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院校同盟访谈 → 正文
世博会山东馆 展示绿色和谐家园——访上海世博会山东馆设计艺术总监潘鲁生
作者: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09年11月6日

2009年11月5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东宣传周暨“走进世博会”展览在山东科技馆拉开帷幕。上海世博会山东馆设计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术团队完成,围绕设计展示主题,记者在展览现场对上海世博会山东馆设计艺术总监、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先生进行了采访。
 
记者:作为世博会山东馆设计艺术总监,在设计过程中,山东馆设计方案在反映山东发展面貌上进行了什么样的构思?
潘鲁生:
这次上海世博会总体一个理念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山东馆设计遵循这样一个理念,定位于“齐鲁青未了”,突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孔子“和”的思想;第二是鲁班的营造智慧;第三,把齐鲁文化不同历史发展时期,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轮廓,通过有限的展览空间表现出来。整个外形突出以泰山为代表的山东特点,同时表现宏大的气魄,把和谐、富裕、文明的山东这样的理念融入主题中。在色彩上以蓝绿色为主调,突出我们蓝色的海洋文化,突出山东现在发展的生态理念,体现齐鲁青未了,展示了我们当前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前进方向。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形象不断提升,特别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中国人有了更多的自信以及文化自觉。我们在国际大舞台上,展示中国文化方面不断有新的突破,刚刚落幕的第十一届全运会开闭幕式,以文化的要素展示山东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体现了宏大的气势。上海世博会同样也给山东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命题,这样一个背景下,山东的世博会如何宣传、推进我们的城市发展理念,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世博会不仅仅是文化的展示,更是我们老百姓共享的盛会。

记者:我们通过效果图看到世博会山东馆的分三个展区的规划简洁明了,这三个展区分别传达了什么内容?
潘鲁生:
山东馆内部空间根据“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分布,分为序厅“智慧长廊”、主展厅“城市窗口”和尾厅“齐鲁家园”三个板块,让观众在放松、愉悦的馆区环境中体验“登泰山观日,听圣贤教诲,到齐鲁人家做客”的真实情境。实现历史与现实对接,过去与未来对话,城市与乡村交融的展示效果。方案结合山东馆的实际位置、周边环境以及观者心理等因素,将人流动线设置为流处理方式,既满足消防疏散原则又最大限度的提高观众容量,营造开放流畅的经历式体验空间。展馆外立面将齐鲁大地山的厚重和海的灵动融为一体。运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视觉元素,营造青山绿水、金碧辉煌的文化盛景。勾勒出山东“海岱交融”的地理形胜,形象表达了“青山连绵不绝,绿水长流不断,文化传承不息”的意境。

记者:齐鲁大地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和谐发展的现代城市文明,山东馆在展示齐鲁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方面找到的切入点是什么?
潘鲁生:
我们经过多次研讨,最终确定山东馆“以鲁班锁的营造智慧开启美好家园”的设计理念。鲁班锁智慧地运用卯榫结构与和谐理念解决了人类居住的现实问题。我们之所以在展馆设计中使用鲁班锁符号,不仅为了单纯的凸现先人的智慧,更重要的是提醒人们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不要人为切断传统营造观念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连接。在此基础上,结合先进的成像技术和“红、橙、黄、绿、青、蓝、紫”的象征寓意,全景展示当代山东十七个城市山川的秀美、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以及社会的和谐。同时,运用雾屏技术呈现的天鹅飞舞等和谐胜景,仿佛置身于黄河三角洲的生态湿地或荣成浪漫的“天鹅王国”。我们希望能够展现出齐鲁山水的豪情和山东人的热情。

记者:我们在序厅效果图中看到了您说的这个造型别致的鲁班锁,这个展厅的展示内容有哪些?
潘鲁生:
序厅紧密围绕世博会和山东馆主题,重点展示山东的“名物、名事、名人”。“名物”展区分别从农业、科技、医药卫生、文化、体育、城建六个方面,陈列古今齐鲁最具代表性的智慧结晶,如:齐民要术与登海科技育种、刘洪算盘与浪潮计算器、扁鹊针灸术与海洋生物制药、陶文“日月山”与蛋壳陶工艺品、现代足球起源-蹴鞠与和谐全运、城子崖遗址与清洁能源城市模型等。观众可以通过触摸的方式,由点到面,通过完整的产业链条详细了解山东六个领域不同时期所取得的重要创新成就和重大发展成果。“名事”展区以实物配合幻影成像顺次演示鲁班锁卯榫结构、斗拱、瓦当、中式木结构建筑,直至形成城市群落,向人们讲述代表中国造城智慧的鲁班营造故事。“名人”展区主要展示以孔子等为代表的圣贤智慧对启迪当代城市与人和谐共处关系的重要作用。廊道尽头迎面矗立一尊孔子雕像,雕像背靠高耸的金色银杏树枝繁叶茂,让人重温孔子“杏坛设教”的历史画面。一幅巨大的帛绢盘卷而上,上面依次出现诺贝尔获奖者关于孔子的感言以及孔子学院全球传承的文化盛景。影院入口对面帛绢墙运用刻瓷技术组成的“齐鲁名人档案”,集中展现山东从古至今在不同领域涌现出的名人名家代表。

记者:“城市窗口”是世博会山东馆的主展厅,这个场馆将展示了什么样的城市文明?
潘鲁生:
主展厅是120度弧幕构成的沉浸式影院,影院环境主题为泰山。泰山拥有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诗词歌赋和摩崖碑碣,是齐鲁文化的重要载体。登泰山“挂红祈福”自古以来就是民众“护国佑民”的重要体现。进入主展区,整面内墙上挂满象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红飘带,观众可以自己将赋予美好愿望的红飘带系在上面。踏进摩崖石壁围合而成的岱顶影院,观众仿佛登上泰山极顶,地面上分布着多块大小不一由记忆海绵制作并构成山东版图形状的岱顶石,寓意“坐在山东看山东”。观众可坐可倚可靠,姿态可以自由摆放。造雾机云雾涌起,银幕上呈现泰山日出影像,观众能够充分体验岱顶观日的真实情景。影院循环播映“和而不同,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影片。整个影片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重点展示山东现代化城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文明景象,以及在产业发展、城乡统筹等方面相辅相成、互促互补的生动关系。重点展示山东以“半岛蓝色经济区”为特色的蓝色海洋文明;关注城市与自然生态环境的高度和谐;结合最新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山东人积极、乐观、健康、好客的文化生活品质,突出山东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富庶、文明、生态、和谐”的科学发展思路以及山东人向往天人合一的境界和愿景。

记者:世博会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展望,“齐鲁家园”厅呈现的未来山东的发展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潘鲁生:
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尾厅呈现,是一幅象征着未来齐鲁家园生活理念的画卷。展览尾厅“齐鲁家园”主要展现的是对山东未来城市发展的勾画,这个厅依托于影院外墙的山东地图,表现大交通、大港口、蓝色海洋经济区等对未来城市的发展规划,让观众体验到山东未来城市生活的富足与美好。尾厅弧形墙面采用当代最先进的数字感应和全景画技术,并运用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营造一种生机盎然、充满想象和活力的展区环境,集中表现科技、生态带来的健康、文明、诗意的理想生活。出口处墙体以大面积蓝色的海底森林为背景,与对面的河南馆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强烈反差。最后给人震撼的是一个近七米,象征“吉祥和谐”的“如意”装置。“如意”既是曲阜楷雕工艺品中的精华,也是和谐思想的集中体现。观众可以在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布满鲜花的“如意”上自由摘取。而楷雕“楷(音同‘皆’)如意”寓意未来山东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下,家园生活必将如诗如画。

记者:和谐城市的理念是如何在展览中体现的?
潘鲁生:
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展示设计方案充分结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和“齐鲁青未了”的展示主题,将山东“和而不同”的城市发展理念与“天人合一”的城市家园理想作为两个重要诉求点进行设计切入。“齐鲁青未了”,将自然气象和文化蕴含包容其中,内涵深邃。整个方案紧紧围绕“智慧、创造、文明、和谐的城市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核心理念,深刻把握古今关系、陆海关系和城乡关系,抓住山东“山、海、圣、城”浑然一体的特点,阐释了“现代城市向何处去”以及“如何处理城乡关系”两个时代命题。方案从形式到内容都生动的将泰山的“高”、孔子的“尊”、黄河入海的“势”以及城乡的“和”、家园的“情”完美地结合,塑造一种海岱交融,城乡互动,多元互补,生生不息的“和谐”画卷。在整个展示中,和谐的理念逐渐递进,反映的是和谐城市的理念在山东城市发展的实践中步步深入。整个山东馆由“鲁班锁的营造智慧开启美好家园”开始,以“皆如意的和谐理念憧憬美好生活”收尾,主题突出,气韵贯通,浑然一体。相信这将是一次对山东建设发展成果的一次成功展示。

上海世博会山东馆效果图

(责任编辑: vincent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5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5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