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UI设计UI理论和资料 → 正文
UserFriendly2010主题演讲Prof.Lee Kun-Pyo(一)
作者: UserFriendly2010 来源: 视觉同盟专稿 时间: 2010年12月13日
UserFriendly2010大会实录

大会主题演讲 ---“Culture-Sensitive Design Methods”
(演讲人:Prof.Lee Kun-Pyo)

Prof.Lee Kun-Pyo

Kun-Pyo Lee 是韩国尖瑞科技大学(KASIT)工业设计部部长及教授,也是人因交互设计实验室(HCIDL)总监以及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兼职教授。除了教学之外,他也是LG Design的执行副总裁。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了设计方法,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文化类用户界面设计。他荣获多项国际设计类大奖,其中包括第一届奥斯卡国际设计竞赛大奖,第二届亚洲设计大会最佳论文奖,2004年HCI大会最佳论文奖,2005年度KSDS最佳论文奖,并被评选为韩国设计杂志的年度设计。他还积极参与韩国各项设计组织机构,曾担任国际设计研究社团联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eties of Design Research)秘书长,韩国情感协会(Korea Society for Emotion and Sensibility)主席,韩国设计科学协会(Korean Society of Design Science)主席等,同时也是美国UXnet咨询委员会、日本以人为中心设计网络组织、设计与情感协会的成员。与此同时,他乐于与行业各界分享研究成果与经验,分别在国内外相关的设计杂志上发表了约60篇的论文,并向有关的设计大会提交了170篇左右的论文。

演讲内容:

今天我要跟大家交流的这个主题,是面对不同文化时使用的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我们经常聊文化,有一些人聊文化的审美观,有一些聊文化的功效功能。我今天要特别讲一讲文化的方法。当然,我的演讲不仅仅会局限在文化的框架内,还会涉及到很多其他方面。就像主持人刚才介绍的那样,我之前在韩国科技尖端大学任职,这个是距离汉城有一段距离个地方,我在这个学校任教很多年,当年Dornad  Norman先生也是和我一起工作,大家经常见面,Dornad Norman当年都给我干活,看看我的位置有多么的重要!当年他是给我打下手的。现在呢,今非昔比啊,大家都发生了很多变化。现在我在LG电子工作,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子器械公司之一,现在这个世界也和以前的世界不一样了,我在大学里任教也25年,目前我是LG电子的副总裁,所以现在很多情况都发生了改变,所以目前我觉得我有责任先拿LG做一个例子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从业的经验,这样大家可以了解一下LG电子的一些情况。在LG我有很好的从业环境,我们的目标愿景就是要通过创新去丰富和更新产品,使世界的生活更美好,这样的一个任务是非常重大的。目前来讲我们全球的员工达到8万2千人,跨越117个全球的业务领域,所以应该说我们是一个全球化程度比较高的公司。全球的销售额达到了434亿美金,这个换算成人民币可是不小的一个数字。这是我们的办公大楼,这个楼设计的非常漂亮,这个是设计办公室,设计中心也是在这个大楼里面,我是这个办公中心的主要领导人。

LG的设计公司是韩国第一家这样的设计公司,它是1959年开始创立的,这是我们当时的第一款设计,我们应该说在这个领域里面是处于先锋的地位,而且对很多其他的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到今时今日你所看到的一些韩国的设计景象都受到了我们的影响,这里举一个例子,我们一开始做过电话、电扇、冰箱、电视、洗衣机,这种设计理念的创新都是由LG最开始倡导和推广的。那就是我们的这个设计中心所牵头来执行的。我们整个组织所有的专业所涉及到的知识领域,不仅仅是包含设计本身,它更是一种跨学科的学术表现,各种各样的这种设计风格、设计内容,设计领域都被纳入进来,我们有这种移动的、电讯的设计,还有其他的一些设计实验室,所有的设计实验室都交织在我们的LG设计实验中心,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有6个设计中心,包括在伦敦、纽约、东京、新德里和北京以及汉城。我们有手机移动电话的设计,大家知道目前移动通讯行业也是经历了一些起伏,当然我们也是把这个技术纳入到很多其他的一些电子设备当中,比如电视、冰箱、电子墙壁等等,有600多个设计师的设计团队我们也是非常努力的工作,使这样的创新成为现实,纳入到各种各样的应用当中。目前我正在经历和面临着一些相对的问题。比如说在整体的设计中心推进中也是经历了很多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秉承着就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创新风格,我们一直是关注产品创新,目前更多要引入这种可持续性的创新理念,这样在促进一个产品功效性达成的时候,永远不要忘记它是一个可持续性向前推广的过程。大家知道目前有很多影响我们发展的不好的因素,他们改变了游戏的规则,这里面用怪兽来形容这样的问题,这也是我一会要和大家具体交流的。所以在这个整体创新推广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大家看看这些手机的板面,你可以看出有什么区别吗?看上去差不多,大同小异,但是到目前为止,这种用户界面的这种设计,难道真的有那么不同呢?还是最终它们其实都差不多?设计师在这个区分个性的过程中到底起到什么样的角色呢?难道就是说变变形状,改变改变其他的一些元素,看看这些手机的板面,形状差不多,颜色差不多,不仅仅是移动手机的行业,我们在电视这个产业里面也是经历了同样的一些事情。这个TV平面直角的,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所以我们说,整个游戏的规则更加集中的体现在一些数字方面的转变,从100到6.5到3.5MM(音)HZ?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100英寸这样一个大小的电视屏幕,3.5MM的这样一个厚薄的程度,大家都能够做到这样一点,都能够做到这样的技术优质性。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来想问题,电视机目前再也不仅仅是一个娱乐的工具了,已经变成了一个获取信息的窗口,已经变成了所有活动的一个传输视频监视设备,它的功能被赋予越来越丰富和越来越多的内涵,所以在LG集团,我们整体再这个领域里面还是做的不差。

除此之外,大家看一看所有全世界这些电子行业的巨头公司,包括LG、三星、还有东芝、还有很多其他牌子,大家可以从幻灯片里看到,所有这些公司都面临相同的问题,所有的组织模式都是按照这样一个风格走下去。那么,有些专注于做移动通讯设备,有一些专注于做家用电器设备,有一些专注于做其他的大型通讯设备,可能到目前为止发展得都还不错,因为还没有这种比较相关联性的单元单项产品进入进来,因为最终这个内容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分出来,大家目前意识到问题所在了吗?到底我们归属于哪里?到底是电脑、还是移动通讯还是其他的一些领域?我们的宿命在哪里?如此多这种产品和产品之间的趋同性的整合,然后你凭什么拿一个产品说这是我的风格,这就是我的产品,别人和我不一样?关键就是我们如何去看待产品之间的一种关联性,目前电视可以直接和其他的一些通讯设备进行接口连接,但是回过头来再谈一谈我之前提到的商业单元,它们之间的交流不够,它们都是一些独立的组织,苹果、谷歌这两个巨头,目前已经开始行动了,它们打破所有的惯例,它们也意识到如果我们再不交流的话可能就会出现更大的问题,所以今天我要跟大家交流一下,面临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行动应该是什么?至少我们应该这样去想。

从现在开始和大家简单进入到我这个演讲的主题。首先介绍一下我的导师,这是Jay  Doblin老师,他是在美国设计研究领域的一个鼻祖性的先导性的人物。他给我很多启发和激励,虽然他已经过世了,但是他对我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在他说的很多话当中最记忆犹新的一句话是:“产品就是凝结的信息”。很多设计师就只擅长设计产品本身,就这么一个产品,不管这个产品的形状多漂亮,它只是非常简单的一个产品,一个单纯的东西,一个物品在那里,但是我的导师说过产品绝不仅仅是一个产品,产品虽然本身是一种物质,是一个东西放在那里,但是它是所有凝结信息的一个载体。信息是最有价值的、最有技术含量的,最能体现文化的这样一种介质,是通过产品来承载的,所以产品不仅仅是产品,我们要思考如何把这个信息凝结在产品里面,怎么把它凝结进去?凝结的内容是什么?换句话讲,不管你在设计什么产品,不管你做什么样的艺术品,这是你向外传达交流文化的一个小小载体和平台,所以,这个对设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文化的传承也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文化是如此之重要,你看看这个图片,特别好看,那么,这是韩国的一种画法,你看到这样的一个产品你就会想到,这不仅仅是倡导这样一种画法,你就会忘记它是一个产品,一个物品的层面,或者是一个艺术品,你会联想到在远古的时代,有这样一位女士以这样优雅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换句话讲,这就是凝结的信息,一下子把你带回到很多年前,不仅仅是让你思考过去的样子,还会思考未来我们会做一些什么?这是举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所谓时间机器的想法。从中显而易见就是说,我们不管是报纸也好,我们不想把这些东西来传给我们的下一代,我们想通过这些产品,把我们经历的生活和体验传达给我们的下一代人,所有小的东西,小的细节,不管它多小,不管它多大,你把所有的这些信息凝结在一个载体上,你凝结的不仅仅是信息,你凝结的是一个社会的文化,是一个社会存在过的内容。包含韩国在内的很多亚洲国家,我们现在其实说这个问题问自己问得比较晚,觉醒的比较晚,我们在这个文化的氛围中到底是谁?大家现在都太忙了,大家都忙着赚钱,所以就根本没有那么多空间停下来,让自己静一静、想一想,我到底是谁。拿韩国来举一个例子,作为日本的殖民地-64年的殖民地,当时这个文化受到强大的影响,在此之后又经历了南韩和北朝鲜的内战,内战时整个韩国处于饥荒、贫乱之中,又经历了很多年,到了80年代中期的时候,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坐下来想想这个问题,到现在为止我们终于有时间来想想,我到底是谁?我应该做些什么?这个问题太难了,为什么呀?因为文化就好像是一种游泳的技巧一样,这花样游泳表面上看非常漂亮,看到这些女孩子在这里面以同样的方式和姿势进行美丽的呈现,但是你看看水面以下,她们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就好象文化一样,作为一个设计师,如果你只看表面的这种美丽的表象,而不去思考它生成的这样一种艰辛的过程,这是不足够的。所以,在谈文化的时候我拿谷歌来例证一下啊。你查一下“Culture”这个词,搜索的结果成千上万,搜索的结果都包含两个关健词,艺术,时尚。或者其他的一些比较传统,这样比较浓缩的词。所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理解文化的时候可以有不同的界定方式,所以现在再聊到文化的时候,一般设计师主要看四个领域。一、语言和一些标识,标志。大家看到这是不同的邮箱,这是日本的,但是很多情况下也有一些邮箱看起来是左边的,不知道中国有没有这样一种收信的信箱,但是在韩国我们有自己的不同风格的收信的信箱,但是不管怎么说它们被设计成不同的放法,这种放法有好有坏,但是设计师的角色在于什么呢?你一定要思考一下,整体的这个信箱的用户界面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比如有一些来自公司的设计师他跟我说,其实有一个叫李教授的,他跟我说,他当年是设计微波炉的,他设计出来的这个标识,就下面的这个雪花,下面滴一点,是解冻的意思,然后把这个放到欧洲的市场上应用,那么有一些消费者看到这个标识就误解了,以为这是一个痔疮。看到这个痔疮这么大,并不是冷冻的这样一个效果,好像你这个烹调的工具,微波炉怎么能够和痔疮相联系呢?所以当时他就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他就把这个图片重新设计,变成两个小一点的设计,一般痔疮不会两个一起出来,这样就会澄清这样的误解。很多设计师,北京LG公司的设计师也是,做过类似的这样一些项目。

那么,语言和标志是非常重要,它们是一种,比如说大家可以看,这是CK(音)手表牌子的手表设计,他把同样的功能手表设计成为不同的样子,出口到不同的国家,在欧盟也是,通过对各个欧盟内部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把它设计成不同的形式,比如看到德国的感觉和意大利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意大利更有一种时尚的感觉。有时看起来像一支钢笔。所以同样的功能,同样的产品呈现的方式不一样。另外一个,当我去瑞士旅游的时候看到一个信息牌,有那么多国家的游客进入到这个国家来旅游,所以他看到这个标识心里就清楚了,然后他们用各种语言来表达“欢迎”的意思,有日语的、英语的、最后应该是汉语-中文。它以为这个日本和中文首字母也要大写,但是我们根本不这样写东西,他把前面的字母进行大写了,所以这样的一种文化的误解中,小细节是处处都存在。

再看这张幻灯片,所以从这个角度就能够看出来,设计师到底他的角色是怎样的?比如说这个是通过他们的这种文化把手机上纳入更多的功能,这个手机很特别,在阿拉伯国家这个手机特别受欢迎,也是LG公司设计的,因为它有一个独特的指南针的功能,因为阿拉伯国家信仰伊斯兰教,每天都跪下进行祈祷,所以他必须要知道麦加的方向在哪里,所以LG在设计手机的时候给他一个指南针,告诉他们往那个方向祈祷是正确的方向,这是我们结合当地的文化进行的设计。对于我来说,我整体的这种战略思考的转折点是凭我个人的一种经验,我96年的时候经历过这么一件事,我回到了LG,我在芝加哥大学毕业的,和我的同事在那里经过悠闲的一年,那个时候我孩子已经10岁了,我孩子很喜欢吃披萨,我们就买冷冻的披萨,用盒装的。他说,如果这个披萨不好吃的话,你要把这个披萨在热的时候放在微波炉的第二层,哪儿的第二层?上面的还是下面的,我搞不明白,我就仔细的去思考,是不是下面数的第二层?但是我当时就觉得是下面的这第二层,但是我问我美国的这些朋友,我美国的朋友跟我说,你从上面数的第二层,我当时觉得特别奇怪,为什么要从上面数?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深刻思考,要不停地问问题,到底在人和设计进行交互的时候,到底文化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影响作用?仅仅是宏观上,微观上?所以最近我也想到了一些解答的方法。那么哪一个是前排呢?大家觉得这三个哪一个是前排?那么在韩国啊,我跟大家分享一下韩国的教育领域的情况,这里面有英语的解释。在这个图片中有三个东西,在这些东西中的哪一个是在前排的呢?是前面的位置吗?

东京:这人觉得底下这个是前面,这几个人都觉得在底下的这个是第一排的物体,这是东京人的感觉。再换一个地方,在汉城,认为最前面的,最大的这个是前面,就是下面的这个是前面的。这个男的觉得最大的是前排。这个是我们中国的人,(我不翻了)最大的这个是前排。我感觉前面最大的这个是前排。到美国了,伊利诺伊州,上面的那个是前排,最上面的那个是前排的。最上面的那个。最上面的那个。最小的那个。最上面的那个。最上面的那个。
来到了伦敦,大家怎么反应不一样啊?为什么呢?顺便提一句啊,没有任何对和错的这种文化,没有好和更好,差和更差的文化,为什么大家反应不一样呢?因为西方人觉得他们是处在宇宙的中心,但是亚洲人觉得中心是其他人,我才不是中心呢,所以我们是从跳出中心的角度思考问题,而西方人却觉得我就是宇宙的中心,所以他思考的时候是从我这个点出发,向外辐射,这就是文化的差异,这种文化间接地影响了他们的这种选择,那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这样一些体验,比如说,大家知道在亚洲啊,我们从泛到小,而西方人是发散的角度,我亚洲的朋友,比如李教授也是,给我发电子邮件是先谈大背景,最后再谈细小的这些问题。先用一对话讲一讲这个整体,铺垫一下,最后再说实质内容,但是国外的同事是反过来,先说事情最后再说其他的。

但是如果是Donald  Norman先生给我发邮件的话,他肯定会先说“嘿,Prof.kun—Pyo  lee我们应该先在哪里碰头呢?他们是通常先直奔主题,总是先从具体的事情说起,这就是我们非常有差异性的文化方式。我这里做过一个实验,比如说亚洲人,你知道我们观看这个图片的时候的方式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对于这个人们观赏这幅图片的方式进行了录像,并且对他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观察。我们发现西方人会直接观察这个老虎,而东方人看的不只是这个老虎,而是会观察周围的情况,老虎周围的图片情况,所以我们的挑战是什么呢?就是你在呈现某些事务或者某个界面的时候,如何抓住别人的注意力?我们进行过一些眼动跟踪和鼠标的跟踪,在中国的雅虎和美国的雅虎使用用户的体验当中,我们测试过他们如何移动他们的眼球和他们的鼠标。在右边也就是这里,是这边,大家看到吗?右边,这是西方人的集中点,他们之间就会看到页面最中央的信息,而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通常会环视着整个页面,可以看一下别的界面,别的滚动条等等,然后再看中间的这个情况,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结果。再比如说这里,再比如另一个区别是什么呢。

(责任编辑: 徐大维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