以及工作坊的主持人是我们从国外请过来的;特别是论坛的嘉宾比例,国内和国外各占一半。其次,宣传及报名群体也趋于国际化。今年我们首次尝试了海外宣传、海外报名,我们海外报名数量也有了一个很大的突破。所以我认为国际化是今年大会的重点;今年大会的国际化趋势也是为2013年UPA的大会做铺垫。明年是UPA中国第十年,第十届大会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指标性的意义,所以我们计划将第十届UPA中国年会与UPA美国、UPA亚洲一同合作,争取办成一个全球性的大会 。

记者:很期待明年的UPA年会。今年的大会你主要负责了大会赞助、海外宣传。请谈谈今年大会在赞助工作上的难度?
刘怡君:由于我之前没有过赞助工作相关的经验,所以本次大会的赞助工作对我来说是一次挑战。我们这个大会非常需要赞助,想要去获得这些赞助,首先要很清楚地告诉赞助商他们会获得什么样的收益。赞助商最想了解到他们能在大会上可以看到什么、获得什么,所以我们要尽量把他们的获益定清楚,也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获益不只在大会这四天三夜的期间,而是一种持续性的获益。

记者:今年大会的赞助有什么样的特点?有哪些新增的赞助商?
刘怡君:今年赞助商的新面孔是贵宾赞助商——奇虎360,他们的CEO周鸿祎先生也会为我们做主题演讲。今年赞助级别也与往年不同,除了首席、贵宾赞助以外,我们还有晚宴的赞助及茶会的赞助,同时我们还有一些更为轻型的赞助。我们把级别分类得比较细致,也可以让更多的公司会按照自己的投入及获益的结果去选择赞助类别。

记者:您从在台湾做用户体验团队管理工作,到内地大众点评网做用户体验团队管理工作;您在台湾用户体验行业协会UiGathering共同创办人,到现在在内地担任UPA China副主席;这是对您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变,请谈谈您的心路历程?
刘怡君:我在台湾做用户体验将近快十年了,台湾的设计圈的人数较少,圈子不大,所以我对于每家公司的用户体验团队的情况都比较了解。我自己就会不断地思考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在这种环境下,我觉得应该来内地看一看。选择来上海是因为我本身对上海的比较熟悉。而选择大众点评是因为在一次会议中我认识了我现在的老板,那时候他们正在招募类似的职位,通过接触也觉得我比较适合,所以加入大众点评其实也是种缘分。老实说,在做这个决定之前,我自己一直在斟酌是不是应该加入这样一个本土化的中国企业。主要是考虑到与我之前的工作环境存在一些文化差异。我一直认为中国企业的工作模式是非常严肃的。但后来跟点评接触了几次,觉得公司文化还不错,很活泼;而且点评员工的平均年龄大概只有二十七八岁,非常年轻,非常适合自己,所以就决定加入进来。
谈到两地的行业组织最大的不同点就是行业组织的规模。台湾UiGathering在2004年成立,一直到2009年才转变成一个有制度化、有组织性的行业协会。我们基本上每两个月会举办一个小型的会议,人数在二百人左右,规模相对较小。UPAChina是一个以年为工作周期行业组织,除了一年一次的UPA年会以外,还有设计大赛、行业调查,及其他众多的项目。跟UiGathering相比较,UPA的规模更大,工作更多、工作量非常大,服务的人群和面向的市场也是很不一样的。

记者:您现在是否继续保持跟台湾的同行交流?现在的工作交流上有什么的变化?
刘怡君:有的。因为台湾圈子确实很小,所以大家都知道我来上海工作。我偶尔回到台湾的时候,会参加他们的聚会,也会做一些分享。去年我回去的时候,大家还只是问问我的近况如何,但今年却迥然不同,大家开始问我在上海、北京有没有工作机会。所以突然间台湾的设计师开始关注大陆的工作机会,这是一个新的变化。

记者:您刚提到在台湾还是有蛮多设计师有意向来大陆工作,那么您作为可以连接UiGathering和UPAChina的桥梁性人物,您觉得地处海峡两岸的这两个组织应该有哪些方面的合作?
刘怡君:我在UiGathering的时候,我希望UPAChina跟我们有合作关系,我到了UPA China,也非常希望与UiGathering有合作关系。具体的合作比如UPAChina在今年的设计大赛,我们就是请UiGathering帮我们在台湾做宣传,今年做为一个尝试,明年UPAChina会正式的跟他们开展这方面的合作。

记者:您在大众点评的用户体验团队的管理上有什么理念?
刘怡君:我自己是非常Open的人,在刚进入大众点评的时候,我对我的团队说,我希望我们是一个开心工作的团队。当时对这个团队的感受就是缺乏团队凝聚力,所以我把团队建设做为我的首要任务。我一直和我的团队强调,大家要主动的做事、开心的工作。后来整个风气就逐渐朝向好的方向发展。今年的万圣节我们团队的二十多位设计师集体上街游行。大家准备服装道具,装扮我们的office,有非常多的大蜘蛛网、大蜘蛛以及各种挂灯,把整个office都变了一个模样。设计是需要创意、创新的。所以再一个比较开放的、没有压力的环境之下去做设计,就会带动创新,这也是我尽量营造那样一个氛围的原因。让团队成员相互传递一种正能量。

记者:在内地工作遇到了什么样的挑战?
刘怡君:有很多挑战。首先是行业差异上挑战;我的第一份工作在明基,然后到华硕,然后再到Corel,现在到大众点评。其中明基和华硕都是做手机端用户体验,Corel是做软件,这三家公司的工作方式、研发过程相似,并且研发时间非常长。而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大众点评却完全不同。比如在研发时间上,之前做手机设计的研发时间大概是一年到一年半,从前期的用户调研,中期的设计,还有后期的验证,整个过程会做得比较扎实。但是互联网公司的研究时间都非常短。记得有一次我计划要做一个用户调研,和老板汇报至少需要三周时间,老板很惊异地问我怎么可以有这么长时间,太不可思议,最多给我两周时间。我当时觉得两周做一个用户调研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件事。所以互联网行业在研发时间上跟我之前的认知和经验是完全不一致的。起初我觉得蛮痛苦的,一年半的开发时间压缩到可能每个月都要有东西上线,是一个大挑战。我也是从不断的检讨自己的工作方法,到对这个研究方法做调整,通过不断调整工作方法及心态上的转变,我开始适应了。不得不说,加入互联网的这8个多月的时间是我工作至今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

记者:内地设计师的专业水平或者职业胜任特征上有什么样的特点,您觉得大陆设计师在哪些方面需要提高?
刘怡君:我现在接触到的内地设计师还不是很多,所以还不能就整体水平做一个分析。但就我所了解的情况来谈,从数量上,内地设计师的比例比较高。和台湾的设计师比较起来,内地的设计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强,自我展示的技巧较高;而台湾的设计师比较安静内敛。
在内地,众多企业需要用户体验从业人员,所以用户体验行业的需求量非常的大。在这种情况下,有些职业胜任特征相对不够的设计师会被一些知名企业招聘进去,但是由于管理及其他多方面的原因,他们被有没在这个环境中真正的成长起来,却贴上了知名企业用户体验从业人员的标签。但以他们专业水平及能力上来看,还是相对较差的。所以人才的不整齐性,是现在内地用户体验行业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同时,内地设计师相对比较浮躁。建议那些比较资浅的设计师不要怕辛苦,要一步步的扎实的做完设计师应该做的工作,练就设计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努力把自己的水平拉升到一个水准。尽量做到多务实,不浮躁。

记者:内地设计师的专业水平或者职业胜任特征上有什么样的特点,您觉得大陆设计师在哪些方面需要提高?
刘怡君:有很多挑战。

记者:您是如何规划和指导您带过的用户体验团队成员的职业生涯发展的?
刘怡君:注重两件事,一是他们的专长,二是他们的兴趣。以此为基础帮他们做职业规划。我希望我能看得清楚每一个人的特点专长在哪儿,他们的兴趣在哪里,再跟他们规划之后的他们可以走的路。毕竟把自己的专长跟自己的兴趣结合在一起,才能走得久,才做得开心。在团队合作上,我喜欢团队成员以互补的形式进行协作,让大家相互学习。总的来说在管理上创造一个公平、开放、放松环境,在人员配置上进行互补,让他们相互帮助、共同成长。我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只是搭建一个舞台的人,让我的团队成员在上面好好表演发挥,这才是我应该做的工作。

(责任编辑: 彭文娇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