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字
CG·动画人物与团队 → 正文
幸星国际影视动画学院教学总监陈正锋专访
作者: uni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08年6月27日

在著名的北京798文化艺术区附近,有一个由国营北京有线电总厂改造而成的兆维工业园,北京万方幸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及幸星国际影视动画学院就坐落在此处。穿过绿树成荫的小树林和凉亭,沿着宽阔的工厂楼梯,我们上了四楼。面前,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大红门,在它的后面,有今天的主人公——幸星国际影视动画学院教学总监陈正锋。


幸星国际影视动画学院教学总监陈正锋

视觉同盟:请您介绍一下幸星国际影视动画学院成立的背景和相关情况?
陈正锋:
幸星国际影视动画学院当初成立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给自己培养人才。幸星现在发展得很快,对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比如下半年我们可能还会招一百多名制作部的员工。我们在招聘的当中碰到了很多问题,很难在国内找到熟悉大规模生产流程的人和适合美国(欧美)动画风格的人才,国内更注重软件教育方面,没有对真正意义上的动画技能进行特别培养。幸星最初做了两期短期培训,招收一些有基础的人进来,有针对地培养两个月,基本上属于内部培训,没有对外宣布。我们预期一般有基础的人,过来学两个月应该就能过关了。但是有些人实习了四个月、五个月还不行。效果没有我们预期的那么好,主要的问题表现在动画基础能力的不足,为此我们就准备开一个长期班比较系统地培养人才,同时幸星有计划成立教育事业部。所以就成立了幸星国际影视动画学院,我们的创作执行副总裁Becky任院长。Becky有超过三十年的从业经验,曾任美国加州艺术学院角色动画专业系主任。她将会引进一些美国动画学院比较优秀的动画师,来学院讲课、做老师,通过这些措施,把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

视觉同盟:您觉得现在国内动画产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陈正锋:
现在国内动画产业体系不完善。首先说说客户的情况。国内的一些动画客户(包括特效),他们对质量分级没有概念,往往是价格越压越低,然后制片方对质量要求很高。比如说要做A级片,那就应该出A级片的价钱;出的是B级片的价钱,就只能做B级片。很多客户没有这种概念,所以在价钱上面仍然往最低的去压,所以做出来的东西基本上还不如国外的B级片,基本上国内大部分的作品都属于这种情况。虽然里面也有精品,毕竟是少数。这是客户方面的情况。
(从国内市场的情况讲)还有市场的情况。现在国内的动画产业还不成熟,真正靠原创能活下去的公司不多。许多原创的动画制作公司没有一个长期的团队,做出来的片子达不到公认的优秀标准。大部分企业,包括原来北京比较有名的几个动画企业,他们都说是在烧钱。这是什么概念呢?他们是突然接到一个大项目,可能有一两千万,然后公司迅速地扩张,比如从十人左右一下子扩张到一百六、七十人那样的大规模,开始做这个大项目。扩张的那些人是从哪儿招来的?很多都是原来参与小型项目的,没有系统做大项目的经验。这样造成在前期摸索做动画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国内真正做原创动画做成功的、片子有影响力的,没有。项目做完以后,后期的工作跟不上,导致了本来很壮大的公司在一年左右就不行了。而且原创跟商业项目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原创完全是自己负责任,好与坏都是自己说了算。商业项目好与坏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客户说了算的,但是客户的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说如果能满足这个客户的要求,那么也能满足其他的客户的要求。国外动画制作公司的经验,比如说Pixar,他有很纯粹的商业模式,能满足所有的客户。他一直有连续不断的工作,上百人的稳定团队一直在做动画片,制作人员在不断地接受国际顶级客户要求的挑战,所以他们的能力是在稳步地提高,并且一直在提高。不可能为了某一部影片,Pixar突然组织一百多人来做,做完了就解散。他的流程非常的清晰,非常的明确,所以他这部动画片能做得好,下一部动画片也能做得好。这种模式很成熟,现在幸星的模式就是类似于这样的。
其实现在我觉得国内做原创稍微早了一点,这是因为国内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人才。可能国内有很多个人或小团队,包括学生,做动画片做得很精致,非常地好,但是这跟做大项目完全是两码事。

视觉同盟:那您觉得需要哪些方面的条件成熟后,国内动画产业才能大发展呢?
陈正锋:
我觉得国内的整个动画产业大发展,应该在三年以后吧。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跟我们中国各个行业的发展模式都很相近,都是先引进、消化、吸收、自我创作,再具体发展,比如汽车行业。我想动画行业也是先得把外包的市场打开,然后通过外包市场引进国外的技术,并且消化吸收掉,使制作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平,那时候我们做原创才有可能持续不断地做出好作品来。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人才培养的过程。看国内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其实也是培养人才的过程。把人才培养出来以后,才有可能做出这些东西来。现在国内的人才都是在单打独斗,虽然有很多高手,但是真正地要做大项目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首先人才的问题很关键。人才体系从上到下分为高级人才、中级人才,还有一般制作人员,每个环节都是需要的,而且每个环节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人才供应。现在我们有个别高级人才,也有个别中级人才,也有基础的人才,但是就是很难能形成几个特别大的稳定的生产团队。其实国内的高级人才并不缺,但是国内现阶段的市场状况,决定了高级人才一旦能力到了一定地步以后,就可以自己去开个三、四个人的小公司或者接私活,收入远比在公司里打工要高。这是国内产业状况决定的,最顶尖的高级人才聚不起来。中级人才现在的目标也不是在公司打工,也是奔着自己能接项目的目的去发展的。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三维动画的高级人才月薪能达到2万的很少,中级人才月薪能达到1万的也很少,但几天做一个卡通角色的广告海报,收入就有1万多。所以,在收入对比之下,这些人才把心思放在了挣钱上面,不会把心思放在公司的发展上。
然后是政策方面。其实扶持政策国家一直在给,扶持有希望的企业。所谓有希望的企业,在国内也不是特别的多。大部分有能力的中小企业,在国家看来,还看不到他们的希望,实际上是不会扶持的。因为政策规定是在接到外单项目,或者是生产出原创动画片,然后再给补贴,或者在水电房租之类的费用上面优惠,像幸星这样的公司能享受到优惠,但是创业性的团队享受不到。因为中小团队第一接不到外单,第二根本就没有可能做原创的动画长片,所以根本拿不到这笔钱,享受不到这种优惠,这种孵化政策和风险投资公司有点像,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所以其实这种优惠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
政策是一方面,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把市场缺口打开。现在唯一赚钱的动漫市场的缺口就是在外包上面,这是很实际的。虽然咱们都不愿意给外国人打工,都想做自己的中国文化,但是说实话,现在国内的产业不成熟,唯一能生存、能发展下去的途径就只有外包。外包这个市场,现在国内其实还没有完全打开,欧美外包的项目非常的多。前一阵我的一个朋友在吃饭聊天的时候就说到这个问题:他们是一家中介公司,专门在国外接游戏或动画的外包到国内来做,现在有一些项目的周期已经过了三分之一,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团队开始做,他们像热锅上的蚂蚁,国外的合同很严谨,如果履行不了合同,就得赔钱。所以现在就是这样,外包项目很多,但是国内真正能达到外包要求的公司不是很多。

视觉同盟:幸星国际影视动画学院办学有何特点?
陈正锋:
我们的办学特点就是借助我们制作方面的经验。比如刚才我说到幸星在做外包,现在的外包是一个需要各个国家协同工作的产业,幸星现在在做一个材质灯光的项目,是做三维灯光、渲染和后期合成,那你知道他的模型、动画在哪儿做的吗?模型是在新加坡做的,动画是在马来西亚做的,然后材质灯光在中国做,这是一个国际协同型的产业,所以对制作流程有非常高的要求,都要按同样的规范来做,要不然就会出问题,这些体现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
我们的课程还注重动画师的能力。七个月的课程,有一个月的时间是在培养学生的美术基础。美术基础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美术基础,学生的竞争力就停留在熟练操作软件那个档次上。所以我们在课程设置上,有一个月专门是美术基础课,锻炼学生的对形体的观察能力。好多从零开始、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不会观察,举个桌子的简单例子,如果一般人看桌子,就是桌子,然后上面有纸;如果要做能卖到一万多块钱一张图的那种活,那我们的观察方式就不一样了,会发现桌子特殊木纹的高光,高光上面还有一些凹凸的痕迹,还有些手印,中间还有一个点,再结合客户的产品突出的表现产品特色。这些内容对于没有接触过美术的人来说,观察不到那么细,我们加上素描课,就是为了加强锻炼学生的能力,我们并不是教他们画画,我们教他们的是观察能力,眼界得毒才行。看不到这些,你怎么做出好东西?
这是美术基础方面的内容,然后我们在课程的最后两个月,有实训课。其实所有的培训机构都有实训课。他们的做法通常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比如说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做一个小短片,自己做导演之类的。这种模式好是好,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现实一点地说,这根本就不靠谱。学员原来什么基础都没有,学了七个月软件操作,让他当导演,做人物设计,写剧本,根本就不现实,除非这些学员原来是从电影学院导演系出来的,那还有可能。再加上他们是自我创作,创作出来的东西都是满足自己的,没有用客户的要求去约束他们。而我们最后两个月的实训课程,是利用幸星国外动画片的项目,让学生与制作组同时去做,完全是客户给他们提要求,我们不提的。在幸星内部有一个质量审定模式,客户跟动画指导或材质灯光指导沟通,然后他们再去跟制作人员去沟通。我们现在的实践课程就是动画指导跟实训课程的人员直接去沟通,把外籍项目总监的意见直接反馈给学员,虽然最终看来学员们可能没有做出自己的个人样片,但是他们在这两个月当中,一直在受到国外客户的苛刻的要求和约束做东西,一直在满足客户的要求,所以这样他们就很有工作经验,也可以满足其他客户要求。但是像那种做了两个月自我创作的人,虽然他做出了一个完整的样片,但没有满足任何客户的要求,还是没有实际生产的制作经验。我们的教学没有那么特别眩目的东西,但特别实在。尤其是最后两个月的实训阶段,就是跟着项目走,然后比如说你是动画实践的,那我们把模型组做好的东西、绑定组做好的东西都给你,我们不会再让你做模型和绑定。为什么呢?说实话,七个月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全能性的人才,如果你学调动画,我们就把生产线里给调动画这一环节准备的东西给你准备好了,然后你从那个动态分镜开始,自己去做两个月的实训。从动态分镜一直到角色动画,以及一些镜头动画,完全跟着这个流水线来,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就肯定是工作经验、自身能力都会非常的高。
我们有两部分的主体课程,一部分是MAYA基础课,一部分是实际项目的实训。MAYA基础课的老师大部分是向社会招聘的,基础课老师我们对他的制作能力要求不是很苛刻,主要是表达能力要强,能把基础知识教授给学生,最主要的是讲课经验比较丰富,但是我们对他也有培养提高,因为教软件的过程当中,也会教一些简单例子,而且学生做练习的时候也会有稀奇古怪的问题,老师的能力差也解决不了。实训部分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幸星培养的一线制作人员,在转化成老师以后,他们就不在团队里担任制作工作,但会时刻的参与项目,比如说,制作团队做项目出现问题时候,制作总监会召开会议解决问题,老师就跟着制作人员一起参加会议,这样他就时刻了解最新的制作动态,以及一些技术难关和技术问题,然后把这些东西融入到教学体系里面去。所以说如果没有庞大的制作团队,也碰不到这些实际项目的问题,教培训的老师很快就落伍了。其它培训机构即使完全复制幸星的模式也达不到这种效果,因为制作团队没有那么强大。并且我们会单独的针对老师做一些国外最新动态的辅导,让他们一直能跟着制作的最前沿。我们害怕把很好的制作人员转成老师后,他就停滞不前了,所以我们对授课老师也是进行长期的培养。

视觉同盟:请介绍一下幸星国际影视动画学院的师资来源?
陈正锋:
我们的师资来源有五部分,第一部分是我们的专家团队,做一些培训的讲座,其他的企业也会请一些国外的大师过来做个讲座,但是他们都是蜻蜓点水,大师过来主要目的是来中国旅游并考察下中国市场,顺道讲课,半年课程里偶尔听大师讲两小时是没有用的,而且他们讲的都是一些概念性的东西,不是针对某个项目讲的,那种做法有点飘。而幸星邀请国外的专家过来讲课,都是针对项目讲的,很实际的、跟制作很密切相关的东西。这种东西我们员工学到了,我们的培训学员也能学到。
第二部分来源是外籍团队,这部分是其他公司都提供不了的,比如最近我们跟随迪斯尼的动画项目来的外籍动画总监讲了一次叫“20秒”的课程。什么叫“20秒”?就是动画总监就在讲台随便摆个姿势,由从简单的到复杂的,20秒变换一次,20秒之内必须得把示范人物的动态捕捉下来,下面听课的员工画得很有兴趣,一直在画。这种课程在国内一般的动画院校都没有,更别说制作公司了,我们有很多这种课程,这种课程学员也会跟着一起听,跟着一起画,他们也是受益匪浅。
第三部分就是我们幸星针对员工的内部培训,我们公司跟国外很密切,所以现在每个礼拜都有两天的英语课,三天的专业技能课,是免费给员工上的,学员也可以来免费上。像这种课在其他公司是不会有的,我们本身有这种资源。我们公司跟国外联系很密切,翻译组就有十几个人,专业的三维动画项目翻译来培训英语,让学员在毕业的时候都会专业英语。
第四部分是一线制作人员转换成的培训老师,实训课程由他们来上。
第五部分就是基础课程的讲师了。

视觉同盟:幸星国际影视动画学院对招生入学有什么要求?
陈正锋:
现在零基础班的要求不是很高。我们给学员一个月的时间去学习素描等美术基础。还有就是高中以下不收,因为年纪太小,他的理解能力、包括对工作的态度达不到要求,没工作压力,还处在无忧无虑的年纪,在学习的主动性上就会比较差一点,这种同学我们通常是不收的。
   
视觉同盟:幸星国际影视动画学院有哪些措施让毕业的学生可以顺利就业?   
陈正锋:
我们七个月的课程里面有五个月的是软件为主的课程,但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会分兴趣小组。利用的是学员的业余时间,在六个月主体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让他们着重的去培养某一方面的技能,把主体课程完成,主体课程会让他们对整个三维制作流程非常了解。六个月的时间,让学员去学专门的一项技能,通常正常的人通过这么长时间训练某一方面的技能,都能做得很好,但是如果这六个月,一下学这个一下学那个,那就不行了。
我们幸星培养出来的人跟其他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人有一个区别。某些机构培养出来的人可能更合适国内的小型公司,比如说个人团队。他们通常是一个项目来了,就是一个全活,然后一个人从头到尾,连后期合成都是你自己做了,这种公司是没有分工的。但幸星培养出来的人不大适应那种公司,因为幸星是强调某一专业的技能要非常的精,并不是强调所有的都精,如果所有的都精了,那就是我这种人了,那绝对不是学员了。所以我们幸星培养出来的人,更适合于有分工的中大型动画公司。

视觉同盟:您觉得现在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可以分为几类?   
陈正锋:
我觉得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就是属于那种我们所谓的“野鸡培训”吧。这种“野鸡培训”就是开的班也比较小的那种,然后可能一直就是一个班,因为公司总共就五六个人,在外地有很多都是“野鸡培训”,而且这种班通常通过类似传销的模式也能招到人。还有一种培训就是比较大的培训机构,但是他们以软件为主,比如国内本身是做电脑培训的机构,同时在校生达一、两千人那种社会培训机构,他们现在开了一个动画培训,然后就是教MAYA操作,他们主要精通于软件。还有一种就是制作公司开的培训,但是这里面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小规模的制作公司,大概有个十来个人的那种,还有一种像幸星这种大的制作公司,制作实力很强,能够针对实际人才需求来做教育。

视觉同盟:您认为学员选择培训机构最应该看重的是培训机构的哪些特质?
陈正锋:
我是动画制作出身的,比较关心实际的能力。MAYA软件很深的,说实话我现在干了十年,都不敢说把MAYA每个菜单都熟悉了。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所以必须得取舍,有的东西不常用的,就没有必要再去学。怎么取舍,就是靠经验,没有经验怎么取舍呢?没有强大的制作实力的培训机构,他就得全教,就得把MAYA全部的命令都教透了,因为他不敢取舍。虽然他们的老师,也有很大部分是由制作人员转过来的,但是要知道,制作人员的经验局限在某一方面,而我们这边对整个项目制作的整体流程很清楚,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敢取舍。我们的学员第一天来,我就跟他们说,我们教的东西肯定没有别人教的东西多。很多东西我们是不会教的,这就是有取舍,我们就是着重常用的东西。对于培训机构来说,学员来参加培训就为了工作、为了参与生产创作,如果企业的生产经验很不错的话,我觉得教出来的学生更好一些。有些机构也在教案例,但还是那句话,虚拟案例跟实际案例是有本质区别的。

视觉同盟:幸星国际影视动画学院是如何安排学员的就业?   
陈正锋:
首先幸星会吸收一部分学员。在我们开始做培训之前,几乎每一个培训机构都在往幸星输送人,幸星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因此以后内部吸收的机会有很多;还有另外一部分没有被幸星吸收的人,幸星会推荐给其他公司。我们学员在中大型项目团队中的工作能力肯定比其他培训机构培养出来的人强,他们进中型和大型公司能很快的适应生产流程,并且能在某一方面发挥他的特长。加上幸星在制作圈子里的知名度、和其它公司的合作关系,所以我们在人才推荐上面有一定的优势。

(责任编辑: uni

作品欣赏

欢迎关注视觉同盟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vudn2004”或扫描下面二维码:
English | 关于我们 | 站点地图 | 联系热线 | 合作伙伴 | 艺术顾问 | 订阅 | 手机版
版权所有 © 2004-2025 视觉同盟 visionUnion.com)
Copyright © 2004-2025 VisionUnion.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05192号
视觉同盟旗下子站:品牌专区 | 创意设计人才网 | 视觉同盟社区 | 视觉同盟论坛 | 英文版