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平面设计时尚栏目 → 正文
一次“不安本分”的 转身和尝试
作者: 晋雅芬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12年5月18日
每年的伦敦时装周,与巴黎时装周、米兰时装周、纽约时装周并称全球四大时装周,是世界各国文化界和时尚界的宠儿。在今年的伦敦时装周上,由一本中国创意杂志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举办的时装周首场大秀——2012山水中国时装秀,使“中国时尚”成为时装周开幕当天最大的亮点。

这场美轮美奂的“天桥”盛宴,不仅让中国原创时装品牌首次进入全球四大时装周,让中国驻外使馆经历了第一次举办大型时装秀的全新体验,也为我们全面演绎了一个中国传媒机构真正走出去,组织国内企业向世界诠释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生动样本。


图为山水中国当代时装秀现场

积极转型做整合营销公关服务商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是中国第一个驻外使馆,从清朝开始,已经有百余年历史。在这座百年使馆的一层大厅,在全球创意产业的都会伦敦,我们和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成功联办了一场时装秀,淋漓尽致地演绎了浓郁的中国服饰文化。”谈起两个月前举办的那场云集300名宾客和众多中外一线名模的时装秀,艺术与设计杂志社有限公司董事长钱竹至今仍然难掩兴奋之情。

去年年底,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接到英国文化委员会总裁马丁·戴维信的一封信,信中邀请中国大使馆和国内相关机构参加2012年伦敦时装周。刘晓明将此信转给中国驻英使馆文化处,使馆文化处随即与艺术与设计杂志社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商量此事的可行性。按照惯例,时装周的走秀筹备至少需要8个月。“时间确实紧迫,但这的确是一次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难得机会,也是实践杂志社有限公司成立以来提出的转型为‘公关服务商’的大好实践机会。”钱竹说道。

在钱竹看来,过去他们是期刊出版者,而未来应该成为整合营销的公关服务商。“这既是形势所逼,更是杂志社有限公司的有意为之。来势凶猛的互联网浪潮无疑将期刊这个传统媒体逼到了墙角,而文化体制改革又把曾经吃着‘皇粮’的出版单位交给了市场,这究竟是窘境还是生机?面对这一课题,必须认真研究期刊在当下环境中的价值和优势,并把这种价值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如何真正面对市场?当下,创意产业引发的资金流动和创作人员频繁的跨区域合作,是创意期刊千载难逢的机遇。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创意为产品或者服务提供了实用价值之外的文化附加值,最终提升了产品的经济价值。目前,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且正以5%的速度递增。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正标志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个机会。”

“其次,我们要清楚如何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冲击?期刊以及期刊人的内核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钱竹认为,“开放包容的态度、大胆创新的实验精神、实践辩证的工作干劲是期刊人共同的‘文化心态’,更是期刊人与其他人群有那么一点不同的‘学问’。如今,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启,现在是出版人、传媒人自己当家过日子的时代。面对当前的形势,我们该怎么做?或许,我们‘当家的’该想想和问问自己,除了消极、抱怨、投机、猴急和抢滩,那种开放包容的态度、大胆创新的实验精神、实践辩证的工作干劲去哪里了?面对市场,面对互联网,我们需重新找回我们自己。”

文化产业发展一日千里,我们到底做了什么和没做什么?我们如何影响创意工业的发展?如何更加充分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带着对这一连串问题以及深入的思考,艺术与设计杂志社毅然决定赴英承办时装秀。

精心筹备助“中国时尚”点亮英伦

在中国驻英国使馆、艺术与设计杂志社的共同努力下,仅仅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2012山水中国时装秀便于2月17日伦敦时装周开幕当天华丽上演。中国服饰古典韵味与现代时尚的自然融合,国际名模与中国模特的同台合作,打破了伦敦漫漫冬季寒夜的沉闷,给在场每位来宾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处公使衔参赞吴逊所在观看时装秀后表示,“在整个中国时尚发展史上,这是第一次将一场秀的‘天桥’搭在一个国家的大使馆,它因此而拥有了一种非同寻常的意义和影响”。此次时装秀既是庆贺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一次积极尝试。对此,有媒体评价“本次时装秀是一次中国文化外交助力中国产品走出去的生动实践,是我国文化外交机构与传媒出版机构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次深层次探索”。

以“时尚”为契机及触点,东方与西方、中国与英国、东方美与英伦范儿,将历史来了一次美妙的旋转。在观看时装秀后,马丁·戴维信忍不住感叹,两家中国原创时装品牌当天的表现让人惊讶,“它们将现代创意与传统工艺结合起来,中国时装展现出了无穷的魅力。欢迎更多的中国时尚品牌来英参加伦敦时装周,希望中国时装设计师们为世界时装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英国时装协会主席哈罗德·提特曼直言当天的走秀让他改变了对中国创意的认识,也让他对中国文化有了越来越强烈的兴趣,非常期待中英创意领域之间能有更多的合作;英国外交国务大臣豪威尔勋爵在20世纪70年代时首访中国,当时中国人清一色的服装让他印象深刻,而此次时装秀颠覆了他对中国的印象;作家何韵竹是一位70多岁的中意混血儿,面对当晚中国使馆展示的中国时装之美,她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激动地说“似乎回到了令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

不安本分带来进步和无限创意

山水中国当代时装秀主创团队在中国驻英使馆文化处合影左一中国驻英大使馆一等秘书张力、左二 依文男装董事长夏华、左三中国驻英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吴逊、左四例外女装董事长毛继宏、左五艺术与设计杂志社有限公司董事长钱竹、左六艺术与设计杂志社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小惟

与中国驻英国大使馆联办高规格、高水平的时装秀,是艺术与设计杂志社一次“不安本分”的转身和尝试。但他们的“不安本分”还远不止于此,因为在钱竹看来,唯有“不安本分”才能带来进步和创意。

据了解,艺术与设计杂志社有限公司于2009年8月在美国洛杉矶设立了境外独资企业,该公司开办营业以来,一直处于平稳上升的态势,2011年完成营业收入21.2650万美元,实现净利润1.6202万美元;2011年,又与法国《费加罗报》联合出版了《雅致中国》等读物;作为突破出版主业的延伸产业,今年开启的伦敦时装周做到了盈亏持平、略有盈余,新的尝试取得了成功。“更重要的是,参加活动的企业十分满意,甚至可以说有些出乎预料:中央电视台关于此次活动的新闻滚动播出了17次,《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日报》、BBC、凤凰卫视等海内外媒体第一时间发稿,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大量报道。正是成功的策划,才让新闻焦点聚焦在此次赴英的两家中国原创服装企业上,成为此次活动成功举办的注脚。”钱竹总结道。

如何助力经济文化大发展,这对媒体来说既是新命题,也是新挑战,更是新闻媒体如何适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从这一点来看,《艺术与设计》杂志在这次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充当了真正意义上的主力军,承担了重要的使命,艺术与设计杂志社有限公司的这次转型也是华丽和成功的。

“文化不是装饰品,不能只停留在娱乐层面,大国的文化输出应该有包容、辩证和前瞻,也必须对世界文化有所担当,因此,国内这方面的文化拓展其实是艰苦的工程,也极具挑战性。”钱竹表示,在当前环境下,走出去更需要文化交流,中华文化和国际文化并非相互对抗的关系。“以此次伦敦时装周为例,其实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签证、场地、费用等技术性因素,虽然这些因素十分重要和必要,但考虑最多的应该是中英两国的时装文化交流,是平等双向,是艺术影响力,而不是商业推销。是自信,是知己知彼,而不是讨好对方。”

“《艺术与设计》杂志在东京、伦敦、纽约的华人文化圈拥有大量拥趸,已经形成一定的文化影响力。下一步更要影响这些地区的其他人群。”钱竹介绍说,今年,艺术与设计杂志社有限公司将携英国时装协会在北京举办伦敦青年时装展,同时,受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艺术与设计杂志社有限公司将携国内知名中青年建筑设计师在伦敦奥运会期间举办伦敦国际建筑设计展中国项目,这将是艺术与设计杂志社有限公司首次将中国服装设计品牌带入全球四大时装周之后,又首次将中国建筑设计师带入国际主流高端的大型建筑展。“转企改制以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艺术与设计》杂志变成重要的文化品牌,为此,我们正在积极地努力。”钱竹说道。
(责任编辑: 徐大维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