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工业设计工业设计访谈 → 正文
在中国生活 在中国设计—“在中国设计”展览策展人专访
作者: 曹金花 来源: 视觉同盟专稿 时间: 2009年12月22日


“在中国设计”展览策展人蒋华、李德庚、海军老师(从左到右)

    视觉同盟:此次活动“在中国设计”的主题是如何策划的。  
 
    李德庚:
“在中国设计”主要是为了呈现现在的一个状态,最开始说到设计,确实想做一个产品展,但是没有想过从什么地方着手。觉得中国设计现在媒体提得最多的是“中国设计”这个词,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对于这个事情的反应。觉得“中国设计”本身似乎要概括一个什么样的东西,但是这个事,实际上在现在这种状态,在中国现在的状态下是不太容易,不可能做到的。“在中国设计”加了一个“在”字就变成了一个状态,而不是一个定义,也不是一个logo,不是一个brand。
   
    海军:最主要不是一个风格,因为我们现在习惯说到“在中国设计”是一种风格。

    李德庚:大家说“中国设计”往往会指向古典中国设计或者是指向今天中国的粗制滥造,有着某种固定的含义。
   
    海军:因为这个东西,我们现在对“中国设计”的解读,都是对于德国设计,对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对于这样解读基本上以风格定义下来。
   
    李德庚:在比较下的。
   
    海军:所以会发生以片面的精致性来理解“中国设计”,最后发现好像“中国设计”不怎么精致,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因为我觉得“在中国设计”之后就是把动态的表现出来,我们不讲它好与坏,我们讲的是这个实践的精神或者说对中国的一些关切,这个是比较重要的一点。
   
    李德庚:就是说现在“在中国设计”,其实无所谓大家现在做的够好,还是够差,这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现在所有人来到这里看到的东西是一个人不同的探索,这个东西的成功和失败,在我们看来就是这个展览最重要的组成,甚至是失败的组成,甚至不是很成功的组成。
    像今天的论坛,我不知道够不够深入,假如说谈到一些问题,一样是这个展览、这个活动最有意思的,这个活动重点的不是说树立一个丰碑,从今天开始中国设计站起来了,不是这样的概念,更多地是希望大家能够把中国看成一个语境,看成一个正在生长的状态,在这个大的放松心态下去看待今天中国正在成长的不同种类的设计,所有的探讨可能都是有意思的,也许十年之后这些人变化也是不一样的,也许有一些人变得成长得更加厉害,更加成功,也许有一些人退出这个领域,这都是有可能的。重点在今天,在这个时间,此时此刻谈的这种“实践”,对于这个概念的解释是非常好的。
    就像今天参展设计师吕永中他说:“我很高兴来到这里,看到其他不同同行的探索,对我是很有帮助的。”探索就是这样的,作为观众,作为更多其他学术界的人,关心设计的人来讲当然也是不一样的,肯定是从中体会到很多东西。就是说这个活动,它是一个平台,它需要更多的人,不管是站在哪个角度,可能是有所贡献或者是可能有所反映,都是这个活动的目的。就像网络的路由器,很多人过来交换信息的中心,他不给任何人树立丰碑,我们三个策展人是一个人群,参展设计师是一个人群,高艳津子等社会文化界人士是一个人群,大家从不同的角度都在对这个活动有所贡献。这种多层次的,每一个相互之间搭一下都可能会产生新的内容,这些东西都会带给我们更多的东西。
    所以说,很简单,就像我们在前言里写到的,我们不下定义,这不是定义,我们也无权,作为策展人也一样,无权给中国设计,或者在中国设计下一个定义,只是说借用这个主题,邀请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事情或者邀请更多的人来思考,这个活动或者我们这些人思考的。
   
    视觉同盟:请介绍一下如何选择参展设计师。
  
    李德庚:
我们也不是说挑了十一个中国现在最好的产品设计师,不是这样的,我们并不这么认为。重点是包括我们前期选了很多人选,最后剩下的这十一个人,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代表了不同的方向,我想这个可能是筛选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这些人的思考层面和思考方式差异比较大,这个可能是对设计师筛选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
   
    海军:我们尽量不考虑是不是商业成功,是不是有名,其实都不重要,我们甚至都不太看设计师的简历,光看作品来选择、确定,最后我们来定位他,跟我们的主题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话,也是比较有开放性的。
   
    李德庚:尤其是团体设计展,最危险的是办成展销会。团体设计展很容易成为展销会,如果不是展销会就在于它的深入讨论、在于它的多元性。今天你会看到很多的文本,在展厅里也罢,或者看到我们策展也罢,可能我们做的文本工作更多地是从这方面考虑,比如那个广场讨论的Video,往日的产品就是往那儿一放,顶多放一个标签或者写一个设计说明,起一个什么名字,我们是尝试尽量地把这个东西从更多的层面其理解,包括尤其更多的人,如果能有一些体验,当然是更好的。但是有一些东西,比如说有一些瓷器,没法互动,这是受到一些局限的。但是本身来讲,我们策展人一起,希望把这个活动尽量更多地体现出多元性或者是建立更多,更丰富的通道给公众,公众可以选择好多通道去理解或者是再思考。
   
    视觉同盟:这场展览之后还会有一些什么计划?  

    李德庚:“在中国设计”的这个展览,应该像今天馆长开幕式发言里也是今日美术馆自身对于设计领域的宣告,要不断地关注这些东西,而我们作为策展人,很重要的合作者,包括“在中国设计”主题下,会继续地做很多的事情。这个事无论是对于我们策展团队的人来说,还是对于参展作品和观众来说,“在中国设计”是一个呼唤。
   
    蒋华:一种倡议。
   
    李德庚:今天吕永中在演讲来说可能每个人平时都像生活在一个坟地里面,从思想意识环境上来讲,确实有这个性质。那么展览说白了,作为公共性的活动方式,就是让人更多地来做,包括这个里头,今天你会看到很多人之间交换了的名片,很多人互相之间留了电话号码也是这个展览的功劳之一,就是让很多人去交流。我们几个人也会把“在中国设计”的论坛再搞一次,在这个主题下,今天开幕式之后,所有人都经过紧张的工作,可能也会沉淀一下,然后会重新反思,会“在中国设计”里继续工作,还会讨论一些出版物,继续的研讨会之类的。
   
    海军:作为我们来讲,我们都是想真正意义上做点什么事和当代中国的状态,我们怎么设计。在这个层面上,如果说在这里边还有合作的话,也是我们的作为,每个人的解读也是一块,每个人做演讲也是一个工作。
   
    李德庚:我们策划人,说实在的也不是一个训导者,绝对不是。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自己也在反思,就像这次的展览,也许有一些人认为成功,有一些人认为不是,这不奇怪。作为我们来讲,我们也是使自己拥有了一个了解中国当代产品设计状况的机会,这一点对于所有的人,所有参与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我们也会踏着今天这个台阶继续往上迈。至于说路走得怎么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对于我们“在中国设计”主题这个来讲也都是一样的。
   
    蒋华:刚才也说这个活动可以办下去,指的意思并不是说这个展览移到其它城市去展出,而是“在中国设计”的话题可以继续下去。
   
    海军:它最终是一个话题。
   
    李德庚:展览可以结束,话题不一定要结束。
   
    视觉同盟:有机会希望比较深入地讨论一下。
   
    李德庚:欢迎你们继续关注。
   
    蒋华:比如今天的舞蹈环节,我们并没有刻意去控制和讨论得非常深入,完全是舞者发自内心的,他对日常生活里边的产品或者产品设计的一种理解,用他自己的语言来跟设计之间进行对话,这种对话产生的结果或者是文本是很有意思的,非常易读,非常好玩,也非常让人感动,非常生动。
   
    李德庚:这个展览本身也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本身展览的方式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展览媒介,它应该是不同媒体的共同体。包括会发生什么,包括策展人,我们自己也并不完全能够想象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因为说白了,每个设计师做作品的时候,以及我们作为策展人的时候,说得大言不惭的话,就是抱着理想主义情怀来做这个事的,是期望,就像今天好几个设计师也谈过,说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商业的市场,也有更多值得关注的地方,这也是我们海军加入这个策展团队中,最重要的动力,就是更多地为了公众。
   
    蒋华:我不知道未来我们还会做什么样的计划,这些问题,你刚才问到的这些问题,其实我们自己也未必完全熟悉,虽然有这样、那样的计划,很多计划,我相信我们会邀请更多的人来加入到关于中国当代设计的各种声音的讨论,也会产生各种结果。比如说书籍、展览或者是其它的方式。
   
    李德庚:我们几个人的年龄差不多,工作方式也差不多,同时也都在学校里面教书,对于当代中国设计的关注和状况很多元,更多角度的关注,我们都会去做的,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想法,也可能自己去一些事,也许会大家合在一起做一些事。
   
    视觉同盟:谢谢!

(责任编辑: yimei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4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4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