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CG·动画动画产业 → 正文
用奥运电影扬奥运精神——华龙参与制作“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作者: 华龙数字艺术学院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08年8月22日

2008年,注定属于中国人,8月北京奥运会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国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当中国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上摘金夺银的时候,我们回想76年前的洛杉矶奥运会,却只有中国运动员刘长春一个人的身影。

2008年5月一部讲述刘长春参加奥运会故事的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隆重上映,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奥林匹克精神,深深打动了观众。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海报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轰动的体育电影。电影不仅体现了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也真实再现了76年前洛杉矶奥运会的场景,让观众对那届有中国人参赛的奥运会有了清晰的了解。

 
刘长春身后的观众都是用特效合成的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采用了大量的动画特效技术,中国电影集团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承担了所有的后期特效工作。

华龙公司为这部电影的制作投入了巨大的热情。由于洛杉矶奥运会已经过去了76年,留下来的影视资料极其有限,场面的再现必须运用电脑特效技术,这对特效制作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毕竟中国类似的体育影片还少之又少。

 
前期拍摄情景与影片效果对比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与国外电影特效制作团队的交流合作加深,中国在电影特效技术、管理等方面也不断完善,《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的制作,将是对中国电影特效制作流程的一次全面检验。

视觉特效的制作是贯穿整个电影制作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前期的剧本创作开始,特效团队就已经在发挥着他们的作用。三维动画预演为导演编剧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也为他们确定影片拍摄方向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例如《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导演在开拍前准备搭一个洛杉矶体育场的拱门,特效团队利用动画特效手段做了一些效果图和小样,导演看完觉得很不错,并根据这些效果图决定了电影拍摄的走向。这个例子说明目前国内的特效技术和特效制作已经完全渗透到电影前期制作过程当中。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当然,在这部影片当中,特效团队最主要的贡献,还是重现了76年前那届奥运会的盛况。坐满观众的体育场背景就是利用电脑特效手段实现的。当演员跑入洛杉矶体育场时,面对的只是一块巨大的绿屏,特效团队利用三维动画以及各类素材将坐满观众的看台制作出来,经过后期渲染、合成等制作,最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刘长春独自一人跑入洛杉矶万人体育场的震撼场面。影片中还有大量的场景都是通过三维动画特效来实现的,例如轮船、海水等。

应该说,在资金有限,拍摄周期紧张,技术力量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下,影片还是表现出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无论在摄影、美术还是特效制作,摄影师出身的导演侯咏做出了出色的处理,整体色调体现出浓重的怀旧氛围,在表现比赛画面时也最大限度展示了运动中的力量美和节奏感;华龙公司制作的轮船遭遇浪袭的俯拍,以及刘长春雨中宣泄激情的场景,都颇具大片风范。

作为一部为奥运会献礼的影片,《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体现了中国人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也体现了参与、拼搏、奋斗的奥林匹克精神。希望这部影片能让更多人了解奥运会的意义、参与奥运盛事并感受奥运会带来的喜悦。也希望中国的电影事业能够像北京奥运会一样,受到全世界目光的关注。

(责任编辑: yimei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5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5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