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美术学院院长 徐勇民
视觉同盟:您认为这次全国艺术与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研讨会对国内的艺术实践教学将产生什么推动作用? 徐勇民:我们在很多方面必须给现在的学生提供更加优化的教学积累,让学生知道美术教育、设计教育领域正在发生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国际上这些相关的领域,也同时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同时也应该让他们知道,我们社会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会形成它的一个目的性,然后我们的学生就会在接受最迅捷的资讯的同时,知道自己正在学的这些东西,对自己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对社会今后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一种服务。 现在有一个很好的趋向,就是我们更多的院校能够比较容易地及时走到一起来,一起来谈我们面对的同样问题,进行这种同样的思考,使得我们每个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能够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这是很好的一种态势。就是大家能够共融,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之中相互交流信息、相互研讨,使得我们目前对教学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一种集体的思考,看看这个思考能够带来或者能够产生什么样的一种效果和形成什么样的一种作用。
视觉同盟:请您介绍一下湖北美术学院实践教学的情况? 徐勇民:我们学校从两方面意识到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从高校的入学,就是“入口”这块,我感觉现在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在今年4月20号《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关于“美术高考”的几点思考》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就是我们高校的“入口”,实际上沿袭的还是应试教育。考试内容、考试方式,甚至在考试时间方面,我都觉得存在着很大的改革和完善的空间。 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也同样有一些问题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课程体系在相对固定地运行,来不及调整,使得我们的知识结构,包括老师也得不到及时更新。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不能接受到最好的教育教学资讯,这个是我们所面临的一种问题。 通过实践教学研讨会这样的机会,我相信对学校会有所触动,而且我们现在也意识到实践教学重要性,我们湖北美院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推进。比如去年神七发射,我们学校参与了翟志刚他们出舱整个动画模拟前期,这在美术院校里面来讲是不太多见的。跟中国高端航天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某种融合,这是我们引以为荣的,可以进行深度发展的一种资源。同时我们在很多方面也希望做更多的深度融合。 我们学校60%的专业是设计和运用型专业,所以学生和学校的学科定位都非常明确,就是我们确实要为社会服务,要用我们的专业能力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
视觉同盟:在设计人才培养方面,您觉得学校和企业各自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徐勇民:我觉得双方都应该对对方更加了解,现在其实存在着某种隔阂。我们在教学实践当中,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就是企业跟我们想的不太一样。这个当然也很难怪,有时候他必须从利益角度考虑,甚至从利润角度来考虑。但是学校唯一的出发点就是我们要培养人才,我们要让学生接受到最好的教学资源的影响和熏陶。这个时候,在融合方面会有一些初期的声音。 往后,我觉得应该进行一种比较润滑的一种融合。比如说让学校更加了解企业和市场化运作的背景、实际操作的方式,而不是我们像在象牙塔内想当然地进行一些概念方面的设计,必须有一些是跟社会发展项目结合起来。 那么从企业来讲,希望能够有一定宽容度,能有一部分投资让学生提出创造性、创意性的思维,这个时候可能不能直接对市场带来影响。但是它的影响是潜在的,是对整个的企业发展,可以起到奠定基础的作用。简单地说,它要允许学校有一些很概念、很前卫的设计,不一定可以用,但是应该给予支持。而这个恰恰是学校能够做到的。所以我觉得双方要有一个了解和沟通的过程,不应该还处在比较生硬的磨合阶段。
精彩推荐:中国设计教育与企业发展高峰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