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院校同盟访谈 → 正文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钟蕾专访
作者: 沈扬 陈星 来源: 视觉同盟专稿 时间: 2009年6月14日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钟蕾

采访对象: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钟蕾
记者:沈扬  黄敬伟

视觉同盟:请介绍一下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的情况?
钟蕾: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有四个本科专业:工业设计、艺术设计、摄影、动画,一个硕士点是设计艺术学硕士。目前在校生1200多人,老师50人左右。
工业设计专业里面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产品造型,一个是展示设计。艺术设计有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主要是跟动漫结合比较多,在二、三年级以后就侧重影视动漫制作和平面作品结合。还有印刷制版工艺这块,让学生出去以后对自己的设计,在印刷制版部分也有所衔接。环境艺术设计,我们主要是以室内设计为主,加入了景观、建筑、园林部分。摄影专业是以广告摄影为主,侧重于和设计领域数码摄影的衔接,不是纯艺术形式的。动漫专业,现在在校生只有两届,因为动漫配套的实验设备方面比较重要,所以在不具备条件的时候就没有招。我们和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希库蒂米动漫中心合作,有十门课程是由加方的教授授课。今年又增加了跟韩国大佛大学(Daebul University)的2+2合作形式,就是两年在中国读,两年去韩国读,有三个方向:产品、平面和动漫。
设计艺术学硕士点现在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产品造型和人机工程设计,一个平面广告。

视觉同盟:请介绍一下教学中的特色。
钟蕾:
教学中的最大特色应该是我们的三个侧重点:
    第一,比较注重课内外一体化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形式。就是在我们学生四年的课程里面,到了专业课的部分会切入一些企业的实题放到教学里作为典型案例展开。这样企业的实题是每一个专业的系,由系主任和单位来交流,拿到实题。正好我们有一个课程叫企业实题运作,就是每个专业要求有一两个课是要做企业真题的,不管哪个方向都要这样来做,这叫“课内外一体化”,把课外的项目带进来。
   第二,有一些毕业设计的环节和一些市场调研的环节。让学生去参观企业,到企业去了解工艺流程的实践。还有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就是“民族艺术采风”,跟别的院校不同的是带着每一个专业的设计想法去采风;国外部分我们有短期的采风,像日本的东京文化女子大学跟我们是友好大学,所以一些学生就会用10-15天去日本了解一下索尼公司等等,回来有一个采风汇报,这是两种模式。国内的我们一直坚持,国外的由于费用问题,只出去过两次,但是加拿大会派动漫的老师带学生去一个多月。
   第三,我们在培养计划里面,教学的特色就是把企业的设计总监,还有专利局的工程师请到课堂来授课,给学生讲专利怎么申报,专利图纸的规范是怎么样的。然后本校的老师再结合这个部分延伸。
   
视觉同盟:您觉得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上面应该各自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钟蕾:
作为院校方,要通过一些教学手段和教师的启发完成很枯燥的前期研究部分,帮学生解决细节问题。本科学生的理论底蕴很重要,很多学生不注重这个。作为一个真正的设计大家,他的理论底蕴支撑了设计的延续。每个人的设计是有限的,就像每个企业要定期换设计人员。所以怎么保证学生设计底蕴,每个院校应该注重理论方面,比如一些一流院校已经开了一些实验性的课程。
企业方面,可以在当地找到一些很著名的设计公司,他们的设计学生也了解,有针对性地把一线实题拿过来。
   
视觉同盟:您再介绍一下这几年的学生就业情况?  
钟蕾:
这几年我们学校的就业平均是在80%以上,还是不错的。毕业以后学生有到大学里面当老师,有到设计公司做设计,有自己创业的,还有出国考研的。

视觉同盟:学院在帮助学生就业方面有哪些举措?
钟蕾:
我们各个系带毕业设计的老师和系主任有义务定期告诉学生一些企业,同时我们有招聘会,把招聘单位引进艺术学院,利用老师自己的关系,每一个方向都找上一些公司,来跟学生做现场招聘,到三年级学生开始选课,每一个系主任也会指导怎么去选,哪样的课程体系利用哪个能力培养,到了毕业设计之前还有一个指导。
 
视觉同盟:请谈一下您对社会职业教育培训的看法?
钟蕾:
他们收得费用很高,但是主讲的人讲得不好,学生学完以后也没有掌握,这样的市场我觉得很杂,学生不知道选择哪一个好。但是学院也不想办这样的培训班,所以在社会职业教育培训这一块,真的要系统化地做一些部分。   

视觉同盟:您对大学教育职业化怎么看?
钟蕾:
我觉得这样做不好。这么做的话,对学生终生学习的后劲是不利的。我认为像计算机这种课程,学校要控制,哪怕没有都行,就是要控制学时数。学校本科阶段,介绍性地告诉学生将来会用什么软件来工作,侧重于一个中心的软件,剩下就是自己课下学,把更多地精力腾出来,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的系统教学。

(责任编辑: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5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5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