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建筑与环境设计师与团队 → 正文
世博会的中国设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及省区市联合馆设计述评
作者: 潘鲁生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时间: 2010年5月5日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盛大开幕,作为国际间文化交流的盛会,将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开放多元的姿态,展现充满生机的文化景观。同历届世博会一样,上海世博会将成为创意的舞台、文化的载体、文明的见证、和平的节日;不一样的是,作为在中国本土举办的世博会,将烙入鲜明、深刻的中国印记,充分融入一个古老民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生动的文化解读、创意表达和发展期望,融入今日中国从文化精英到普通民众关于世界、关于自我、关于历史与未来的思考和表达。正如中国馆开扬屹立,真切呈现出今日中国的风神气度,当我们以谦和之姿融入这个世界的时候,也将更加清晰地认知这个时代的自我。

因此,从中国国家馆到各省区市联合馆栩栩生动的设计语言里,能够真切地读懂今日中国,读懂今日中国的文化自觉、人文视野和发展意识。这是我们面向世界的基础,也是我们融入世界的收获。可以看到,中国国家馆及地区馆的设计中,绵延贯通着传统智慧的线索,展示着时代风貌与发展方略,铺陈出未来生活的视野。其中,艺术或技术的手法,共通或独特的理念,融合呼应,形成了当代中国的展示设计形态,透现出丰富深邃的文化讯息。设计者与参观者由此共同开启的是一次传统智慧的寻根之旅,是关于时代形象的表达和理解,是关于未来生活美好的畅想与无尽的探索。

传统智慧的寻根之旅
本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聚焦城市发展,将城市作为兼收并蓄、开放多元的文化载体,探讨文化融合、经济繁荣、科技创新、社区重塑以及城乡互动等问题。应该说,城市是重要的文化单元,西方诸多语言中“文明”一词,均源自拉丁文“Civitas”——城市。伴随信息、科技、文化创意、高层次教育集聚、发展,城市愈发具有核心意义。但对于积淀着数千年农耕文明的中国而言,城市发展不仅是一个着眼当前、面向未来的现实命题,也关系到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握和发掘传统文化智慧,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出发点,具有根基意义。

正因为如此,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作为展示主题,结合城市发展,铺陈宽宏视野,提炼文化根脉,凸显中华智慧,不仅展馆营造运用了传统建筑中斗拱榫卯穿插的结构,形如冠盖,层叠出挑,成为建筑形态的文化表达;展示内容亦以“寻觅”为主线,从当代切入,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由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应该说,动态的《清明上河图》复活的不只是北宋的繁华街景,更是历史演进中的城市形态;“国之瑰宝”展示的不只是金属冶炼、丝绸染织、造纸印刷、中医中药等历史文物,更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生动样态;轨道游览所见的拱桥、庭院、园林,是营建的智慧,更是生活的诗意。穿越时空,不能割舍的是文化的根脉;创意创新,给人恒久震撼和启迪的往往不是新奇的材料、精湛的技术,而是文化传承发展的自觉和自信。这是“全球化”时代文化多元发展的需要,也是民族文化成熟发展的必由之路。

可以看到,不仅国家馆注重整合传统文化要素、传递内在个性,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叠篆文字”装饰的建筑外墙,传递二十四节气的人文地理信息;花岗石台阶运用“三斩斧”工艺,千锤百炼,沧桑遒劲,再现汉代石刻拙朴刚强的气魄。各省区市馆贯通着历史的回溯、地域文化的演绎,生动体现了当代中国设计对于文化民族性、地域性、历史延续性的思考和把握。例如,山东馆以“齐鲁青未了”为主题,撷杜甫《望岳》名句,融入“蓝色经济”内涵,以鲁班智慧、孔子思想为标志,生动喻示齐鲁文化之贯通古今、悠远无尽,形成了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传统文化的解读和关于未来发展的启示。安徽馆提出“徽文化让生活更多彩——无徽不成镇”的主题,展馆体现徽派建筑风格,展项汇集徽派雕刻、文房四宝、山水壁画,彰显徽州文化。甘肃馆以“丝路•城歌”为主题,回溯展示以敦煌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陕西馆以“人文长安之旅”为题,展现盛唐气象。河北馆以“京畿之地、魅力河北”为主题,梳理河北城市历史,展示京畿神韵。

如果说,这是展示设计领域里一次自觉的寻根之旅,那么,更大程度上是对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阐释,发掘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核,寻找沟通历史与未来的能量源泉。文化是有根的,文化的发展有脉可承,也只有真正把握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审美理想、价值标准,认清和充实自己,才能形成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设计,只有在文化传承创新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走向世界。

时代形象的艺术表达
如果说博览会见证着时代的进步,记录了世界发展的进程,那么在展示交流中,丰富生动的设计语言就是对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整体形象的最好刻画。从1851年以“荣记湖丝”参展,到2010年举办世界博览会,历史的步伐包含成长与发展的历程,中国的形象不再浓缩于一方丝绸、一件陶瓷,而是在多元的设计语言中生动呈现。

从场馆设计看,中国国家馆运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梁柱结构,塑造出标志性的斗冠形象,线条简约,色彩沉稳,综合运用“规”与“回”的空间组合秩序,充分融合传统文化要素,同时运用现代工程技术,使力度美与结构美相统一,尤其33米挑空部分的对称空间,具有开放性和公共性,体现了国际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设计者希望由此塑造“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形象,体现中华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各省区市馆的设计,运用丰富的造型语言,生动描绘地理形胜、自然风貌、民俗风情以及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方略,体现了充满生机的发展景象。例如,山东馆采用雕塑语言、蓝色曲线造型,融合山的厚重与海的灵动,勾勒出“海岱交融”风貌与意境。浙江馆外墙仿似竹林,通过光影技术变换色彩,剔透晶莹,营造出清雅的江南韵调。贵州馆建筑汇集银饰、苗寨、鼓楼、风雨桥和山水瀑布等特有的视觉元素,充分展示贵州的自然民俗特色。此外,黑龙江馆的冰雕造型、内蒙古馆的草原美景、广东馆的骑楼外观、上海馆的石库门造型、海南馆的线幕设计、广西馆的榕树构型以及江西馆的青花瓷器造型等等,都体现了不同地域自然的、商业的、民俗民居等方方面面的文化特色,参差多态,蔚为壮观。

从展项设计看,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影像形式记录梳理发展脉络,是主要的展示手段。例如,国家馆通过前、左、右三面大银幕,在不同的空间播放同时主题影片,如 “微型史诗”,展现当代中国家庭生活与城市建设的变迁发展。山东馆的鲁班锁运用卯榫智慧和尖端显示技术,将2100多块LED管束模块组装、拼接、连线、总控集成,于巧妙构型中演映不同主题视频,变换光影效果。浙江馆“青瓷碗”造型的影像装置,辅以水波漫溢的形态,投影展示浙江的自然风光与发展成果。上海馆以动感影院形式,模拟不同交通工具驾乘感受,使观者于行走间浏览城市变迁,体验上海“永远的新天地”。应该说,多媒体技术、影像语言在中国国家馆及省区市馆得到了最为普遍的应用,成为本次展示活动最主要的设计语言。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继北京奥运开幕式创造性地运用影像语言之后,中国当代设计领域对于影像展示手段的规模化应用,具有时代特点。同时,陈设性展示依然是主要的展示形式,不同之处在于展品、展项的文化信息含量及其所蕴含的启迪空间。例如,中国国家馆通过“童心畅想”儿童画的展示,提供了富于冲击力的审美空间和思考主题。诸多地方展馆展示了珍贵的出土文物和民间工艺品,体现了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之间的联系与思考。此外,营造体验环境是重要的展示内容,也是主要的展示手段,形成的意境、传达的主题,也富于形式的冲击力。例如,中国国家馆里“水”的意象贯穿始终,形态各异,既是意境的凝练,也与现实的水资源问题相呼应;“意象竹林”则是对审美的、诗意生活的境界的营造。

总体上看,设计语言刻画的中国,丰沛富饶,有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有现实的发展命题,但创意、创造力在某种程度上尚显不足,需要我们深思并寻求改进,因为这不仅关乎现在,更关系未来。

未来生活的发展理念
从早期的工业展品展示到科技、人文、生态领域的交流,世博会在一百五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超越对于物质的关注,转向关于发展理念的探讨,探索解决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全局性问题,共同寻找通向未来的路径。

在本届世博会的城市主题中,畅想未来生活,“低碳”、“环保”、“和谐”的理念尤为突出。一方面,科技应成为人际和谐的桥梁,促进心灵的联接;科技应着眼低碳、环保,实现生态与人文的和谐美好。另一方面,人们应当真正树立和谐生活的理念,充满关于低碳、环保、生态和谐的美好期望。因此,中国国家馆以“低碳行动”为独立展区,通过风能、太阳能、微藻制油等装置模型,展示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未来发展理念,强调“取之有道”,倡导“师法自然”,力求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并在观展的最后一站,营建“新九洲清晏”的自然景观,运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景技术,体现自然生态和东方神韵,使关于未来生活的畅想充满无穷韵味。地区馆关于未来生活的理念也落脚于“低碳”“环保”主题,关注人文与生态的和谐。例如,山东馆展示了自主品牌的物联网冰箱、无水或无洗衣粉洗衣机、世界首台无尾电视等先进环保产品,并运用了无土栽培技术和信息互动平台,展示生态和科技的“花如意”,寓意生活如画、如诗、如意。天津馆设有生态环保展厅,突出宣传生态宜居高地建设,重点展示中新生态城、循环经济示范项目等内容。湖南馆诠释未来城市形态,由生态环保、环境宜人、能源可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环节,演绎“都市桃花源”主题。江西馆以“生态”为切入点,集中展示“生态风光、生态工程、生态城市”景观,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生活。西藏馆以“保护生态环境,传承民族文化,创造美满生活,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展示理念,展示“新西藏、新发展、新生活、新变化”。

应该说,人文、生态和谐是一个行之久远的命题,不仅是设计展示的重要内容,而且应作为重要的理念渗透于设计的各个环节,包括低碳材料的使用、环保工艺的创新,应进一步融入前沿设计理念,运用更纯粹的设计语言加以表现。在世博会这一国际平台上,许多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经验可资借鉴。因为设计是产业的先导,无论是促进发展循环经济,还是考量建立人与物合理的关系,都需要我们加强学习、加强创新,不断提升设计的境界。

此外,在关于未来的畅想与展示中,国家馆和各地区馆尤其注重展示项目的互动体验,寓教于乐,注重发挥观众的想象力,使之参与其中,由互动体验一同畅想未来的城市生活,一同感知未来的喜悦和希望。记得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名篇中曾感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会把第三天留给世博馆,因为在那里,会有世界的光明,会看到世界的未来和希望。”

那么,就让我们迎着智慧创意的光芒,在世博会多彩的展示中,一同感知、传播关于生活、关于未来无尽的希望。

(责任编辑: vincent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