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UI设计UI理论和资料 → 正文
UserFriendly2010-主题演讲Prof.M-P-Ranjan
作者: UserFriendly2010 来源: 视觉同盟专稿 时间: 2010年12月20日
大会主题演讲 ---“从新兴经济体中社会与文化层面角度看界面可用性与设计”
(演讲人:Prof.M P Ranjan)

Prof.M P Ranjan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自1976年以来为许多有关实践设计理论与方法、产品与家具设计以及大量域的数字化设计课程付诸了汗水。他曾在设计教育学、工业与工艺设计领域进行过研究,并在设计政策方面影响着印度的经济部门。同时,他也曾在国际设计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Design)担任过多项行政职务,现任印度国立设计学院竹子原创中心院长。除了发表了多篇有关设计与工艺的论文外,他也编辑了大量有关国际设计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Design)的出版物,包括“年轻的设计师”系列刊物,同时是“竹,藤工艺品(1986)”(“Bamboo and Cane Crafts of Northeast India” (1986))一书的作者,也是包括了他所有有关竹子与设计的论文和报告的名为“Bamboo Boards and Beyond(2001)”、“Beyond Grassroots(2003)”的作者。作为一名专业的设计师,他完成了多项产品设计、室内设计、工艺设计以及设计政策领域内的设计项目。同样的,他曾作为1981年至1991年国际设计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Design)设计资讯组织的主席,担负起了管理400多个专业设计项目的责任。他参与并完成了多项联合国开发署与印度政府的设计项目,致力于采用年可持续发展的材料开发与应用;他是影响印度设计教学、工业设计行业乃至国家经济设计政策体系发展的重要人物。
 
演讲内容:

我想演讲的时候有幻灯片可能会比较好一些。任何一个演讲都有一些不可预知的情况,这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现在开始吧。
我今天的演讲主题主要是关于用户和用户中心的转变.这个转变主要有两个层面。之前两位优秀的演讲嘉宾已经提到了,并且Donald  Norman和其他一些演讲嘉宾也是从各个层面谈了一下用户和用户界面的这些信息。因为在过去这么多年,我一直是在设计教育这个领域里面工作的,所以,我见证了从复杂性到简易性,再从简易性回到复杂性这样一个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会选择逃离复杂性,并且逃离复杂性本身也是一个很必要。但是另外一种转变的层面或者说,另外一个转变的趋势就是在心理学方面和社会学方面的转变,这方面的转变也是非常明显的。虽然我不是心理学方面的专家,但是我知道这两个方面的转变和整体用户界面使用的转变是息息相关的。大家看一看今天,今时今日我们面对的这个用户,前面有两个按纽,我们朝上还是朝下呢?就像Donald  Norman在他的第一本书里谈到右边的按纽,一方面触及到人的触及层面非常深刻,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大家协力合作的话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局面?事实情况是我们大家要通力合作,将个人的思维层面,处理层面,理解层面提高到社会群力合作的这样一个层面,这种转变也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思考,虽然思考从产品衍生,但是我们更要思考高于产品之外其他的一些层面的信息。如何把系统的信息呈现出来,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换一个电脑)。

这个例子是我自己项目中的例子.我的学生在学校里面做一个项目,在这里面我们也是总结了很多经验。我们不仅仅局限在行业内部进行工作,我们也跨行业做一些项目,还和政府合作做了很多项目。在这个领域中,对于用户设计来说,最有潜力的一个客户就是政府。政府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角色,但是,确实他们是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目前从设计的这个角度来讲,大家越来越多的注意到设计重要性明显性.所以,内容可能是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科学,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和政府的合作是越来越紧密,而且通过这样的一种合作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融资的渠道,尤其在印度,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包括一些设计机构.这些机构,在60年代初期的时候融资的架构还是特别的薄弱,现在已经不一样了。

我们在亚洲有很多管理性质的学校.据我了解,中国目前特别看重商业设计人才的整体培养所以,我也要祝贺中国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功.目前中国这方面也是人才济济。那么我们必须要着眼于人才培养这样一个问题.也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整个印度方方面面的一些经验和目前所取得的成就。

好,设计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当然我这个题目也是改来改去。可能这次开会之后我还是会改,因为之前我和Bill  Buxton聊过,回到我自己房间之后,我就把我的幻灯片重新进行了修改,但是我也不知道现在打开的是我修改之前还是修改之后的幻灯片.那么这里首先跟大家聊一聊我的第一页。

可以看到我的地址是在下面,电子邮件也在图片的下面,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给我发电子邮件写信都可以。虽然可能没有办法马上回复您,但是有时间的时候一定会仔细阅读你的邮件,然后回复你。

我相信开放式的咨询渠道,在过去的这3、4年中我也写了很多这方面的文章,我也希望我的书能尽快地上市,到我们的读者手中。有一些书已经出版了,有一些书马上就会出版。大家可以通过“印度设计”这个我的博客对我的书进行自由的下载。有的时候大家也可以从谷歌上搜到我们的信息,给我很多的反馈,这些反馈来自于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读者,甚至有时候我都不知道这些读者们是来自于哪里。但是他们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图片是来自于我们最近出的一本书,我和我的妻子在过去的6、7年专注于收集为这本书的出版而做的图片,当然里面也有其他的学生、同事的帮忙。这就是过去40多年整个印度的一些手工艺品的图片,我相信在大部分亚洲国家,都存在类似的这样的一种手工艺。大家知道欧洲文化的十分具有丰富性,但是大家一提到欧洲,就是谈到欧洲一体化。欧洲是一整体区域,但是人们很希望文化的独特性以一种深刻的方式存在。那么,我们如何把这种深刻的文化属性呈现出来呢?这个图片告诉大家什么呢?大家可以看到第一行。展示的是一些篮子,都是一些容器,最旁边的那个,最大的那个是,我可不可以手持着麦克边走边说呢?大家可以看到这些篮子,最左边的篮子,所有这些都是容器,但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不同的形状,所以当你谈到容器的时候你可以看到,有各种各样的容器。在印度,我这个图片上呈现的只是这所有千千万万容器的一小小部分,所以,你从印度南边到北边,西面到东边,同样一个容器可以呈现不同的姿态。在底下的一行,有一个小人的塑像,也是千姿百态。在最右边,考丹(音)做的,就是那种小泥巴慢慢捏出来,然后在火里面进行陶土的烧制而成的小人。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使这种塑像能够长久的保存,并且保证质量。,中间的这一行大家可以看到,也是一些比较经典的容器,这些容器完美地诠释了印度文化中的一些传统的因素。所以,我觉得这些图片都很好的呈现了一种文化的魅力所在。一种文化其实都是孕育在所有这些细小的日常产品中的。所以设计代表什么?设计包容了什么?这些年我们也对设计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大家看到火的模型,是我班上的学生做的,是当时我们做的系统设计,是在1991年做的作品。大家知道,火是设计的一个最好的比喻,因为它包含了材料,并且把材料的形式发生了转型和改变。通过一些作用,它有一个地理位置,它有一个质地,然后通过一定的交互作用,生成了一定地结果。这个结果有时候是肯定的,有时候是灾难性的。所有的设计都有这样的两面性,设计之初不知道它带来的是什么可怕的后果。可能它最后生成出来的结果和我们最初的初衷大相径庭。但是,大家可以看到,你可以把“火”这样一个设计联想到原材料或者烟等,所有其他的一些现象等等。那么这个设计的想法就是源自于对结果的一个反溯性的思考。这是一个很广泛的思维模式。我们的注意力是,我们要有快乐的生活,有快乐的生活1入就会走到旅程的终点,那么这样一个宽泛理解模式,把这个学生最终追溯到用火来呈现文化这样一个思维模式。当时我们也说,你从一个圆圈中看到的所有物体都是这个过程中生成出来的一些元素。这和技术、科学也是紧密相连的。因为据瑞驰(音)的文件记载,在南非,原始人是不停的使用火来生成火炉,这个和其他的各种各样生成取火的方法不一样。因为当时的生成火的壁炉是被反复使用而形成的特定的壁炉结构。这是两百万年前的发生的事情,它告诉我们什么呢?他们就是一个想法,安全。然后把这个具有安全性的火种放到前面之后,他再回到后面的休息处,继而反复的使用这个火种,反复不断地使用这个火来进行后续的烹调或者是取暖。

当然了,我这里不再赘述整个火的发展史是如何的,但是想强调一点,就是在设计中,这样的一个设计模式是一种突破,这个突破是某一个个人所做到的。所以我们在思考到底是个人行为更重要还是集体协作行为更重要的时候,就讲不清楚了。我接下来讲设计还会给我们带来价值。大家可以看到整个图片的中间那就是价值,那就是核心所在。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价值,都是和价值最终生成紧密相连。所以我们要重新思考我们的这个过程:我们如何生产和创造价值。我们要有视觉上的效果,我们要生成产品,但是整体的这个设计思考过程,可能不是可视的。这里面我有另一个比喻,特别有用,也很形象:设计好象一颗种子。这个比喻非常有力度。如果我这个想法是一颗种子的话,我把这个种子种下去,让它发芽生长,得到很多的滋养和哺育,那么最后一个种子就可以变成很多种子,一棵树变成一片森林,所以设计对于我们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原动力的东西。                   

接下来我们看看我们是如何应用这种设计的理念。

走遍印度的东北部看看大约七个省份当地的文化,比如棉麻省。还有中国七个地区的一些文化特质,再回过来看我们印度的竹文化。因为在印度竹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印度的东北部,竹文化和设计息息相关。当年我有两个同事跟我一起搬到了印度的东北部,然后我们用一年的时间收集了400个竹子编的篮子,最后我们对这400个篮子进行深度分析和学习学了两年整。然后我们用一些小的工具对这400个篮子进行解析,把这些细节写在书上,最后写了这些篮子连接的细致的结构。你别看它们是竹子编的篮子,但是都不一样,每一个设计都有每一个设计独特的地方。当你看到一些景象的时候,大家有一些习惯性思维-就是找到规律,然后总结,留给下一次的设计进行参考。但是我想告诉大家说这个不行。每一个数据都是独特的,我们要把独特的设计用独特的视角进行理解。他们做这个竹篮的时候,这种弯曲的技巧是什么样子呢?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收集了成千上百吨这样的材料,然后继续进行我们的研究。接下来,就拿一个竹篮作为一个例子跟大家讲一讲。

这个产品来自于米则蓝(音),米则蓝是印度东北部朝南边的一个小地方。那么从纬度来讲,就离热带比较近一点。卡尔卡达(音)其他地区,也是这个地区旁边的一些临界的城市或者是省份,所以,这个位置是棉麻和孟加拉之间的一个区域,在这个地区有很多种竹子生长在那里。这个产品,本来一开始做的时候是四方形的,而大家可以看到最后做出的成品上面是圆型的,这是用最基础的竹子材料做成的。如果从卡尔卡达往印度以西来看,其他地方出产的竹篮不是这么做的,它们顶是圆的,接下来的部分也是圆的,是很流畅的造型。就只有这么一个竹篮子,底座是方的,上面是圆的。当地人给它起了一个特殊的名字,意思是说这种竹篮特别的结实,你可以任意压弯,就是弄不碎它。这个竹篮子有很多其他的特质,我就不再细讲。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当时我们收集了400多个竹篮,每个竹篮都有各自的特色。大家可以通过对这400个设计的对比中发现一些比较新奇的东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现。

所以,我们当时也是把这400多个竹篮子进行了比较。并且,通过进行数据的整理和收集,我们从纵向和横向看到了这400多个竹篮的设计理念上的差异。最后我们希望能够从这400多个篮子的设计数据分析中得到一些规律,但是什么规律也没有找到,最后我们不得不放弃。但我们发现,从纵向的角度来看,我们也是有了一些新的惊喜的发现。从所有的这些项目的实施来说,我得到的一个结论就是说,我们一定要把设计进行分类。2009年,在伊斯坦布尔我也出版过这类相关的文章。设计,有三个不同的理解层面:第一个层面包含了材质,手工艺,功能以及技巧。如果大家能够找到这本书,应该好好读一读。当然这本书中也提到了Donald  Norman的名字,还有其他一些在不同阶段参与到我这本书中,给我帮助的人的名字。很多人都想谈同样一个话题,但是都有不同的视角,最终我们会发现这些结果很相似,只是从不同的路径看同样的问题。第二个层面是语言因素。第三个层面就是从一个更宏大的视角看整体的这样一个系统,包括系统上的认知和文化上的认知。

看到最大的第三个层面,在70年代的时候也是,我出版了一本书,叫《设计、自然和净化》。当时,我也是在线上读了别人的一些作品,后来,跟我读的这些作品的作者在米兰进行了交流。最后他用手指着说,设计是有政治性的。那么,有了这种政治的使命感以后,它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设计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那么从政治的角度来讲,当我给他们提出一些新的建议的时候,我跟他说,我所有经历过的这些项目,包括这些小的竹篮子和其他的一些艺术作品,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今年在赫尔辛基也写了这样一本书。这本书在我的博客里面也是可以自由下载的,大家可以到博客里进行下载。

举个例子,在98年的时候,我当时是国家设计实验室一个主要的团队的一个领导。当时我们是想做一个这种电子输水的设备,想用这种电子输水设备进行田地的灌溉。那么,我们需要做一个电子投票仪。我们用的这个技术其实当时已经成熟了,我们把这个技术从这个发展的公司里引进过来。

那么我们所拿到的是什么呢?其实是一个小盒子,盒子上面有不同的按键。但是,有人说,这个东西其实是没有办法给这个投票者使用的。所以我们所遇到的挑战是,怎样让大众接受这样一个投票仪。这里你们可以看到,我们在发现新的设计和技术的时候不能过快的直接使用这个技术,而是要先研究一下它的可行性和可使用性。接下来我们做的就是把我们这个设备带到不同的村庄,向当地的人们进行解释,教会他们怎样使用,最后他们才可以逐渐接受我们这个用于投票的新仪器。其实,我们的工程是非常浩大的,因为我们需要到每一个村庄去,向人们介绍这个新的投票机。但是现在,它已经为大众接受了。在1988年的时候我们开始了这个项目的设计,但是到1998年的时候,在我们引进它10年之后,只有10%的人会使用这个东西。可是到了现在几乎每一个印度人都已经习惯了使用这样一个仪器来投票。但是我告诉你,其实这个仪器内在的技术和设备没有任何一点变化,只是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产生了变化。

但是我相信,这样相同的情况其实也是在别的地方有所发生,这是我举的一个例子,另外一个例子是什么呢?你知道吗?我们所研究的这个东西,后来再也没有投入到市场。在1995年的时候我们想设计这样的一个东西。但是在1995年的时候,苹果电脑进入了印度并且把他们的技术传授给了我们。我们本来想要设计的是如何用技术使这个我们想要的这个农业成绩得到实现。我和我们的团队到了卡布特(音)那边,结果是什么呢?我们把数码相机交给那些不识字的农夫,让他们把害虫的图象拍摄下来,然后把它传输给我们进行研究的大学,对它进行分析。但是,你知道吗?这个信息反馈的系统虽然看上去很美好,但是我们要他们把这个被虫子咬过的叶子采集下来,然后进行必要的处理之后再运到我们的研究中心,这是另外一种方式。但是我们本来觉得只要有照相机,有电话线,有网络我们就可以把这一切虚拟化,但是,问题在于是什么呢?我们并没有一个很有效的管理系统,我们也没有办法说服当地的人们相信这样做对他们的农业生产是有效的。所以,我们所提供的这些技术和服务实际上被我们的用户所忽略了。我们的意图是想控制这些农业中的病虫害,但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其实不是害虫,而是如何让人们广泛的接受这些技术和我们所设计的系统。

今天,对于我们来说,要实现这样的一个任务是更加不可能了,但是我们所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找到适合我们终端用户的方案,而不是我们想当然的一种创新。

在1996年的时候,我们有了另外一个案例,在曼德拉,我们想做一个小型的手持设备,就像手机一样。在那个时候我们想要有可以折叠的屏幕,你可以把它折起来放在自己的口袋里,因为我们其实是为那些老年人所设计的,但是,老年人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的生活非常的孤独。清早起来,把他们的孙子送到学校后再回来。但是你知道吗,我们的人找到老年人问说,你想做什么呢?那些老年人说,我曾经是一个律师、工程师、教师,我还想为我们的社区做一些更多的贡献。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个产品。这个产品有不同的功能,当你把这个产品展开,你可以看到这里的屏幕,可以看到他们可以把不同的屏幕拼起来。你可以想象,你手机里又有蓝牙、又有功放,又有不同的功能,所有的这些是可以组合起来的,你可以通过这个手持设备和不同的地方进行连接,可以有更多的活动。

那么我们就可以有一种新的想法,与其考虑折衷于单一产品的设计,不如把一个完整的系统加入到你的考虑范围。不仅是产品本身,还有他的用户、使用环境、你的经济效果,以及他们所能达到的最终的目的。那么我们也说,SIDD(音)2007年在海德堡做了一个演讲主题,那时候我也在那里做了主题演讲。我告诉当时的人们,我们的数码技术其实是有非常广泛的前景的,关键在于你怎样让你的用户觉得开心,觉得享受你所设计的东西。这其实是我们最大的挑战,也是我们最大的机会。你可以看到,在这里我列出了5点,这5点是我们设计的不同的方式。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它的可持续发展性,也需要考虑到用户在实际使用当中的体验。这其实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对于地球,对于我们生存的环境,以及我们所处的社会、社区和文化,我们的设计会不会对这些方面产生贡献,以及对于人们的工作,他们的工作效率和他们的职业发展是否有所帮助?另外呢,在这些点上面,我们其实有着无穷无尽的设计机遇和不同的方向,我们在这个博客上面也有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这些论题。那么再给你们看另外一个案例,我之前有一个学生,他后来成为了我的同事。他在班克罗(音)大学教书,他看了一下我们的这个城市的垃圾桶,你可以发现,其实有些东西,如果你发现了它的实质的话,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这个产品。你会发现,如果两个国家的文化相同,那么有很多东西也是可以通用的,而不同国家的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性。那么他们所使用的东西可能有着千差万别的差异。

比如说,你看他设计了这样子的罐子。在孟加拉的话,这些罐子广受欢迎。你可以把你的蔬菜、生鲜的东西放在罐子里面,放上盖子,用泥土封起来,这样蔬菜可以保持它的新鲜度,这个器皿在那里就受到了广泛的使用。想象一下,只要有10%的人口使用这个,它的前景就是非常好的。但是你看他做了什么,他把这个产品的介绍放在了网站上面,这是一个公开的资源。所有的用户的经历和体验都被放到网上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不只是为了设计东西,而是你要和整个社会一起来设计新颖实用的产品。

你的想法要不断的更新,要不断的适应个社会的新的情况和新的需求。就像种子一样,种子种在非常肥沃的土壤就会生长。如果遇到艰难的环境也要想办法生长。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虽然在设计的时候,你有不同的设计方式,但是如果你的设计适应环境的需求,那么,它就将生存下来;而如果你的设计并不适应社会的要求,那它就会被淘汰。在1995年的时候,我建立了一个新的想法体系,这就是在这里出现过的。比如说,在每个村子里面可能都有很多的竹子,我们可以把这些竹子当作原材料,怎样用相同的原材料做出更好的东西呢?第二个,我们要考虑的就是,我们把它做成什么。第三个问题就是怎样制作它?第四就是把它运到哪里卖掉?这是我们四个最基本的问题。当你有了原材料以后,首先,你要考虑的这些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1998年的时候,我在美国也做过一个演讲,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预见,你要知道经济的条件总是有着一定的问题的。比如说,我们在未来有着很多的危机,也许我们未来会面临石油紧张,会面临到能源紧张和很多的这种未来的危机,这其实是无法避免的。所以,解决方案并不是钱,不是美金,也不是卢比,也不是人民币。当一切缺乏的时候,钱已经不是一个解决方案了。在一切资源都缺乏的时候,钱根本帮不了什么忙。现在当你脚下仍然有土地,在土地里面仍然有资源的时候,你要考虑一下,怎样保持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怎样在产品设计当中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因素。比如说在这里我们就有,我们在印度建立了大约50多个使用竹子来制作不同的器具和不同产品的生产基地。

其实我们只需要500美金来建立这样一个竹制品的生产厂,可能需要有5年的时间才能够收回成本并且获得利润。但是,这是一项非常环保的事业。在印度的话我们有很多的地方建立了这样的竹制品生产厂,很多人在这里找到了工作,并且为环保做出了贡献。另外我们这里还有一些背景介绍。比如说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情况,我们也有不同的专业论坛,也有很多的企业的领导人,已经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当你对这个现状不满,并且意识到这个现状可能导致危机的时候,你就要行动起来改变现状,这样才能够有着更好的未来。比如说有不同的策略来应对现在和未来的危机。比如说,有一些化学染料,现在它的使用就受到了禁止。再比如说,在任何行业都不许使用童工,这在各个国家都已经实行了。在这里,我们这里有一些广告,你可以看到,我们以发展不同的技术来改善我们的环境。比如这里的一个飞行器,这个飞行器其实是使用太阳能而不是使用石油来获得动力的。你可以看到,这个想法非常好,但是你想,谁来使用这个技术呢?可能你会说航空公司来使用这个太阳能飞行器。还有呢,印度有一家医院,他们建立起一个非常有效的眼睛护理系统,收费只是5美金,这已经使上百万的印度人受益。再比如说,这个风能,风力可以被用来发电。只要有时间,我们觉得,我们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可能以后我们不仅有风能,我们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清洁的能源供人们使用。那么我为什么要在一个用户体验的会议上面讨论到环境、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呢?这是因为,在印度,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新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你要知道有一些技术,如果不能帮助整体的社会环境进行改善的话,它可能会使贫穷的人们更为贫穷。因此你要注意的是,你所设计的产品和新的技术,要能够让社会底层的人们了解这个,并且明白如何使用它。

你知道,设计可能有一些模式,而第二点是什么呢?比如说在印度,我们的驾驶证可以放在这个读卡器里面,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设计方式。但是问题是,你怎么样将这个人与其他的系统联系起来呢?有的时候你个人与系统的连接,可能是会很困难的,因为其中涉及到很多设计因素。

那么再看这里,你可能已经看过这一页的图片了,刚才Donald  Norman先生可能已经给你们看过这一页。那么,我这里想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什么呢?这个其实不是我自己的幻灯片,这也是我从一次演讲当中拿过来的一页,我很喜欢这一页,实际上这不是我自己设计的,是我从别人的PPT里面拿过来的,但是很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因为这一页的幻灯片能给你很多的启发。还记得我刚才说的400个不同的竹篮的故事吗?我告诉你,你可以去马来西亚的北部,你可以发现40、50种不同的篮子。去越南的话又可以发现不同的竹篮的编法,其实有不同的编法的方式,差异性都没有被用文字记录下来。我希望大家注意的是什么呢?你们真正的深入的去了解你们所设计的环境,你们周围的社会,可以利用的资源是什么?这些资源也许在书本上没有文字记录,但是你们可以从很多没有记录下来的背景当中,获得你很多设计的灵感和设计资源。

从设计的角度来说,你可以从很多地方获取你的灵感。比如说在印度,我们还面临着多语言文化的这样一个问题。在那里我们有不同的官方语言,还有着几百种方言。你也可以看到,交通也有不同的方式,我们有摩托车,我们有“突突”车(音)。在社会经济方面,我记得上个月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由满摩斯(音)组织的大会。相关的人员已经建立起一个专业的学校来研究社会经济学。这里面会讨论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比如说,我们需要知道你手指的大小才能够给你完美的戒指,有的时候就像这样子,经济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记得有一个Grovps.COM的网站(音),我们的设计人员来自不同的团体,他们会在一起互相交流经验。尽管我不能面对面的交流,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交流很多的信息,这是我们需要要做的事情。再看这里,我们有非常良好的现象。在这里可以看到,我们印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1993年的时候,我们很难有系统的用户体验设计。我们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很难记录公司的文件。在股票市场,有瞬息万变的信息,但是我们很难对他们进行记录。在印度,我们有着世界上最为复杂的股市交易系统。我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有一些快速的而且即时有效的方案。人们想要把它的交易快速的完成,公司想要得到他们的利润,所以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快速的解决这些需求和问题。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结构良好的和反应有效的系统来满足不同方的需求。这也是我们设计的一个机会,就是从终端到终端,同时要注意到它的移动性,看到这个交易的经济性,以及怎样从终端到终端进行设计,这是我们的一个很大的挑战。

这里面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当时交通状况非常的糟乱,但是到2年之后我们有了全新的交运的体制,好像在全世界其他的地方一样。当时当地的市长来到我们这个地区花大力气整治当地的交通状况,也是通过一些本地化的举措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希望能够把乘客从一点带到另一点的,这种点对点的转移有一个改善。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从A点到B点再到C点,就是你家了,那么从B点到C点可以通过另一种交通方式进行转嫁,可能是骑自行车,可能是有人载着你过去。那么今天呢,要么乘公车要么乘出租车,也许未来的一天你不需要自己送孩子上学,他只要遵循这样的路线就可以自己到学校去,所有的一切都非常的安全。到底这种情况下,这个用户使用的界面是什么样子呢?我也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状况,但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样一种城市用户界面发展的机会是无穷无尽的。我这里有一个新的发现,这些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大家看一下孟买,孟买也是人口很多,我们有一些地铁项目在实施中。当时有一些教授和我们有合作探讨,在未来的10到20年,孟买的交通状况可能会得到一个改善,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中国的情况得到很多的借鉴。

但是从设计的这个角度来思考,大家知道,这是我在4年前,在香港经历的一些场景。我当时去了香港理工大学,然后从我的酒店打出租车到香港理工大学。当时香港理工大学的朋友也是同事跟我说,他说,你不需要走这么忙乱的路线啊。他带我走了另一条短途,从九龙直接到香港。然后有一个高架桥,我通过这个高架桥快速的就好象走了一条捷径一样,单程的没有任何转路,就直接到了我住的酒店。所以当时,这件事情对我的感触特别大。我觉得整个香港的交通整合模式,全世界都应该跟它学习。而且当时我到了香港理工大学,回来以后,后面是走路走回去,时间是更短。这是多交通模式解决方案,这是全世界要向香港学习的。应该说城市的交通状况是可以得到改善的,而且呢,这是需要我们去关注和思考的。这也给我们面前带来了很多这种发展的机会。那么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引入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模式。你看一看人口的流动性,交通的状况应该随之应运而生。再看看妇女、孩子,她们的一些特征,我们已经具备这样的知识储备了。为什么我们不能把相应的知识应用到所有的这些交通状况的改善当中呢?

这个也是我从我学生,之前的这个学生那里面借来的幻灯片,也是一个比较真实的例子。他现在在左下角的这个图片的公司里面上班。比如说在大街上进行这种银行的交易的时候,不需要再到银行去了,可以用手机终端,通过手机上的语音业务指挥后台的从业人员帮你进行银行业务的实施。

比如说,现在呢,很简单啊,你拿着一台设备走在大路上,你手在操纵界面上按一下,就可以把银行业务开展了。整个实施都是即时的。这个产品呢,后天就要上市了,这之前呢,他把这个产品跟我进行了分享。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幻灯片展示的界面,我还不会用这个产品,但是我觉得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产品,现在也是帮助我们正在转型我们整体的生活方式。从其他的领域来看,比如引水的问题。如何把水引导入农村,在农田里面进行灌溉?就像左边图片里面呈现的,在印度的城市和农村的这个区域,比如说,有一些受到海啸影响的这些地区,他们的饮水成了很大的问题。很多学生志愿者走到这些地区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些项目实施中,我们想我们通过怎样的设计帮助他们改善当地的饮水问题呢?而且在整体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更好的以一种更加合适的市场价格把水这种资源引入到这个受灾的地区呢?这也是很重要的。

那么对于这个地区来说,这个也是非常及时的,紧急的一项任务。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就需要把我引入到这张幻灯片,来思考一下文化和设计之间的一些内在的联系。那么每一个文化都有自己的各种表现形式,你如何能够把这种文化的特质提炼出来应用到设计中呢?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你的文化属性就要永久消失了。这是从我们之前提到的印度手工艺的那本书里截取的一张图片。从MZONE.COM(音)上可以买到这本书,从我的博客上也可以下载到这本书。那个书里面有一些富有色彩的插图、图片,质量很好,我不再多说这本书了,不然大家会以为我推销我的书。大家知道以这个竹子做的手工艺品作为引子的话,可以让我们思考到,比如印度的泰姬玛哈不是一天建成的,是经过多少年的历史积淀凝结而成。又回到我第一张幻灯片的感觉,有太多的论点想和大家交流,但是时间不够,但是这个框架在这里,可以不停的讨论下去。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感谢大家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不仅仅是演讲也是和大家分享,向大家学习,感谢杰森(音),感谢黄峰,邀请我参加这样会议圆了我多年来的一个梦想。10月份的时候,他还和我说,Prof.M  P  Ranjan教授你还没有给我们发过幻灯片呢,感谢各位的聆听,这是我的演讲。
  
主持人:感谢Prof.M  P  Ranjan教授您的精彩演讲,在座的各位我们简短的茶歇一下,会议室外有一些咖啡和其他的小点心。做一个简单的通知,今天晚上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的论坛还在这个会议室,是晚上的7点,请大家注意参加。谢谢。

注:如有个别语义不通、错误地方,请见谅!

(责任编辑: 徐大维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